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睿能公司霸王合約條款內容及保養服務之連署提告

lexus_sky0066 wrote:
車廠賺不賺錢關我啥事?關消費者什麼事?
我當然贊成開放所有油車電車 大陸便宜汽車進口!


開放啊,最好全開放
外加燃料稅、空汙費隨油徵收啊
但這個跟獨厚睿能有啥關聯?

你講的是整體國家政策的問題
卻在電動機車版指著睿能罵?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幕容晴 wrote:
七期環保是什麼? 台(恕刪)

如果真的取消保護稅,只靠排放來擋進口車的話

那短時間或許是進不來或經廠家做調整後可以進來

但長期來說,最後還是會進來

因為內燃機排廢氣控制技術就那樣了

七期也好、八期也好,總有一天會到廢氣控制技術的極限

無限制的嚴苛下去就只剩電動機車或氫氣機車可以賣了

台灣走的再領先也總有一天會走到盡頭

而國外雖然走的比較慢,但廢氣標準也是在逐年提升的

總有一天會追到領先的台灣

要能不管廢氣排放而去擋進口車機車擋到最後的

還是要靠高額的稅金保護政策

那些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同意取消稅金保護的
暴君 wrote:
如果真的取消保護稅,只靠排放來擋進口車的話
那短時間或許是進不來或經廠家做調整後可以進來
但長期來說,最後還是會進來

阿姆斯壯在1969年登月,到現在在2020年,經過51年。
短時間其他國家或許是無法登月或經其他國家做技術調整後可以登月
但長期來說,最後還是會登月成功。
美國走的再領先也總有一天會走到盡頭

51年後再來談這個問題
暴君 wrote:
因為內燃機排廢氣控制技術就那樣了
七期也好、八期也好,總有一天會到廢氣控制技術的極限
無限制的嚴苛下去就只剩電動機車或氫氣機車可以賣了


其實繼續嚴格下去也是有解法
目前機車排氣控制 大概就 含氧感知器(噴射供油車) 跟觸媒轉換器
例如說
排氣管尾氣再循環
觸媒轉換器額外加熱系統


不過,這個都會增加成本就是了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Ramsa wrote:
排氣管尾氣再循環
觸媒轉換器額外加熱系統

是啊

燃油車要隨著排廢氣標準的提升,成本會愈來愈高

搞不好將來有天機車也要裝EGR跟尿素觸媒與DPF了

過去只有柴油車會裝這些東西,但目前歐洲已經有些汽車也開始這麼做了

雖然我覺得在走到這一天前

機車跟電動機車的立場就會先因價格的黃金交叉而產生互換就是了
Ramsa wrote:
電動機車補助,早在1995年就開始了,更甚10年前各大車廠還有推出電動機車
1995/09 環保署公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補助新購電動機器腳踏車執行要點」開始補助民眾購置電動機車。
1998 行政院通過環保署提出的「發展電動機車行動計畫」,並列為產業科技重點發展項目。三陽、山葉、台鈴、永豐、偉士伯、摩特動力合組策盟工業,共同開發推出EVER 電動機車。

我2006-2007年在電動機車業
當時電池主流是鉛酸電池
全充放電約300次就沒容量了,動力型鋰電池還是很貴的
所以才有鉛酸電池為主,3C鋰電池為子電池且可交換的方案
電池科技還沒到達一定水準前
電動車的進展有限
就跟沒有足夠推力的噴射引擎
飛機很難達到音速
hx135cb750 wrote:
全充放電約300次就沒容量了,動力型鋰電池還是很貴的
所以才有鉛酸電池為主,3C鋰電池為子電池且可交換的方案

電池科技還沒到達一定水準前
電動車的進展有限


雖然已經偏離本樓主題

那以2015年的技術,為何只有一間睿能出現?
EM、e-candy、e-woo 難道不是在同一科技水準的國家?

再以2020年的技術,
電池科技又足以讓電動車成為市場主流了嗎?

所以還是一句話
並非不是科技跟不上,而是業者看不到利潤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還滿認同第二點的耶
當月沒用完的公里數
應該要一直累積下去還給使用者才公平
哪有用不完就直接充公的道理…
Ramsa wrote:
並非不是科技跟不上,而是業者看不到利潤

傳統車廠看不到利潤
新創公司像我當時公司沒有這麼多錢可以像GOGORO這樣燒

Ramsa wrote:
再以2020年的技術,
電池科技又足以讓電動車成為市場主流了嗎?

勉強讓綠牌車使用,白牌車要看IE125這類自充車幾年使用下來
才知成本高不高
不過合理價位的電池經過15年後的水準
比想像中進步慢
Ramsa wrote:


開放啊,最好全開...(恕刪)

當然有關係啊
這國家政策好像就是針對某家車商量身定做的耶
你看不出來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