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最早以前是使用白牌行車紀錄器,想說能錄就好;結果用不到一年就壞了....
接著因為朋友的推薦,便換成了Mio的508,後來看上了測速照相提醒功能又升級到C335,至今仍健康使用中,相當滿意。但是隨著區間測速的不斷設置(尤其今年2021又增設了許多區段),僅支援固定式測速的C335便覺稍嫌不足。
 
正好此次有幸參加體驗,讓我有機會一試Mio 行車紀錄器當家最新旗艦MiVue 838 (以下簡稱838),嘗試最新的區間測速預警功能。
 
就讓我們先從開箱開始吧! 
 
==開箱==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彩盒為Mio一貫的紅橘配色,正面同時印上機型MiVue 838外觀及名稱,值得一提的是上方還大大標示著三年保固,顯示Mio對於自家產品品質的信心。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背面則是此次體驗機種838的特點,相較於過去機種最大的不同便是多了此次主打的區間測速提醒以及可透過WIFI直接更新韌體的OTA功能。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打開盒子直接映入眼簾的便是鏡頭朝下的838主機本體,螢幕出廠時貼有膠膜避免刮傷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將上層拿開,可看到主機本體由厚厚的海綿填充材保護固定以避免運送過程的撞擊。底下則是車充、支架等配件及使用手冊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不能免俗地來排排站一下
盒裝內容物共為 838主機*1 車充*1 黏貼式支架*1 使用手冊*1
有別以往的Mio機型所附大多為吸盤式,這次隨附支架僅為黏貼式一種,至於好不好用就見仁見智;黏貼式的好處是相較於吸盤式支架所需的空間相對較小,對於前擋的簡潔度有加分效果。由於盒內部未附上靜電貼,因此若預期日後有更換主機位置需求或擔心損傷隔熱紙的話得另外購買。
 
緊接著來看主機外觀的部分: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上圖:
螢幕下方為Mio傳統的控制四鍵,從側邊移到了下方,使用上更為就手。而838在按鍵上面也做了巧思;最左方的按鍵做成外凸,而最右方的緊急錄影鍵除了一直以來的顏色區別外還做了內凹的設計,可以減少操作時誤觸的機會。另外,由於838改為金電容配置取消了內建電池,因此也沒有傳統的開機鍵(插上電源開機,斷電即關機)
下圖:
鏡頭端的部分可以看到雖有泡棉保護但出廠仍針對鏡頭部分貼上保護貼紙避免刮傷;上方凹槽處則是838的支架卡榫,若不喜歡黏貼式支架的話可以另購吸盤支架裝上。(鏡頭上方文字標示光圈為1.8,但詢問原廠客服實際上是如官網規格採用1.6光圈沒錯)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左上:
機頂部分字樣說明本機支援特色(GPS定位、WIFI連接、60FPS錄影)
右上:
機底貼紙則述說產地、出廠日期&序號以及輸入電壓等相關資訊
左下:
機身右側僅有記憶卡插槽,個人覺得這次的倒角設計比起C335更好,在安裝記憶卡時較容易放入
右下:
機身左側為Mini USB插槽,若有從Mio舊機種升級的朋友可以不用重拉線。旁邊有R字樣的小孔則是reset鍵
 
介紹完外觀,接下來便是開機啦~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第一次開機需要進行語言、距離單位與時區的基本設定,一樣是Mio熟悉好上手的介面,設定完成後即會開始錄影。(當然開機前要先放入記憶卡)
雖說設定完後即可使用,不過先等等,都用Mio了當然要使用他們家測速預警的功能阿!
因此,上路前會建議先查詢是否有韌體與測速照相點的更新,才能確保測速預警的功能正常,避免資料過舊未警示而造成荷包失血。
 
=WIFI連結與OTA韌體更新=
 
以往Mio的機種要進行測速照相點與韌體更新須將記憶卡取出並放入更新檔案。此次838內建WIFI OTA功能讓操作的便利性大增,接著就來實際測試看看~
要進行OTA更新操作分為主機端與手機端兩個部分,以下先進行主機端的介紹: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先進入選單,選擇「WIFI」
進入後會有「連線Apps」與「變更密碼」兩個選項:
變更密碼:可以自訂838的熱點密碼避免開啟時被別人連線探取記憶卡內影片(不過WIFI是連線時才會開應該是不太容易那麼剛好有人連啦)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連線Apps:選擇此選項便會開啟838的WIFI熱點供手機連結,點選後開啟WIFI的同時會暫停錄影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當WIFI開啟成功後螢幕會顯示838主機的WIFI名稱及密碼以供手機搜尋並連接
到此步驟主機端的準備就完成囉!
 
緊接著便是手機端的準備: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首先至Play商店或是App Store下載「MiVue Pro」軟體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下載完成後打開首先點選「+」新增行車紀錄器,點選完後會有各個系列標示及主機圖片供選擇 (看圖片選就對了)
 
這邊想小小建議一下,之後是否可以在App改版時在加上型號,例如:「8系列838」,會比起單純看圖片選擇來的方便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選擇好主機型號後,接著App會跳出選擇WIFI頁面,此時至手機無線網路選擇剛剛主機的熱點並輸入密碼即可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成功連結後,主機端會顯示如上畫面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至於手機端應用程式可以看到許多分頁,而預設的首頁為行車紀錄器,顯示連結的機台838,以及一些選項可以對主機進行設定與調整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左上:即時影像,即時確認鏡頭畫面,右下角圖示點選可以開啟十字輔助線以利調整位置
右上:設定,可以由App連結調整行車紀錄器錄影設定、日期時間及格式化SD卡
左下:SD卡,可將行車紀錄器內記憶卡檔案下載至手機端備份存檔
右下:資訊,顯示行車紀錄器韌體、測速點及語音版本資訊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接下來看到其他的分頁,「下載」分頁可選擇觀看從主機上下載的影片,而最右方「我的」則是可以透過WIFI OTA的更新內容。(中間兩個反灰的選項測試時無法開啟也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個人猜測中間有個P的圖示應為駐車錄影相關)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連結手機搜尋更新後,果然不意外的在「我的」分頁中看到有韌體更新的選項;緊接著點選「更新」分頁裡面會跳出現在對應的更新,分為「韌體」、「測速照相資料」及「語音」三個部分,這邊先以韌體進行更新。點選完「韌體更新」後會跳出對話框詢問是否要下載更新檔
 
P.S.第一次連接主機時並不會主動跳出更新,須關機與關閉App後重新再連結才會跳出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更新檔下載完成後可選擇直接上傳韌體至主機或是稍後上傳。
點選上傳後靜待進度條跑完即可,期間要保持主機與App皆為開啟狀態確保更新正常(視檔案大小而定,韌體較大約1-2分鐘)
等待上傳進度完成後會有視窗告知韌體已上傳至記憶卡,此時手機端操作結束。
 
緊接著我們回到主機端確認接下來的更新步驟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當手機韌體已上傳至記憶卡的提示出現後,主機會自動關機,重新開機後會顯示資料更新的進度條,等待完成後會自動重開機並恢復錄影狀態。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接著我們可以透過手機App內的「資訊」或是直接於主機端「系統」>「版本」選單內查看是否已更新到最新版本,確認沒問題就大功告成啦!
 
P.S.由於更新是上傳至主機記憶卡的緣故,所以進行OTA更新時請務必確保主機內有插入記憶卡且狀態正常才能確保更新順利
 
 
==實際上路C335 V.S. 838==
 
更新完韌體及測速照相後,緊接著便是要實際上路測試看看究竟838有何本事~
剛好車上本來就有一台C335,剛好可以比較一下,看看這幾年硬體與軟體上到底進步了多少。
 
產品特色 大光圈GPS行車記錄器 高速星光級 區間測速GPS WIFI行車記錄器
螢幕 2.0" 2.7" 
解析度 1080P解析度 - 1920 x 1080/30fps 1080P解析度 -
1920 x 1080/60fps
1920 x 1080/30fps
HDR 1920 x 1080/30fps
影像元件 CMOS低照度感光元件、200萬畫素;F2.0全玻璃鏡頭 Sony STARVIS星光級感光元件、200萬畫素;F1.6全玻璃鏡頭
廣角 130⁰ 140⁰
WIFI 有 (支援OTA更新及App備份)
記憶卡 最大支援128G 最大支援256G
操作溫度 -10⁰ to 60⁰ C -10⁰ to 60⁰ C
輸入 mini USB, 5V/1A 5V/2A
電池容量 240mAh 使用金電容取代電池
高度  61.6 mm 78.5 mm
寬度  54.8 mm 56 mm
厚度 33 mm 34 mm
重量 61 g 105g
測速照相提醒 固定式雙預警
(一般預警/專利動態預警)
固定式雙預警
(一般預警 與 專利動態預警);
動態區間測速照相提醒
其他支援  MiVue™ A系列後鏡頭、智能駐車模式
資料來源:Mio官網
 
以上是規格比較,可以看出此次838硬體上最大的改變是用上了SONY星光級感光元件,同時擁有更大光圈與更廣角的優勢。除此之外,可以支援更多的擴充功能(後鏡頭&駐車錄影),並且也使用了金電容取代了以前的內建電池。
 
接著將838與C335一同安裝在汽車擋風玻璃中央,並盡可能保持鏡頭在同一平面。
 (剛好朋友792另購黏貼支架因此有吸盤支架可以支援,可以看出Mio新世代的支架設計逐漸往輕薄短小發展,而這次838用黏貼支架取代吸盤也可以看出端倪)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P.S. 左邊為838 右邊為C335
放在一起比較發現838的螢幕比起C335來的大,預覽更為清晰,在選單的操作上也更為便利;除此之外,也可以看到在螢幕的用料上也有進步,擁有較大的可視角。
 
再來話不多說,接著我們便來看看實際上路的影片吧!(隔熱紙透光度為50%)
 
C335日間

838日間

C335日間擷圖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838日間擷圖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日間可以看到838比起C335畫質來的銳利,同時在細節上的處理也好很多,對於文字有較佳的辨識度(可以注意車牌、路標與廣告招牌的字體)
 
C335夜間
838夜間

C335夜間擷圖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838夜間擷圖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夜間則很清楚的看出C335跟838之間的差異,838整體的亮度明顯比起C335亮了一截,838此次採用的Sony STARVIS 星光級感光元件可說是功不可沒
而此影片838並未開啟HDR功能,但在燈光高亮度的部分比起C335卻更能清楚辨別,Mio在軟體上對於似乎也有些許調教(可注意點燈招牌及貨車車牌字體部分)
 
C335日間(WDR)
838日間(HDR)

C335 日間WDR擷圖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838 日間HDR擷圖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緊接著我們開啟838 的HDR功能對比C335的WDR,雖然影片降到1080 30fps,但是對於整體畫質的呈現影響不大。可以看到有開啟HDR的838在後方建築於夕陽照射的高光情況下的細節呈現明顯好很多,較不會有C335過曝的情形。
 
C335夜間
838夜間(HDR)

C335夜間WDR擷圖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838夜間HDR擷圖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緊接著來到夜間的部分,這時候更可以看出838開啟HDR的差異性。在燈火交熾的街道上838對於招牌字體上的呈現明顯比C335僅有WDR來的可辨許多(特別是圖片右邊寵物店的白底招牌及動物醫院的白色字體)。
 
Mio C335 vs 838 涵洞測試
 
C335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838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838 (HDR)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由於只有一台838的關係,沒有辦法同時錄下有無開啟HDR的差異;因此,特別找了一個低光源涵洞在正午時分進行終極比較(自己講)
影片可以看到在C335未開啟WDR與838未開啟HDR時在涵洞中看出口的部分都是過曝的,但是838相對於C335的一片白又稍微有呈現細節,出涵洞時的”眼盲”情況也較為短暫。而838開啟HDR後,對於出口景物的成像明顯清晰,而出涵洞時也幾乎沒有瞬間眼盲的現象。
因此,若行車狀況比較常在夜間較無燈光或是經常經過隧道等光影變化大的路段,建議開啟HDR功能才能確保不會被高亮度的光源影響錄影效果。
 
題外話,在一開始開箱把玩的時候,便有發現到838與C335在儲存空間配置的選擇上有所不同,其中838擁有四種空間配置,皆以百分比區分,有停車監控的選項可選;而C335只有三種,不支援停車監控,但是比較特別的是其中有一種是以檔案數量作為分配。
838擁有四種空間配置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C335僅三種空間分配選擇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相比之下,838的多種組合配置對於實際空間的應用上較有彈性,但若無安裝額外電力線,建議選4取消停車監控容量配置,才能獲得最大的記憶卡空間。
 
=區間測速警示= 
最後的重頭戲便是此次測試的重點也是個人最期待的項目-區間測速警示。
而這次特別也找了一個區間測速路段中包含固定式測速照相的路線進行測試:
 
(建議開啟字幕解說)

P.S. 左邊為838 右邊為C335
 
快要到達區間測速路段時會有語音提醒駕駛人告知前方即將進路測速路段,不過實際開始區間測速時不會有另外的提示音,駕駛人須自行注意路邊告示牌與測速門架。但是在整段區間測速結束時仍會有提示音告知已通過測速路段。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當區間測速開始,螢幕右方原本的瞬時速度會轉換為安全通過秒數倒數及目前平均速度,而最下方原本顯示固定式測速照相的距離則改為顯示距離區間測速結束終點尚有多遠。
顯示速限、倒數、平均速度、距終點距離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若限速標誌會反紅且有提示音代表已經超速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比較特別的是關於安全通過秒數的部分,在車輛行進時會持續倒數。因此,若在無GPS訊號(例如經過隧道)無法計算平均時速時,可藉由秒數倒數確認,如果行經該路段大於該秒數(通過終點時倒數已歸零) 即在速限內,個人覺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設計。倘若目前計算的平均速度大於速限會持續有提示音告知駕駛人目前超速,要等平均速度恢復低於速限後提示音才會消失。
固定式照相預警會暫時中斷區間測速畫面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通過時跳回區間測速畫面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而在區間測速路段中若遇到固定式測速照相一樣會跳出警告,其模式與介面與原本遇到固定式照相相同,但區間測速的平均時速仍會在背景計算。在通過固定式照相後,同時立即恢復正常區間測速的顯示。
 
實測完之後,真心覺得這次Mio區間測速的功能十分好用又周全,包括考量到了區間測速路段有可能經過隧道內無GPS訊號,沒辦法計算平均時速而顯示倒數計時做為參考,以及路段中間仍存在原有的固定式照相的問題,讓預警功能更加全面。
並且值得讚許的是,除了Mio 8 系列擁有區間測速功能外,部分7 & C系列機型也能利用韌體更新而獲得區間測速預警,讓許多車主的現役機型也能無痛升級,真的是超級佛心的啦!
 
(韌體更新升級區監測速預警機種可參考 Mio 官網)
 
 
=結語= 
從以上實測影片可以看出2016年的C335,與838相比雖然有點相形見絀,但是單獨來看,基本的錄影與車牌辨識也是可圈可點(尤其截圖部分都還是帶有速度的情況下);這也難怪即便C335已上市多年仍能不被市場淘汰。(甚至現在部分網拍店家不到兩千元的價格即能入手,真的是CP值極高!)
而2020新推出的838在整體表現上的進步可說有目共睹。拜使用Sony STARVIS 星光級感光元件所賜,無論是夜間或是日間,整體拍攝的感覺及路上車牌景物細節呈現的清晰度都十分有感。雖然HDR僅支援1080p 30fps錄影,但在原本就很堅強的硬體及Mio的調教下於1080p 60fps的亮度及對比也不會到相差太多。
除了Mio原本就已經很強大的測速照相點資料庫外,此次838增加了動態區間測速提醒功能,對荷包的守護及安全駕駛的提升更顯得如虎添翼。除此之外,支援WIFI備份及OTA更新,也省去了插拔記憶卡的麻煩,在使用上更為便利。
對於沒有常常行駛區間測速路段或是郊區夜路的使用者來說,C335已稱堪用。但是若為注重行車保障及時常出遊的人,考量到錄影品質、區間測速的更新(未來勢必會越來越多…)以及套件的支援性(後鏡頭、駐車錄影等),838絕對是值得列入購買名單的選擇!
 
 
**更正啟事:
經小編提醒,C335並沒有HDR (High-Dynamic Range)模式,僅有WDR (Wide Dynamic Range)模式,因此以上838的HDR影片對比組C335皆為WDR開啟狀態進行比較,特此修正
 
有感進步,後生可畏! Mio C335 v.s. 838 同門對決 --Mio MiVue™838 試用分享
原本誤植為HDR
兩種技術雖然目的相同,但是實際上原理可是差很多   
WDR:僅利用軟體修正對畫面中明暗景物加以調整
HDR:利用不同的曝光值並將過曝影像的暗處細節和過暗影像亮處細節融入標準曝光影像中,需影像晶片支援
(來源MIO 638的HDR跟其他廠商的WDR有什麼不同? -- 25F)
文章關鍵字
樓主真是太有心了
直接拿兩台對比讓人更容易分辨兩者的差異
看得出來日間畫面其實C335跟838差別不大
晚上時C335看得出來畫面比較暗一點
路邊招牌的炫光也比較明顯
導致畫面比較霧一點 但以C335的價格來看
其實C/P值很高了
至於838夜間畫面 只能說是完勝C335
價格多了一半 但也對得起他的價錢
如果重視拍攝效果 838的確值得投資
Mio讓人覺得都原地踏步,畫質一直沒有在提升(現在新機畫質跟六年前買的538差不了多少)

Mio可能只剩品牌信仰吧,現在要買行車紀錄器可能會直接買4K行車紀錄器,價格也差不多
雖然拿C335來對比838有點勝之不武的感覺,畢竟差了好幾代,838在畫質清晰度與影片的呈現上確實有明顯優勢,但對行車紀錄器這類產品的要求不高,僅作為預防萬一之用的車主而言,C335的高CP值特性也很有吸引力
flyman168 wrote:
樓主真是太有心了
直...(恕刪)


剛好手邊有前世代機型就給他捉對廝殺一下
才能看看到底產品有沒有進步嘛


kid12150 wrote:
Mio讓人覺得都原地...(恕刪)


個人認為Mio以基本錄影使用(車牌可辨及事故過程)
加上考慮測速點的資料與更新頻率,算是不錯的選擇

但目前沒有4K機種確實是會讓注重畫質的消費者卻步,只能期待之後產品會補上了


UGCP wrote:
雖然拿C335來對比838...(恕刪)


確實有點勝之不武...
不過比較下來C335確實CP值挺高,感覺可以做為公司或業務車使用
838 售價 5990元
C335 售價 1990元
C335 價錢不是838的一半,是1/3 !
買好的可以買 838
買CP值高的,便宜又好用的,非C335莫屬
bbsoooon wrote:
838 售價 5990(恕刪)


沒錯,要一次到位買838
預算考量選C335
行車紀錄器有預算 當然是買新款838
PC家C335促銷才有1988 原價也是3XXX
都用原價算C570比較新還有三年保固跟STARVIS
anderson5210 wrote:
最早以前是使用白牌行(恕刪)

很認真的比較文
838還有另外一台848看起來是目前Mio最成熟的旗艦機款了
雖然有人覺得差異不大
但個人看起來覺得還是有差
只能說C335也不錯(以入門機來說),但838就是更好了
PeggyLuc wrote:
行車紀錄器有預算 當(恕刪)


C335 促銷價 1988元
非促銷價是2388元,不是3990元

原價完全是沒有意義的一種東西
C570原價有標4488的,有標4990的,也不是3990喔

實際售價C570和C572都是3488元,比C335大約貴1500元
Starvis 當然比較好,但是貴了1500元

而且買C570不如買C572 ,C572光是金電容就打趴C570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