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開講》在中國當官最好 「緊日子」下百姓難熬

自由開講》在中國當官最好 「緊日子」下百姓難熬
2025/09/18 17:00
◎ 郭索

中國人民日報近日發表題為〈從「緊日子」裡過出好日子〉的評論,聲稱自從中共推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來,社會各界普遍好評,並強調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其目的是為了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文章同時批評部分地方將「緊日子」誤讀為「苦日子」,甚至藉節約之名行懶政怠政之實。

自由開講》在中國當官最好 「緊日子」下百姓難熬
中共發布新條例,要求全國黨政機關要堅持「從嚴從簡,帶頭過緊日子」。(彭博社檔案照)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評論中一再強調的保證條款:幹部的合理工資、津貼、社保「一分不能少」,民生領域投入也不能減少,還要持續增加。這意味著,在所謂的緊日子裡,體制內的待遇必須剛性維持,不容觸動。從宣傳話術上看,這似乎是為了安定人心、保障服務效能;然而從制度邏輯上看,這恰恰顯示出權力結構對自身利益的優先保護。

現實層面卻是另一番景象。近年來,中共強推社保徵繳制度改革,對企業來說,成本負擔驟增,不少公司只能透過減薪、裁員或削減福利轉嫁壓力,基層勞工的實際收入因此下降,生活壓力倍增。對體制外的大多數人而言,「緊日子」不僅是口號,而是切切實實的荷包縮水與生活品質下滑;而對體制內的幹部來說,「緊日子」更多是一種政治表態,展示廉潔形象的修辭,日常生活卻安然無恙。

這種雙重現實揭示出制度的本質運作方式:緊縮支出並非全社會均攤,而是由體制外承擔更多代價,體制內享有優先保護。它在宣傳上是全民共克時艱的故事,實際上卻是利益分配上的不對等。對幹部而言,「緊日子」的代價是象徵性的;對普通勞工而言,「緊日子」則是經濟壓力與生活條件的實質惡化。

中國經濟欲振乏力,北京高檔餐飲市場消費明顯下滑。(美聯社檔案照)
中國經濟欲振乏力,北京高檔餐飲市場消費明顯下滑。(美聯社檔案照)

這種安排的政治效果是明顯的。中共得以在外部營造「領導幹部自我節約」的正面形象,在內部則用穩定的薪資福利維繫官僚體系的忠誠與穩定。結果便是在中國,當官不僅意味著權力與資源,還意味著在經濟壓力下的避風港。這也是為何「在中國當官最好」不僅是民間的調侃,更是制度保護邏輯的真實寫照。

當「緊日子」成為制度化的雙重標準,政策就不再是為全體國民服務的公共工具,而淪為權力階層鞏固自身利益的護城河。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體制內外的分化只會加劇,社會的信任基礎也將被進一步侵蝕。所謂「從緊日子裡過出好日子」,對幹部來說或許是成立的,但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緊日子就是苦日子,而這種現實,才是最需要正視的問題。

(作者為自由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