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2025 wrote:有多難,你能說說嗎?...(恕刪) 不然有多簡單定位有這麼簡單那包含軍規的北斗和GPS那幾米的誤差怎來的?發現到打中過程中需要的呢?我不否認東風有一個機制但那也是可以戰術和技術對抗大幅度降低其命中率的所以我才說要多個平台同時那包含戰術和技術要同時對抗多體系難度上升得多命中率會提高但美國也不是吃素的也會有相對應的源頭打擊出來中國也同樣要對抗只是中國畢竟有地面和海空能取用的資源要大得多整體美軍在第一島鏈沒優勢
Derek2025 wrote:因為現在怎樣利用中型...(恕刪) 你要不要看一下有能力打掉重型航母的才只有誰然後中國自己都要建重型航母076都還沒弄出來我當然也承認可能有比較重大的作用的可能性但沒實際驗證過那還太遠了
economic wrote:不然你跟我說說中國的債務總額是上升還是下降的這是一個相互比較的東西今天如果美國聯邦債務總額上升而中國和歐盟的總額下降或停滯那說美國問題很大我同意但今天歐盟的債務上升也沒比美國好到哪邊去中國是相對歐美好一點但總額也是持續上升中阿 你這也有得吹啊!請問世界上誰會認為中國會債務違約啊?現在世界是越來越捨美元而取人民幣,你要跟所有人說兩者還有得比較啊?
美國抓到埃及秘密提供俄國4萬枚火箭彈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 如果此事為真, 那恐怕埃及受到的傷害, 會遠比軍火銷售更大.如果埃及要賣火箭彈給烏克蘭, 我相信美國歐盟與烏克蘭都會盡力取得這批彈藥. 但是秘密賣去俄國, 恐怕就不只是單純的銷售而已, 而是埃及正跟俄國眉來眼去, 並且把兵工廠的產能分享給了俄國.而且埃及政府也開始學中國政府說謊了, 明明已經給了4萬枚, 卻還在那邊很假掰. 還把聯合國搬出來.埃及給了俄國4萬枚火箭彈, 中國沒有嗎?==================埃及秘密「向俄羅斯提供4萬枚火箭」美國在中東最親密的盟友、也是其主要受援助國之一的埃及在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的命令下「生產多達4萬枚火箭並秘密運往俄羅斯」。這份日期標為2月17日的機密文件中部分總結據稱是塞西與埃及高級軍事官員之間的對話,除了提到向俄羅斯提供砲彈的計劃外,文件還提到塞西指示官員「對火箭的生產和運輸保密,以避免與西方國家產生問題」。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提供武器對埃及來說是個爆炸性的賭注,因為縱使埃及與莫斯科的關係不斷加深,但仍大力投資於與美國的伙伴關係,而後者過去也長期向該國提供每年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指出「埃及是我們在中東最悠久的盟友之一,如果塞西真的在秘密為俄羅斯製造可用於烏克蘭戰爭的火箭,那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兩國的關係狀況」。文件中援引疑似工廠負責人的話稱「將在必要時命令工人輪班工作,因為這是埃及最起碼能做到用來報答『俄羅斯前段時間的幫助』」,文件並未明確說明「俄羅斯的幫助」指的是什麼,但報導提到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的小麥供應被切斷,導致埃及開始嚴重依賴購買俄羅斯穀物,這幫助埃及避免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的糧食短缺。埃及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有關這則外洩文件的真實性時說道「埃及的立場從一開始就是基於不捲入這場危機,並承諾與雙方保持平等距離,同時在聯合國大會決議中申明埃及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的支持,我們繼續敦促雙方停止敵對行動,通過談判達成政治解決方案」。
烏軍節節戰勝的證據. 俄軍屍體都是靠烏軍"收屍隊"處理如果俄軍戰勝且不段推進, 那俄軍可以在佔領區內處裡自家的屍體, 不需要烏克蘭另組一個俄軍收屍隊. 組了也沒用, 沒俄軍屍體可收. 連自己烏軍的屍體也難以過去處理但是, 現在卻是烏軍組成龐大的收屍隊, 專門處裡俄軍丟下不管的俄國人屍體.這足以證明, 俄軍是節節戰敗的.=========專收敵軍遺體 烏克蘭志工組收屍隊深入前線法新社報導,俄烏戰爭烽火連天,屍體遍布荒野,可能很久都不會有人發現。烏克蘭官員說,俄羅斯通常不會為陣亡的士兵收屍;因此,基於公共衛生的考量,加上往後可拿來和莫斯科軍隊交換,烏克蘭當局和志工負起了收屍的職責。J9負責搜尋敵軍屍體,再和莫斯科交換。「律師」戴著手套但沒戴口罩,和另一名隊員把遺體裝入屍袋。遺體之後將運往哈爾科夫市,存放在冷藏貨櫃列車上。當局會先採集遺體的DNA,進行身分辨識。「律師」說,他在哈爾科夫市及周邊地區發現了400多具遺體,這個工作可怕,卻很重要。他和隊員正在建立遺體「銀行」,這麼做除了能降低汙染和疾病風險,也可供日後與莫斯科當局交換、以及蒐集證據供國際法庭審判之用。
economic wrote:不然有多簡單定位有這麼簡單那包含軍規的北斗和GPS那幾米的誤差怎來的?發現到打中過程中需要的呢? 你不要只在問問題,究竟你懂不懂有多難打有多易打的關鍵在那?用你的說法,一隻重型航母面積接近300米 x 70米,幾米的誤差算甚麼?
恭喜恭喜! 阿三終於可以有些東西可以成為世界之最!但只要阿三一天還有種性制度,人口就只會是負擔,不是紅利。“聯合國推算印度人口總數周五超越中國 成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國際聯合國估計,印度人口將在周五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印度仍然存在不少社會問題,包括女性就業率持續低迷。根據聯合國推算,印度人口總數將在周五達到超過14億2,500萬,正式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受惠於人口紅利,世界銀行預期印度經濟今年將增長百分之6.3,明年將增長百分之6.4,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聯合國的推算是基於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印度原定在2021年進行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但因新冠疫情而押後,疫後則因技術和人手問題,遲遲未展開。反對黨質疑印度當局押後人口普查是出於政治動機,希望在明年大選前,掩飾失業人數等敏感問題的數字。印度人口持續上升,但女性就業率處於全球落後水平,近年數字更進一步下跌,由2004年最高的三成半,跌至去年的兩成半。智庫印度經濟監控中心亦發現,印度只有一成勞動年齡女性受僱。有印度女性則表示,即使現時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社會對女性就業仍然不友好。原本在孟買任職社工已16年的辛格,即使薪酬高過丈夫,仍然迫於家庭壓力,要辭職在家照顧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