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hunginn wrote:
這個說法比較正確一點...(恕刪)


實際做法不太是這樣的
印象有次演習是1500和4000的不同時發射
但基本預定是同時命中
航母基本可以快速移動
所以不容易打中
但如果3~4種
每種3~4發
然後設定在約1分鐘內幾乎同時命中
那要閃就很難了

所以對美軍來說距離遠那能打得到的種類就少了
可以反應的時間也比較多
被打中的機率理論上當然小得多

從天而降的打擊只要打中船體
那基本喪失戰鬥力跑不掉
人命損失幾乎一定有且不小
航母的設計是側邊抗打擊能力高
所以中國設計這種方式對航母的威脅要大得多
但現實看即使蘇聯時代採用的飽和攻擊
美軍航母艦隊也不會太靠近蘇聯海岸的
畢竟這風險是幾千人
基本不會冒險

你說的那些空警的其實很難太靠近航母的
不然航母上的艦載機要幹嘛
會把一般空中威脅排除在500公里之外
而一般性高空別忘了美國海軍的標準3可以打到(衛星也打得到一部分)
中國發展無偵8這類的才比較有機會閃過標準3
但無偵8要到達附近的條件也基本靠中國海岸才機會大
海岸2000公里機會就沒很大

從結構看美國要自己安全
那得早發現發射(這個對美國來說只要衛星和大型雷達在不是太難)
然後干擾或打掉有威脅的衛星
讓無偵8這類的不能靠近
干擾通訊的訊號(包含E-2D 衛星訊號也得去干擾)
跑快點(航母短期間可以跑超過30節的)
防空能射的打看看
戰機在附近的調過來擋看看阿

不過基本邏輯還是只要一定密集數量差不多同時會到
那閃過的機率當然就低了

真要足夠傷害其實最簡單是戰術核彈
跑幾公里根本沒差
所以最後都會回到這種大國真要打就可能相互毀滅的結局
有這種可能那能冒險嗎?
蘇聯或俄羅斯在實力比不上歐美時也沒被直接打也很大因素是這個
核大國直接對抗的機率太低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hunginn wrote:
越來越覺得俄羅斯覺得...(恕刪)


可能吧
但俄羅斯得控制好一個度
太超過那歐美無法接受可能變成另外一回事
歐美民眾可能可以接受俄羅斯拿一個範圍
但如果烏克蘭會整個被拿
那東歐國家恐怕會超級擔心且美國在北約的地位會受到撼動
那包含北約就不是現在這樣的願意犧牲一部分烏克蘭利益的思維
我自己還是覺得俄羅斯會拿到包含頓巴斯可以穩定運作且好建立防守就起碼先停(或大幅度降低打擊)
甚至先多拿一點當談判籌碼都可能
但不太可能拿太多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watching-guy wrote:
中國受到烏俄戰爭拖累...(恕刪)


看吧
你都說中國經濟很好了
幾百上千個行業
只有幾個不好
其他都很好
所以包含IMF給中國超過5而美國低於1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watching-guy
你不必虛榮心作祟. 存款異常增加, 且房屋汽車等耐久財消費大跌, 且失業暴增, 這代表通縮會越來越嚴重.
不好的消息, 烏克蘭一台美國軍援的防空飛彈車, 遭到烏克蘭無人機攻擊而損毀
俄國宣稱截獲一台美國軍援的M113裝甲車. 不過看不到照片, 有人有俄國展示的照片嗎?

相信中國一定會奔赴烏東, 想偷學M113裝甲車的設計與電腦. 就像仿製F16那樣.

M113沒有配備重砲, 因此對烏軍戰力影響不大. 只是現在反過來要浪費彈藥打掉美援的裝備. 美烏高層會很不爽

不過M113外銷世界60餘國, 應該是沒什麼機密可以給中國.
economic wrote:
看吧
你都說中國經濟很好了
幾百上千個行業
只有幾個不好
其他都很好
所以包含IMF給中國超過5而美國低於1阿...(恕刪)


我哪有說中國經濟很好, 我是說中國存款大增. 你不必虛榮心作祟.

存款異常增加, 且房屋汽車等耐久財消費大跌, 且失業暴增, 這代表通縮會越來越嚴重.

投資意願減緩的表徵就是"存款大增", 因為折舊, 分紅, 資本利得不願意投資消費時, 社會整體存款會異常的暴增

中國失落的20年, 已經揭開序幕......

複習一下我之前貼的文章, 因為跟中國通縮主題相關, 而且是最新的消息

======================

烏俄戰爭已深深重創中國的內需消費, 中國汽車第一季銷售衰退13.4%, 兵敗如山倒, 越搞事越大

剛剛中國公布3月份汽車銷售量, 中國車廠降價促銷"大戰敗". 降價完全無效. 東風一台降價40萬與BMW賣57萬, 都無法拉抬買氣. 中國車廠割喉戰失敗, 集體陷入財務困境是無法避免了.

** 可是台灣3月份汽車銷售量達到年增12%, 領牌數創下18年同月新高, 而且"豪華轎車"領牌數也創下台灣歷史單月最高紀錄, 比去年同月成長近四成..... 台灣景氣火熱到不行.

** 而且美國也已經公布3月新車銷售量, 3月份大增8.8%, 達到137.66萬輛. 第一季銷售也達到358.83萬輛, 比去年成長7.5%

中國果然是烏俄戰爭期間, 經濟, 人命, 與政情受傷最重的國家

========

車商打價格戰、買氣低迷 中國3月汽車銷量成長弱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周一(10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 3 月乘用車市場銷售 158.7 萬輛,年增 0.3%。該機構表示,3 月銷售偏弱,是由於消費不旺和市場價格混亂,帶來的觀望氣氛加重等綜合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從單周走勢來看,3 月前兩周的銷量嚴重偏低,進入下旬後市場才逐步回暖。

今年第一季,乘用車累積銷售 426.1 萬輛,年減 13.4%。CPCA 分析指出,這是受到本世紀最早的春節、預期刺激政策帶來的觀望、價格戰進一步助長觀望情緒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

3月新車銷量 奔18年同期高

台灣3月汽車總市場整體買氣超強,加上汽車零件供應鏈不若過去兩年短缺、部分進口車品牌到港較為充足,進一步推升整體車市,3月新車領牌數高達4.4萬輛,較已上修的單月估值更高,年增12%,創18年同期新高紀錄。


累計第一季新車總市場11.18萬輛,年增7.1%,明顯優於去年同期,可見在政府多項老車汰舊換新購車補助,以及各車廠持續導入新商品及擴大促銷策略刺激下,民眾對於購買新車的需求在疫情之後未見改變。

全球零件供應逐步回穩,原廠新車供應也較過去兩年充足,部分品牌今年以來大量到港,亦同步推升豪華進口車3月領牌一舉衝高至12,021輛,創豪車單月領牌紀錄,較去年同期成長37.2%,成長幅度高於整體車市。

豪華車上一次創逾萬領牌數為去年12月,在TESLA集中到港領牌4,073輛推升下,當月達10,727台,再往前則是2021年1月時領牌數10,410輛。
=========



烏俄戰爭高通膨, 全球人類去除非必要開支, PC市場大幅萎縮, 將要重創中國代工生產,

PC大廠紛紛提出銷售警訊, 全球Notebok PC與Desktop PC 銷售量大幅萎縮. 將嚴重衝擊中國代工與外貿. 這次真的會打趴中國的出口了.

2023年Q1, 中國自己的本土品牌聯想的銷售量狂減30.3%, HP減少24.2%, Dell減少31%, Apple 減少40.5%, Asus減少30.3%

IDC預估庫存要到Q3才能消化完畢, 換句話說, 會大幅減少向中國下單PC製造量.


但是這幾天, 伺服器公司紛紛傳出營收捷報. 顯示在伺服器市場, 企業仍加大力度擴充設備. 但是因為美國對中國製造的伺服器加徵15%傾銷稅, 因此在歐美的伺服器在中國生產的比重已經下降很多了.
===============

Q1全球PC出貨量暴減29% 蘋果狂減4成最慘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 4月9日發佈的最新報告,2023年第一季,全球PC出貨量較2022年同期大減29%至5,690萬台,已連續5季呈現衰退,並低於2019年初的水準,反映疫情對於PC銷售的提振力道持續消退。

觀察個別品牌表現,前五大品牌於第一季出貨量均有所下滑,且全數面臨兩位數跌幅。市佔率以22.4%居冠的Lenovo,第一季全球出貨量年減30.3%%至1,270萬台,排名第二、第三的惠普(HP)和戴爾(Dell)出貨量也分別大減24.2%、31.0%。蘋果跌幅最慘,較2022年同期狂減40.5%,華碩(2357)排名第五,出貨量年減30.3%至390萬台

IDC研究經理Jitesh Ubrani在報告中寫道:「即使業者祭出大幅折扣,通路及PC製造商仍可預期高庫存將持續到今年年中,甚至可能延續到第三季。」短期內PC出貨量將繼續承壓,但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加上升級Windows 11帶來的換機潮,PC出貨量有望在年底恢復成長。
Derek2025
從不覺得,你貼的東西有任何值得複習的價值。
economic wrote:
實際做法不太是這樣的...(恕刪)


是的 前2年演習 彼此相距 2000KM的 東風26和 東風17或21 同時命中
這已不是機率 而是100%準確告知美方 來者必死
2發都是100%命中 從不同地點 不同高度 不同速度
是後面的武器體系平台 運作

美國對中國來說 幾乎每方面都太弱了
出來混,還真的有還的一日。

整個西方都很尷尬,這是美國最打臉的事情了



毫無疑問,這是美國近期最打臉的事情了。一些標著機密甚至絕密的信息,公然堂而皇之出現在了網絡上。

打臉美國也就罷了,現在整個西方都很尷尬。因為情報顯示,對它們這些盟國,美國情報機構都一直在搞竊聽,甚至竊聽到了領導人身上。

烏克蘭就很沮喪,美國居然一直在監聽澤連斯基。

比如,洩密文件中披露,澤連斯基2月底曾建議,使用無人機攻打俄軍在羅斯托夫州的基地。為什麼?因為烏克蘭沒能打到那麼遠的導彈……

而且,這些洩密文件,還披露了烏軍的春季攻勢計劃,以及烏軍武器、部署等關鍵弱點。這就不是打臉烏克蘭的問題了,關鍵是害死人的。

以色列則很抓狂,美國居然對摩薩德也監控。

反正,根據洩密的美國情報,在最近的以色列司法改革風波中,摩薩德高層一直暗中鼓勵,員工和民眾抗議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

摩薩德是世界赫赫有名的情報機構,中情局居然還對摩薩德來這一手,而且洩密這樣的情報。所以,也難怪以色列政府和摩薩德都氣得不行。

韓國官員則面面相覷,美國對韓國更是上下其手。

因為美國的洩密情報,就詳細披露了韓國高級官員通話時的內容。比如,韓國官員很擔心,美國對韓國各種施壓,要韓國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彈藥。但向交戰國輸送武器彈藥,是違反韓國法律的。

韓國官員間的秘密磋商,居然出現在了美國情報中。很顯然,美國情報機構對韓國官員,甚至韓國總統府進行了監聽。對盟友居然來這麼一手,韓國人顯然五味雜陳。


《紐約時報》就分析,許多絕密情報,應該僅限於美國官員或“五眼聯盟”內部掌握。所以,英國媒體感嘆,這次洩密事件是“五眼聯盟的噩夢”。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急了,據說都已要求美國作出解釋。

所以說,現在整個西方都很尷尬。美國竊聽俄羅斯、竊聽伊朗、竊聽委內瑞拉,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連盟國的領導人都竊聽,美國,你這算什麼事?你平時的承諾呢?你平時對其他國家的指責呢?

以前竊聽默克爾,那畢竟是以前,美國承諾以後再也不干了。但最新洩密的情報顯示,美國人還在偷偷幹。

關鍵是乾了,還被洩露了,現在,全世界都看到了。

怎麼辦?

美國說在查,但查了很多天了,居然源頭還沒查到。

烏克蘭軍隊不得不調整部署,不排除一些人因此命喪戰場。

以色列人痛罵美國情報部門不專業,竊听就竊聽了,關鍵還洩密。

韓國怎麼辦?

看到有朋友貼出韓劇的一張截圖,我沒看過這個韓劇,但估計也是類似的情報竊聽情況。反正台詞裡說得威風凜凜:傲慢放肆的混蛋,這得有多藐視大韓民國,竟然在總統辦公桌上安竊聽器,把美國駐韓大使帶來,立刻讓他跪在這太極旗下,這是大韓民國自尊心問題……


這當然是韓劇,但不得不說,現實比韓劇還要精彩。

反正,看最新的進展,韓國總統府斷然宣布,美韓兩國國防部長一致認為,披露的“洩密情報”,大量文件都是偽造的,“我們將繼續通過強大的'美韓情報聯盟'加强两國的信任與合作。”

至於韓國在野黨要求美國為竊聽道歉,韓國總統府的回答是:“信息戰沒有國界”,反對黨的質疑,其實是煽動民眾,是在外交自殘,是故意要動搖美韓同盟。

什麼意思?

這些“洩密文件”都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就談不上所謂竊聽和洩密了。

美國媒體都不敢說假的,但韓國一口咬定這就是假的。想想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難道還有比這是假的更好的選擇嗎?

不得不說,還是韓國人有辦法。

或許也是有樣學樣,烏克蘭最新的反應,也類似:“洩密情報”都是假的,這是俄羅斯的陰謀。不管你們信還是不信,反正韓國和烏克蘭信。

當美國的盟友真不容易啊。不僅僅是尷尬,關鍵是被監聽了,還要絞盡腦汁、厚著臉皮幫美國圓謊。美國自己打臉一次,盟國卻要被打臉兩次。

美國啊美國,瞧瞧你幹的這些不靠譜事,你讓你的這些盟友都要憋屈死了。"
watching-guy wrote:
我哪有說中國經濟很好...(恕刪)


見你說得太過無聊,所以才不一次次地回你。但你就別以為自己寫的東西不再無聊了。

拿著一個汽車市場一季的銷售就來大談中國面臨失落的20年,你未免也太幼稚。

到下一季,如果汽車銷售回升了,是否中國又要面臨雄起的20年?

你這麼喜歡看單一市場,要看看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市佔嗎?

"中國汽車2023年第一季度的俄羅斯市場份額達42.5%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11日電 俄羅斯《消息報》援引俄羅斯開放銀行的消息報道,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的俄羅斯市場份額達42.5%,中國汽車在俄銷量達6.6萬台。

《消息報》報道,7個中國汽車品牌榮登俄羅斯銷量排行榜前十。

專家指出,奇瑞汽車衛冕銷冠。2023年前4個月,俄羅斯200家經銷商共銷售18927輛奇瑞汽車,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量增加204%。

2023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車旗下的星途品牌在俄羅斯共銷售5600台,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42%。

長城皮卡的銷量也有顯著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88%。2023年第一季度,該車型在俄羅斯共銷售1032台。
2022年,俄羅斯人購買了12.18萬輛新的中國轎車,這個數字創下中國汽車製造商進入俄羅斯市場以來的記錄。去年,中國奇瑞、哈弗和吉利汽車在俄市場上最受歡迎,在俄羅斯購買的所有中國汽車中,上述品牌佔82%。"
watching-guy
俄國的toyota, VW, 賓士, BMW工廠停產,中國汽車不要多賣都能提高市占率.中國多賣了幾台車,但中國也損失了巨額汽車零件出口,俄國的汽車自製率很低.早就依賴中國紅色供應鏈,關廠自然就不買了
Derek2025 wrote:
到下一季,如果汽車銷售回升了,是否中國又要面臨雄起的20年?


不用做白日夢, 你不要自己騙自己, 好嗎? 不可能下一季回到2018年的榮景.

中國已經連續5年汽車銷售衰退了. 而過去四年, 中國確實年年都達不到經濟成長目標.

俄國的toyota, VW, 賓士, BMW工廠停產, 中國汽車不要多賣, 也都能提高市占率.

中國多賣了幾台車, 但也損失了巨額汽車零件出口, 俄國的汽車自製率很低. 早就依賴中國紅色供應鏈, 那些生產基地關廠後, 自然就不買中國零件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