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泡茶千萬別倒掉!
沖泡時,很多茶藝師傅都說要把第一泡倒掉,原因都是洗茶、消除農藥殘餘,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第一泡茶堪稱是茶葉裡面人參,最有營養價值的一泡,那些衝出來的泡沫是 皂素,此事也有經過證實,所以說第一泡就可以喝,而且也應當喝,至於農藥殘留,說起來時在安心多了,茶葉的製程,從鮮葉到成品,有許多步驟在高溫下長時間進行,如炒菁的溫度高達攝氏一百六十度,時間長達七至八分鐘,初乾、團揉、復炒,要在一百二十度的炒鍋中翻好幾小時,精緻烘焙,也需一百度上下,歷時數十小時才完成,茶葉製成之後還有相當的存放期,飲用時,一斤茶可以喝上整個月,一九八六年某茶區進行比賽時,採了茶樣進行農藥檢驗,確實有殘留,可是在一個月之後複檢,便測不出來了,事實上,茶葉和生鮮食用的農作物不同,吃一斤小白菜,幾條小黃瓜,所冒的中毒的風險,比起喝茶要大的多了,你不會把一斤才噴過藥的茶菁炒來下飯吧,不用擔心的,看那些在當比賽茶評審的,和那些老茶農,他們不都喝了一輩子,不也活蹦亂跳的嗎?

小弟第一次發文.很高興在這裡和同好認識.
文章關鍵字
第一泡茶倒掉也不完全是農藥問題
製茶跟包裝運送過程中的塵土
或是霉菌微生物等...
這好比吃需剝皮的水果前也要清洗一下的習慣是一樣的!
只是最好沖茶後馬上倒掉不要浸泡過久

kang010129 wrote:
第一泡茶千萬別倒掉...(恕刪)

重點應該是你很多種都喝過了嗎?
第一泡和後面的有差別啊
你要料理小黃瓜和小白菜之前會不會下水清洗過?
旋轉吧! 寶貝~
第一泡茶我把它當作溫潤泡,入水後馬上出水,這茶水拿來養壺很棒!

kang010129 wrote:
一九八六年某茶區進行比賽時.(恕刪)


笑死
你不知當時儀器與現代儀器 [可測之精密度] 差很大嗎

Lavender Coffee wrote:
笑死
你不知當時儀器與現代儀器 [可測之精密度] 差很大嗎


他很多說得不對,你不也一樣不懂

台灣茶只要種植在一定的海拔以上,有安全用藥,是一定能檢測通過的,對人體來說算是安全的,當然每個人對劑量承受還是不同,所以尤其是小孩,很低海拔的茶,在高溫時期採收的,喝的時候要思考一下

kang010129 wrote:
如炒菁的溫度高達攝氏一百六十度


台茶的殺菁沒這麼低,連普洱都超過這溫度,烏龍類是殺到死的,一般會在280度以上

kang010129 wrote:
初乾、團揉、復炒,要在一百二十度的炒鍋中翻好幾小時


台茶來說,現在有炒鍋?


kang010129 wrote:
精緻烘焙,也需一百度上下


不一定,低溫的大概90度而已,重焙會超過140度

kang010129 wrote:
茶樣進行農藥檢驗,確實有殘留,可是在一個月之後複檢,便測不出來了


扯蛋,採收時農藥檢測就可以過了(要一定海拔、安全用藥)

kang010129 wrote:
你不會把一斤才噴過藥的茶菁炒來下飯吧


植物的用藥是看本身需求的,有些食用植物是採前才剛噴,這種風險才高,能過衰退期的,安全風險並不高,茶葉並不是這樣的採前1~2天才噴的
茶葉的標準是在採收前一定天數要噴,這些天數就是農藥的衰退期,所以一定海拔以上,有安全用藥,農藥檢測是可以過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樓主說的,查的到相關報導支持...
個人不懂茶,但倒也喝的出第一沖和第三沖的味覺差異...
kang010129 wrote:
第一泡茶千萬別倒掉!...(恕刪)


之前去茶博的品茶師也是都說第一泡才是最營養的,也勸我們不要倒掉,而且他也有提到農藥的問題,分水溶跟油溶性,如果你是水溶茶葉不管你沖泡到第幾泡會出來就是會出來,跟你沖第幾泡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外面也很多喝茶包的,難道你也會把茶包的第一泡倒掉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