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造精品車、高級車,打高階市場。一堆人罵GGR十幾萬賣一台機車,誰會買? 事實是就真的有人買單,雖然銷量不高,但這對一間車廠來說是正確的起步。
一來品牌形象還沒打起來,突然一間公司推出一台四五萬的平價電動車,誰敢買? 我寧願買價格相近的油車
二來打平價車市場就要推銷量,一間新起步的公司有足夠產能應付瞬間大量的訂單嗎?
再者睿能是新公司,第一次踏入造車領域,沒有太多相關經驗,有些瑕疵是可以預期的,一開始就賣了一堆車,要召回的話可能召回一次公司就垮了,反之先走高價市場,量少,品質好控管,召回處理的成本也比較低。
等腳步站穩,有一些經驗,也Debug完了,再來壓低成本製造一般人買得起的車。這時才是要衝量的階段。
特斯拉也是這樣一步一步推出電動車,現在準備要上試的Model 3就是平價車的階段要衝量了(對臺灣來說還不夠平價,因為臺灣太窮 XD)
我認為 GGR的策略很正確,目前看起來也很奏效
精品車的形象已經打出來了,一般消費者對這個品牌有基本的認識,價格對一般人可負擔(跟一般油車差不多),性能有很多使用經驗的分享,大部份人也相信也DEBUG得差不多了,差不多是成熟到可以買的階段
你說GGR2不會大賣? 現在只看換電站密度問題而已,沒有換電站可用的地區是沒得選。我家附近就有換電站,現在是因為沒有需求,我有一台化油100CC的買菜車,車子沒壞我當然不會換,但如果今天我要換車,絕對二話不說GGR2買下去。價格沒比其他車貴(事實是比大部份125便宜)。性能屌打125,使用成本雖然目前的方案策略不特別便宜,但如果你把油車的機油、傳動等保養費用也算進去,GGR2的使用費用還是略低於油車的! 就算使用成本相等,我想不到一樣的使用成本,不買電車的理由?
人都是這樣, 溫飽了才會去關心跟自己無關的東西, 說難聽點就是吃飽太閒
而實際上, 電動車到底需不需要? 當然是有絕對需要, 因為關係到各人的健康狀況
空氣汙染是隱形的殺手, 現在覺得沒怎樣, 不代表未來一定沒事
這才是電動車價值所在
至於電力來源乾淨與否, 說真的跟電動車真的沒關係, 因為電動車本身是乾淨的
在沒有電動車的時代, 電力就已經這麼髒了, 這不是反電動車的藉口
認真要做的是對汽油機車課更高的空污稅, 用來增加再生能源比例, 這樣電動機車就名正言順了
電動汽車當然也可以如法炮製, 對汽柴油車增加更高額空污稅
1400萬台機車每年增收1000空污稅, 一年就有140億收入, 拿來補助電動機車都還會剩一大堆能用來蓋再生能源, 這樣還能說電動機車不環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