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從「一億中產階級」到「貧富分化社會」,日本底層階級靠自救也無法擺脫的困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底層階級,是指除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及兼職主婦之外的非正規就業人員。由於是臨時工,工作崗位不穩定,收入很低。現在這一群體有900萬人,占全體勞動者的14%。筆者在此警示,如果不認真考慮救助他們的方法,日本就沒有前途。
文:橋本健二
從「一億中產階級」到「貧富分化社會」
過去有那麼一段時期,日本曾被稱作「一億中產階級」社會。那是20世紀70-80年代的事情。據經合組織(OECD)統計,日本的貧富差距與北歐國家一樣,均屬最低水準。
日本政府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當時約九成民眾認為自己的生活水準為「中等」。當然,那時的統計資料不像今天這麼準確。「中等」占九成,其實是把在 「上」「中上」「中」「中下」「下」這5個選項中選擇中間3項的人數比例合計得到的,只是個大概數字。
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持續15年的經濟高速成長,使日本人生活水準大幅上升。大部分日本人都相信了「一億中產階級」的神話。
但在那之後,日本的貧富差距迅速擴大。日本社會的基尼係數(越接近1表示貧富差距越大)1980年達到0.349的最低點,之後開始上升,2001年為0.498,2016年為0.559。由職業、企業規模、產業領域等的不同導致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日本的貧困率(表示收入低、經濟上處於貧困狀態的人群占總人口的比率,註)在G7國家中高居第2位。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日本成為了「格差社會(貧富分化社會)」。如今,很多日本人已經認識到,日本不再是「一億中產階級」社會,而是「貧富分化社會」。
介於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兩個中間階級
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過程中,日本作為一個巨型的階級社會,而且是新型階級社會的特性在不斷增強。
所謂資本主義社會,本身就是分割為各個階級的社會,也就是階級社會。現代社會學家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四個階級。其代表性階級是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資本家階級是組織生產的經營者或股東等,工人階級則是受雇於資本家階級從事勞動的人們。
在這兩個階級之間,存在兩個中間階級。其中之一是「新中間階級」,即企業裡介於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階級,他們在資本家階級指示下從事組織運營、生產管理、技術開發等工作。
另一個是「舊中間階級」,即自耕農或個體戶,他們和資本家階級一樣自己經營事業,但又和工人階級一樣自己從事現場生產工作,兼具這兩個階級的性質。由於這一階級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誕生之前就已存在的古老階級,所以被稱為「舊」中間階級。
當然,這四個階級可以按經濟狀況排序,最上面是資本家階級,最下面是工人階級,兩個中間階級居中。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的底層階級,指的就是工人階級。資本家階級不能讓工人階級一直處於薪資微薄、甚至危及生存的狀態。因為,如果工人無法在第二天精神飽滿地工作,公司運營就會成問題,而如果工人不能組建家庭養育子女,工人階級就將後繼無人。
因此,人類社會自進入確立了基本人權的現代社會以來,工人階級已不再會被隨意炒魷魚,也獲得了足以維持正常生活的薪資保障。
泡沫經濟以後,出現了龐大的非正規就業勞工群體
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泡沫經濟時期開始,工人階級內部開始出現分化。因為經濟景氣,企業必須增加人手。可一旦被錄用為正式員工,企業就不能在經濟不景氣時隨意解雇這些人。於是,企業開始雇傭那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為非正式員工。當時,這些年輕人被稱為自由職業者。在那之前,已經有很多已婚女性被雇傭為非正式員工,現在又有更多年輕男女加入了非正式員工的行列。
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經濟危機隨之襲來。企業自然會考慮減少招募新的正式員工,轉而以非正式員工待遇來招收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特別是從90年代後半期開始,這種趨勢愈演愈烈,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都無法作為正式員工就業。這一時期被稱為「就業冰河期」,由此誕生的就是「就業冰河期一代」。尤其是1999-2004年畢業(現在40歲左右)的人群就業情況最為惡劣,成為「冰河期一代」問題最為典型的一代人。
在北美和歐洲各國,剛畢業的年輕人沒法馬上找到工作的情況並不鮮見。但是,對於從戰爭中恢復過來的日本,出現這種狀況還是第一次。而且,日本企業通常只從應屆生中錄用正式員工,很少錄用畢業多年的人。因此,就業冰河期一代人中,很多人都一直無法成為正式員工,只能做低薪的非正式員工。
這種狀態持續至今已經有30年了。泡沫經濟時期畢業的年輕人如今也50多歲了。就這樣,從年輕人到中老年人,在日本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非正規就業勞工群體。
占工人階級近四分之一的大群體
他(她)們毫無疑問也屬於工人階級,但卻只能拿到勉強維生的低薪資。從而難以結婚,生兒育女更是難上加難。有配偶的女性,即所謂的兼職主婦,雖然也是非正式員工,但因為有丈夫收入作保障還算過得去。可是泡沫經濟以來成為非正式員工的那些年輕人以及現在的年輕人卻一無所有。
就這樣,日本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新底層階級。這些人群,即除了兼職主婦之外的非正式員工,逐漸被稱為「底層階級(under class)」。在英語圈中,「under class」一詞有時主要用於歧視性地描述少數民族貧困階層,但在本文中則是指那些從事低薪資、不穩定工作的貧困階層。
這個群體具體人數究竟有多少呢?請看下面的圖表,它顯示了1992-2017年非正規就業勞工階層(不包括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數量的變化。非正規就業勞動者的人數1992年為992萬人,但之後迅速增加,到2017年已達1739萬人。而且,1992年兼職主婦占非正規就業勞動者的六成,這一比例到2002年降至五成,底層階級成為了主流。底層階級2012年為929萬人,2017年略減至913萬人,但仍占全部就業人口的14.4%,占工人階級的近四分之一,形成一大群體。
首先要提高最低薪資
在近30年的時間裡,日本累積了如此數量龐大的貧困交加、飽受不安和抑鬱煎熬的人群。再加上如今的疫情,非正式員工的就業面臨著重大危機。
如果無法消解這些人群的痛苦和不安,構建大家都能安心生活、結婚生子的社會,那麼只能說日本的未來將一片黑暗。底層階級僅僅依靠自救是難以擺脫困境的。應該儘早採取有長遠眼光的對策。首先必須縮小正規就業和非正規就業之間的差距,並大幅提高最低薪資標準。
歐盟各國禁止根據就業形態區別對待勞動者,有的國家為了補償不穩定就業,甚至將非正規就業的時薪設定得更高一些。但在日本,對於因就業形態不同而在待遇上區別對待的現象實際上是聽之任之。雖然近年來也採取了一些應對措施,但仍然做得遠遠不夠。
另外,日本的最低薪資標準以時薪計算僅為902日圓,比歐盟各國低太多。美國的最低薪資(7.25美元,約767日圓)雖然也不算高,但各州設定的標準大多高於此,而且近年來一直在改善。佛羅里達州等地甚至計畫在今後5年內將最低薪資提高到15美元(約1600日圓)。
考慮到日本物價水準較高,日本的最低薪資最少也應該提高到1200日圓,並最終提高到1500日圓左右。雖然將非正規就業完全轉為正規就業有很大困難,但如果上述政策得以實現,即使是非正規就業的人也將可以正常生活,雙職工的話也就有了養育子女的可能。
不過,現政權對這一政策比較消極。要想避免日本社會繼續走向衰退,最有效的方法恐怕就是實現政權更替,讓有積極縮小貧富差距、克服貧困意願的政權上臺執政。
註:一般採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作為判斷是否處於貧困狀態的標準。根據2018年厚生勞動省「國民生活基礎調查」顯示,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的一半為127萬日圓。
------------------------------------------------------------------
作者介紹: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教授。1959年出生於石川縣。東京大學教育系畢業,東京大學研究所博士。曾任靜岡大學教職、武藏大學教授等。專業研究領域為社會學(階級階層論、勞動社會學)。結合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分析近現代日本的階層結構及其變化過程,同時研究與此相關的勞動與大眾文化的變遷。著作有《底層階級2030》(每日新聞出版社,2020年)、《中產階級崩潰》(朝日新聞出版社,2020年)、《戰後「貧富分化」與「階級」史》(河出書房新社,2020年)、《底層階級》(築摩書房,2018年)、《新·日本階級社會》(講談社,2018年)、《現代貧困故事》(弘文堂,2016年)、《階級城市》(築摩書房,2011年)、《戰後居酒屋史》(祥傳社,2015年)等。
-----------------------------------------------------------------
本文經《nippon.com 繁體字》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相關閱讀:
疫情衝擊就業市場 流失工作一去不復返
疫後「大辭職潮」:美國人也流行躺平了?
後疫情時代餐飲業自動化加速,企業用機器人減少員工短缺的衝擊
美媒:疫情推動自動化和數碼化 企業員工需求將減少
服務業大缺工 機器人當差正走紅 芝華埠餐館也加入風潮
WFH 成永久趨勢?曼哈頓商辦空置率創史上新高
客運業倒首張骨牌!福和客運8/1熄燈、衝擊基隆至新店運輸監所協調代駛
無薪假海嘯 增至21,133人
無薪假藏黑數 勞團籲勞動部積極找出這群人
疫情加劇 無薪假人數今年首度破萬
天下晨間新聞台灣失業率創新高,失業大潮來了?
6月失業率升至4.8% 海嘯來最高
無薪假破3萬人 疫中新高
有片/無薪假連四周創新高!學者示警:台灣恐迎來第4次失業大潮
美西碼頭恐重演罷工 工會醞釀抵制自動化
不敵疫情又逆轉 阿羅哈客運2月19日起路線全停駛
日美聯手抗中,搶 6G 無人技術標準主導權
聯合國:乾旱是下一個大流行
移民政策急就章 小心族群紛爭
以色列必勝客用機器人取代人力!全自動化廚房只要 1.2 分鐘就能做出一個披薩
真人店員收銀不復存在!日本3無人商店帶來全新消費體驗
美研究表示「用機械手增加死亡率」失業、減薪使人喪失求生欲
AI自動化 將帶來工作消失與新增的衝擊
重新思考工作意義,大辭職潮蔓延日本
麥當勞驚見「神秘軌道」送餐!店員揭內幕:不是每家都有
力圖缺工人力問題 工程會:推動工程自動化
ABB 針對 2022 年改變機器人自動化提出趨勢預測
Foodpanda要用機器人取代熊貓外送員了嗎?一次測試三家物流機器人!
全球第一場 AI 戰爭!從以色列軍事行動見證未來的戰爭模式
聯合國報告:AI無人機恐已能自行攻擊敵軍士兵
全球首次!以色列無人機蜂群投入以巴衝突 戰果驚人
全球首起「智慧戰爭」!以色列成立「8200部隊」…部署AI襲加薩
PPT[討論] 烏軍利用無人機抓飛彈車發射地點
馬斯克星鏈助威 烏克蘭無人機奇襲俄國怒尋反擊
拒當俄軍幫凶 Google地圖暫停顯示烏克蘭路況人潮
原料漲、缺工 食品業者引進自動化設備降成本
ABB 針對 2022 年改變機器人自動化提出趨勢預測
勞長:基本工資應要調薪
【科技應用】生產線更自動化 福特採用機器人操作3D列印機降成本
【美國經濟】美國餐飲行業自動化 從快餐連鎖店轉移至中小型企業
Waymo:準備在舊金山推出全自動駕駛載客服務 無須配置安全駕駛
女主角是「數位人類」!Unity 釋出短片,展現強大遊戲開發技術
有片/新視野!智慧眼鏡拚虛實整合 穿戴科技有望大幅成長
明年基本工資 調幅估5%起跳
深夜也能吃!24HR無人拉麵機「1分鐘速煮」
漢堡機器人販賣機 6分鐘完成煎肉排、組裝
原物料、工資飆漲 不動產業示警 中小型建商恐掀倒閉潮
調查發現七成美國消費者希望 AI 能協助工作
即將進入眼內測試!AR 隱形眼鏡完善眼球追蹤、投影顯示
日農用機器人新創 HarvestX 自動化草莓栽培種出 1 億 5 千萬日圓募資
針對倉儲物流需求的Stretch機器人 Boston Dynamics開始對外銷售
充滿人味的玉米片可能是廚房機器人 Chippy 做的
美國加州議會提議:大企業每週工時下修至 32小時!
農委會推大蒜種植採收3年內機械化 將斥資1億元
人力資源都可以自動化!減少重複性、沉悶工作, 失誤減少、工作程序減省、員工生產力Up!
引進智能機器人大軍六福萬怡為後疫情時代做足準備
Uber Eats將導入無人送餐模式,由機器人送餐成新選項
疫情下的智慧製造數位轉型應用
自動化終結缺工之亂 零接觸經濟興起 製造業面臨變革
廚房自動化 管理標準化 中餐盼殺出血路
美製造業大缺工 Q1機器人訂單狂增40%
害怕工安事故懲罰,南韓企業急用機器人取代人力
日山手線「機器人麵店」 客驚:和人煮一樣好吃
45秒煮麵的「義大利麵機器人」未來是飲食業救星?
穆迪:美國企業若開始削減工時、將是一個壞兆頭
芝加哥科學家發表新 AI 可預測一週內犯罪,準確率達 90%!
經濟恐下修 企業召募轉趨保守
勞動力成本高漲!日本全家引進補貨機器人,朝2024無人商店邁進一大步
結構上來說是政府發揮資源在分配的問題
日本的社會福利不算差
所以嚴格來說
那是有改善貧富差距的
這種因為會改變必要支出
所以純從收入看並不合理
以台灣來說好了
純看收入的貧富差距也大
但以台灣政府的健保來說
這改變了醫療支出(這也是個人或家庭的重大支出)
整體上有用政府來做資源的再分配
提升基本工資這個觀點台灣過去幾年有做
台灣的基本工資提升不算少
但從整體產業競爭力和收入來看
大概月薪28000左右那群人
有不小的比例多年沒有調整薪資
最下面的那群人生活應該有改善(有幾年的薪資增長比物價高)
但比最低收入上一階的那群人其實生活變差的了(薪資不動但物價上升了)
也就是調整基本工資只是把犧牲原來比最底高一階的人換取最下面的人
然後這兩群人都變成最低階的人
有改變
但說這是改善?
見仁見智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個人積分:453分
文章編號:82286569
economic wrote:
應該說日本企業發展的東西
日本人自己用覺得不錯
但放到國際市場上
願意花錢買單的就不多了(好像真的汽車比較例外而已)
手機日本企業也花很多錢推不少產品
但除日本市場外
都賣得不怎麼樣
多年來日本推的幾個東西都沒成
像是通訊的PHS
台灣也曾小規模用過
但這類的幾乎都沒成
日本的東西不是沒人用
而是你必須發展到那個成次,不然你想用用不上 ,
比如台積電裏的設備和材料大部分都是日本的,信越化學 光刻膠 掩膜版這些東西有所耳聞吧,
富士康給iPhone組裝的生產線 設備 發那科,蘋果指定購買哦
科研實驗室裏的高端設備 電子顯微鏡 液相氣象色譜儀 知道吧 幾千萬一台哦
眼科中心 手術 激光設備 也是幾千萬一台哦
各大電視台 用的攝像機 轉播設備 用的顯示器 eizo 全是日本的 沒得選
Google 看看多少錢
台北101 郭台銘 徐熙娣 住的帝寶豪宅,阻尼器 電梯都是日立 三菱 哦
基恩士 歐姆龍 聽過嗎 比台積電利潤少不了多少
台灣引以爲豪的高鐵 捷運 都是日本全套提供,就算韓國自己能組裝捷運 裏面的變頻器還是得找三菱哦
世界500強裏的藥企 亞洲部分只有日本藥企能夠上哦 台灣在哪裡?
當然 你要是緬甸 寮國的發展水平 日本確實沒啥東西可用 ,反正收入夠不上 每天吃土即可
韓國台灣這兩個 科研一流 產業一流的人均三萬美元的發達經濟體 對日本可是貿易大幅入超哦



個人積分:6172分
文章編號:82287587

個人積分:453分
文章編號:82289045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