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Derek2025 wrote: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11日電 俄羅斯《消息報》援引俄羅斯開放銀行的消息報道,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的俄羅斯市場份額達42.5%,中國汽車在俄銷量達6.6萬台。


俄國在2022年汽車銷售量, 慘跌六成, 只有62.63萬台, 下跌近6成, 往回推算, 2021年俄國汽車銷售量有155萬台.

如果原本中國汽車在俄國的市占率是2成, 155萬台的20%是30萬台,

開戰後, 俄國買車市場降到62.63萬台, 就算中國汽車今年全年都能賣42.5%市占率, 那也只有是26萬台.

反而中國賣給俄國的汽車是變少了.

中國2023年第一季賣俄國6.6萬台, 四季合計略估是24~28萬台, 我估算沒估錯.

而且俄國幅員廣大, 一個月只賣2萬多台車, 還分了十幾個品牌分享, 台灣那麼小, 和泰一個月都能賣一萬多台. 整個俄國, 賣2萬多台. 呵呵, 我看中國賣車給俄國, 想賺錢是痴人作夢, 價格賣到跟BMW一樣貴都不一定賺得到錢.

請你別老是看中國的大外宣亂寫, 沒講出確實數字之前, 你不要天真的以為中國包山包海了.

==================

依據分析機構Avtostat統計,2022 年俄羅斯汽車銷售量為 62.63 萬輛,較2021年減少 59%。 其中本土品牌 LADA市佔率達27.9%,售出17.47萬輛;其次為韓系汽車 (佔19.5%)、中國汽車 (佔19.2%)、歐洲汽車 (佔18.5%)、日本汽車 (佔12.4%)、美國汽車 (佔1%)。
watching-guy wrote:
俄國在2022年汽車...(恕刪)


閣下的智商還真是沒有下限。

2022年是,是俄烏戰爭的第一年,俄國內通脹曾經處於很高的水平,之後被老美踢出SWIFT,西方車廠也陸續撤退,供應鏈也大受影響,供應和需求都下降,難道銷量反而會上升嗎?

賣少了,但市占率上升才是重點。明白嗎?
watching-guy
如果汽車賣俄國賣得比2021年少, 中國支持烏俄戰爭是毫無意義的. 損人不利己. 市占率只是一個數字, 營收才是重點. 脫褲子放屁做辛酸的. 你中國是要高興個什麼鬼?
Derek2025 wrote:

2022年是,是俄烏戰爭的第一年,俄國內通脹曾經處於很高的水平,之後被老美踢出SWIFT,西方車廠也陸續撤退,供應鏈也大受影響,供應和需求都下降,難道銷量反而會上升嗎?


你才是莫名其妙. 經濟制裁, 生意沒辦法做了, 大家都包一包, 下課走人了, 你中國還在教室裡癡癡等著籬笆外的春天?

原本一年有155萬台, 去年跌到62萬台, 今年呢? 搞不好只剩下50萬台. 要玩你自己玩, 要虧你去虧, 80%都給你好不好? 你是能賺個毛? 搞了一年也只有40幾%市占率啊. 人家俄國人寧可不買, 也不要買中國爛牌啊, 不行嗎?
每次大陸禁台灣的,台灣都說要向WTO投訴,結果每次都只是嘴上說說沒投訴。
其實台灣禁大陸的,遠比大陸禁台灣的多得多,你投訴大陸?大陸還投訴你呢。
惠台政策看來要改了,惠台要被罵統戰,台灣人並不領情,也不願統一,
那大陸幹嗎惠台呢?以後就公平貿易好了。
還有,這表示在中共眼中,討好台灣人已變得越來越沒需要,甚至越來越沒意義了,這點我之前就說過。

我在香討看到一則評論,覺得一語中的,故引用過來:「一早就說,給台灣經濟優惠,只會助長台獨,原因很簡單,人越富裕,就越覺得自己要當家作主。想和統,就要讓台灣人感受什麼是人窮志短。」

商务部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

商务部网站4月12日发布《商务部关于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的公告》。

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于2023年3月17日收到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申请人)正式提交的贸易壁垒调查申请书,申请人请求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

商务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有关规定,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调查的措施、申请调查措施所涉及的产品、申请调查措施造成的负面贸易影响及相关证据材料进行了审查。

经审查,申请人符合《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五条关于申请人资格的规定。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符合《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关于启动贸易壁垒调查所要求的申请书内容及有关证据的规定。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及《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十二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23年4月12日起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立案调查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商务部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

二、被调查措施及涉及产品

台湾地区制定并正在实施的禁止进口大陆产品的相关措施。申请人提出申请时涉及2455项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五矿化工产品、纺织品等。

三、调查程序

根据《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的规定,商务部可以采用问卷、实地核查等方式向利害关系方了解情况,进行调查。

四、调查期限

调查应在2023年10月12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

五、查阅公开信息

调查过程中,利害关系方及公众可通过商务部网站贸易救济调查局子网站查询案件公开信息,或到商务部贸易救济公开信息查阅室查找、阅览、抄录并复印案件公开信息。

六、对立案的评论

利害关系方及公众对立案相关问题的评论,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商务部。

七、信息的提交和处理

利害关系方在调查过程中提交评论意见、答卷等,应通过书面形式,并提交与书面版本一致的电子版本。

利害关系方认为其提供的资料泄露后将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可以向商务部申请按照保密资料处理,并提供非保密的资料概要。

八、商务部联系地址

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watching-guy wrote:
我哪有說中國經濟很好...(恕刪)


看你這麼崩潰就知道今年中國經濟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watching-guy
那是你看不懂字, 不是我的問題
amandachange
樓上才是看不懂字吧
kch008 wrote:
是的 前2年演習 彼...(恕刪)


想太多
當時那個靶船狀況又不一樣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中國外交部最近發表這類文件挺密集的。
除了阿富汗,內文還專門提到另一個國家。

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

中国和阿富汗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当前形势下,中国对阿富汗问题有如下立场:

一、坚持“三个尊重”“三个从不”。中方尊重阿富汗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阿富汗人民做出的自主选择,尊重阿富汗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中方从不干涉阿富汗内政,从不在阿富汗谋求私利,从不寻求所谓势力范围。

二、支持阿富汗温和稳健施政。中方真诚期待阿富汗构建开放包容的政治架构,奉行温和稳健的内外政策,同各国尤其是邻国友好交往。希望阿富汗临时政府保护包括妇女儿童、少数族裔在内的全体阿富汗人民基本权益,继续朝着符合阿富汗人民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做出积极努力。

三、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中方将继续为阿富汗重建发展提供力所能及帮助,与阿富汗规划落实好各项援助承诺,稳步推进经贸投资合作,积极开展医疗、扶贫、农业、防灾减灾等领域合作,帮助阿富汗早日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中方欢迎阿富汗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支持阿富汗融入地区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

四、支持阿富汗坚决有力打恐。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东伊运”是被联合国安理会列名和中国政府依法认定的恐怖组织,盘踞在阿富汗的“东伊运”势力对中阿两国和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方希望阿富汗切实履行承诺,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更加坚决地打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一切恐怖势力,切实保护包括中方在内的各国在阿富汗公民、机构和项目安全。

五、呼吁加强反恐双多边合作。考虑到阿富汗涉恐安全问题突出,国际社会有必要加强双多边反恐安全合作,有针对性向阿富汗提供反恐物资、装备、技术援助,支持阿富汗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防止阿富汗再次沦为恐怖主义庇护所、滋生地和扩散源。

六、合作打击踞阿“三股势力”。盘踞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仍然是本地区乃至全球重大安全威胁。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坚定支持阿富汗打击“三股势力”,支持阿富汗采取积极措施,切断恐怖主义融资渠道,打击恐怖分子人员招募、跨境流窜和暴恐音视频传播,遏制极端主义、青年极端化和恐怖主义思想传播,根除潜伏的恐怖分子及其藏身之所。

七、敦促美国切实对阿富汗履约担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作为阿富汗问题的始作俑者,美国扣押阿富汗海外资产,对阿富汗实施单边制裁,是阿富汗人道主义状况无法实质改善的最大外部因素。美方应切实从阿富汗变局中汲取教训,正视阿富汗严峻的人道、经济、安全等风险挑战,立即解除对阿富汗制裁,归还阿富汗海外资产,落实好自己承诺的对阿富汗人道援助,确保用于阿富汗民生急需。

八、反对域外势力干预渗透阿富汗。地区国家普遍认为,过去20多年域外势力对阿富汗进行军事干涉、“民主改造”,给阿富汗带来了巨大损失和痛苦,负面影响在未来很多年都难以消除。从帮助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出发,有关国家不应再次企图将军事设施部署到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不应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不应通过支恐纵恐来实现其地缘政治图谋。

九、增进涉阿富汗问题国际地区协调。新形势下,阿富汗应成为各方合作的平台,而不是地缘博弈的场所。中方支持任何有利于推动阿富汗问题政治解决的方案和举措,将进一步通过阿富汗邻国外长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莫斯科模式”磋商、中阿巴(基斯坦)三方外长对话、中俄巴伊(朗)四国外长阿富汗问题非正式会议、“中美俄+”磋商以及联合国等机制平台积极开展涉阿多边协调,努力凝聚国际和地区稳阿助阿的共识合力。

十、协助解决阿富汗人道和难民问题。中方对阿富汗难民境遇表示关切,将继续通过双多边渠道提供援助。中方支持联合国相关机构就此发挥积极作用,赞赏地区国家为此所作努力,呼吁外界继续向阿富汗提供人道和发展援助,共同帮助阿富汗推进经济重建,为最终解决难民问题积累条件。

十一、支持阿富汗禁毒。中方期待并支持阿富汗在打击毒品种植、生产和非法买卖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帮助阿富汗发展替代种植,打击跨国毒品犯罪,共同消除本地区毒品来源。
economic wrote:
想太多
當時那個靶船狀況又不一樣


的確 靶船應該都有安裝GPS的定位訊號
能不斷的發送目標位置讓衛星等能夠調整飛彈的落點


但是實體軍艦不會安裝對方偵測的到的定位系統...
一定都是透過軍規的衛星通訊來定位的...

但是我們可以用多個不同的方式來重新定位...
雖然不一定如同本身GPS定位的那麼精確...但是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誤差

GPS是透過向多個衛星發送訊號計算距離與角度來反向定位的

軍事衛星偵察..則反向...利用多個衛星不同角度
搭配雷達預警系統不同的角度和距離來推算目標的位置....

當然會與目標的精確位置有落差...但是可以透過後續來修正..

不過我很好奇?
美國的航母如果要有效馳援台灣....
那他要進入台灣海峽東岸多少距離才對中共的包圍會產生影響?

這牽扯到中共要用哪一型的飛彈和命中率如何
肯定是距離台灣越近越不安全.....
但是太遠對台灣又沒有任何實質幫助!!!

況且一旦真的台海有戰事...
我估計中共的空警五百等偵察機會事先巡航台海東岸五百浬左右進行監控...
如果美國的航母要從關島日本方向過來....
多個角度測量下....應該不會偏離太遠....

不過我還是不相信美中之間雙方會真的動手...
最多最多就是軍機或戰艦對撞...不會發生飛彈射擊!!
wugoson
若發生衝突 肯定會說誤擊 另外解放軍登台後 在掃蕩其他地區之外 必須立即在台建立防禦系統
hunginn wrote:
的確 靶船應該都有安...(恕刪)


不太是這樣的
靶船大多是報廢軍艦之類的
所以本身基本沒有動力的
其次發現目標這過程被大大省略了
然後現實戰爭狀況
美國海軍周圍一定是強干擾狀態的
這點從台灣海軍碰到美國海軍螢幕就都雪花
要拿望遠鏡來看就大概知道
實戰會有太多不確定狀況
台灣自己演習打天劍二和雄風命中率也超級高
但實戰不用打就知道要掉下來不少
超高音速唯一有實戰的是匕首
但打的也不多
且打固定目標
從可以看到的資訊來說
打固定目標威力大概算有跟宣傳差不多
但精準度就落差大了
當然空射有些要求很緊
跟地面發射不同

說空警500
作戰半徑略小於3000公里
還要考慮要執行比較長期的偵察任務
不然實際看有看過跑到距離中國海岸超過500過?
要知道這種飛機很笨重的高價值目標
都是對方打擊的第一選擇
要搭配的護航戰機的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要一起搭配來增加生存性
海上跑得遠的還是空警600吧
距離航母不遠
也有航母上面的戰機護航
只是對上對方也有航母
那得先對打

美國航母基本上很難直接幫助台灣的
要距離台灣500內來支援的風險偏高了
而戰場前沿的空中加油風險太高
大概很難可以空中加油(但航母新的那個隱身加油實際怎樣就不知道)
如果航母上面那個加油可以實戰上可行
那少量戰機來台灣有可能
但不會太多

美國海軍還有個比較致命的是因為上世紀末開始就沒大國敵手
所以航母的搭配艦艇配置下降了
然後那些大船老了且產能又差
那航母如果護衛的被打掉2艘大概也得為了安全要退遠點
美國只有水下力量強大到夠威脅當中國航母艦隊跑遠點
此外是遠程隱身轟炸機的動用
這個畢竟中國沒有
突然一堆隱身飛彈很近才發現
那對艦隊的風險很大

整體來說中國海軍當然目標是把美國海軍卡在關島那一帶
那基本要長期能在台灣東部有高效率的航母存在+核潛艇存在
那不會是短時間的可以形成的
中國海軍的裝備新且建造快
但人跟不太上的
海軍要有戰力要磨合好幾年
如果要複雜的聯合作戰
那需要更長的時間
這也是為何大多數的評估都對美國海軍信心高
經驗和人才的累積在那邊
美軍反而是除潛艇外船老又不夠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又切香腸了。

這一招中共也學會了。

大陸擬對台設禁飛區 台抗議後縮短時間

英媒周三(12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國大陸計劃於下周日(16日)至下周二(18日)期間,在台灣北方85海里處劃設禁飛區,恐擾亂台灣北部飛行情報區(FIR)。台灣國防部情報室次長顏有賢回應指,大陸的禁飛區主要內容是以航天活動為主,相關部會正查處活動內容及細節,該部門會作出相關應對。台交通部則指,提出抗議後禁飛時間已縮短。

報道引述身處大陸外的官員消息指,禁飛令將影響往返東北亞至東南亞六至七成的航班,以及台灣飛往南韓、日本、北美的航班。顏有賢周三表示,相關航天活動並非台灣發布,而是大陸發布,在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內,不外乎是衞星或通訊的發射任務。他稱,相關資訊可以查到,大約在台灣北面85海里左右,不管是日本、南韓或美國,影響國際航道非常多,相關部會正在協處,都會有所掌握,軍方會配合部會來持續關注。

台交通部其後指,大陸民航部門周二(11日)以服務電報通知台方,以從事航天活動為由,於下周日至二每日早上9時至下午2時,逕自於台灣管轄的台北飛航情報區內劃設警示區管制飛航,經台方抗議後改為下周日上午9時30分至57分,全程為27分鐘。南韓交通部亦指,中國告知下周日在27分鐘的禁航時段中,會有與發射載具相關的物體,在台灣北方掉落;又指途經此區航班可能延誤,但毋須改道。日本亦證實接獲相關通報。有專家推測,是次禁飛令與甘肅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的發射活動有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