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網 setn.com 抵制赴日旅遊有用?日記者揭中國企業在日一條龍 台人:現在才知?

日本記者姬田小夏2023年11月曾在自己經營的專欄「China Report」中,針對中國企業在日一條龍服務,導致日本企業很難從龐大的中國旅客中賺到錢的現象,撰寫專題報導。內容指出「從郵輪、巴士、免稅店、飯店、餐廳,全被中國業者一網打盡」,就連物流也被中國企業搶先商機,讓當地日本企業幾乎無甜頭。
廣告

對照此次中國抵制赴日旅遊,受害最深的恐怕是在日本的中國企業。


日本記者姬田小夏2023年11月24日在《China Report》上發表文章介紹中國一條龍服務,並指中國資本在Covid-19疫情前就已積極進入日本市場,且以鷹視狼顧姿態盯上這塊市場,因此她特別撰寫文章追蹤中國式生態系在日本旅遊業中的運作。

根據介紹,《China Report》是自1990年代起,超過20年的時間,以上海為中心持續定點觀察中國的最新情勢與日中商務最前線。撰寫專欄者是一位長期為日本企業提供中國經貿相關觀察的資深記者姬田小夏。近年則更加重視入境旅遊(inbound)的動向,並探討在日本國內也開始被關注的「如何與中國人相處」這一課題。

根據這篇專題報導,日本2003年正式啟動入境觀光策略,不少人對此寄予厚望,希望能創造新的市場,尤其是旅行社的企業本應該是發展得最迅速的主角之一,想不到「結果打開蓋子一看,真正積極投入日本入境市場的反而是中國企業」。

中國旅客多 但幾乎被在日中國企業掌控

報導指,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中國籍旅客一直是訪日旅客中最多的,2019年甚至成長到佔據所有外國旅客的三成,在這波趨勢下,有些中國企業透過團體旅遊、郵輪旅遊、個人旅遊等多角化方式經營,獲得急速成長。

姬田在文章中就點出,日本政府花大錢吸引中國觀光客;但實際上,中國團客旅遊受到中國政府管控,負責的行程安排的也是中國政府認可的特定旅行社,在日本境內的住宿與旅遊規劃,也都被在日的中國業者掌控,「這就是現實」。

姬田表示,她曾在疫情前造訪鹿兒島港口,她驚訝地發現「接送乘客的幾乎都是中國旅行社以及中國企業經營的巴士,員工幾乎都是中國人」。她引用熟悉中國情勢的經濟學者表示,這就是知名的「一條龍服務」,「搭上觀光巴士的團體旅客,會被帶往中國資本的餐廳、免稅店等。中國人把旅客從踏上日本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全部圈在自己的生態系裡。」

如此一來,日本的入境光觀市場就被數家中國大型旅行社,以及其旗下的中國服務業者「一網打盡」。

中國經營白牌車難取締

報導點出,更驚人的是,這些中國旅行社的版圖不僅限於日本,還把海外華僑也納入送客來源。從事入境觀光飯店事業的淑子(化名)透露:「現在不只是東南亞,連美國、加拿大的華僑赴日旅遊,接客的也都是中國資本的旅行社,而不是當地旅行社。」

「一條龍」還包括機票、日本入境後的交通接送等服務,其中也包括以「接朋友」為名,在光天化日之下營業、但屬於違法的中國「白牌車」。警方難以有效取締早已不是新聞。

在義大利各地,中國人白牌車也曾是重大問題。當地媒體指出,義大利對白牌車處罰極重,最高可罰到112萬日圓(約22.5萬元台幣),車主駕照也會被吊銷。

肥水不落外人田 道頓堀被中國商店佔滿

不只旅遊,日本貨對於中國遊客來說也具有強烈吸引力,原本日本物流業者也看準其中機會,但最後仍輸給中國物流。報導指,當日本業者還在慢慢思考商機時,中國民營的物流企業就已經在日本積極經營,不但提供國際小件宅配服務,開出的價格還比日本郵局還低,直接對砍。

東京一間物流公司的員工前田(化名)就說:「面對什麼都要自給自足、全都自己做的中國資本,日本企業根本不是對手。」


不僅如此,文章以遊客最愛到訪的大阪觀光核心區「道頓堀」為例,指出當地商店街幾乎被中國店鋪佔滿,免稅店、紀念品店一看就知道。且當地還有很多中國宅配業者集中設點,幫忙將中國旅客在日本買的商品寄回中國,從製造、出口、銷售到配送,中國企業「肥水不落外人田」的程度遠超越一般人想像。

對於這樣的情況,就有日本商家說:「日本企業頂多隻能檢點碎屑。」


姬田在文末表示,後疫情時代日本企業雖然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就在日本企業選擇淡出的領域,中國資本的壟斷反而會更加深化。她指出,過去常說的「日中雙贏的商業關係」這種話,如今卻越來越看不出有成真的可能。

台網友:很意外?馬英九時代的陸客就是這樣搞

而姬田這篇文章曾受到電視報導,相關電視節目的截圖與內容,近日在網路上受到中國與台灣網友熱烈討論


網易上有中國網友就發文表示,「中資企業搞這個一條龍模式,可以說是合理合法。」並指出,中國遊客在日本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會經過日本金融系統,因此日本收不到消費增值稅,但在其他地方,像是簽證費、住宿稅等等也有收到錢,要「日本有些人就別眼紅,更不要破防了」。

臉書粉專「旅人老K 偏愛日本」上月26日也發文翻譯並整理這篇報導重點,引起大量台灣網友留言。有人說:「馬英九時代的陸客團就是這樣搞,日本現在才發現也太慢了吧!」、「2008-2016台灣被玩過一次了。工業科技日本是台灣的老師。面對中國把戲,台灣可以是日本的祖師爺。」
stever2018 wrote:
日本記者姬田小夏2023...(恕刪)


原來日本因此沒稅收沒工作機會? 蟾蜍還玩這招,不膩喔!!
好喔 繼續吹哨壯膽 , 反正燒得又不是臺灣青鳥

看看日本企業股市的反應

全日空股價


資生堂


日本旅館指數
stever2018
台灣也跌,原因一樣?
別怕,要好好送走日本人的最後一條路,也是中國「一條龍」包辦了

火葬場、棺材、墓碑全壟斷 中國「一條龍」制霸日本殯葬業 · 鉅亨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4年8月1日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火葬場-棺材-墓碑全壟斷-中國-條龍-082114090.html

日本東京火葬費漲至 9 萬日元,引起當地民眾熱議,認為是背後的中資集團所致,事實上不僅火葬場,日本人「最終」用的棺材、墓碑與骨灰罈也幾乎來自中國。

在日本,火葬場通常是地方政府營運的公營設施,火化均費用一般在 1~2 萬日元,但東京是個例外。

東京共有 9 家火葬場,有 7 家屬於民營,其中 6 家由「東京博善」經營,負責東京都內 23 個區 70% 的殯葬業務,包括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遺體,也是由東京博善所屬的桐谷火葬場火化

這次漲價的正是「東京博善」。擔任家電、日用品等免稅商店 Laox 會長兼執行長的中國企業家羅怡文,自 2019 年收購東京博善股份,2022 年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超過 40%,東京博善正式成為中資企業。

長期以來日本的火葬和殯葬都是分開辦理,不但繁瑣,火葬場中間能抽到的獲利也有限,有時還要靠殯儀館賞飯。羅怡文接手後,開始大刀闊斧改革。

羅怡文與當地大型殯儀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形成了火葬、喪禮的一條龍服務,同時拓展多項業務,與佛寺和神社合作承辦大型法式。就這樣把日本殯葬產業上下游全部打通,從中擴大獲利。

日本媒體報導,直到 2020 年左右,東京公營與私營的火葬費用約為 5 萬日元,然而 2021 年,東京博善以燃料成本飆升為由,漲價至 7.5 萬日元,2024 年 6 月再漲到 9 萬日元。

火葬費用漲到讓當地人直呼「死不起」,日本媒體與社會觀察家認為,這是引入中資所致,因為東京博善管理結構的變化,與價格上漲的時間一致。

事實上,不只火葬場,日本 90% 的棺材都來自中國山東曹縣,90% 的墓碑來自中國福建惠安縣,連骨灰盒也有 60% 來自中國。

山東曹縣盛產的泡桐木,做成的桐木棺材出口到日本,價格不到日本桐木棺材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曹縣業者還定期去日本訪調,推出符合日本喜好的棺材,如櫻花限定、浮世繪、二次元… 風格十分多樣。

曹縣棺材業者甚至說,按照日本目前的老化程度和死亡率,他們的棺材產業起碼還能興盛 30 多年。

同樣,有「世界石雕之都」美譽的福建惠安,石雕工藝也是完全征服日本人的心,日本超過 90% 的墓碑皆來自惠安。

福建惠安得天獨厚擁有大量花崗岩,產量大且花色齊全,日本本土建造的墓碑要花人民幣 5 萬到 15 萬元,但福建惠安的墓碑只要半價,甚至幾千元,無疑成為了日本人最佳的性價比之選。

根據不完全統計,光是福建惠安出口墓碑到日本帶來的年產值就將近人民幣 20 億元。

火葬場、墓碑、棺材、佛龕、牌位… 中國企業壟斷了日本殯葬業,在日本本土的生產力有限,中國進口具高性價比的優勢下,中國能制霸斷日本的殯葬業也在情理之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