作為一個德國某特殊潤滑劑產品公司的「前」台灣唯一業務,我只提供幾個基礎觀念:1. 鍊條最需要潤滑的部位,是串起每一節的軸心(pin)與轉子(roller)間的空隙,其次才是和轉子和齒盤間的摩擦,所以鍊條潤滑劑必須要能夠滲透,也就是說太黏稠的油脂(包括液態油和半液態黃油)是不適合的,在鍊條生產廠中是將黏稠的油脂或蠟在大桶中加熱、將鍊條浸入、使油/脂/蠟變稀滲入pin/roller間,因為黏稠的油抗磨性比同類別低黏度的油脂要好
(你可能會問,那為什麼不把pin上好黃油再組裝?不就不用浸油脂了?答案是因為組裝機台不可能容許零件上佈滿高黏度潤滑油脂)
2. 乾式潤滑有皮膜(鐵氟龍等)、粉末和蠟三種,皮膜不耐高磨擦,粉末更不耐,蠟耐久不沾污抗壓性也好,但運轉起來沒有油脂潤滑的鍊條順,如果是使用者自己噴塗,這三種都不可能用來給鍊條補充潤滑(根本滲不進pin/roller間)
3. 潤滑有降阻和抗磨兩個方向,低阻力和高抗磨通常會互相矛盾,要trade off,原廠是以「達到壽命指標」(抗磨)為第一優先,達到目標後再考慮降阻
4. 滲透性、黏附性,和潤滑性沒有關係,滲透和黏附只保證了摩擦點會有油脂,但若油脂無法提供足夠潤滑性能就沒有什麼好處了
(矽油就是標準的高滲透高黏附,卻有超低抗磨性的油類)
5. 高滲透性的黃油或噴霧式黃油,是黃油加溶劑製成的,溶劑可以幫助滲透,溶劑揮發後留下的黃油若有足夠潤滑性,會比同樣潤滑性的液態油來得耐久,至於沾塵,其實只要鍊條外面有油/脂,都一樣會沾很多塵土,不太沾塵土的低黏度油,抗磨性一定非常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