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ing-guy wrote:
不用做白日夢, 你不要自己騙自己, 好嗎? 不可能下一季回到2018年的榮景.
中國已經連續5年汽車銷售衰退了. 而過去四年, 中國確實年年都達不到經濟成長目標.
你這麼喜歡拿單一數字來自嗨,給你這些數字來嗨一下吧!
"春節開門紅 中國內需消費增12.2%
春節七天假期結束,全國消費市場實現開門紅。據統計,中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較去年成長12.2%,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也增長12.4%。另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達人民幣15.6億元(約2.3億美元),比去年春節增長5.88%;民航運輸旅客約9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9.8%,有空姐形容「忙到腳不沾地」,更有航空公司開出年薪人民幣33萬元急徵客艙經理。
央視新聞報導,國家稅務總局最新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春節假期,中國各地線下消費加快恢復。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分別增長10%和13.5%,比2019年春節假期年均分別增長13.1%和8.1%,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級類商品、旅遊服務等消費增長較快。
今年春節在外務工人員終於可以返鄉過節,帶動安徽、江西、河南、廣西等勞力輸出大省銷售收入年比分別增長10.3%、22.3%、16.1%和23.9%。養生年貨、衣服鞋帽、鮮花綠植、新能源汽車等品類增長較快。
海南、雲南等傳統冬季旅遊熱門地分別增長1.8倍和30%。多家線上旅遊平台數據反映,今年春節不僅更多民眾願意出門旅行,而且走得更遠;去哪兒首席執行官陳剛說,坐火車、坐飛機的公里數比去年春節假期增加五成以上。民眾在旅遊目的地待的時間也更長,連續預訂三天以上的訂單量超過2019年同期,其中親子酒店占比近五成,為近五年峰值。
據民航局通報,今年春節七天假期民航運輸旅客約9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9.8%。隨著民航業大復甦,時代周報報導,有空姐稱「這兩個月,我們班組幾乎沒休息過,尤其春運期間忙得幾乎腳不沾地」。
民航局統計,疫情三年來,中國民航業累計虧損超過人民幣4000億元。由於行業整體不振,人才也持續流失。從去年12月開始,海南航空、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廈門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都啟動招聘工作,主要集中在乘務員、安全員、地面保障人員等。廈門航空招聘乘務員更開出客艙經理年薪人民幣28萬元至33萬元的價碼;乘務員還享受1.5年單身公寓、療養假、「八險兩金」等福利。
另新華網報導,海南離島免稅消費也持續火爆。據海口海關統計,21日至27日,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人民幣15.6億元,比2022年春節假期增長5.88%;免稅購物人數15.7萬人次,比2022年春節假期增長9.51%;人均消費人民幣9959元。香化、精品等是銷售爆款。"
watching-guy wrote:
不用做白日夢, 你不要自己騙自己, 好嗎? 不可能下一季回到2018年的榮景.
中國已經連續5年汽車銷售衰退了. 而過去四年, 中國確實年年都達不到經濟成長目標.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全球第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市場規模全球領先。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688.7萬輛,市場佔有率提升至25.6%,高於上年12.1個百分點,全球銷量佔比超過60%。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536.5萬輛,同比增長81.6%;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151.8萬輛,同比增長1.5倍。
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銷售佔比達到79.9%,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中我國占據3席,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企業中我國占據6席。
配套環境日益優化。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充電樁521萬個、換電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電樁259.3萬個、換電站675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累計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基本實現就近回收。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預計今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中國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攻入最大的歐洲市場,引發當地傳統車廠的擔憂,警告將會發生「可怕的戰鬥」。目前在歐洲,每10輛新能源汽車當中,就有1輛來自中國。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多年以來大力扶植發展新能源汽車,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年增96.9%,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車市占率達到25.6%。
中國2022年汽車出口達到311.1萬輛,年增54.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年增1.2倍。
2022年,中國出口汽車前十大市場當中,比利時、英國、澳洲新能源車占比較大,顯示中國新能源車已經打入先進國家市場。
去年以來,包括比亞迪、吉利、蔚來、小鵬等中國新能源車廠紛紛以北歐為跳板進入歐洲市場,雖然目前在汽車出口中占比微乎其微,但他們認為前景相當廣闊。
歐洲目前是新能源車最大市場,歐盟預定2035年禁售燃油車。
迄今已有十幾個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進軍歐洲。數據顯示,目前在歐洲,每10輛新能源汽車當中,就有1輛來自中國。
中國新能源車廠還帶來了新思維,蔚來導入了訂閱模式銷售,並在荷蘭上線了一座換電站。這是繼挪威、德國和瑞典之後,第4個上線換電站的歐洲國家。
在5分鐘內,電動車的電池即可被更換,就跟去加油站加油一樣的時間,車主不必耗費長時間等待充電。換電站的工作人員說,每天可進行多達312次換電。
中國汽車製造具備全產業鏈的優勢,其新能源車不但價格更低廉,技術也不落人後,這引發歐洲傳統車廠的憂慮與示警。相形之下,汽車王國日本發展純電動車起步已太晚,完全不是對手。
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執行長塔瓦瑞斯(Carlos Tavares)5日接受「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訪問時形容,歐洲汽車業正處於與中國對手競爭的十字路口。如果歐洲的政策制定者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會有一場「可怕的戰鬥」。歐洲汽車工業可能會遭受嚴重挫折,並被迫大規模削減其在歐洲的產能。
他指出,歐洲的中國供應商正在推出具有競爭力且價格極具競爭力的車輛;中國電動汽車比歐洲電動汽車便宜8000至1萬歐元。
塔瓦瑞斯警告說,如果歐盟不採取任何行動來改變目前的狀況,歐洲汽車業將會像太陽能產業經歷過的遭遇,那將是非常悽慘的場景。他呼籲應提出保護歐洲車廠提升產能的政策,才能與中國競爭。"
Derek2025 wrote:
"中國新能源車打入歐洲市場 恐掀可怕的戰鬥
中國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攻入最大的歐洲市場,引發當地傳統車廠的擔憂,警告將會發生「可怕的戰鬥」。目前在歐洲,每10輛新能源汽車當中,就有1輛來自中國。
...(恕刪)
中國新能源車, 大量都是在騙補助, 左手賣右手, 然後堆在汽車墳場
比亞迪車廠上個月已經宣布做五休二, 改為做四休三. 因為車子的庫存真的賣不完
汽車賣歐洲很奇怪嗎? volvo, MG 都已經是中國公司了, 你們還需要買個虛榮心嗎?
反正就把volvo, MG 同個模子拿來抄一抄, 就能賣車去歐洲了. 歐洲又沒有阻止別人賣車, 只要符合歐規即可.
中國人多買點電動車是好事, 以後可以多買澳洲煤碳, 減少俄國中東的石油. 而且中國政府還要給補助, 而且品質不好不耐用. 尤其是電池失火的車子很多. 促銷不成熟的爛東西, 消耗中國的國力, 我真的沒意見.
watching-guy wrote:
中國新能源車, 大量都是在騙補助, 左手賣右手, 然後堆在汽車墳場
比亞迪車廠上個月已經宣布做五休二, 改為做四休三. 因為車子的庫存真的賣不完
汽車賣歐洲很奇怪嗎? volvo, MG 都已經是中國公司了, 你們還需要買個虛榮心嗎?
反正就把volvo, MG 同個模子拿來抄一抄, 就能賣車去歐洲了. 歐洲又沒有阻止別人賣車, 只要符合歐規即可.
“3月17日,Canalys發布研究報告稱,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 (EV) 年增長55%,達 1010 萬輛。中國大陸是目前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2022 年 59% 的新能源車銷售來自中國,共計 590 萬輛。這占該地區所有輕型汽車銷量的 29%,比 2021 年上升 15%。歐洲是第二大新能源車市場,所占市場份額爲 26%,共計銷售 260 萬輛。相比之下,美國仍落于下風,僅占全球銷量的 9%,但卻表現出積極的增長迹象,2022 年美國新能源車銷量爲 92 萬輛,增長 72%。”
你這麼關心中國人的生活,怎麼不太關心一下英國人的呢?
“英國數萬初級醫生罷工四日 當局指或致災難性影響
英國工潮持續,國民保健署數萬名初級醫生一連四天罷工,要求加薪及增加人手,當局指罷工將帶來災難性影響。
加薪方案未有共識,英格蘭的初級醫生在當地時間星期二早上七時,展開為期四天的聯合罷工行動,是他們繼上月的醫護界聯合行動後,再次發起罷工。
今次罷工行動,由英國醫學會組織及策劃,要求為所有初級醫生加薪三成五,補償過去十多年低於通脹的加幅。
罷工得到工會成員壓到性支持,有支持罷工的初級醫生早前表示,他們長久以來人手不足,工作壓力龐大,但得到的薪酬仍然不足以正常生活,是完全不合理。”
連這也不懂,還想討論什麼?
“白宫指美中正就財長及商務部長訪華一事進行討論
美國白宫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表示,總統拜登正等待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的可能性,將在合適的時間做這件事,強調保持溝通渠道開放很重要。他又稱,美中關係緊張程度在很高的水平,美方希望兩國關係能夠好轉。
柯比又透露,美國目前正考慮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的可能性,又指正就財長耶倫及商務部長雷蒙多的可能訪華一事與中方進行溝通。
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沙姆博表示,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脫勾或以任何方式限制中方經濟增長。他說,拜登政府仍致力於與中國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以避免可能導致衝突的誤判。
沙姆博在出席一個智庫活動時又說,雖然美國有時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國家安全行動,並反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做法,但他認為在經濟關係中仍有很多範疇可以讓兩國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