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economic wrote:
不跟純鬼扯的浪費時間...(恕刪)


看你的回答 真的是鬼扯
看你都回樓主 航母跑了幾百米
因為你無法面對 必敗的結局

霰彈槍早都有了 為何彈頭一定是炸藥
mangchaocs wrote:
為什麼圍繞ASBM打...(恕刪)


側面短阿
所以當然不是急轉彎而是要斜線
真打那麼準那美國航母在東海那是幹嘛的
那距離中國可近了

客觀來說
本來這種彈道導彈是不用來打移動目標的
美國人本來覺得那沒有可行性
不需要擔心
但中國多年的發展讓美國相信那機率不是0而是有可能
一般看法第一波一定數量最危險(理論上第一波數量最多)
一波幾乎同時到達的打擊
以現代包含砲彈的覆蓋技術可以先規劃好(一次打一個面)
就算機率只有20%好了
船上的帕不怕
指揮官要去冒這個險嗎?

彈道打固定的看有實戰的匕首
這個打了幾發
精準度連俄羅斯都沒大量宣傳了
打移動的只有演練
那很多參數是事先可以準備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kch008 wrote:
看你的回答 真的是鬼...(恕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側面短阿
所以當然不是急轉彎而是要斜線
真打那麼準那美國航母在東海那是幹嘛的
那距離中國可近了


客觀來說
本來這種彈道導彈是不用來打移動目標的
美國人本來覺得那沒有可行性
不需要擔心
但中國多年的發展讓美國相信那機率不是0而是有可能
一般看法第一波一定數量最危險(理論上第一波數量最多)
一波幾乎同時到達的打擊
以現代包含砲彈的覆蓋技術可以先規劃好(一次打一個面)
就算機率只有20%好了
船上的帕不怕
指揮官要去冒這個險嗎?

彈道打固定的看有實戰的匕首
這個打了幾發
精準度連俄羅斯都沒大量宣傳了
打移動的只有演練
那很多參數是事先可以準備的


打得準不準和人家去不去你周邊晃蕩沒有直接關係,能不能不等於做不做。
之前殲15從伯克上空略過去的畫面爆出,以前俄國人也經常幹這種事,那點肉眼都可以看高清畫面的距離,伯克上可以把飛機精準打下來的武器一隻手數不過來,但是飛機照樣飛……

至於說命中率,我覺得沒什麼好爭論的,在座的基本都不是對這個領域真的有深入研究和了解的專業人員,真正的專業人員誰敢跑來這裡聊這些……畢竟是全世界都找不到什麼參照前例的高精領域,靜待未來解密就可以,雖然以老共的習慣,可能到這一代ASBM退休才解密也不是不可能……

就想起一個做設備包小工程的鄰居也是好友跟我提過,他認識的軍代表曾經請他去找在X000℃下耐壓XXMPa(具體數字我知道,但還是寫X吧,保留位數就行)的塗料,結果他翻遍能找到的各國標準和各廠商產品手冊,根本找不到這種等級的塗料,最後在國內找到有公司做的塗料有接近這指標,跑去問人家多少錢一公斤的時候,人家回復說我們這個是按克賣的……

這樣的例子很多,這些年軍武技術發展很多部分都已經是在過去的未知領域探索出新技術新工藝,所以按照傳統經驗去討論這些年的新概念武器本身就有很多局限性。說的不好聽一點就好比爭論皇帝種地佣金鋤頭還是銀鋤頭一樣。連老美用力追趕都多次試驗失敗(而且還不是在打擊目標的階段)的新武器,與其大費周章爭個輸贏,還不如靜待未來解密。

PS:俄羅斯雖然在高超音速導彈上是實現了較早的裝備(其實和中國比並沒有更早,只不過機載的是俄國先用上···),但ASBM這方面俄國人其實差很遠……主要問題還是經費,而且他整個研發體系有人才斷檔和配套不齊的問題。
編外摸金校尉,野生洛陽鏟師。
烏俄戰爭, 中國站錯邊, 大量出口訂單被砍, 工廠移往東南亞, 甚至還要去跟法國買160架空中巴士客機, 來換取馬克宏的同情與溫暖.

廣東人哀怨地說: 騎車去越南打工, 一個月薪水有一萬人民幣, 我們中國人以後會比越南人還要窮..... 哈哈. 這說實話了, 畫面和諧了.

時間真的快了. 中國人很快就會被越南追過去了.
哈哈..... 俄國2022年沒多買中國製造的商品. 反而是中國幫美國賣產品給俄國.

但是美國會很生氣喔. 華為中興當年賣Microsoft, Cisco與HP的產品給伊朗, 結果被美國制裁而產生損失上兆元生意


中國對俄出口, 2022年僅成長一丁點, 看起來大概只多了50,60億美元 原來是盜賣美國晶片增加的, 俄國人根本就沒有多買中國製造商品.... 哈哈

印太聯盟已查出, 中國與香港違反美國制裁禁令, 偷賣了7.4億美元的晶片給俄國. 其中包含Intel, AMD與 TI等美國公司的產品. 而且台灣, 日本, 韓國的晶片還沒算進去哩.

來看一下圖表, 中國2022年對俄國出口沒什麼成長, 僅比2017, 2021年多了一些, 如果扣掉這7.4億美元偷賣. 中國對俄國的出口幾乎是沒什麼成長了

另外, 中國大外宣說中國汽車2022年在俄國大賺錢, 還誆稱市占率大幅提高1倍多. 超過4成. 這是假消息. 俄國2022年汽車市場萎縮59%, 銷售量從155萬台跌至63萬台, 中國雖然市占率提高到4成為真, 但是實際銷售量很可能是衰退的. 並沒有所謂大成長大賺錢.





====================

《日經新聞》從印度研究公司Export Genius獲得俄羅斯海關數據,檢查從2022年2月24日至12月31日的半導體進口記錄。

7.4億美元美國晶片經過陸、港流入俄國

記錄顯示,該期間俄國進口晶片有3,292筆交易(每筆價值至少10萬美元),其中2,358筆交易約佔70%)被標記為美國晶片製造商的產品,例如英特爾、超微(AMD)、德州儀器和許多其他公司,這些交易總額至少為7.4億美元。

在這些交易中,有1,774筆(約75%)是從香港或中國出貨到俄國,許多出貨人是中小型公司,其中有些公司是在俄烏戰爭後才成立的,這些交易的金額為5.7億美元。

2021年同期,海關數據顯示,從香港和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美國製晶片只有230筆,總價額僅為5100萬美元。

港、陸晶片出貨額狂增10倍,只是數據的一個亮點。 另一個亮點是某些精品的價格。在排名前幾高的交易當中,香港公司Agu Information Technology輸出1萬美元的英特爾晶片至俄羅斯。
watching-guy wrote:
哈哈..... 俄國2022...(恕刪)


都找去接受工廠當地生產了還靠賣喔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mangchaocs wrote:
打得準不準和人家去不...(恕刪)


一架飛機1~2個人
和一艘航母幾千人的差異那是非常不同的
美國航母就不跑台灣海峽
但航母下面的水面艦會通過
美國人很務實的
沒必要的風險不會去冒

至於多準
那些參數和演習都遠比不上實戰
而打過最多的就是美國了
不然美國武器這麼貴怎還是賣得好
人家實戰經驗多啊

美國人自己就沒做些研究和研發?
以美國人的技術儲備
去看過的就知道還是保守點
美國東西是貴
然後喜歡開發超越對手一代的裝備
可弄出差不多的
那就沒那樣難

目前只有匕首實戰過
美國人也沒說表現差
只是跟速度沒這麼快的比
精度差了點
但俄羅斯技術也很可觀的
過一陣子修正過說不掉就克服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美國人自己就沒做些研究和研發?
以美國人的技術儲備
去看過的就知道還是保守點
美國東西是貴
然後喜歡開發超越對手一代的裝備
可弄出差不多的
那就沒那樣難

目前只有匕首實戰過
美國人也沒說表現差
只是跟速度沒這麼快的比
精度差了點
但俄羅斯技術也很可觀的
過一陣子修正過說不掉就克服了


20幾年前的快鷹就是美國人提出的概念武器,雖然只能算超音速而不是高超音速/極音速。
美國人技術底子當然雄厚。相應的先期研究也很多。
問題在於後來的戰略轉向讓美國人在這方面的研究自己走了岔路。
不光是快鷹這類超音速武器,像FCS,SC21這樣的項目也陸續被砍掉。
砍掉的計劃或者技術儲備,是不是重新啟用起來就可以迅速利用技術積累再獲得領先優勢,這要看時間隔了多久,當初的研發做到哪一步。
就好比老美重啟登月,計劃用的都是新型火箭,為什麼不基於當年土星五號的全套資料來優化設計這樣想起來會更快的路線呢?
做過工程或者製造業的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你拿到一個設備的全套圖紙和BOM,包括總體設計方案和各子系統設計方案一個不差。零組件採購渠道也完全OK,唯一的區別就是當初搞這套設備的人和配套企業多數都沒在了。這時候想要靠這些東西重現這套設備,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很順利,會踩很多坑,遇到很多圖紙和設計方案甚至測試報告都不會告訴你的問題,等這些東西都解決最後把設備重現,會發現用掉的人力物力其實重做一套也沒多大差別。即便是標準化在各行業已經大行其道的今天也是這樣,越複雜的系統越容易在復刻時出現這種情況。

看老美近幾年在高超聲速武器研發上的表現,差不多是這種狀況。
老美還沒有“零組件採購也完全OK”那麼好的條件,國內廠商搞不定或者缺乏的也需要從外面解決。

而且這領域老美雖有頗多研究,但底子不像那些長期佔據優勢的技術那麼深厚。
習慣了領先尤其是在蘇聯倒下後的二十多年裡一騎絕塵式領先的美國軍工複合體,遇到這種需要迎頭趕上的情況,看不到之前諸如F35計劃執行的那種從容(F35作為一個項目執行來說,絕不是優秀的例子,但巨大的領先優勢可以讓美國人安心從容的一步步完善和改進原來的計劃)。空軍ARRW項目本來計劃2022年就開始小批次入役,結果現在變成了再做兩次測試後終止計劃,空軍高超聲速武器全部寄託於另一個HACM計劃。
海軍目標實際一點,計劃是2028年開始入役高超聲速導彈。陸軍的LRHW計劃是今年入役,拭目以待。

這種落後對手需要埋頭趕超的狀態,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和整個工業界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
民用和商用領域,遇到競爭不過的情況,可以通過美國政府的政治手段打壓對手,就如同英特爾鼓動白宮啟動芯片制裁,打擊了台積電對大陸的訂單,轉頭這兩天就跑去大陸談合作。但這是白宮管不到的他國軍工領域……落後就是落後,只能自己追趕。

俄羅斯導彈技術底蘊是深厚,現有的導彈進一步改進提升指標那是肯定的。只是俄羅斯的經濟體量和產業鏈完整度已經無法支撐蘇聯時代那種全方位的軍事技術開發了。部分技術保持領先或者至少先進,其他技術逐漸跟不上時代是大概率事件。
編外摸金校尉,野生洛陽鏟師。
mangchaocs wrote:
20幾年前的快鷹就是...(恕刪)


所以美國人不是單一路線阿
美國人想走的方向是隱身
這領域也技術有長期的發展

彈道導彈美國人沒長期持續有部分原因是跟蘇聯簽訂限武
然後蘇聯解體後美國覺得也沒對手
那斷層是一定有
但相關的研究沒有停過
要弄出不要想太超越(空射極速設定18馬赫都不知道是哪來的自信)的東西不是太難
美國的整體面還是比較強
畢竟有這麼多年的累積

不可否認中國這些年發展迅速
尤其2010之後財政狀況大量好轉
能投入的資源要大得多
且很多可以參考別人成功的路子少走很多錯誤路線
甚至在一些比較新和長期有累積的領域甚至有領先
所以現狀是離中國海岸太近
美國人真的不具備優勢
而周邊畢竟不是美國自己的領土
不是想建設和放怎樣的裝備都可以讓美國隨心的
甚至務實的說
隨著中國海軍裝備和人員逐漸形成複雜體系的戰力
美國人趨勢往後退恐怕是避免不了
但跑遠一點中國打不過美國也很現實

中俄合作如果有夠大的互信
願意互補那對中俄雙方比較落後領域的提升會短期有大的進步
船艦的核動力裝置看樣子中國有進展
實驗的船據說也跑幾年了
如果加上俄羅斯提供一些完整的思路
2030年期待一下不是沒有可能

至於美國人的研發
就看敢不敢多放點給馬斯克這類的阿
傳統業者真的有怠惰感了
但馬斯克又給美國研發帶來活力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