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外的特斯拉還有其他汽車大廠動向,在看光陽的策略


Jonry wrote:
我講的標準不是規格...(恕刪)



沒錯
GGR的換電站如果這麼密集我絕對馬上就把油車賣了
以目前現有的交換站還是太少
我家附近跟想去的地方感覺都不方便
希望GGR建設交換站能再快一點
不然我的油車感覺越來越吃錢了

魯拉拉拉 wrote:
好吧,其實拿特斯拉...(恕刪)


目前光陽應該是國內研發能力最強的機車大廠--->這個好笑
感覺上是研發能力好像沒有"模仿"能力強

魯拉拉拉 wrote:
好吧,其實拿特斯拉...(恕刪)

特斯拉的現金剩下170天就燒完了。
一般來說在市場佔優勢的廠商都比較不喜歡創新.
創新就意味著消滅自己的產品,說不定還是金雞母.誰願意割自己的肉呢?
光陽從以前的排斥到另立充電標準,只為了一件事,確保自己的優勢,產品可以賣錢.
在很多不同的產業,我們都可以看見老大們努力維持生產線不停,面對新創趨勢的猶豫不決.甚至克雷頓.克里斯汀生還寫了一本書"創新的兩難"來探討這個現象.
所以那些舊品牌的努力還是應該給予肯定,他們只是因為轉身不夠快,而被新浪潮吞噬.徒留一聲嘆息.
我在很多不同的場合聽到睿能的人強調他們是能源產業,而其他車廠就是傳統的製造業了.產業的標準正在改寫.
目前,一場新人換舊人的大戲正在上演,讓我們搬張椅子,翻開教科書,慢慢印證著理論如何實踐吧.
直接說汽車的情況好了
一些汽車大廠雙田.日產.福特.通用.賓士.福斯.BMW等等
其實每年車展一直都有發表電動車車款
也有少量發售幾款車型在試水溫
也就是說都有在研發
只是沒大量量產
可能是跟自家油車相沖
也可能再等更好的電池出現等等
總之我不認為汽車大廠有在懼怕特斯拉就是了

當然相較於國外那些
每年營收大到誇張的一線汽機車大廠

台灣汽機車市場的情況有點不同
畢竟臺灣市場小
以光陽的規模實力來說
還不算國際一線大廠(也可以說光陽是有點不爭氣)
因此gogoro確實是有些反擊能力的
但我也不認為光陽會被打趴就是了……
就看看後續會如何發展了
美國有了特斯拉

也沒聽說川普把特斯拉當公版標準

蔡英文是
其實 電動汽機車 馬達驅動系統部分
幾年前就已經非常成熟

成熟到 有管道可以拿到就直接可以改上油車車台的地步了

大家觀望的都是電池消耗的問題

有人在說人家 GGR 換電站裝置納麼多了
將來拿什麼跟人家比

其實兩陽把各簽約機車維修點 全架上電池站就好了
沒有很難吧??

真的想太多

汽機車的電動馬達之類真的沒什麼技術啦!!
電池難搞而已!!


魯拉拉拉 wrote:
我不覺得目前GGR...(恕刪)


原文原本還蠻認同您講的
但看到這回文....

您說的內容絕對是正確的
但政府支持並列為遵循標準的也只有換電系統
扯到避震就真的很看不起傳統大廠了
根本不能比啊

慾望少一點~幸福多一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始終來自於惰性~/先和解的不是認輸~是在乎~

dc1132 wrote:
其實兩陽把各簽約機車維修點 全架上電池站就好了
沒有很難吧??

錢呢?

別說兩陽...只說光陽...因為三陽跟睿能關係還不錯(兩邊目前正在合作車體)

光陽藥在自家機車行全上換電站你自己去算算要多少錢好了

電池一顆1萬5...換電站比照GGR一座50萬

我不知道全省有幾家光陽簽約車行

你知道的話你可以推看看這樣要多少錢

然後這是沒有算進機車行有沒有空間可以讓他放

本身簽約車行願不願意放(因為站放進去店內空間變少...他們同時換機油的空間也會少一台)
有些GGR車主真的以為目前GGR的馬達是全世界最高科技的馬達,只有GGR做得出來...
還自己繞線圈呢...
大陸的小牛電動車馬達也是直接跟Bosch買就有了..顆顆

光陽機車的簽約站門口擺台換電池站難不難?
門口都可以擺那麼多台待售二手車,一大堆雜物了
清一個空間還不簡單?

錢? 每個月給車行一點電費補貼,一點津貼就好了
而且車行只要有空間一定很樂意擺,客人來換電池,也會順便來檢查一下
這生意絕對不會只是換完電池就走了...

個人也覺得不難


dc1132 wrote:
其實 電動汽機車 馬達驅動系統部分
幾年前就已經非常成熟
成熟到 有管道可以拿到就直接可以改上油車車台的地步了
大家觀望的都是電池消耗的問題
有人在說人家 GGR 換電站裝置納麼多了
將來拿什麼跟人家比
其實兩陽把各簽約機車維修點 全架上電池站就好了
沒有很難吧??
真的想太多
汽機車的電動馬達之類真的沒什麼技術啦!!
電池難搞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