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123 wrote:
你比較一下台灣跟泰國的死亡率。
你比較一下3/22你點名德國死亡率超低之後的變化:
3/22
德國 確診23921/死亡92/死亡率0.38%
台灣 確診153/死亡2/死亡率1.31%
3/28
確診48582/死亡325/死亡率0.67%
台灣 確診267/死亡2/死亡率0.75%
再看看義大利:
2/23
確診132/死亡2/死亡率1.5%
3/2
確診1694/確診34/死亡率2.0%
3/4
確診3089/死亡107/死亡率3.5%
3/28
確診86498/死亡9134/死亡率10.6%
再看看泰國:
3/1 確診42/死亡1
3/14 確診82/死亡1
3/15 確診114/死亡1
3/16 確診147/死亡1
3/17 確診177/死亡1
3/18 確診212/死亡1
3/19 確診272/死亡1
3/20 確診322/死亡1
3/21 確診411/死亡1
3/22 確診599/死亡1
3/23 確診721/死亡1
3/24 確診827/死亡4
3/25 確診934/死亡4
3/26 確診1045/死亡4
3/27 確診1136/死亡5
3/28 確診1245/死亡6
如我前面貼文所述,當確診數快速增加時,如果沒有可靠療法或是足夠的醫療承受能力來壓制死亡數,死亡增加的風險也隨之提高。
以義大利、德國的例子,在確診數快速增加的過程中,都有一段因為確診數快速增加而死亡數增加較慢,出現死亡率相對較低的「落後期」。
但如果確診數繼續快速增加,隨後就會出現死亡數增加速度比確診數更快的階段,死亡率也就隨之升高。
至於死亡率會升高到什麼程度,可能就要看各國醫療承受能力而定,也就是常說的醫療體系崩潰與否。
這種陰影不只義大利、德國、泰國有,台灣同樣正在面對這種威脅。
所以,在這段確診數快速增加的過程中,刻意挑選「落後期」來突顯某個國家的死亡率低,用以貶抑台灣,一點意義也沒有。
只是突顯你的偽科學而政治性的企圖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