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給拿下了,就有好戲看。
"英國精銳部隊SAS「秘密參戰烏克蘭」 普丁震怒下令調查證據
俄羅斯情報機構從烏克蘭戰俘口供得知,有一支20人組成的英國特種空勤團(SAS)成員,正在烏西的利維夫(Lviv)協助烏軍作戰。普丁得知後震怒下令,調查英國派遣SAS參戰的證據。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經常被稱為是「普丁私人中情局」的克里姆林宮調查委員會(IC)負責調查SAS在利維夫活動的事實,內部人士透露,初步掌握2組破壞和游擊專家在烏克蘭活動。
IC內部人士指出,SAS特工擅長破壞、游擊工作,也是在敵方領土招募和培訓新特工的專家。
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的報導指出,SAS被認為是全世界最有能力「組織政變」、「組織大規模抗議集會」、「招募特工(包含政府高層)」、「組織恐怖攻擊」的機構。
一名俄羅斯執法部門人士強調,SAS不是普通的特種部隊,他們全都是知識份子,在轄下的每個群體中,都會有一個思想家,你可以說是教授,其餘的成員也都是特殊領域的專家。"
而且,中國的攻勢也漸見成效,越來越把老美迫到牆角。所以,台灣的局面只會越來越危險,老美會越來越不惜一切,要把中國往戰火裡拖。一旦下次建國同志上場,台灣的臨戰風險就更高了。
"中國劍指大宗商品定價權
4月20日,《期貨和衍生品法》出台,8月1日起施行。通稿中有段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且與當前國際形勢緊密相關,就是下面這段話:
這部法對於穩定製造業成本太重要了。
對於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以及中國在大宗商品定價權上話語權的偏弱,很多人都有深切感受。2021年,由於原材料價格飆升(上半年是鐵礦石,下半年是有色金屬),結果一年下來,利潤跌倒谷底,也是這麼多年業績最差的一年。
相信很多工廠都是一樣的,看似紅紅火火,其實就是打工人,說不好還倒貼呢,雖然訂單不少,結果是白乾活。這就是沒有資源定價權的代價。
往大了說,中國雖然貴為全球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但是如果沒有大宗商品定價權,就是永遠為美元及其背後肥佬們打工的命。美國儘管衰落,但依然可以深度影響世界資源能源市場。
因此,中國一方面必須和俄羅斯、非洲、中東等資源國家深度捆綁在一起,資源才是中國工業的根基;另一方面,必須逐步掌控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權。對中國而言,只有拿回資源定價權,才能完全發揮全產業鏈的最大優勢。"
“為了確保烏克蘭能在戰場上遏制俄羅斯,美國已推動、聯合了幾十個國家為烏克蘭提供武器和物資。但是,俄羅斯仍在執行“特別軍事行動”第二階段任務。
實際上,俄烏衝突正在被美國推向長期化,而且戰鬥似乎會越來越慘烈。
據美國CNN報導,澤連斯基23日在基輔出席記者會時稱,當地時間24日布林肯和奧斯汀來訪,為何此舉重要?因為他們不應該空手而來。“我們正在等待的不僅是禮物或蛋糕,我們期待特定的東西和特定的武器”。
澤連斯基稱,“請把我們討論過、你擁有或有機會帶來的援助帶給我們”。
布林肯和奧斯汀的到訪,是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超過兩個月以來,美國高層官員首次訪問烏克蘭
本來,澤連斯基是希望美國總統拜登能“在安全形勢允許的情況下”訪問基輔, “來支持烏克蘭人民”。
但是,拜登委婉拒絕了。
在歐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英國首相約翰遜,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等領導人訪問基輔後,美國總要做點姿態。
於是,美國派出了國務卿+防長的陣容。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這次佈林肯與奧斯汀的基輔之行,美國國務院一名發言人對外的態度是“拒絕評論”。五角大樓也沒有證實這個消息,白宮也拒絕評論。
不知是因為澤連斯基提前走漏風聲,讓美國人不高興,還是因為美國人想對具體行程保密。
那麼,美烏雙方這次主要談什麼呢?
澤連斯基表示,與布林肯及奧斯汀的會談將側重於美國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問題。他透露,上週以來,美國提供武器在各個方面都大有改善,他也向美國政府表示感謝。不過,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美國能向烏克蘭提供更強大的重型武器來對付俄羅斯軍隊。
在奧斯汀的基輔之行結束後,五角大樓已邀請40個盟國於26日在德國拉姆施泰因(Ramstein)美軍基地開會,討論烏克蘭的長期安全需求,目的是著眼烏克蘭軍隊在東部和南部與俄羅斯軍隊作戰。
五角大樓發言人科爾比稱,這次會議將討論戰爭結束後,烏克蘭的合作夥伴如何幫助該國建立軍事力量。他稱,奧斯汀希望在這次會議上看到的事情之一,是“志同道合的國家開始討論烏克蘭之後需要的長期防務關係”。
科爾比補充說,這涉及烏克蘭軍隊的現代化升級,確保他們的軍隊仍然強大,能夠在未來發揮作用。這不是做出安全保障,而是有關烏克蘭軍隊的實際裝備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對武裝烏克蘭軍隊,還有更大的目標——完成烏克蘭軍隊的北約化。
俄國防部認為,烏克蘭安全部門並不掩飾其給國內外新一波“恐俄潮”火上澆油的居心。基輔正在策劃新一輪挑釁,欲在國際上令俄軍名譽掃地。報導稱,俄跨部門人道行動協調指揮部負責人米津采夫上將說,俄軍情部門獲知烏安全機構欲在敖德薩的南方港使用有毒化學物質,而後栽贓俄軍對民用設施實施此類打擊。
米津采夫說,烏方最有可能採取的做法是模擬俄軍對烏海軍基地進行導彈襲擊,“引爆”距基地500米處的冷庫。為上演該幕場景,4月18日,一隻10噸重的氨氣罐已從市裡運至冷庫,烏情報和軍警人員均領到了個人防護服。
報導稱,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推特上援引俄國防部提供的信息,證明美國及其盟友當前的反俄挑釁籌備進程已步入最後階段,其目的在於栽贓俄企圖在烏境內使用病原體和軍用毒劑。
扎哈羅娃說,除上述暗箱操作外,白宮還開始“培植相關輿論”,在拜登有關“一旦俄使用化武”的表態後,美國媒體便迅速發布了大量相關文章,卻罔顧如下眾所周知的事實,即5年多以來,俄羅斯的武器庫中並不存在任何化學武器,後者已被完全銷毀,有禁止化學武器戰爭組織的專家可以作證。
關於澤連斯基稱布林肯和奧斯汀將親赴烏克蘭,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對補壹刀分析稱,俄烏衝突以來,我們看到,去烏克蘭首都“打卡到此一遊”的都是歐洲國家領導人,美國作為這場衝突背後的真正主角卻一直沒有在基輔現場露面,拜登一再表示他不會去烏克蘭,甚至部長級的人都沒去,這對烏克蘭領導人而言是極度難堪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到了華盛頓不得不做一些表態的時候。
呂祥認為,現在烏克蘭對美方多少有點綁架外交,美方直到現在也沒有證實布林肯和奧斯汀要去,有可能這個事情本來還在美烏商量階段,烏方主動爆出來,那美方就不能不去,而且烏方還說不能空手而來,這就是逼著奧斯汀和布林肯帶“禮包”過去。那問題是美方現在還能給烏克蘭什麼?美方已經送過去了155毫米的榴彈砲,這在戰場上是很重的武器,接下來如果美方給烏運送更具進攻性的導彈,就一定讓局勢升級。
呂祥說,現在美國對烏克蘭局勢有點騎虎難下,烏克蘭這場火燒的這麼大,美國進場救火有風險,經由烏克蘭周邊國家運送武器的做法也很危險。從西方媒體的報導看,西方給烏克蘭的武器是放在鄰國,然後烏克蘭派人去取,但實際上誰取走了並不清楚。這些武器如果進攻性太強,俄羅斯就可能攻打武器的運輸線,也可能將戰火延伸至烏克蘭鄰國的領土。這些鄰國都是北約成員國,如果它們遭受攻擊,北約將如何反應?
所以美國當前處於決策的艱難階段。一方面,今天的烏克蘭很像是當年的柏林,是美國領導的冷戰的最前沿;另一方面,美國又擔心戰火蔓延至烏克蘭之外,以致於北約不得不在是否及如何動用北約協定第五條問題上做艱難抉擇。
軍事專家宋忠平認為,殺傷性大和大規模殺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像西方提供給烏克蘭的重型火砲,本身是具備很強的殺傷力,但並不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為美國來講,向烏克蘭援助這些火砲的目的就在於希望提升烏軍的作戰能力,讓軍事衝突能夠持續時間更長,甚至拖垮俄羅斯。
但宋忠平判斷,這種想法很難站住腳。因為這種所謂大殺器,如155毫米的火砲,坦克等,說白了都屬於是戰術武器,並不算是戰略武器。戰術武器不能改變戰場力量的對比。再加上這種戰術武器先從美國運到波蘭,再運到利沃夫,從利沃夫再運到前線,這中間有很多環節都有可能會被俄軍空天部隊和導彈部隊幹掉,所以這些武器裝備未必能真正在戰場上發揮其應有的效力。
至於美方現在提供的彈簧刀無人機用途就更小了,它是一種單兵的無人機,只能針對個人。如果對方穿著防彈背心,它都沒有辦法去傷人,更別說披著裝甲的戰車。所以這種彈簧刀無人機的援助也只是錦上添花,能帶來一定的威脅,但這個威脅完全是可控的。還有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烏克蘭軍隊沒有掌握制空權,俄軍完全掌握了重要區域的製空權,也會讓這些武器裝備大殺器無用武之地。
但北約國家給烏克蘭一撥撥的軍援,宋忠平認為,這意味著北約已經把烏克蘭等同於事實上的北約成員國,我們看到,現在北約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遠遠超過對北約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援助。而且北約憲章第五條集體防禦機制裡面有兩種表象,第一是一起來出兵面對威脅,還有就是提供各種軍事援助,讓另外一方面對威脅,實際上已經相當於北約是在援助烏克蘭對抗威脅了。
另一方面,宋忠平強調,雖然北約提供給烏克蘭一些武器裝備,但是一些重武器,比如特切爾坦克等,其實還都是蘇聯時期的武器裝備,所以不能完全說烏克蘭已經是武器裝備的北約化。而且北約不可能給烏克蘭提供戰略武器,戰略武器主要指的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北約不會瘋狂到這個程度。
宋忠平認為,烏克蘭想通過乞討獲得更多武器裝備來對抗俄羅斯贏得勝利,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就連花錢買都買不到一個現代化的軍隊,更何況靠乞討獲得到的一些二手淘汰武器裝備。這就是烏克蘭在美國的忽悠下,變成了美國的代理人來對抗俄羅斯。
呂祥強調,現在有兩個出路:要么美俄領導人通過“後門渠道”進行協商,爭取達成一個有約束力的政治協議;要么戰火外溢引發升級,從而逼使美俄在更加激烈的衝突環境中尋求解決。當前的局面很危險,現在已經到了美俄雙方都需要想出一個解決方案的時候了。雙方需要有政治意願來解決衝突,不能把烏克蘭繼續作為消耗對方實力的戰場。無止境的衝突對任何一方而言都沒有任何收益。”
就像街上的募捐活動,如果別人連吃飯的錢也沒了,或者知道募捐機構名聲不佳,結果也只能一句拒絕。
只是,小丑已經沒有退路,這套救國劇還得繼續演下去。
“奧地利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烏方回應:戰略短視
在俄烏戰爭持續的背景下,烏克蘭正積極尋求加入歐盟,但遭到歐盟成員國奧地利反對。烏克蘭批奧地利戰略短視。
據今日俄羅斯電台(RT)網站4月24日報導,烏克蘭外交部24日發表聲明稱,對奧地利方面的言論感到失望,這些言論是戰略上的短視,不符合一個統一的歐洲的利益。
聲明指出,奧地利忽視了歐盟創始成員國“絕大多數”民眾對烏克蘭加入歐盟持有積極看法。奧地利對現實的偏見已經在政治和經濟上削弱了歐洲,使俄羅斯能夠破壞歐盟的穩定,並對歐洲國家實施混合侵略。
聲明最後強調,烏克蘭已經成為保護歐盟安全的前哨,它完全有理由要求外界客觀地承認其優點和對歐盟的戰略作用。
據悉,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積極尋求加入歐盟。4月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問烏克蘭時承諾,將“盡可能”加快烏克蘭加入歐盟進程,並在“幾週內”完成烏克蘭加入歐盟申請程序。
當地時間1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歐盟駐烏克蘭代表團團長遞交了填寫完成的申請加入歐盟的問卷調查表。澤連斯基表示,這意味著烏克蘭在通往歐盟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步,他相信烏克蘭最終會成功加入歐盟。
但是在4月23日舉行的第14屆歐盟媒體峰會上,奧地利外交部長沙倫貝格(Alexander Schallenberg)明確表態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他認為歐盟的確應當加深與烏克蘭的關係,但這並不包括為其提供成員國資格。”
題:俄羅斯在烏克蘭改變的是戰術,不是戰略(作者彼得·阿科波夫)
在所有人都在討論特別軍事行動第二階段--包圍烏克蘭軍隊、徹底解放頓巴斯的時候,不要忘了我們在烏克蘭的戰略目標。
同樣,關於就成立“赫爾松人民共和國”舉行全民公投,及其隨後加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甚至併入俄羅斯的討論,不應妨礙戰略目標--儘管這種情況現在可能不會發生,但無論如何,絕對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軍隊不可能從已佔領的領土撤出。
這甚至不是因為從基輔、切爾尼戈夫和蘇梅撤軍後,出現了布恰事件,我們被指控犯下種族滅絕罪,而是因為在烏克蘭作戰的新戰術不要求讓這個失敗國家迅速崩潰(這種情況本可以在行動第一周就發生)從而使其領土逐步分解和分階段重整。所有人都清楚,軍事行動將持續很長時間,但要明白的是,完成其中一個或幾個階段並不意味著放棄實現最終目標。
直到不久前,許多人還在糾結我們會不會離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有些人已經準備大建宣揚“普京溜走”的陳詞濫調,但當特別行動下一階段很快將以頓涅茨克烏軍的潰敗而告終,即將迎來間歇,其至可能達成停戰協議的時候,又有人馬上開始說,“一切都完蛋了”,我們放棄了繼續進軍,等待我們的將是“可恥的和平”。
烏克蘭南部有五個州:赫爾松,敖德薩,尼古拉耶夫、扎波羅熱和第基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目前,其中三個州有我們的軍隊駐紮,完全控制的只有林爾松州,扎波羅熱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命運直接關係到頓巴斯的徹底解放。從尼古拉耶夫向西面的敖德薩進軍,直至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和摩爾多瓦邊界,以及封鎖敖德薩,將是單獨的行動。
這只是烏克蘭南部--它是“新俄羅斯”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其他幾個州,比如東北部的哈爾科夫,我們的軍隊已經在那裡。也就是說,如果把控制烏克蘭南部視為第二階段的目標,就必須明白,第三階段是不可避免的--控制整個“新俄羅斯”。
那麼,在後續幾個階段,我們還要進軍基輔,甚至利沃夫嗎?有可能一-但更有可能的是,在南部淪陷後,烏克蘭將開始不攻自破。甚至不用等到哈爾科夫投降和控制整個“新俄羅斯”,因為失去南部等於剝奪了烏克蘭作為自給自足國家(不要跟成功國家混淆)存在的機會。它將失去港口要道,即失去出口機會和大部分經濟實力。
萬一這還不夠那麼失去哈爾科夫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眼怕縣被封鎖)將一錘定音。但在那之前俄羅斯軍隊要切斷右岸烏克蘭和左岸烏克蘭的聯繫。
西方的任何援助--財政和軍事援助--都無法減輕失去南部地區對烏克蘭的衝擊。不僅是政治和經濟上,還有情感上的衝擊一-基輔政府控制的烏克蘭其餘領土將出現民心驟變。屆時,人們將認識到投降的必然性--過去的烏克蘭再也回不來了。
俄羅斯將實現這一目標--不是立即,而是分幾個階段,但它肯定會實現。因為我們絕無可能放棄。其他任何選擇都意味著半途而廢,而日後工作還得完成,只是那時必鬚麵對與西方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更惡劣環境。
我們需要的不是通往克里米亞的走廊,而是恢復“俄羅斯世界”的團結,實現“新俄羅斯”的統一,讓烏克蘭回歸其“小俄羅斯”(歷史資料中對烏克蘭的稱呼)的本質。回到它的歷史道路上,與俄羅斯結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