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茶樓 歡迎品茗 純的呦~~~~

kuan_1994 wrote:


大大你說的那支是...(恕刪)

這個杯子是建盞,三七胎,草木灰釉。
這個不是什麼陶作坊的作品。
所謂建盞我概述一下,起於宋朝中落元朝初,胎土含鐵量高約8%,以1300度高溫燒製,淋釉仰燒,所以燒製不易,燒製後因窯內氣氛不同會產生結晶,所以每一個都不一樣,也因為成品率低(電燒約6%,柴燒約3%)這是良品率,精品更低。
柴燒更是容易整窯都沒有一隻好的。
這個應該是目前喝茶用的杯子的極品了。這單價不便宜尤其是柴燒,而且因為含鐵量高水質會比較軟。
有興趣我在慢慢的細部介紹,我上次才剛整理一批茶壺跟茶友交流,超低價的讓藏。
沒事沒事,沒對到線,哈哈哈
kuan_1994 wrote:


大大你說的那支是...(恕刪)

在獻一只,這個是電燒的所以結晶比較漂亮,因為溫度控制比較容易,小弟不是很會拍看到黑色的常光下是深藍色的。

杯茶無語 wrote:
在獻一只,這個是電燒...(恕刪)

這隻漂亮


杯茶無語 wrote:
柴燒更是容易整窯都沒有一隻好的。

所以有時看到攤子上有些寫柴燒幾百塊的

不就是假的??

那些不是失敗品加減賣??

kuan_1994 wrote:
對不起,我沒表達清...(恕刪)


這支不是宜興紫砂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01小十字 wrote:
柴燒幾百塊的


柴燒分很多種,建盞玩的是釉色的變化,單掛下色彩的層次,這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而台灣柴燒玩的是落灰,這良率高很多,雖也帶有運氣,但不會一大堆都不能用的東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01小十字 wrote:


所以有時看到攤子...(恕刪)

不是這樣子說的喔!
剛剛我所敘述的是針對建盞,不是每一種杯子喔。
你說一個幾百絕對不可能是柴燒的,這樣分析以一窯可容納1500個馬克杯論如下
一、蓋窯的成本約100萬(最保守估計)
二、木材成本約30萬
三、生胎成本(10萬)
四、人工
扣除窯的整修(柴窯一般只能燒六次就要整修更換)
那這樣算一下幾百的柴窯你相信嗎?
建盞跟一般杯子的成品率不同,一般應該可以達到85以上,因為胎土跟燒製方式不同。
所以一般所謂的幾百的你看都會有落灰的感覺,那是因為電燒過程投入一些木頭就會有這樣的情形了。
建盞貴在他的燒製技藝只有宋代,元代基本上就斷燒了,所以技藝沒有傳承,導致仿燒困難,外加所有的土胎比例跟釉料配方都要自己摸索,一旦進窯燒製基本上就看天了,再厲害的師傅都有可能整窯毀了。
所以燒盞的人都有一個很特別的文化,那就是砸盞。
建盞是宋代皇室貴族的專利品,一般民間除了富豪貴紳其他幾乎買不起,因為那個時代的工具科學整窯毀了是很正常的,在建盞的產地你可以看到滿山遍野的宋盞殘片,然而也就只有福建建陽的水吉鎮才有建盞的胎土,就像宜興黃龍山的紫砂礦一樣的意思。
那是之前學攝影,想拍大舞台上舞者動態凝結的特寫畫面,主要困難點是遠處拍攝,舞台的燈光忽暗忽明,燈光顏色也有變化,很難拍到好畫面,才上01來請教!
kuan_1994 wrote:
了解,謝謝告知剛剛...(恕刪)

jha23164 wrote:
那是之前學攝影,想...(恕刪)


我剛開始摸相機,還黑暗中摸索,幫忙指導一下要怎擺放、燈光、佈局、.......等等
我自己看都覺得怪怪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