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ptw wrote:你看看找到證據了。...(恕刪) OK,有這證據也OK但只是寫"代工生產",包含"馬達"呦,總不會有人想說GOGORO馬達是光陽設計的這應該就單純的拿到設計圖代工避震還是由GOGORO設計?這個金屬間繫怎沒發現?避震過軟問題?所以問題還是要丟給GOGORO,不是丟給代工廠,代工廠可能拿到的設計圖原稿就是這樣。OEM和ODM是不同的畢竟新聞寫的代工是OEM的意思,並不是ODM的委外設計
tjptw wrote:你看錯文意了,馬達是士林電機做的。你回頭再看清楚。你可以回前面看看,有網友說是油量不足(加10cc即可)不是設計問題,明顯是代工問題。...(恕刪) 歐歐,的確,馬達應該事士林電機沒錯油量通常是由原廠給的資料所加的多加10cc這種方式在我們改裝原廠避震時也常幹,想要原廠避震器硬一點三大法寶,加墊片壓縮彈簧、換磅數高的彈簧、增加油量(注意有爆油封風險),我自己兩台小車年輕時都玩過。這就不是代工廠問題,而是本來給代工廠的設計圖的資料就是灌那個cc數,基本構造的阻尼孔徑、彈簧磅數、油量這些在設計時就訂好了,這得說當初設計時就支撐性不足,gogoro應該多請點胖子試車手,好好的試試車子懸吊阿。
感覺有人就是鬼擋牆, 自己都說自己是車主, 然後又說車主找睿能, 睿能找下游廠商然後現在自己又一直在檢討下游廠商, 所以他到底是車主還是睿能代表?? 我都搞混了是不是搞錯方向了@@@@@@@@@@@@@@@@@@@@@@@@@@所以說車主找睿能,睿能找下游廠商搞定@@@@@@@@@@@@@@@@@@@@@@@@@@CcCManCcC wrote:歐歐,的確,馬達應...(恕刪)
tjptw wrote:同樣是灌那個cc數...(恕刪) 如果是代工的問題,原廠不需要用上面這種說法,直接招回就好,因為是代工廠的問題代工廠要吸收就像高田氣囊出包,倒閉的是高田,不是車廠所以很簡單的這就是單純設計上問題,當初給人設計圖就是這樣,人家照著做而已,所以官方覺得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