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你的茶杯,茶杯裡的LV—建盞


economic wrote:
可口的熊是LV級就可以了
熊是 low level 的啦...
ASF9999 wrote:


首先,它不是柴燒...(恕刪)

我想請教,這盞明明就是柴燒窯,哪裡可以證明非柴燒,還請賜教!是否在看看這個是否是柴燒,請大大不吝賜教,我不敢說非常
專業,但我還是很虛心學習的。
資深大嬸 wrote:



是喔!! 請問...(恕刪)

柴燒窯要燒出油滴那價錢真的不低,小弟的經濟能力買不起。

在這裏順便回覆一下鉛的問題,鉛主要用在建盞裡是一種發色劑,主要呈現銀色,所有我想大大拿去驗的我猜應該是油滴盞吧!
至於怎麼看柴燒,我還是期待著A大教育,或許他研究比較透徹。
喬大叔 wrote:

貴的不一定就沒問題...(恕刪)

其實如同剛剛說的鉛為一種發色劑,主要是要讓盞上呈現銀色。
先說明我並沒有說這是一種合理的範疇,接下來是妳想知道的了
建盞主要形成的斑紋不論兔毫、油滴、鷓鴣斑、甚至曜變,都是火與土的結晶,那麼建盞的第一要素便是鐵胎,也就是說含鐵量高約8%左右,也因為這個原因所有燒製困難成品率低,而美麗的結晶是釉與鐵的結合,也就是說你看到的油滴就是最明顯的釉與鐵的結晶,那麽在整個燒製的過程中氧化與還原中將釉面放大來看就會有些許的銹色,如果加上鉛那一般來說也不需要用鐵胎了,因為這樣會提高成品率,溫度也不需要燒那麼高了。
那鉛的話當然就看不到銹色了。
我在尋找一下相關加鉛的樣本放大拍照在貼上來討論
除了白茶外,大多數的茶品鑑時都需要看茶色,白底是好的選擇
至於說哪種好喝,實驗上盲喝能喝得出來的比例很低很低的
能好喝的材質說法一堆,鑄鐵燒水好喝(還真不一定喝得出來)、銀燒水好喝(也不一定喝得出來)、.........
目前比較容易喝出來的是小團分子狀態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杯茶無語 wrote:
在貼一盞分享一下...(恕刪)

來添一塊磚

朋友的杯子,看不懂
pje39535 wrote:


來添一塊磚

朋...(恕刪)

底部拍一下可以嗎?
杯茶無語 wrote:
底部拍一下可以嗎?...(恕刪)

有拍到!
pje39535 wrote:

有拍到!


這個是仿製的建盞,溫度燒不夠,而且土胎也不對喔!
資深大嬸 wrote:



是喔!! 請問...(恕刪)

1、柴燒建盞燒制時需要不斷的加柴,窯內的溫度不容易恆溫控制,燒出的盞碗溫度差異大,各種類高低溫釉呈色不易控制,燒出建盞釉面會出現深深淺淺的效果。


2、柴燒木材燃燒產生灰燼,木材燃燒的火焰直接竄入窯里,故此在窯內坯體出現落灰的現象,經過較長時間木材燃燒高溫融合形成自然灰釉,使得色澤溫潤,層次豐富,釉面變得粗獷有力。

3、柴燒建盞受到了匣缽的束博,釉色沒有更加鮮艷奪目,就這樣,盞友們就會產生一種錯覺:電窯燒制色彩艷麗但輕薄,沒有柴窯燒制的顯得厚重、溫潤。柴燒建盞的盞壁會有一定的層次感,氣孔出現會比其它窯爐燒制的要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