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規格
包裝盒中除了車錶本身,還有充電線、車錶固定配件等等。

S510 雖然是觸控式螢幕,仍然延續了四顆按鈕的設置,這樣在不方便觸控時,像是高速或高強度騎乘途中,或是像冬天帶全指手套沒辦法觸控時,按按鈕還是可以維持正常操作。

那下方這邊是 Type-C 充電插槽,後面這個固定座呢,也可以更換成 Garmin 車錶的規格。

Type C 充電槽

固定座可換成 Garmin 的接頭
一開箱就明顯發現 S510 好像比 S500 大一點,那根據官方數據,S510 的螢幕為 2.8 寸,比 S500 2.4 寸是真的大了不少!整體機身長寬都多了 3-4mm,厚度倒是薄了 2mm 半,重量多了 9g 來到 96g,不過我覺得還沒差太多、算同一個量級就是。

電池續航力的部分呢,Bryton 的官方數據是可以續航超過 30 小時,那小弟把螢幕亮度全開、背光衡量、GPS、藍芽都開起來,騎四個半小時電量剩 52%,估計最奢侈的用法 S510 可以撐差不多十個小時。
開機設定
開機之後選擇語言,接著和手機裡的 Bryton Active 配對,打開 APP 一按新增馬上就看到配對了,可以說是非常神速的體驗,那如果個人的基本資料本來就在 APP 裡,也可以直接同步,然後是一系列的設定!

迅速和 Active 配對
設定完來到主畫面,S510 這邊提供了三種騎乘模式的設定,預設是公路車、室內踩台和登山車,那當然也可以自己重新命名和設定,那騎乘設定這邊。車錶中是有更多的細部選項,像是各種快捷資訊、通知、自動功能體醒之類的,還有開關 Climb Challenge 2.0。

三種騎乘模式
騎乘資訊頁面方面,S510 可以設定九種頁面,加上 Climb Challenge 2.0、訓練之類的其他功能全部開啟的話,騎乘中最多可以來到十個頁面。
頁面可以從車錶中設定項目,也可以從 APP 裡面設定,同步非常快速,騎乘中其實也可以隨時在車錶或 APP 更改,APP 裡的模擬介面其實滿直覺的,而且 APP 也是不管有沒有騎乘時都可以即時改,像我騎到一半想換某格的項目,打開手機直接換就可以。

使用 Active 同步更改欄位
顯示方面的亮度可以設定成自動,也就是隨著環境而改變,也可以手動設定,像我有不管什麼時候都設定成最亮的習慣,那也可以設定白天或夜晚模式,當然也可以設定成自動。

白天和夜晚模式
周邊設備
周邊設備的部分,S510 可以藉由 ANT+ 接收心率、功率、踏頻、速度感應器,心率的話還支援藍芽,搜尋和連接是很迅速,訓練台是用 FE-C ANT+ 來連接!S510 也可以連接 Di2 和其他電子變速,像我的 Di2 連接 S510 後,手把上電變的按鈕,也可以作為遙控車錶的功能鍵!

不過連接完第一次出車時,發生需要移除重連的狀況,可能是收到 GPS 訊號後有衝突,那建議可以試試看開箱後先收 GPS 訊號,再連接周邊裝置。
GPS
那第一次外騎收 GPS 訊號,那 S510 為 Full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全球導航系統),定位非常迅速,那在每次外騎的路線來看呢,99% 都有沿著圖資的道路前進,非常少部分可以挑惕的大多在樹林中很刁鑽的小路和髮夾彎,但那種地方也有可能有時是圖資沒很精準就是。

GPS 軌跡和圖資精準貼合

在樹林中髮夾彎才會和圖資有一點不同
外騎實測
那實際上路前呢,先設定一下 Live Track,那出發之後呢,像老婆大人就會收到一個 e-mail,可以看到小弟前進的路徑,時間、速度和距離等等資訊。

Live Track 寄出的通知信件
那實際上路時 S510 基本的數據呈現都很正常,沒有遇到過任何 GPS 或週邊設備斷訊的狀況,S510 導航的部分呢,像是我想要在騎到一個段落時回到出發點,可以選直接回到起點,那系統就會自動產生路線,然後按照轉彎只是去走就可以了,轉彎時也會註明道路名稱。


選擇直接導航回起點
那也可以用語音輸入的方式,來設定目的地,像是我說「陽明交通大學」,馬上就出現,那試試看比較不明確、涵蓋比較廣的「便利商店,S510 就丟給我好幾個接近的便利商店,算是很快速方便!這些都是要配合連結 APP 使用的。

語音輸入「交通大學」和「便利商店」結果畫面
另外也可以在地圖上釘選目的地,S510 也會自動生成一個路線!那如果 S510 丟的路線不是很理想怎麼辦?像是突然要轉進一個很窄的小巷子,或是封街流水席之類的,那如果改道走的話,S510 會馬上辨識出偏離,重新產生新的路徑。
不過這邊注意一下 S510 重新生成新路徑時,我發現會有一直要我 U-turn 的狀況,像是這邊 S510 建議我走左邊經峨眉回新竹,我選擇走北埔回新竹,它一直叫我 U-turn,我就一直走,它也一直叫我 U-turn,那離終點的距離也從 16k 延長到 24k,那我重新導航後 S510 才生成從北埔回新竹的路線,離終點 11k。
所以如果臨時想改完全不同的道,建議重新導航,其實也才幾秒超快的,那還有可以自訂路線,這部分我們等下在 APP 部分再來好好看看!
Climb Challenge 2.0
Climb Challenge 最新的 2.0,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不使用導航或是路線時,都會有爬坡提示,我使用 S510 第一次上路時設定是所有坡度都 Challenge,所以出發沒多就在交大就被通知爬坡接近,定睛一看原來是這個後門的坡,S510 開始倒數還有多遠,開始爬之後呢,會有地圖、高度圖,不同坡度會有不同顏色,下面儀表有剩下距離、爬升、速度和坡度。

接近坡段會有爬坡提示

開始爬坡後會有剩下距離、爬升、速度和坡度
那很多大大一定很關心 S510 坡度顯示的即時性,那這邊就以獅頭山從苗栗上的這一段來看看,途中會經過一小段 20% 左右的陡坡,那可以看到經過最陡的部分時坡度還是十多 %,那過了最陡的部分才出現超過 20%,那畫面也很明顯進入比較緩的部分,這樣看坡度大概是延遲 30m 左右,因為在其他地方發現,速度快的話坡度變化就會比較快,這邊爬坡速度很慢才會延遲到將近十秒。

圖中為爬完陡坡後,坡度仍然為 21%,大概延遲 30m
路線
那當然也可以從 APP 中規劃路線,像這樣點地圖,系統會自動生成路線,然後一直點一直點,完成後儲存起來,可以瀏覽海拔爬升等詳細資訊,預覽轉彎提示,那這邊可以新增標示點,像是登山點,休息喝咖啡、集合點、喝水補給之類的,那像是團騎時如果大家都有下載同樣標示點的路線,其實滿方便的!不僅不會迷路,還很容易整合大家,那比賽的時候這些功能,也可以代替貼在把手上的小抄。

APP 上個路線規劃功能
那如果已經在別的平台規劃路線的話,Bryton Active 也可以和 Strava、Komoot 還有 Ride with GPS 同步路線過來,其實我在設定的地方串連 Strava 後,點到路線這邊,下面就自動出現我在 Strava 的路線,那我在 Strava 新增的話也會馬上同步過來。

可從第三方軟體同步路線
那另外也可以從活動中建立,像是我之前沒建立過的路線,團練後直接建立成路線,就不用去自己畫或是找下載,那當然去下載檔案像是 GPX 或是 FIT 檔也是可以直接匯入!
路線探索
那再來是路線探索這個功能,像是不知道要騎哪時,輸入想騎的距離,S510 會畫出三條起終點一樣的迴圈路線,像是我今天想騎一個多小時,估計 30k 好了,然後按 GO!那就出現三條,那就可以點開來看 S510 到底畫了什麼路線來看看,然後選要騎哪一條,不滿意的話...可以試試看微調一下探索里程,重新畫看看!

路線探索可設定範圍、選擇產生路線
訓練計畫
訓練計畫的部分 Bryton Active 可以直接手動規劃訓練,可以選擇是要用 FTP、心率、速度或是踏平作為強度依據,然後選擇是要固定一個強度還是範圍,還有是以時間為分割還是距離。那選好後就可以規劃各種強度像是熱身、訓練、恢復、間歇等等,每個強度都可以任意調整時間和百分比,還有間歇的組數,順序還可以對調。

在 Active 中建立訓練課表
室內訓練
計劃好的訓練也可以使用智慧訓練台來執行比,在連線之後呢,可以設定輪徑、車重之類的,車重應該是在騎虛擬路線時模擬速度用的,然後選智慧訓練,選了建立好的訓練,進入之後呢就會自動進入 ERG 模式!

連結智慧訓練台做智慧訓練
也就是訓練台會按照設定好的功率,給予相對的阻力,不管怎麼踩都可以踩出設定好的功率,所以踩的快就阻力就比較輕,踩的慢阻力就比較大。

這邊我發現 S510 的 ERG 並不會像是其他訓練軟體功率會定住,大概會踩在設定好的點的一個小範圍內,類似上下 10w,其實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更接近真實情況,比較有彈性的一種互動效果。

S510 的 ERG 產生的訓練台功率,大致上會有 10w 波動
那虛擬騎乘,就是在訓練台上騎匯入的路線,那訓練台會按照坡度給予相對應的阻力,那 S510 也會按照輸入的體重和車重,去模擬出相對應的速度。
那 S510 另外也有手動控制訓練台強度的功能,可以控制剛剛提到的功率、坡度和阻力,目標功率訓練,就是剛剛說的 ERG,不過這次是可以隨時手動調整功率,有點像跑步機調整速度那樣,這個功能不錯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狀況,彈性決定當下要執行的強度,像是想騎 SST 差不多是 Zone3 高標,但狀況普普,那就往下調到 Zone3 中低標,還是可以做個差不多效果的訓練,同樣也可以應用在各種強度,在不想控瓦時,交給 S510 和訓練台幫忙控。

可手動調整目標功率、坡度和阻力
那坡度跟阻力比較像是模擬的性質,像是模擬 10% 坡度,要用怎樣的齒比、迴轉速和力道去應對之類的,那 S510 也會根據輸出、體重和車重,去模擬出對應的速度。
結論和建議
Bryton Rider S510,以小弟的角度來說 S510 可以滿足全部的訓練和比賽需求,像是各種數據監控、路線導航和提示,還有室內功率訓練,規劃路線和課表也是很方便,那如果是口味比較重的車友,像是騎雙塔、三進武嶺、三日環島之類的,以比較省電的模式來使用,S510 也絕對可以勝任一整天連續不斷地騎乘,簡單的說就是功能齊全又耐操!
不過現在世界車錶市場越來越競爭,小弟這邊也小小的許願和建議一下,第一個是 Amoled 螢幕現在越來越常見,以手錶來說幾乎已經普及,解析度和易讀性都高很多,車錶螢幕在不久的將來勢必也會 Amoled 化。
而在 Amoled 螢幕精緻度更高的情況下,介面的視覺和互動設計,還有觸控的操控體驗,都會提高好幾個檔次,這個部分是多年沒有更新的 Bryton 車錶操作系統,面臨的挑戰!
說到介面,Bryton Active 在 APP 和 web 的介面,也是多年沒有更新的,這個部分對使用體驗有很大的影響,或是說小弟大膽的說跟車錶本身一樣重要,那也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