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eMOVING iE125 住大樓怎麼充電?

frank_qu wrote:
电工有电工的标准,不...(恕刪)


所以你說不出充電好在哪裡, 反而批評換電差, 品質好壞由此可知...
肥貓宅男 wrote:
所以你說不出充電好在哪裡, 反而批評換電差, 品質好壞由此可知...

我说出的是没有统一规划,自己用不符合电工标准乱拉线导致的安全隐患。

和充电方式这个手段有什么关系?

好方法,不能用不安全的方法滥用,你没有看懂吗?

充电好在哪里?我不是把ggr一顿批评吗?基本上一个字就完全描述了,贵。充电好在哪里当然就是一个字对应,廉。

开电动车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气温上升之类的神圣使命的,省钱才是最大的诱因。
frank_qu wrote:

我说出的是没有统一...(恕刪)

所以你要來台灣投資充電車了嗎?
講了幾十篇長篇大論,該來實現一下你偉大的理論,不要淪為嘴砲而已。
frank_qu wrote:
我说出的是没有统一规...(恕刪)


省小錢花大錢, 只省電費卻要經常買電池更換, 省在哪裡?

再說光陽在大陸也是做商業換電, 表示換電在大陸比充電好~
肥貓宅男 wrote:
省小錢花大錢, 只省電費卻要經常買電池更換, 省在哪裡?

再說光陽在大陸也是做商業換電, 表示換電在大陸比充電好~


是你这种ggr粉被灌输了,还是怎么回事?经常换电池的话,难道ggr的车主会逃出这个魔咒?更换的成本不算在车主头上。ggr因为电池使用寿命原因换电池和车主因为相同原因换电池,本质上不都是换?谁换不都是一样吗?

ggr粉总是陷入这种循环认证的矛盾中。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当然是很贵的,车子10万rmb多一点,换一次电池7-9万,这很正常呀,但是绝对没有到经常的程度。即使到那个程度,也正是ggr要做的,而且从来不告诉车主的,因为说出来,你的换电费,就根本是买了一个故事。

光阳在大陆不可能有换电成功的可能的,即使部分项目成功,也不可能在大陆推广成功。大陆从汽车到电自,几乎都是充电的天下,有换电的,但是忽略不计。
frank_qu wrote:
是你这种ggr粉被灌输了.........光阳在大陆不可能有换电成功的可能的,即使部分项目成功,也不可能在大陆推广成功。大陆从汽车到电自,几乎都是充电的天下,有换电的,但是忽略不计。

不知道哪個是 正確的 以下用google

2018/08/06 高投入、低回報 陸充電樁產業面臨倒閉潮???
2019/10/05 陸充電樁市場 明年將超200億人幣
私人的充電樁 會賺錢嗎???

上禮拜手機看到的tesla 不只是賣車還賣電,用tesla 充電樁充一次電=獲利 48%左右
wonderzero2 wrote:
不知道哪個是 正確的 以下用google

2018/08/06 高投入、低回報 陸充電樁產業面臨倒閉潮???
2019/10/05 陸充電樁市場 明年將超200億人幣
私人的充電樁 會賺錢嗎???

上禮拜手機看到的tesla 不只是賣車還賣電,用tesla 充電樁充一次電=獲利 48%左右


大陆没有一个大型的充电桩网络的运营企业是赚钱的,领先的企业有星星充电,特来电,在上海独霸一方的有安悦充电。但是就是有这么多社会资本投入这个行业,大陆就是这么矛盾的地方(还有头部的送外卖的企业、出租车平台,都是亏的)。
让我娓娓道来。

不赚钱的原因主要是
1.车位使用费太高
如果在城市铺设电桩,必然要是车辆往来多的地方,这种地方的车位使用费是比较高的,上海很多商场车位都是收费的,很少也有为了吸引客人,周末可以免费停的。
所以很多收费电桩还要另外按停车时间收停车费,这样导致一次充电成本又上升了不少。
因为充电车位如果被汽油车占了,电动车也无法充电。
比如,ikea在上海是免费停车的,装了很多交流和直流的充电桩,但是营运方必然要付出车位使用费。


2. 商用电费的费率控制在电力公司手里。
商用的电费,基本上电力公司出来的价格,已经在1.10左右人民币了,收Rmb2.1的话,折合每公里的成本,光电费已经在0.35左右了,其实和汽油车差异已经不算太大了,比较下来多了一个麻烦,耽误时间,而且还没有算电池的折旧成本。

3. 一次安装成本高
政府为了鼓励社会安装充电桩,出台了各种措施,比如规定,新建的住宅必须按比例配套汽车充电线路,比如,充电桩向电力公司申请电力线路,免一次接入费用,这个费用可大可小,一个车位是3000多块人民币,大概这样。但是,施工安装成本还是很高,因为下面一个原因。
交流桩其实就是一个带远程计量的插座,真正的充电机其实在车身上。但是交流最大只能做7kw. 市场上不受欢迎,因为客人不愿意多等时间,那就必须上直流充电机,一个就要几万人民币。

综合以上原因,设立充电位等客上门,根本不是好生意,每个月要固定付出去车位使用费,还要一次安装成本,只能赚1块钱一度电的差价,客人其实也是没有办法才来充电的,一般像我就补一点电,够到目的地充电就好了。其实是广撒网,薄收获的生意。原因大概是上述几个,但是根因还是因为电池的能量密度太低了,充电时间太长了。你看加油站的密度,完全是和汽油的能量密度和加油时间有关系的,要用电池撑起汽油车一样的灵活度,充电站必然要比加油站多很多才可以。


这就是资本为什么要亏本投入的原因了,他们想先把通路都占了。

最有实力的还是电力公司,和上述上海安悦这种国营资本的公司。电力公司本来说不投入城市充电,只投入高速公路充电,但是其实城市里面设备最好的却是电力公司,社会资本根本无法和这种可以随便怎么亏的公司竞争。

电动汽车的现有情况,正解是隔夜充电,因为不管怎么样,你晚上总要停车的。用电池容量来满足第二天的使用。2018年美国推出的新leaf才250km左右的里程,但是满足90%的美国用户的里程需求。



上禮拜手機看到的tesla 不只是賣車還賣電,用tesla 充電樁充一次電=獲利 48%左右
我没有tesla,但是我猜测下来,可能是这种情况。有第三方公司承包了tesla车主的充电桩,回过头来向车主收费。原因是车主自己搞不定安装的。tesla的交流桩是10kw,要单独向电力公司申请线路。这种第三方公司,可以搞定电力公司,可以搞定物业公司,他们想装在哪里就装在哪里。
tesla的超充,可能背后就是这种有实力的公司。tesla中国区的总经理原来就是开发充电桩业务的。

私人的充電樁 會賺錢嗎???
如果车位的使用费很便宜,如果电费很便宜,比如大陆的民用电夜间在0.3元,如果附近有商用车辆频繁来充电。那你就能赚到。
但是这个很难,很难。
但是对电力公司来说不难。电力公司在很多地方被称为电老虎。我知道的有电力公司,包一大片临时不用的建筑空地,全部浇上水泥,全部停电动的大巴士、物流卡车,那些车子一般都要100-300kwh,而且每天都要隔夜充满的,随便哪个地产公司都不可能和电力公司作对呀。要地有地,要电有电,要设备有设备。
frank_qu wrote:
是你这种ggr粉被灌...(恕刪)


同樣是換品質就不一樣要如何比, 睿能至少電池幾乎沒問題, 而大陸電池品質不一, 另人擔憂...
我家是買PROPOWFFER 110V的行動電源充電,還蠻方便的!但是就是價位有點高....
感覺這個樓歪了,明明樓主在問住大樓怎麼充電,結果吵到充換電的問題上頭來了...

充換電各有優劣,沒什麼好吵的,想要大容量,勢必就要用充電的,換電可以隨時更換來解決容量較小的問題,買哪種車就配合使用這樣很難嗎?

其實很多充電車車主也正為這個問題困擾著,家中充電並非必須,如果外頭的充電樁夠多的話,但是有個備案總是不錯的,若天氣不佳或者長期出差等因素無法隨時出門充電,在家充電就可以幫得上忙了。

倒不如有無車主可以分享案例,協助住在大樓的充電車車主來申請充電設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