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TFIRE02 wrote:那你騎過小牛了嗎? ...(恕刪) 搞出GGR 動力的馬達不難,但是要把它做成小顆又有力很難。事實上,目前市場上就是沒有這麼小顆又有力的電機馬達。我也相信你目前拿不出可以來比的。千萬別提汽車來亂。
SPITFIRE02 wrote:那你騎過小牛了嗎? ...(恕刪) 你要這樣比,別說GGR,台灣所有的電車都被你打完臉了。你講貪婪確實有道理,GGR的構成,相當夢幻,睿能給予設計團隊很大的空間,才誕生出一台成本很高的夢幻設計,要說哪兒有問題,就是錯把高價車當作推廣市佔工具,至於12萬算不算貴,鋁合金車體、多連桿懸吊,不採用常見的輪轂馬達,而是把強力馬達凝縮,用皮帶驅動後輪,這成本比輪轂馬達高多了,為何要那麼複雜幹嘛,當然是簧下重量的考量,也就是操控性的表現,那個輪轂馬達車是要比什麼?況且車速呢?小牛能跑多少?跑太快怕不怕回不了家?GGR的樂觀里程我是不信啦!但用力催,沒電去換就好,少了怕沒電的壓力,這就是換電優勢,但看有的車主說跑不到50公里,似乎真的有點短,勢必常常換電。GGR自己也承認初代設計過於貪婪,所以二代就明顯低成本、低價格,但明眼人、不缺預算者,都馬知道用料與設計還是一代較好,很多人罵半天,講個不中聽的,就是嫌貴、骨子裡還是想要,若經濟能力夠,誰想騎便宜貨?經濟能力夠的,12萬買台玩具,真的也沒什麼,不是嗎?油車電車交互騎著玩,哪有什麼衝突。就像一天到晚酸蘋果,但假使有拿那能力,你要拿小米還是蘋果?再多的批評,難道不是內心想要,只是因為它對你而言太貴嗎?今天你不差那12萬的時候,兩台車放眼前,會想騎小牛?
曾讚 wrote:島内島内島内...(恕刪) 您所列出的確實是問題,也請你用一樣的標準,來檢視所有的品牌。百年車廠或是千萬跑車都會自燃,也都會有瑕疵車,義大利車廠或是日本車廠,測試車也不是沒出事喪命過。回到國內,斷輪框、斷避震座,漏油、吃油、水冷引擎沖掉,以及N年揮之不去的ECU毛病,停車太陽太大也不是沒燒過呢⋯⋯一個爆點的新聞議題,很好炒作,但事情的後續、廠商的處理等,卻很少被報導或是討論,你若關心這個議題可以多注意,廠商做不好的也請再上來分享。我們都很期盼台灣的車市能更好,真要按照標準基本上沒車可騎,目前不就只能在這些產品中,選擇相對優秀或合用的嗎?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您所列出的確實是問...(恕刪) GGr會成這樣绝非偶然!你是粉 就會覺得這品牌文化好 贊你非粉 當然就是干你回公司承報上去吧行銷不變 就没法更動任何現在的問題!連個大燈都解決不了了 還能干嘛?
曾讚 wrote:GGr會成這樣...(恕刪) 我沒電車哦,只是鍵盤車手,如果有更優的同級產品,我也一定支持,因為我對國內油車市場失望,也對政府保護數十年的作法厭惡,所以我才會不斷出來聲援,希望國內車市有更多好產品,不一定是電車,油車也可以,而本棟純粹覺得吃相難看,實在不吐不快。二代本來就不看好,路上遇到時聲音有夠吵,質感、設計與用料,跟一代都不是同個檔次,一代不夠實用但設計喜歡。不急也不缺,我只是在關注好產品,若有缺點,就繼續等更好的出現。但你指的問題,國產油車翻開瑕疵也是百百種, 電車不要睿能的話還有哪間?請務必介紹一個有溫度的品牌,謝謝🙏
chaoshu wrote:光陽最會的就是.賺台...(恕刪) 用你那生鏽的頭腦想想,光陽在網路上、每天都被酸民謾罵、毀謗、無中生有等等…試問有那幾個被告~別非常太過分、非常惡意、基本上光陽不會告人我支持告人~不然網路歪風會持續擴大今天如果換成您被謾罵,您會想告嗎?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我沒電車哦,只是鍵...(恕刪) 既然是在上面KEY的就少説2句吧!油車一天到晚在路上摔來摔去你有看到誰在線上干喬公司只有G G R被放大好聽的是神 創新不好聽的就是負面隨便你怎么選擇請先把消費者的疑問解決了不是装死吧至於電車 你放心 結構不難❕像電動車一樣日產 豐田 Benz Audi....太多了 特斯拉就看吧
光陽的研發能力很強啊只是一直不敢做破壞性的創新而已老挑別人已經成功的路走而已這也是台灣大多數品牌的作風不是嗎?像Gogoro這樣敢做別人沒做過或不敢大舉投入的領域的公司在台灣一直都是鳳毛麟角也因此台灣永遠難見到像蘋果、Google或Tesla這樣的公司因為沒什麼人敢投入那些未知的領域只想在一旁觀望,等到看到他人已經成功才開始搶進這個領域,並以高C/P值搶食市場份額已經是台灣大多數品牌的慣用招式了沒人要做那個拓荒者,也因此沒人能成為像蘋果這樣的公司看看身為現代智慧型手機始祖的蘋果,每年賺走智慧型手機市場多少利潤蘋果手機真的有很難做嗎?若沒有專利侵權問題,能做出像iPhone這樣的手機的廠商多的是iPhone上面有很多技術也不是蘋果自己的啊但iPhone就是能賣的那麼貴因為它是領先者,而且它把每一部分都做到最完善也因此它不管賣多貴都有人買單所以我對於Gogoro一代當初降價的行徑有點感到意外因為它根本就是電動機車界的iPhone啊?為什麼它會有人認為不值那個價錢呢?總覺得台灣對創新這件事似乎看得很淡只在乎C/P值等也難怪台灣多數的品牌都只注重這方面而不是太注重創新的方面我希望Gogoro能成功但是,若Gogoro把市場侷限在台灣的話,我覺得遲早會毀了這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