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能參加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壓軸的第四場:5/29 1800 陽光普照阿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GOGORO 排排站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GOGORO 展示間
展示車輛相關配件及周邊衣物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感想與車輛建議
GOGORA一般車輛規格的解說就不再一一敘明
就直接來講講在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上,所看到與聽到的東西,以及與一般機車的差異吧
這個場次有25人,所以開始時先分2組,A組先出去進行道路試乘,B組則進行實車解說

我是B組的,就圍著GOGORO人員,進行實車解說,就先來講講app部分
目前 APP 因為要跟車子連線所以還沒有開放下載,就只能看著 GOGORO人員的手機來講解,建議下回可以改用iPad來講解,不然iPhone螢幕實在小了點.

app的功能很多,主要的功能是跟車子連線後可以檢視電池電量,診斷車輛是否有故障,充電站查詢與電池預約,調整燈光、警示音、電力回充的強度等功能。

檢視電池電量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診斷車輛是否有故障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調整前後燈光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調整方向燈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警示音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電力回充
其中電力回充的效果跟一般車子的引擎煞車很類似,只是在馬達上是以動能轉電能的方式對電池進行充電,這功能在連續下坡時非常有用,一般的車子下坡時要靠引擎煞車來減速,以避免煞車過熱,但是引擎煞車時車子還是持續在發動的,一樣在消耗能源,距離一長還是要靠煞車來調整車速。
gogoro的電力回充的功能,在長下坡時可以調高一點,不但以動能轉電能的方式對電池進行充電,還能更有效的控制車行速度,避免煞車的使用,而回充的電力就能用來行駛的更遠,一舉數得。


試乘車外觀
在講解時有說到,旗艦店的試乘車是上一代,這次體驗會的試乘車有改過一些軟體介面,體驗會上的試乘車依動力模式的不同分為2款,動力輸出直接的紅色sport版,跟動力輸出較線性的白色sport版,在講解時紅色sport版架後輪空轉時速可達到 118km,所以GOGORO的輪速感應器是在後輪或是直接用馬達轉速來換算時速的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Gogoro 人員解說2款車的動力模式雖然不同,但是車子的結構與規格是完全相同的,只差在動力輸出線性的不同,
不過在現場有看到,好像腳踏墊的花紋有不一樣,右邊紅色sport版的花紋是X型,左邊白色sport版是圓的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之前在旗艦店試乘的是鋁合金腳踏墊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騎乘體驗
電動馬達的驅動特性 + 馬達強大的輸出 = 隨心所欲的推背感
車子的懸吊硬中帶Q,行駛時車子的路感很清晰,循跡性良好

之前試乘時已經試過平路的加、減速力道,傳統電動機車軟趴趴的現象在Gogoro 的車上完全都看不到,拜電動馬達的驅動特性與出力強大的馬達所賜,車子的動力隨心所欲,想要體驗一下推背感,油門一加推背感想來就來,真的是跟一般車子完全不同的體驗。
這次試乘一出發就在信義路上試一下各模式加、減速力道,方格旗加上取消iSmart,一起步就有的推背感,充分顯示出 Gogoro 馬達的強大的輸出。

在信義路上試完動力輸出後,轉到巷弄時就故意騎上路邊水溝蓋試一下懸吊,發現因為車頭較輕所以跳動較大,但是也還不到抓不住車頭程度,最重要的就是要講一下後輪的懸吊,過坑洞跟平地差不多啦!以表速50km行駛在水溝蓋上,雖然震動難免,但是後輪還是一直有抓住路面,沒有像一般機車在水溝蓋上面跳,這現象真的是讓我感到吃驚,很多車子為了要有好的循跡性跟路感,避震器都是調到死硬,遇到坑洞就變成跳跳虎,這情況在 Gogoro 的車上都沒產生,只能說原廠設計後懸吊吸收路面的震動與衝擊能力真是厲害。



這車不但會前進,還會倒退嚕
市區停車、牽車的救星,倒車檔設計
這個功能真的是太重要了,雖然 Gogoro 的主打是輕巧靈活的操控性,但是全車的重量也是 有達到100kg以上,在市區停車、牽車時的夢魘不外乎,移車的空間不足,地面傾斜,倒車檔的設計可以讓使用者能更輕易的把車牽出來,減少移車所需的空間與時間,尤其 Gogoro 的倒車檔設計,時速限制都在2km以下,不容易讓車子失去平衡,兼顧安全與方便。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輛周邊體驗

方向燈
GOGORO方向燈與一般機車不同,方向燈會在完成轉彎後就自動取消,不用在按一次來取消,算是個方便駕駛的設計,但是因為方向燈按鈕設計較寬,要打右轉燈時左手需要往右平移才能壓到按鈕,較為不便,建議原廠改一下方向燈按鈕的設計,在按鈕中間加個小凸起吧。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廂燈
亮度很夠 晚上拿東西很方便

但是車廂扣去電池的空間後,只能放 1頂 3/4 安全帽,實際使用時,因車廂空間不足,只好把雨衣就收在車廂裡,把安全帽掛在外面,這在多雨的臺灣有點麻煩。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廂燈的下方有個usb孔可供充電,有用個塞子幫擋水跟灰塵,但是塞子沒有用線繫住,應該很快就遺失了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建議由燈的下方連出一條線繫住塞子,或是改成像下圖一樣的插座形式,要用時推開蓋子插上usb,拔出線時蓋子自動關上,這樣整體的設計感就更好了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坐墊下方有設計一個由反光布料構成的區塊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可以在坐墊打開時經由反射後方的光源,形成一個明顯地白反光,提高夜間安全性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廂鎖
試乘車的車廂的鎖有好幾台都太鬆,壓了半天都鎖不住,不知道是鎖扣的彈簧太軟,還是鎖扣與鎖心的接觸的面積太少,
建議可以加大鎖扣的寬度,或是改成像下圖一樣的形式,前端改成內凹,增加鎖扣與鎖心的接觸的面積。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後行李箱
無法加裝後行李箱,車內空間不足
因為握把設計與一般車子不同,後行李箱的支架沒有好的固定方法,且 gogoro 後握把鎖點設計在煞車燈下方,要在車子後面加裝行李箱,一定會遮到煞車燈,如下圖所畫一般機車的支架有3個以上的固定點,可以形成一個平面,而 gogoro 後握把鎖點只有2個在同一條線上,一受力鎖點就彎了,所以後行李箱可能就沒法裝了。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關於保養維修的建議
gogoro車上很多都是特規的零件,維修都必須要回原廠,雖然說零件的磨損應該不會很多,但是這樣不知道會不會因為原廠維修點少、距離遠,或是原廠維修能量不夠,無法消化要保養的車子,導致預約要排很久,這些都是用戶們關心的問題。



其他建議
後來在八點多收工時,有gogoro人員將電池放入充電機,就出現了馬達故障的警訊,這真的是可以驗證gogoro電瓶的感測器,可以跟充電機進行車輛診斷與數據交換,不過因為事出突然,所以就很抱歉沒拍到相片了,在這裡也建議gogoro的維修部門可以把一些當車子發生故障時,會產生的警訊畫面還有的實例放上網站,讓大家了解gogoro原廠車輛診斷軟體功能的強大,藉此提高用戶們的信心。



最後:騎乘體驗會圓滿完成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光可鑑人的GOGORO
車輛改進 與 感想 Gogoro X Mobile01 專場騎乘體驗會



我要卡位成為城市新探 BETA PROGRAM 的一員

「 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試乘心得分享」



文末補充


企業識別

一般跟交通運輸企業都會在營業場所或出入口外面,擺設可以明顯辨識的裝置,有看板.立柱.燈箱等....不一而同

捷運.


台鐵.


高鐵.


中油



設置明顯辨識的裝置
一方面是作為指標,GOGORO 可以搭配APP查詢更換電池的位置,但是沒人可以看著手機,不看路在騎車,所以必須設置明顯辨識的裝置,讓人在遠處就發現,減少繞路的機會

另一方面是廣告競爭,電動車目前處在百家爭鳴的階段,藉由好的品牌識別設計,提高曝光機會,更能吸引目標群眾,擴大市佔率,以達到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本文中的相片是由 GOOGLE MAP 中取得
相片版權歸 GOOGLE MAP 所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