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時間回到今年2月初,因為一趟出差被廠商笑說我本人怎麼跟照片上差麼多!看起來儼然就是一個發胖的中年大叔呀!🥲🥲
於是我又默默回到了單車運動的行列,還加入了公司的單車社。
利用每個週末把握兒子上課前到陽明山練一下!


恢復騎車不是為了挑戰武嶺騙人說自己沒啥練,而是希望自己可以回到以前那樣背著相機上山去拍照!走在路上被路人說身材好好!這段時間前往山路的路上還認得出一些車友來,去車店的時候,大家依然很親切的對我說 : 哇你要回歸單車了嗎!!!熟悉的機械換檔,和熟悉的山路,只有不熟悉的心跳和腿酸。


現在的我已經追求簡單,實用,其他什麼推力比的對我來說目前已經沒那麼重要。就算看了也是心酸的數據,10月多的時候拿到了Bryton在台灣新推出的Rider 17 碼表,剛好趁機也把我原有的碼表換掉,來試試看這款3吋大螢幕的!

老實說,四年多沒騎車的我,現在差不多跟一位新手小白差不多!只需要能夠清楚的讓我監測我的里程數、速度、坡度、踏頻、心跳應該對目前的我來說已經足夠(反正我本來也老是忘記幫我的功率計充電XD)
Rider 17價格蠻親民的,非常適合剛接觸公路車圈的車友,如果沒有要特別要在極短時間內成為車手或是科學化訓練的話我想,作為第一個車錶是很稱職的!Rider 17螢幕本身沒有觸碰,不過也不太需要,因為騎車過程中你只想要好好的呼吸,應該也不會在那個時候去操作螢幕,結束後也是直接上傳數據到APP,對我來說是nice to have!

車錶本身GPS定位速度還算不錯,唯獨要注意的是需要等到定位好了才能開始記錄!設計上左邊一顆電源鍵,右邊兩顆按鍵,就使用者體驗角度來看沒有太大問題,唯獨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把電源icon直接刻在按鍵上我認為會更直覺些(剛開始我會很直接去壓icon)整體重量也非常的輕,然後續航力可以來到25HR,我想已經足以應付台灣各大賽事,不管是一日北高或是挑戰武嶺騎兩天都還錯錯有餘!
Rider 17所提供的即時騎乘數據心率、速度、距離、踏頻、溫度、計圈、時間、行進方向、高度海拔、坡度、溫度的化,路徑追蹤和資訊分享,我自己認為對於一個新手來說已經是相當充足的資訊了!像我自己因為已經不在好鬥了,所以觀看的資訊真的是簡單到只看速度跟距離而已,以前在意的是當下的表現,地方爸爸現在只在意有沒有辦法12點前趕回到家XD
使用Bryton的碼表,需要另外下載他們專屬的APP,使用手機快速註冊完後,便可以直接使用。且APP也有支援Activity Sync 可即時同步到第三方應用程式如Strava、Komoot、Relive這些常見的平台上,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騎乘完畢後,需要壓著ok鈕,直到讀取進度滿格後才算是完成紀錄,之後剩下的就交給機器自己上傳啦!


整體APP介面設計的也很簡單直覺,沒有太多複雜的資訊跟設定,我自己認為提供給使用者的有用的資訊比起給更多來的實際,就我自己運動那麼久的經驗,APP對我來說就是能夠紀錄我每一次的活動,並且讓我看到我想看的資訊已經足夠!

另外車錶的欄位還可以透過APP上直接進行調整!這點真的蠻方便的,至少比在車錶上一個一個慢慢按來得舒服!一般來說車錶為了防水所做的按鈕設計都是一體的,所以非常不好按,雖然欄位通常調整完後就不太會再去動它,但是總是有時候臨時需要,在那邊按的手指頭痛就是不開心!


唯獨有個我自己覺得小小遺憾的地方是,欄位的資訊通常是固定的,如果要同時看坡度及高度的編排就無法了。這部分見仁見智,像現在的我可能只要能看速度跟距離還有坡度就夠了,因為我練車路線就固定那幾個點,山的高度早就已經記在腦海裡了(爬到山頂就對了啦!)

APP介面還有一個設計我蠻喜歡的,直接顯示你單週的活動紀錄,直方圖直接一目瞭然,呈現綠色代表你當天有運動紀錄,反之則為灰色,如果放懶軟爛整週,也會出現要你出去動一動的溫馨提醒,
讓我時時刻刻提醒我自己,本週還沒騎車喔!

以上是我自己使用兩個月下來的簡單心得,現在的我,單車活動可以讓自己維持健康的體態,我相信有規律的訓練,還是能夠騎出好成績的!山的路一直都在,這款Rider 17推薦給正要踏入單車圈的朋友!
然後可以週末約我騎車!地方爸爸努力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