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economic wrote:
所以我前面才說他都快(恕刪)


北約的A國 一直鼓吹北約大家一條心 全力武裝U
北約的F國 一直來要求和談

兩手策略啊 玩黑白臉啊
F推得動和平 那才有鬼 (當俄國人笨蛋了)
要尊重F國的提案,請F先離開北約吧

現實的優勢 是俄國占上風..北約食物 能源 都需要俄國
是拿甚麼去推動和平啊..
另一手武裝U來殺俄國.. 怎麼信你

俄國還等著北約出兵呢..
不然就不會早早拿核彈恐嚇了啦
北約的傻子 把家當全往烏克蘭丟 那更好 (跟不專業的打 比較不辛苦)
duowan2012dw
烏克蘭直到開戰前訓練還在用紙卡槍,俄羅斯開戰後連二戰前的槍都拿來充數用 (雖然可以用)。 說專業度兩邊恐怕半斤八兩
duowan2012dw
說真的俄羅斯第一個月給我種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既視感...
Derek2025 wrote:
另外,今日台灣也有一單比較。。。丟臉的新聞。

"台灣援烏物資巨額運費恐由島內民眾埋單

台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22日與烏克蘭首都基輔市長視訊通話,宣佈台灣將會轉贈2.3(約6100萬港元)億台幣捐款給烏克蘭。不過隔日便被媒體踢爆,台當局外事主管部門一個多月前募集的9億多元新台幣(2.4億港元)捐款和650噸物資,至今還未送出,問題出在驚人的2.4億元新台幣運費(6408萬港元)。台當局無法負擔的巨額運費,最後可能還是用納稅人的錢埋單。


俄軍解放的頓內次克共和國/馬里烏波爾,比較需要這些物資。
-----
2022 年 4 月 21 日
在馬里烏波爾開設的第一所學校:圖片報導

Kp.ru 攝影記者 Vladimir Velengurin
看到平凡的生活如何逐漸在城市回歸


只轉貼一部分圖文,其他的照片自行上網頁看,可用瀏覽器全頁翻譯俄文。
Читайте на WWW.KP.RU: https://www.kp.ru/daily/27382/4575981/


Pylyp Orlyk 街 53 號學校迎來學生第二天。照片:弗拉基米爾·維倫古林


在馬里烏波爾,郊區仍能聽到爆炸聲和槍擊聲。對於許多學生來說,學年已經恢復。位於菲利普奧利克街的 53 號學校已連續第二天開始招收學生。4 月 19 日有 400 個,而今天已經是兩倍。



學校幾乎沒有受損。只有破幾片玻璃。Irina Veleryevna Zinchenko 主任說,來自全市各地的學生坐在課桌前。

今天有四節課。孩子們有機會在健身房玩耍,畫畫,按照學校的課程上課。城裡的天氣很涼爽,樓裡沒有暖氣,所以很多學生都穿著外套坐著。



繼馬里烏波爾第 53 所學校之後,又有幾所教育機構正在準備招收學生。班級受到可靠的保護。


ria.ru dzen.ru 瀏覽器全頁翻譯沒被歐美改編的俄文吧!
economic wrote:
所以我前面才說他都快(恕刪)

BBC今天的官網上烏克蘭新聞就被金正恩和馬斯克給擠下去了~
上焉者再無信念,下焉者卑劣滿滿充斥賁張激情。
“俄烏戰事| 英國防部:俄軍已奪取烏東克列緬納亞 烏東有村莊被摧毀

俄羅斯加強對烏克蘭的攻勢。英國國防部指經過多日巷戰後,俄軍已奪取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的克列緬納亞。盧甘斯克州州長表示,俄軍過去24小時進行了17次砲擊,暫時未知死傷情況。盧甘斯克連日受到俄軍猛攻後,其中一個村莊已變成廢墟,所有房屋都遭砲擊損毀,區內的供電設施亦被摧毀。官員指,村民已撤走,烏軍亦後退到另一陣地。但俄羅斯就聲稱,是村民撤走時炸毀房屋。

同樣位於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星期一亦受到俄軍猛烈攻擊,當地地方首長指最少有4人死亡、9人受傷,死者包括兩名兒童。

另外,英軍指,俄軍正嘗試從東面及北面向斯拉夫揚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推進,伊久姆的戰況激烈。而烏軍正於中部城市扎波羅熱部署,以防俄軍從南面進攻。地方官員指,扎波羅熱在星期二早上受到火箭炮襲擊。 俄軍已控制赫爾松市議會大樓 已被俄軍佔據的烏克蘭南部城市赫爾松,市長表示,俄軍已控制當地的市議會大樓,取去大樓的鎖匙,並換走警衛,改由俄軍負責看守大樓,他在當地星期一晚上7時許離開大樓,市議員獲准回家。報道指,雖然俄軍早於3月初已攻入赫爾松,但當地市議會仍然如常運作。 俄羅斯計劃星期三在赫爾松舉行公投,要求居民支持赫爾松成為獨立地區,但近日不斷有居民離開當地,抵制俄方的公投。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讚賞赫爾松民眾的抵制行動,形容俄羅斯想在烏克蘭土地上舉行一場虛假的公投,行為可恥,澤連斯基又指,無法預測戰爭何時結束,但相信烏克蘭會取得最終勝利,呼籲每名烏克蘭人都加入戰鬥,更快實現和平。 而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當局宣布實施五日宵禁,居民周一至周五晚十朝五不准外出,以免受俄軍挑釁。市政府又決定,會拆走一座象徵烏俄友誼的銅像,稍後會將銅像上方的拱門,塗上烏克蘭國旗的顏色。
這場戰爭,歐洲不比俄羅斯好過。

現在,就等歐洲平民百姓何時撐不住通脹,大規模出來遊行反戰,和平就有希望。

正義和憐憫很高尚,但填飽肚子是基本。

俄媒:歐洲已為烏克蘭戰爭“賭上未來”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4月24日發表葉夫根尼·奧戈羅德尼科夫的一篇文章,題為《柏林: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文章認為,歐洲的統一已經崩潰。

  文章說,如果說軍事對抗的中心在烏克蘭,那麼德國就是歐洲經濟和政治戰爭的中心。但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已不再像昔日那樣強大,國家已被動搖。經濟和政治都受到了影響。德國總理面臨戰略抉擇。

  由於天然氣和電價居高不下,失去競爭力,德國開始停產。據貝萊德公司分析師估計,目前歐洲國家GDP的9.1%要用於購買能源。最令歐洲消費者和工業家不快的是,這個數字是主要經濟競爭對手美國支出的兩倍多。目前美國能源費用只佔其GDP的4.4%。於是,一個驚人的情況出現了。通過高價購買能源,歐洲,主要是德國,在為兩個主要當事國——俄羅斯和美國——在烏克蘭的特別行動埋單。後者表現出的動機是使行動盡可能長久地繼續下去。

  歐洲似乎也意識到了這種情況所具有的諷刺性。今天,德國是全面禁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的主要反對者。鑑於該國業已出現的價格上漲,這並不奇怪。德國工業家認識到,放棄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對本國經濟意味著自殺。

文章表示,在看到與俄羅斯斷絕關係的經濟後果後,德國當局正逐漸意識到,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拖延下去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在此背景下,德國開始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上週,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呼籲對德國實施制裁,因為它拒絕對俄羅斯天然氣實施禁運。作者寫道:“有可能對德國的出口徵收臨時關稅,這筆錢將發給烏克蘭以彌補其軍事行動的費用……我們可以對德國的出口實施六個月的禁令,並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或其關閉天然氣管道。或者,我們可以組織消費抵制運動。”

  德國《明鏡》周刊也發表文章稱,朔爾茨可能因拒絕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而面臨辭職。

  文章稱,今天,對於德國和朔爾茨個人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什麼更為重要,是美國和英國在烏克蘭的野心,還是國民經濟和民眾的利益?左右逢源越來越難了。必須作出選擇。每拖延一天,歐洲經濟體就要付出越來越大的代價。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已持續兩個月。目前歐洲有儲備的石油和天然氣、化肥、小麥、食用油等。經濟還沒有完全感受到能源和糧食危機的嚴重性:商品價格上漲了,但並不短缺。但是,統一的歐洲家園已陷入一片火海。未來即將面臨許多戰略物資的真正短缺,不是個別企業的停產,而是整個行業的停擺,社會動盪。賭注成倍上升:這已不再是一場為了烏克蘭未來的鬥爭,而是為了德國的未來,以及整個歐洲的未來——它要么是跨大西洋的,要么是歐亞大陸的。"
oxxx wrote:
北約的A國 一直鼓(恕刪)


小動作沒用
俄羅斯有翻桌的能力
這個才現實
打傳統俄羅斯還真打不過
但翻桌沒人惹得起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亞利安星人 wrote:
BBC今天的官網上烏(恕刪)


所以這兩個月的烏東大戰是關鍵阿
烏克蘭打得好
那還可以玩一陣子
烏克蘭如果光彈藥消耗大
那很大機率歐美玩不起
那就分贓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摩爾多瓦關閉領空

俄軍在赫爾松聶伯河西岸集結兵力

再來就看德左會不會也進入動員狀態


economic wrote:
小動作沒用俄羅斯有翻(恕刪)

翻桌?
笑話
現在全世界所有能用上的監視設備
大概全都盯著鵝爹
只要有動作
整個歐美的反導系統就會把全鵝爹
包了個密不透風
用4-5顆攔一顆都不在話下
接下來就是地球聯邦軍
把俄爹給肢解成粉身粹骨
然後砲口一轉,順便把土共給收了
切成七八十塊
economic wrote:
所以這兩個月的烏東大戰是關鍵阿

關鍵?
第一天前十二小時那關鍵點只存在一秒
過了這個村也就沒這個店了
現在就看土共的俄爹
要作死到甚麽程度
再準備要怎麽肢解修理

放心
土共也有一份
不會給你土共傻逼國落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