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z0346 wrote:平面道路超過60不...(恕刪) 有些地區(新竹.基隆.林口.苗栗)上坡可能連50都不到.如果要要雙載(小孩)應該很慘..電動車對於上坡與載重要求比油車問題多...(油車有變速機構,電動機車沒有...)
Traz0346 wrote:平面道路超過60不...(恕刪) 市區限速大多是40-50。但是..一台能騎200的車。騎50一台能騎100的車,騎50一台能騎60的車,騎50你覺得誰會比較容易壞?極速60。講真的..騎到40就差不多了。要一路保持60等同就是一路全由門騎了。先不論電池能不能承受這樣一直大電流放電。光馬達能不能保持輸出不要過熱就不錯了。除非規格是開高,但限制輸出。才可能保持全油門穩定。但以台灣廠商行事風格來看。不太可能。
俺只是個路過的 wrote:好奇怪原來全台灣的機車都是買菜車...(恕刪) 應該說, 這台的目標客群就是買菜車買菜車在台灣是有一定的市場, 不然50CC的機車怎麼還會存在也不知道光陽是技術不到位怎樣電動車一直無法推出125CC規格的
「在家充電才是核心需求」,光陽董事長:電動車續航力只是迷思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8660/president-of-kymco-said-looking-for-long-battery-working-ours-is-a-myth聽到董事長這樣講,心就涼一半了,跟目前消費者的觀念完全不一樣,懷疑光陽在做之前有做過市調嗎? 還是自己鄉愿矇起頭來做,結果做出來的產品罵聲連連,你電池能夠撐越久,跑越遠誰想天天搬電池在家充電....現在光陽Ionex的電池容量就注定起步輸一半了,單顆容量只有650,(GGR單顆1400)你要做出跟GGR相同規格的白牌,至少要4顆電池串連才有可能。我猜下次拿出來的重型機車規格也就是四顆串連,不過光陽Ionex電池尺寸也不小,兩顆就已經把腳踏板占滿滿了,要想在機車上面塞四顆,大概只能在腳踏板塞兩顆,車廂內再塞兩顆
俺只是個路過的 wrote:好奇怪原來全台灣的...(恕刪) 根據最近的觀察kycom用戶似乎有很多願意多買一台買菜車給媽媽的好也孝子如果kycom真的得勝將來全面汰換成電動車之後一般用戶大概也只剩下買菜車可以買了自行車都可以環島上武嶺了極速60公里的電動車怎麼不行???
沒有搜尋過這台機車多少錢。極速60的機車我不會買,因為速克達機車一個人基本上只會買一台,台灣機車慢慢變得這麼貴的,125要8萬多,5萬的125看起來像15年前的產品,沒有錢,也沒必要買2台,所以有人說當買菜車的,頭殼應該壞了,因為你又不買菜,你媽去買菜要買什麼機車,她自己會決定。這時機,電動機車還不一定是必要品,油車還是有市場,它合乎你一直以來的需求,現在買電動車(GGR)的人,大部分都是要換車了,我就是其中一個,機車壞了,車行不想修,修起來也要兩萬,乾脆換車,一台外型ok的油車要8萬多,一台GGR扣掉補助約五萬多,雖然我不覺得是必須買電動機車的時機,但是看一看,當然買電動車,路上狠電白牌機車,跑業務不停的停車、發動等,很順暢,沒有油車那麼有壓力,側腳柱熄火也省了一個步驟。我不喜歡電動汽車,覺得現在的電動汽車都是過度品,那麼大的電池充電需要時間,快充傷又電池,遲早出問題,但是機車不一樣,有換電的選擇,沒必要自己沖,就像加油一樣快。電池磨耗是消費者平均分攤,不用擔心電池品質不良,壽命問題。不信的人去看看油電或是電動汽車的二手價,便宜喔,但是總是隱藏換新電池的危機,從8萬到幾十萬,問題不小。說什麼GGR不ok的人,他們其實模擬過到底消費者會遇到什麼問題,自充自己的電池確實有真正擁有的感覺,但是這些人不了解問題嚴重性,滿足小小心靈但是要付出更多成本,我以前也覺得要自己充電才安穩,後來覺得根本是錯的,補滿電的速度要像加油一樣快,才能得到一直以來的習慣,不能因為換成電動車而改變這點。快速充電別想了,行不通,最後一定是改變能源方式來突破,例如氫氣等,現在這東西就大概這樣了,特斯拉電池是一堆18650,你說什麼高科技?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