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 JB 跟各位分享過 LG 最新的 gram Pro 輕薄筆電,這回要介紹的則是同期推出的翻轉筆電 gram Pro 2-in-1,規格攤開馬上就知道它的厲害,不到 1.399Kg 的重量與 12.4mm 薄度,也難怪 LG 稱它是「世界最輕 16 吋翻轉筆電」,而受益於 360 度轉軸,它可以筆電模式工作、帳篷或平面模式追劇、站立或平板模式做筆記,5 種模式任你切換!其螢幕採用 16 吋 2880 x 1880 解析度的 OLED 觸控螢幕,同時並擁有 100% DCI-P3 色域、最高 120Hz 的可變更新率等特性,搭配 4096 階感壓的 LG Stylus Pen 還能提供流暢自然的書寫體驗,這支觸控筆首度加入無線磁吸快充功能,替使用者省下多餘線材

硬體方面,gram Pro 2-in-1 搭載了 Intel Core Ultra 7 155H 處理器、16GB LPDDR5X 記憶體,以及最高 1TB 的儲存容量,透過內建的 77Wh 鋰電池則能帶來 Intel EVO Edition 認證、超過 10 小時的長時續航力,為使用者帶來全天候的支持~
外觀介紹
重點規格
效能測試
心得總結
▌外觀介紹 ▌
- 筆電上蓋

- 360 度轉軸

- 筆電尾端

- 筆電前端

首先從外觀看起,gram Pro 2-in-1 跟我上個月測試的 gram Pro 17 只差在尺寸和 360 度轉軸設計,其材質同樣是鎂鋁合金、表面使用磨砂處理,正中央則是鏡面的「gram」品牌標誌,顏色僅有曜石黑一色,個人希望 LG 能提供白色的選項,指紋才不會那麼明顯

透過 360 度轉軸,它可以在 5 種模式之間切換使用,也因為翻轉的設計,gram Pro 2-in-1 筆電尾端中央可看到一排散熱孔,無論在何種模式下都能發揮最佳散熱效能,至於筆電前端也有做一個(幾乎看不太出來的)凹槽,方便使用者單手掀蓋。

將 gram Pro 2-in-1 放上電子秤實際測得 1.36Kg 的重量,相比前身 gram 16" 2-in-1 的 1.48Kg 又再輕了 120g

當今最輕的 16 吋翻轉筆電當之無愧。而這台 AI 翻轉筆電也通過了 7 項 MIL-STD-810H 美國軍規測試,具備一定的耐用性,上回 JB 提到按壓筆電上蓋的陷下感,在 gram Pro 2-in-1 的中央比較感受得到,厚度方面則是 12.4mm,跟 gram Pro 17 同樣都是薄型筆電中十分出色的表現~
- 帳篷模式

- 平面模式

gram Pro 2-in-1 的 5 種翻轉模式分別為筆電模式、平面模式、帳篷模式、站立模式,以及平板模式。將筆電螢幕後折立起即可進入「帳篷模式」,適用於會議討論或向客戶同事分享畫面,而平面模式其實就是將螢幕 180 度攤平使用,以我的使用習慣來說...是覺得都很適合在床上追劇啦


將鍵盤部朝下、螢幕向後折就能進入「站立模式」,受益於配置於 C 件上的橡膠條,各位不用擔心筆電鍵盤直接與平面接觸。而上圖情境要表達的是,當你在廚房準備飯菜時,可以藉由站立模式來查看食譜、並即時與螢幕內容互動,實際觸控起來似乎較帳篷模式還要穩一些~
- 平板模式

- Bamboo Paper

螢幕向後完全折起就會進入「平板模式」,搭配 LG Stylus Pen 觸控筆、內建的記事本應用程式《Bamboo Paper》即可記下靈感、學習筆記,受益於觸控筆的 4096 階感壓,也能應付專業的繪圖需求。話說《Bamboo Paper》從名字就看得出它是由大廠 Wacom 推出的應用程式,其提供多種紙張質感、筆觸與顏色,同時亦可從筆電匯入圖像,完成記事或繪圖後也能直接列印、將筆記匯出成 PDF 檔,或透過 InkSpace 進行雲端同步以在其它裝置上繼續編輯,以該應用程式作的筆記我則示意如上圖右,實際的手寫體驗相當自然,但感覺筆頭好像略硬一點?
- 磁吸充電

- 筆側按鍵

- 尾端按鍵

- 觸控筆動作

- 觸控筆重量

有別於過往機種,gram Pro 2-in-1 的觸控筆 LG Stylus Pen 首度導入無線「磁吸充電」設計,只要將它貼近筆電右側(參考上圖一,筆頭朝前朝後都可以)就會自動吸附並開始充電,不必再多找出一條充電線,也算是它的優點之一吧!這支觸控筆側面按鍵對應右滑鼠按鈕,尾端按下即可切換橡皮擦功能,功能僅此而已,感覺稍嫌陽春啦...先前 JB 測過有雙按鍵、甚至能讓使用者自訂對應動作的觸控筆,還有燈號可以提示電量的,這些都是 LG Stylus Pen 還可以再進步的地方。是說點擊開始功能表右下角的觸控筆圖示即可快速啟動 OneNote、Whiteboard、Journal 等應用程式,或是進行畫面截圖。
- 筆電左側 I/O

- 筆電右側 I/O

而在 I/O 方面,gram Pro 2-in-1 左側配置 HDMI 2.1 及兩個 USB Type-C Thunderbolt 4 連接埠,後者同時也是充電埠,並具備 40Gbps 的傳輸速度,最高支援外接 5K 顯示效果,至於機身右側則是兩個 USB 3.2 Gen2 Type-A 連接埠和 3.5mm 複合式耳機插孔,LG 也在盒內附了「USB Type-C 對 RJ45 端子轉接器」,方便使用者以有線方式連接上網。不過該機也跟 gram Pro 17 一樣沒有提供 SD 讀卡機,對「Pro」的體驗是一大硬傷啊

- 顯示螢幕

- OLED 面板保護

- 活動視窗更亮

- 視訊鏡頭

- 視訊品質

gram Pro 2-in-1 採用 16 吋、16:10 比例的 OLED 觸控螢幕,相比上回測試的 IPS 螢幕更實用好看,它具備比 2023 年機種來得更高的 WQXGA+ (2880 x 1800) 解析度、100% DCI-P3 色域、48~120Hz VRR 可變更新率,以及 400 尼特的亮度,不用我多說,各位應該都知道 OLED 螢幕的優點,其在色彩鮮豔度、黑色深邃度和視覺清晰度上都有著更優秀的表現

而中控應用程式《LG Smart Assistant》的「OLED 面板保護設定」亦提供像素保護程式、黑暗模式,以及讓活動視窗更亮等防止 OLED 螢幕烙印的功能。
螢幕上緣搭載 FHD 1080p 攝影機與紅外線鏡頭,提供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登入功能、以及已成 LG 筆電標配的 Glance by Mirametrix 智慧感測解決方案,實際視訊效果請參考上圖五,雖然沒有特別針對環境光線去作優化,但起碼噪點不明顯可以給過啦!
- SDR 色域

- SDR 亮度

- HDR 色域

- HDR 亮度

接著再以專業校色儀 X-rite iDisplay Pro 為 gram Pro 2-in-1 進行顯示色域測試,在 SDR 下測得 100% sRGB、93.6% Adobe RGB 以及 100% DCI-P3 色域覆蓋,結果證明官方數據沒有騙人,與此同時,它的 Delta E*76 的值為 0.22,色彩準確度還算不錯,亮度則是365.73cd/m2;開啟 HDR 功能再測一次,最終得出 92.8% sRGB、65.5% Adobe RGB 以及 68.2% DCI-P3 的色域覆蓋,亮度則是 378.19cd/m2。
- 筆電鍵盤部

- 獨立數字鍵

- 電源指示燈

- 鍵盤部腳墊

- 觸控板

再來看到 C 件部分,16 吋的 gram Pro 2-in-1 採用全尺寸巧克力鍵盤,不過配置相較 17 吋的 gram Pro 來得緊湊一點,除了獨立數字鍵由 4 排縮成 3 排外,也將獨立的 PgUp / Home、PgDn / End 以及計算機快捷鍵拿掉,右 Enter 鍵則從長條變成一般大小...至於右 Ctrl 鍵則尚未更換為當今 Windows 筆電標配的 Copilot 鍵

鍵盤同樣具備單區白色背光,強度則有高、低、關閉 3 個等級,而 C 件右上角的電源鍵跟其他按鍵作出高低差,以防使用者誤觸(一旁則有白色的電源指示燈),但就沒有整合指紋辨識器了,觸控板尺寸經實際量測為 132 x 83mm。至於比較需要特別介紹的功能鍵,F1 搭配 Fn 鍵可快速啟動《LG Smart Assistant》中控應用程式,F7 則能夠切換風扇模式,而 F8、F9 搭配 Fn 鍵分別對應麥克風和視訊鏡頭的啟閉。
- 筆電底蓋

- 散熱結構示意

gram Pro 2-in-1 底蓋同樣得拔掉四角與上緣的圓形腳墊、並鬆開內部螺絲才能卸除,這邊 JB 就一樣不進行拆機了,還請各位板友見諒。就官網的散熱示意圖來看,這台翻轉筆電也是採用雙風扇散熱,兩個 SSD 插槽的位置則跟 gram Pro 17 略有不同,為左右各一條的設計,至於該機的無線通訊規格為 Intel Wi-Fi 6E (802.11ax) 和藍牙 5.3,充電式鋰電池則是 77Wh 的容量。這台 AI 翻轉筆電搭載兩個 3W 立體環繞音響(前代則為 2W),並具備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智慧音量以及 AI 降噪技術,音量的明亮度表現還算不錯。
- 充電器

- 充電器重量

這台 AI 翻轉筆電隨機附的充電器同樣是 65W 規格,充電線材兩端均為 USB-C 埠,實際量測得出 135g 的重量。
- LG Smart Assistant

- 冷卻模式提醒

- 電源設定(一)

- 電源設定(二)

- AI 抗噪

- 顯示螢幕設定(一)

- 顯示螢幕設定(二)

- 顯示螢幕設定(三)

- 鍵盤設定(一)

- 鍵盤設定(二)

中控應用程式《LG Smart Assistant》跟 gram Pro 17 略有不同,主畫面可以看到多了個觸控螢幕啟閉,冷卻(風扇)模式則少了「自動」這個選項,其中,「電源設定」可啟用充電率限制以延長電池壽命,也有 AI 電池使用檢測通知,當有應用程式用電量高於平常時會跳出通知提醒,另外亦有 USB-C 離線充電的選項;「AI 抗噪」一樣可針對喇叭最佳化,或為麥克風套用單向、全向抗噪的設定。「顯示螢幕設定」除了上面介紹的 OLED 面板保護之外,還可以調整色溫、切換閱讀模式、簡易顯示器連接(此為在筆電外接顯示器的情況下能夠一鍵擴展並管理畫面的功能)等。
- LG gram Link

- 匯入介面

- 連接介面

如同上回介紹的,LG gram Link 可幫助使用者輕鬆地在各種不同裝置之間共享資料與檔案,最多能連接的裝置數量為 10 台,其介面主要分為傳送、匯入、連接 3 種,「連接」提供鏡像行動裝置畫面、延伸/同步電腦畫面,以及共用鍵盤/滑鼠的選項。當然,gram Link 也導入了「AI 圖像分類技術」,可自動根據時間、地點等 38 種不同主題將照片自動進行分類,讓整理、搜尋和分享照片變得更加輕鬆。
- Glance by Miremetrix

- 離開偵測/智慧螢幕

- 隱私防護/隱私警示

- 智慧播放器/數位健康

- 視訊會議/設定

- 自動靜音/虛擬相機

至於每次都會介紹到的 LG Glance by Mirametrix 智慧感測解決方案,由於功能沒有任何增減,這邊就不多作測試,有興趣可以參考先前的
16Z90Q 測試報告觀看 JB 的完整介紹,除了需要搭配外接顯示器的移動視窗、智慧游標外,下面就用條列式簡述它的功能~
「
離開偵測」:在使用者離開筆電後將自動鎖上、關閉螢幕或啟用螢幕保護程式。
「
智慧螢幕」:使用者目光不在筆電時,自動將畫面模糊化,需按 Alt+F2 來解除。
「
隱私防護」:感測到後方有窺視者時自動模糊畫面,窺視者離開後便會自行解除。
「
隱私警示」:感測到後方有窺視者時顯示警示圖標。
「
智慧播放器」:離開筆電將自動暫停當前播放的音頻或影片,回到筆電前接續播放。
「
數位健康」:提供 20-20-20 休息提醒與姿勢警告的功能。
「
視訊會議」:可顯示視訊鏡頭影像、自動靜音,或針對虛擬相機功能進行調整。
LG gram Pro 16" 2-in-1 重點規格: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155H顯示晶片:Intel Arc Graphics儲存裝置:1TB M.2 NVMe PCIe 4.0x4 SSD (雙插槽)記憶體:16GB LPDDR5X 7467MHz螢幕:16 吋 OLED 觸控面板 (WQXGA+ 2880 x 1800 解析度 / 100% DCI-P3 色域 / 48~120Hz 可變更新率 / 400 尼特亮度)I/O 埠:2x USB Type-C Thunderbolt 42x USB 3.2 Gen2 Type-A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通訊:Wi-Fi 6E (802.11ax);Bluetooth 5.3電池:77Wh尺寸:357.3 x 253.8 x 12.4mm重量:1.399Kg (實際測得 1.36Kg)售價:512GB 版 52,900 元,1TB 版 54,900 元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 Geekbench 6 CPU 效能

gram Pro 2-in-1 由過去的 Intel Core P 系列升級為最新的 Core Ultra 7 155H 處理器,此 CPU 採用 7 奈米工藝、16 核心 (6P+8E+2LP) 22 執行緒的架構,搭配 24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基礎功率為 28W,最大超頻時脈則是 4.8GHz,當然還有「AI 筆電」具備的 NPU 神經處理器啦!使用「高」冷卻模式並為 gram Pro 2-in-1 接上電源,該機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73.8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6,465.8 分,而
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4,417 分,
CINEBENCH R23 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11,022 分,至於
X264 FHD Benchmark 影音轉檔效能為
52.7fps,另外在
Geekbench 6 的單核、多核效能分別取得
2,074 分、
10,164 分的成績。
至於 AI 效能部分,gram Pro 2-in-1「照理說」跟 gram Pro 17 差不多,就請各位參考上回測試的文章了:
LG gram Pro 17Z90SP 測試報告|AI 加持的輕薄之王夠「Pro」嗎?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這次 JB 借到的 gram Pro 2-in-1 搭載 16GB LPDDR5X 記憶體,它除了是 On Board 設計,也沒有提供更高記憶體規格的選項,對於一台冠了「Pro」之名的筆電來說算是非常可惜...實際在視窗多開進行 Lightroom Classic 修圖作業時,JB 是能夠感受到筆電速度下降的,而有 32GB 記憶體的 gram Pro 17 倒沒有這樣的困擾

接著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gram Pro 2-in-1 的
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80872 /
74954 /
89068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49.6ns,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561.72 /
348.69 /
489.82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是取得
25.6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gram Pro 2-in-1 在台灣推出的兩個規格僅差在儲存容量大小,本文測試的 1TB 版為 54,900 元,而較低的 512GB 則是 52,900 元,兩機均採用 M.2 2280 尺寸、SK 海力士製的 NVMe Gen4 SSD 固態硬碟,並設有兩個插槽供未來擴充。這台 AI 翻轉筆電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測試中獲得
4133.51 /
4495.67 MB/s,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6093.805 /
4617.653 MB/s 的硬碟讀寫速度,而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2126.44 /
1496.37 MB/s,效能分數則是
4,170 分,跟 gram Pro 17 相比是低了一些

圖形效能測試:

隨著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內建的的是最新的 Arc Graphics 內顯晶片,相比過去的 Iris Xe Graphics 有一定幅度的升級,此一內顯的 VRAM 則是 128MB...
- Night Raid

- Wild Life Extreme

- Fire Strike

- Time Spy

- Geekbench 6 OpenCL 效能

- Geekbench 6 Vulkan 效能

這邊一樣使用 3DMark 來為 gram Pro 2-in-1 進行基準效能測試,首先在看內顯效能的
Night Raid 測試模式跑出了
22,139 分,使用 Vulkan API 的
Wild Life Extreme 測試模式則測得
3,339 分,針對 DirectX11 效能的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取得
5,892 分的表現,至於看 DirectX12 效能的
Time Spy 測試模式則斬獲
3,069 分的效能分數。另外,Geekbench 6 的 GPU OpenCL、GPU Vulkan 效能分數分別跑出了 15,970、29,673 分。
- FFXV Benchmark FHD 輕畫質

- FFXV Benchmark FHD 標準畫質

再來看到遊戲模擬測試軟體《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在 FHD 1920 x 1080 解析度下使用輕畫質可以跑出 3,276 分與 Standard (標準)效能評級,切到「標準」畫質則下滑至 2,513 分與 Slightly Slow (稍慢)的效能評級;看到這裡也不用去測更高的 2560 x 1440 解析度了,我個人覺得是不太適合拿來玩 3D 遊戲啦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散熱與系統穩定度方面,同樣使用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應用程式來為 gram Pro 2-in-1 進行測試,在「高」冷卻模式下筆電風扇會稍稍提升,待機時,CPU 硬體溫度偵測出的平均溫度為 50 度(但最高達 83 度),透過 FLIR 熱感應相機儀量測機身表面溫度,可以發現到在待機情況下平均溫度為 27.5 度,熱圖顯示最高溫度出現於尾端散熱孔處,達 35.1 度,空白鍵附近為 31.8 度,至於鍵盤兩側置腕處則是落在 26 度左右。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接著我讓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燒機軟體不間斷運作 15 分鐘,溫度監控軟體顯示
CPU 硬體溫度升高到溫度牆的
105 度,此時 CPU 最大功耗為 43.14W,而 CINEBENCH R20 的效能分數在五輪之後顯示為 2,807 分,對比正常運作時的 4,650 分下滑了 36.4%。而根據 FLIR 的熱圖,筆電機身表面平均溫度略為上升至 28.4 度,最高溫的位置則是在雙風扇之間,達 44.6 度,空白鍵附近也來到 37.2 度,左右置腕處則沒有明顯的溫度變化。話說最近公司的分貝計測得好像不太準,燒機時大約是 57dB 左右(公司有開空調的情況下為 55~56dB 左右),體感上來說是幾乎感受不到噪音的程度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 PCMark 10 綜合效能

- UL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效能

最後看到筆電綜合效能的部分,我以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包括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工作負載的循環測試)模式來為 gram Pro 2-in-1 進行跑分,最終獲得的效能表現為
7,280 分,跟 gram Pro 17 表現差不多,均較搭載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60P 的機種高出 30% 以上。換到
UL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效能測試項目,這台 AI 翻轉筆電則是取得了
5,415 分的成績。
- UL Procyon 影像編輯效能

- UL Procyon 影音剪輯效能

而在創作效能上,針對 Photoshop 和 Lightroom Classic 的
UL Procyon 影像編輯效能測試項目 gram Pro 2-in-1 獲得
4,284 分的成績,而在看 Premiere Pro 效能的
UL Procyon 影像編輯效能測試項目,則是獲得
7,717 分,兩個分數都比我上個月測的 gram Pro 17 來得低一些,就實際使用上來說,Lightroom Classic 進行 AI 物件辨識、複製遮色片的速度在不接電的情況下是有點慢

至於一般參數調整的流暢度倒還是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 鋰電池資訊

- 續航時間

- 充電時間

gram Pro 2-in-1 同樣內建 77Wh 容量的充電式鋰電池,這邊同樣跑 PCMark 10 的 Modern Office 電池續航力測試項目,在「靜音」冷卻模式下將筆電螢幕亮度調為 40%,並把鍵盤背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都關閉,僅保留 Wi-Fi 連線,結果自測試起始的 96% 電量至 19% 一共經過了
10 小時 39 分鐘,如果是要從 100% 完全耗盡應該是能接近 gram Pro 17 的 16 小時,同樣符合 Intel EVO Edition 認證的高續航力標準。但其缺點也同樣,隨附的 65W 充電器充電,從 15% 充至 100% 滿電量約需 2 小時,希望 LG 未來能夠考慮提供 GaN 充電器的選項...
▌心得總結 ▌

老實說「翻轉筆電」的應用很難再有飛躍性的突破,本文主角 gram Pro 2-in-1 也不例外,5 種模式基本延續前一代的機種,不同的就是處理器升級成「AI PC 元年」鎂光燈下的主角─Intel Core Ultra 系列了,另一大有感改變則是螢幕規格,即是從去年 gram 16 2-in-1 的 IPS 觸控螢幕更換成 OLED 面板,同時解析度亦由 2560 x 1600 提高到 2880 x 1800 以帶來更細緻的視覺體驗,除此之外,也為 LG 專業觸控筆在機身側增設無線磁吸充電區,不必在充電時還急忙找尋專用線材

效能表現部分,gram Pro 2-in-1 跟使用相同處理器的 gram Pro 17 沒有太大差異,就是 2024 年主流輕薄筆電的水準,但相比之下 gram Pro 17 還是略勝一籌就是,若要進行專業的創作,這台 AI 翻轉筆電在台灣官網最高提供的 16GB 記憶體就不太足夠了,我自己拿來跑 UL Procyon AI 圖像生成測試(使用較低需求的 Stable Diffusion 1.5 模型)幾次都卡住,最終就沒有跑成了,而在多開視窗進行修圖作業時也略有遲滯感,這樣的體驗明顯有違一台 Pro 機種的設計初衷吧?所幸主流的 AI 應用目前都是靠雲端運算來進行,但鍵盤上沒有專屬 Copilot 鍵,嚴格來講並不符合微軟對「AI 筆電」的定義...

再來看回機身設計,這次 16 吋 gram Pro 2-in-1 的穩固性我自己是覺得比 17 吋的 gram Pro 來得好一點(雖然兩者都通過相同的 MIL-STD-810H 美國軍規測試),但機身萬年不變的設計語彙,我還是會希望 LG 能夠做出點改變...起碼給我們白色吧,不然又得忍受上蓋的指紋沾黏了

而作為一款 Pro 機種,SD 讀卡機的缺乏也是相當可惜的地方。不過,LG 拿手的軟體體驗還是 gram 不變的一大賣點,從 LG Glance by Mirametrix、LG Security Guard 兩個隱私與數位健康守護神隊友,再到最新的 gram Link 檔案傳輸工具,都有著相當高的實用性。

在型號裡裡加了個「Pro」的 2024 年 LG gram 翻轉筆電,跟它的同門 gram Pro 一樣,消費者對它會有更高的期望值,但實際體驗下來,它在效能上就是台搭載 Intel Core Ultra 的輕薄 AI 筆電,所以 Pro 一詞應該是體現在跟過往機種的差別,確實,在新處理器的幫助下它擁有更長的續航時間,輕薄度亦持續進步,就 12.4mm 薄度與 1.36Kg 重量來說,gram Pro 2-in-1 無疑是同級翻轉筆電之中的輕薄王者

MD:
Wang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