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GDP刚刚超越了中国,夺回世界GDP第二的位置

2025年欧盟GDP以19.99万亿美元暂时"反超"中国的19.23万亿美元(不含港澳台)
==> 欧盟 27 个国家,总人数4.504亿, 人均GDP 約 四萬美元
==> 中國也有 23 個省, 总人数約十四亿, 人均GDP 約 1.2 萬美元
欧盟預計2025年 GDP比2024年成長 1 %
中國預計2025年 GDP比2024年成長 5 %,
但現在居然欧盟GDP 反超中國, 滙率也沒差那怎多,
欧盟的工業產值倒是符合預期的被中美聯手打下去, 每況愈下,
但欧盟是怎麼作到GDP反超中國的?

欧盟GDP刚刚超越了中国,夺回世界GDP第二的位置
2025年欧盟GDP 19.99万亿美元
中国的19.23万亿美元(不含港澳台)

假設這數據為真
歐盟當中
英國:擁有兩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斯親王號」。
法國:擁有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正在計畫建造一艘新的核動力航母於2038年取代「戴高樂號」。
俄羅斯:擁有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但自2017年起一直處於維修狀態。
義大利:擁有一艘「加富爾號」輕型航母。
英國和俄羅斯都不屬於歐盟,所以只有義法各一艘,法正計畫建造一艘新的,因還未開工所以不算在內
而中國現役有3艘,第4艘第5艘同時在建。

中國國防軍費佔GDP的比例長年維持在約1.5%左右,這個比例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且與其他軍事大國相比,中國的軍費佔比也偏低。
歐盟國防軍費佔GDP比重在2025年首次達到北約設定的2%目標,總計約3810億歐元。

算算看中國的各式飛機、飛彈、萬頓大驅、彈道導彈..等等各式各項海陸空的軍武裝備
再算算看歐盟的

我自己私下比較的結果,就數量來說中國的軍武數量大概是所有歐盟國家加總的3~5倍(詳細數據就不貼出來)

難到你們不覺得很奇怪嗎? 中國與歐盟的gdp總量是差不多的,處於同一水平
軍費佔gdp的比重也差0.5%而已
為什麼中國的軍武數量是所有歐盟國家加總的3~5倍?
知道嗎? 我還未計算無人機呢
反正可以說,中國一國就可以單挑整個歐盟,而且會贏

為什麼? 你們不覺得那個gdp數據有點奇怪嗎?
中國國防軍費 佔比 1.5%, gdp 19.23万亿美元
歐盟國防軍費 佔比 2%, 19.99万亿美元
中國軍武不論在質或量,都處於井噴期
歐盟軍武則普普通通沒有亮點

那gdp數據一定有問題,要不歐盟的,要不中國的
廢話當然是中國的有問題

因為中國的gdp假造(內循環這部份),是反向虛標,以多報少,所以才有可能有餘力生產這麼大量的軍武

我估計最少gdp是30萬億美元起跳... 嚇
01newbie
GDP = C + I + G + (X - M),歐洲物價飆漲,CIG換不到甚麼東西,而中國甚麼都便宜...

076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开始海试



沃草,兩棲攻撃艦耶,他涼涼滴,又有電磁彈射,美軍嚇壞了

真沒騙你們,俺祖國gdp造假,是反向虛標
jcatalysis wrote:
那gdp數據一定有問題,要不歐盟的,要不中國的
廢話當然是中國的有問題

同意你的看法, 是中國的GDP 算法有問題 !
來看鋼鐵產量, 工業基礎材料, 中國是歐盟產量的七倍
看汽車銷量, 中國是歐盟的3倍 (2024年銷售數量為 3 仟萬比1 仟萬輛),
但歐盟的GDP 硬是比中國高, 呵呵, 大概是物價比中國高幾倍才能達到撐高 GDP 的效果吧..
但是薪資比中國卻沒有一樣高的倍數, 依我自已接觸到的歐洲人這幾年生活比中國人辛苦,
這樣比較 GDP有意義嗎?
我覺得中國追求人民真正的生活提升比較合乎人性, 中國其實有好多生產活動都沒有列入GDP,
包含軍費, 個人資本利得, 小微生意, 小店面等,
我前幾天才知道在中國只有約 8 %的人需要交稅....
中國基本就沒想在GDP的各國競賽中花精力...
tteffuB 特肥吧
想踩中國要嘛計量如移民人數,要嘛算平均如人均薪水、GDP......
01newbie
不是中國消費沒列入,而是中國消費便宜。
minjohn wrote:
2025年欧盟GDP...(恕刪)


先把結論講白:

這不是「歐盟突然爆發」,而是「名義美元口徑 + 高物價 + 匯率 + 起跑點本來就比你大一圈」。

你看到的是 IMF 2025 年的名義 GDP(美元計價),裡面有幾個關鍵「小把戲」在一起發生。

1. 先確認一下數字:其實 2024 年就已經比中國大

IMF 2025 年 10 月的數據,大致是這樣:
IMF
+2
IMF
+2

2024 年(名義 GDP,美元)

EU 27:約 19.46 兆 USD

中國:約 18.75 兆 USD
👉 歐盟其實「已經比中國大約 0.7 兆」了,不是 2025 才反超。

2025 年(預測 / 估計,名義 GDP,美元)

EU 27:約 21.1 兆 USD

中國:約 19.4 兆 USD
👉 差距拉大到 約 1.7 兆 USD,跟你說的 19.99 vs 19.23 差不多一個量級。

人口 & 人均,用同一組 IMF 數字算一下:
IMF
+1

EU 約 4.5 億人 → 人均約 4.7 萬 USD

中國約 14 億人 → 人均約 1.38 萬 USD

你用「4 萬 vs 1.2 萬」是保守抓,方向完全正確。

也就是說:

單位人均產出價值(以本國物價計),歐盟 ≈ 中國的 3.5 倍左右,人口只有 1/3,
加總起來,本來就略大一點。

2. 為什麼「中國實體成長 5% > 歐盟 1%」,結果名義 GDP(美元)還是 EU 長得比較快?

關鍵有三個字:「名義 / 匯率」。

2.1 成長率:你看的多半是「實質成長」(扣掉通膨)

IMF 對 中國 2025 的實質成長預測:約 4.8%,和中國自己喊的「5% 左右」差不多。
IMF
+1

歐盟自己預測 2025 實質成長:大約 1.1% ~ 1.4%。
Economy and Finance
+1

但 名義 GDP = 實質成長 + 通膨 + 匯率效應。

歐盟:通膨還有約 2% 出頭,所以名義以歐元算,大概是

1%(實質) + 2~2.5%(通膨) ≈ 3~3.5% 名義成長(以歐元計)
Economy and Finance
+1

中國:最近幾年通膨很低甚至有點通縮,2024 CPI 只有約 1% 左右,所以

4.8%(實質) + 約 1%(通膨) ≈ ~6% 名義成長(以人民幣計)
Wikipedia
+1

到這裡為止,看起來中國名義成長還是比歐盟高——沒錯。

2.2 真正關鍵在:歐元升、美金 & 人民幣關係幾乎不動

IMF 的名義 GDP 全部換成 美元,這裡匯率就開始起作用:

歐元 2024 年平均約 1.08 USD/EUR → 2025 年平均約 1.12 USD/EUR,
等於 歐元對美元升值了約 4%。
MacroTrends
+1

人民幣 2024 年平均大約 1 USD ≈ 7.20 CNY,2025 平均約 7.15 CNY,
只小幅升值(對美元影響很有限)。
FRED
+2
OFX (IE)
+2

粗暴地拆一下:

歐盟名義(美元)成長 ≈ 名義(歐元)3–3.5% + 匯率升值約 4% → 接近 7–8%

中國名義(美元)成長 ≈ 名義(人民幣)~6% + 匯率幾乎不變 → 也就 5–6% 左右

這跟 IMF 給的結果很一致:

EU:19.46 → 21.1 兆,約 +8.4%

中國:18.75 → 19.4 兆,約 +3.5%
IMF
+2
IMF
+2

所以不是「歐盟經濟比中國好」,而是
「歐盟:低成長 + 溫和通膨 + 歐元升值」
vs 「中國:較高成長 + 低通膨 + 匯率幾乎不動甚至時不時承壓」
最後換算成美元,看起來歐盟長得比較快。

3. 為什麼「工業被打下去」還能撐出這麼大 GDP?

因為你看的其實是「工業產量」,但 GDP 算的是「附加價值(Value Added)」,而且 服務業佔比極高。

3.1 歐盟是「高物價、高服務業比重」經濟體

以整個 EU 來看:
EY
+1

工業(含製造 + 建築)大概只佔 20% 出頭

服務業(金融、保險、房地產、專業服務、公共部門、醫療、教育…)
常常是 佔比 70%+

再加上政府支出、社會福利、軍費、公共服務,都是 GDP 裡的「政府消費」。

所以即使:

工業產值被中美關稅、能源價格、去工業化拖下去

製造業外流到中東歐、土耳其、甚至中國、越南

只要:

醫療、教育、公共部門薪水照發

金融、房地產、租金、專業服務價格還是很高

政府持續支出(軍費、綠能補貼、基建、福利)

名義 GDP 還是會被「貴到嚇人的本地服務價格」撐在很高的水平。

講難聽一點:

歐洲剪頭髮、看牙醫、請律師、租房子、政府公務員薪水都很貴,這些都算在 GDP 裡。

3.2 中國:工業巨無霸,但服務價格相對便宜

中國目前的結構:
Wikipedia
+1

工業(製造 + 建築)佔比接近 35–40%

服務業佔比雖然過半,但很多服務價格偏低(醫療、教育、餐飲、一般服務業)

房地產現在在去槓桿 + 爆雷過程,地產相關的名義價值在往下修

結果就是:

中國實際做的實物活很多(工業產量、出口量巨大),
但服務業 + 房地產的「單價」沒有歐洲那麼貴。

換句話說:

「中國東西多但便宜,歐盟東西少但貴」

用「美元名義總價」來算,貴貨占優勢。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改用 PPP(購買力平價),
IMF 數字是:中國 PPP GDP ≈ 41 兆,美國約 30.6 兆,中國其實已經是全球第一。
IMF
+1

4. 簡單用一個「算利息」的比喻

假設 2024 年開始:

歐盟:本錢 19.5 兆,年成長(美元名義)8%

中國:本錢 18.8 兆,年成長(美元名義)5%

第一年:

歐盟:19.5 × 1.08 ≈ 21.1

中國:18.8 × 1.05 ≈ 19.7(實際 IMF 是 19.4,大概是我抓的成長率略高)

雖然中國的 「實質」利率比較高(5% vs 1%),
但因為歐盟:

起跑點本來就比較高

再加上物價 + 匯率加持

短期內,中國追不上,反而會拉開一點距離。
要一直維持「中國 5% vs 歐盟 1%」,又沒有匯率與通膨拖後腿,連續跑好幾年才會反超回來。

5. 回到你的原問題:歐盟到底是怎麼做到「GDP 反超中國」的?

綜合一下,用一句話版本:

這次的「反超」本質是統計口徑問題:
IMF 用「名義美元」算總量,
而歐盟恰好是「人均產出高、服務價格貴、福利國家支出大 + 歐元對美元略升值」,
再加上 2024 年本來就比中國略大,所以在 2025 年看起來「反超」而且差距變大。
這更多是價格與匯率的結果,而不是實體經濟全面壓過中國。

如果你改用:

PPP 口徑 → 中國早就是世界第 1。

工業增加值 / 製造業增加值 → 中國遠大於歐盟。

中長期實質成長率 → 中國還是明顯高於歐盟。

所以這個新聞在敘事上比較像:

「高物價老牌發達經濟體,在名義美元統計上暫時壓過中等收入但高速成長的大國」

而不是:

「歐盟實力大勝中國」。
bulldog2005
呃...不是我,是AI。
01newbie
光是歐盟花好幾倍的價格去買民主天然氣,就可以狂推物價衝GDP了。
歐盟 GDP 上升以為是好事 ?
實際上是因為租金能源和物價皆上升, 所以連帶GDP上升
對歐洲人民來說是苦不堪言 !
情況和台灣差不多
台灣租金和物價一樣上升
但是薪金沒有上升
人均GDP可能超過了韓國
但是人民生活就越來越辛苦
jcatalysis
沒錯[鬱卒]
colinucc
但是可以拿來大外宣。
minjohn wrote:
同意你的看法, 是中...(恕刪)

GDP里面服务业占大头,中国的服务业大概占5成,欧美肯定比这个高得多。

拆解一下服务业,比如在欧洲上个厕所要1欧元,那么这1欧元就产生了GDP。
在中国上个厕所多少钱了?至少我这边的公共厕所是免费的....

中国的服务业没有欧美那么发达,这种发达是正面的,没有贬义.....
你猜猜在中国读了医学博士,给病人看病多少钱?我这里的三甲医院挂号费5.5元。
我前几天去开安眠药问医生的。
同样的医学博士,欧美的收费估计要高十倍以上,这十倍就是gdp。
中国政府有很多政策实际上是压制GDP的,
在举个例子,清华北大这种学校学生宿舍一年大概一千块钱,其他地方多少钱?

这一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觉得最客观的是电价,电是无区别的服务.....

严格来讲用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是很难的,
用最前沿的科技比较好,
不如现在正在引发产业革命的“人工智能”领域。
jcatalysis
[拇指向上]
習維尼真厲害。
jcatalysis
[拇指向上]小林講的好
GDP这个概念目前意义不大了,举个众所周知的笑话,两个经济学家各吃了一坨屎,创造了200万美元的GDP和两个工作岗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