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tzechiny wrote:
要打才有得賺,不打,...(恕刪)


要看整體得失
拿阿富汗來說
這本身沒有資源
美國拿下這邊是想要有戰略控制
但很明顯沒有達到原來設定的目標
那這邊整體花上兆就虧大了

打伊拉克也是
本來覺得可以賺到這邊的石油
但各種破壞讓美國實際拿到的不夠多
那也是虧了

當然也有賺的
但幾十年看下來整體還是虧阿
不然怎會壓制不住中國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大概在2050~2055那美元就可能遇到真正的崩盤(預計2030美國聯邦債務就可能到50兆)
基本邏輯大概是短期國際要弄出取代美元的機制基本沒可能
但花個30年建立一個或數個取代的機制可能性就大得多


我也會覺得會變成多種幣別互相運作
來降低風險

E大問個問題...
日本近年來不斷QE規模好幾兆
很多日本企業大規模借債投資海外...
尤其是東南亞等地...

如果有一天日本轉向緊縮時
是否東南亞各國的日本投資就會開始回流
然後東南亞的貨幣又開始續貶...

總覺得美元之前大放水現在開始緊縮
就已經讓各國有些美元荒了...

如果日本也同時走向緊縮...
那意味著市場上的資金也會更加緊縮..
產生流動性不足的窘境..
economic wrote:
要看整體得失拿阿富汗...(恕刪)


俄烏戰爭整體來說..
美國看是有收益的...

至少北約這方面...
不論俄烏戰爭是否失利....
北約的凝聚力回來了...
那怕威望有所損失...
在俄羅斯的威脅論下....
應該還會持續很長的時間20-30年

但是美國打斷俄羅斯能源供應換成美國的昂貴液化天然氣和石油
另外一方面又替換了北約的制式武器訂單..

整體來說是大賺特賺...
現在的問題是...烏克蘭項是個無底洞...
如果不能止損..只會越來越大洞...
美國的投入就必需來越大....
問題是戰後的烏克能能為美國帶來多少的收益??

伊拉克年產量石油世界第三...截至目前為止才免強打平
很懷疑如果不斷的投入烏克蘭戰爭很可能只是把收益吐回去...
hunginn wrote:
我也會覺得會變成多種...(恕刪)


以BOJ的邏輯來說好了
價格利率是沒有動的空間的
不管是日本政府或日本企業
價格利率往上升都承受不了會出事的
日圓做為國際前幾的貨幣之一
價格利率又極低
的確有一陣子國際金融上用日圓
例如有一陣子有借低利率的日圓去存高利率的澳幣和紐幣
但現在的狀況是日本國內需要用錢
的確需要從國際日圓收回到日本國內
但和美元不同的是美元利息有5%那有吸引力
日圓利率還是差不多0%要吸引本來在國外流動的日圓回到日本需要其他的誘因
目前看起來會在日本股市和房市
日本政府引導日本股市和房市上漲
那國際資金到日本投資這兩個就有可能
但BOJ遇到一個大問題-美債
美國自己缺錢一定會要求日本多買美債的
錢去買了美債那能回到日本的就相對少

我自己對日圓的未來偏悲觀的
從安倍的三支箭時我就說了
那是一個大的決策
沒有大好那副作用後面會慢滿顯現
那日本會有大麻煩
尤其又跟中國關係極差
以中國現在的整體國力
要針對性的對日本經濟打擊
那日本會很有壓力的
最近的那兩個管制
對日本的影響就開始有壓力
這還只是個開始
中國要打擊美國還不是很容易
但打擊日本就相對簡單多了
而日本底子這些年消耗太多了
會很有壓力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hunginn wrote:
我不認為俄羅斯獲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的確拿到一些好處
但是俄羅斯明確的獲得了烏東四省保障了克里米亞的安全與水電供應
與烏東四省俄羅斯裔民眾的安全是肯定的
但是所付出的經濟和政治代價卻是巨大的
值不值得??見仁見智吧..(恕刪)


當時戰爭剛開打,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解釋為什麼以俄國的角度非打不可 (我沒說俄國入侵烏克蘭是正確的,我只是轉述人家的觀點)

俄國在近代史上被歐洲列強痛打過幾次,英國,法國,德國都試圖拿下俄國,結果敗在路途遙遠和天氣這兩件事上,所以俄國骨子裡對英法德沒那樣信任,他要維持安全距離。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等於飛彈離莫斯科的距離縮短了幾百公里,而且屆時俄國無法阻止這件事,因為對北約的會員開戰,等同對北約所有國家開戰。

如果此論點為真,那俄國目前應該是拿到想要的了,除了北歐...
hunginn wrote:
俄烏戰爭整體來說.....(恕刪)


我沒覺得整體美國有收益
光凍結沒收俄羅斯資產引發的信心這點對美國來說長期就是虧的
各國本來沒太堅決要避險美元
現在堅決性就大多了
且美國在烏克蘭的投入也不小了
但會怎樣太難說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塔斯社

https://tass.com/politics/1401215/amp

15年後普京慕尼黑演講:哪些預言成真了?

俄羅斯政治與外交2022 年 2 月 10 日 19:01

十五年前的今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的講話立即被解讀為冷戰時代以來最嚴厲的宣言

莫斯科,2 月 10 日。/塔斯社/。十五年前的今天,即2007年2月10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的講話立即被解讀為冷戰時代以來最嚴厲的宣言,但普京本人並不認為他走得太遠了。那麼在任何方面。

北約擴張、單極世界、裁軍問題、歐安組織作為一個機構的侵蝕、伊朗核問題和歐洲能源安全——塔斯社總結了普京在慕尼黑演講中的警告和預言,這些警告和預言之所以成為現實,只是因為沒有人傾聽給他們。

北約東擴加劇緊張局勢
普京在慕尼黑講話中表示:“北約東擴與聯盟本身的現代化無關,與確保歐洲安全無關。相反,這是一種嚴重挑釁,降低了互信水平。”

此後,另外四個國家——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黑山和北馬其頓——也加入了北約。此外,2008年,普京慕尼黑演講一年後,通過了一項政治聲明,稱隨著時間的推移,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也將能夠加入北約。隨後發生的事件僅僅證實了這一政策充滿挑釁,並將立即降低歐洲的安全水平。同年,即2008年,時任格魯吉亞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膽大妄為,在南奧塞梯發動軍事冒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並毀掉了第比利斯在前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境內成功恢復國家的任何機會。

美國主導的北大西洋集團希望烏克蘭成為其新成員的野心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中發揮了作用。普京隨後表示,俄羅斯不僅保護克里米亞半島免受烏克蘭極端分子和激進民族主義者的侵害,而且認為不可能讓“北約部隊踏上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這片俄羅斯士兵和水兵戰鬥榮耀的土地”。

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風險可能會對俄羅斯領土造成直接軍事威脅,這是當前外交政策緊張局勢的罪魁禍首。這正是普京15年前發出的警告。

強制民主是行不通的
普京在蒙克演講中強調:“[遵守人權]是一項重要任務。我們支持這一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特別是不強加一個政權來決定這些國家應該如何行事“生存和發展。顯然,這種干涉根本不會促進民主國家的發展。相反,它使它們變得依賴,從而導致政治和經濟不穩定。”

過去15年裡,這種試圖主導“民主規範”的破壞穩定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突尼斯、埃及和也門的“阿拉伯之春”一系列革命以及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普京稱這種外國干涉是不允許的,它已造成數万人傷亡,一些國家實際上喪失了主權,並導致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在俄羅斯被取締)的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幫助敘利亞免於崩潰,並一直在推動利比亞和其他受影響國家的和平解決,但這樣做並不試圖規定任何規則。

在強行偽民主化的受害者名單上,應該提到烏克蘭。基輔政府政變是由自封的激進分子發動的,得到了西方的大力外交和政治支持。烏克蘭政府的徹底更迭導致莫斯科和基輔之間的關係完全斷絕、烏克蘭失去克里米亞以及頓巴斯的敵對行動。正如普京警告的那樣,真正的民主在這種條件下永遠不會成熟。

軍備競賽將隨之而來
普京在其歷史性的慕尼黑演講中表示:“沒有人會覺得國際法就像一堵石牆一樣保護他們。當然,這樣的政策會刺激軍備競賽……國際關係不穩定的潛在危險與顯而易見的事實有關。”裁軍問題陷入停滯。”

普京對另一場軍備競賽的擔憂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實。俄羅斯決定不參加長期馬拉松,立即進行最後的衝刺。誠然,俄羅斯的武裝部隊中現代軍事裝備的比例已高達 71%(2010 年這一比例低至 15%),但正如普京所說,莫斯科無法與華盛頓的軍費開支競爭,並且認為俄羅斯無法與華盛頓的軍費開支競爭。沒有理由為什麼應該這樣做。相反,重點放在研究和開發上,這使得任何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導彈防禦系統都變得毫無意義。普京在2018年給聯邦議會的致辭中首次提到了俄羅斯最新的高超音速武器,包括“薩爾馬特”導彈系統、“先鋒”核動力巡航導彈和空射“匕首”彈道導彈。一年後,他描述了 Tsirkon 高超音速陸基和海基導彈的一些特點。不過,俄羅斯並沒有就此止步,正如普京所說,俄羅斯仍在繼續研究技術來對抗對手開發的高超音速武器。

慕尼黑會議 11 年後,普京在 2018 年的致辭中表示:“當時沒有人願意聽我們講話。現在請聽我們講話。”

未解決的伊朗核問題
普京在其歷史性的慕尼黑演講中指出:“如果國際社會不能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一利益衝突,世界將繼續遭受類似的、破壞穩定的危機……我們將不斷對抗核武器擴散的威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伊朗核計劃問題仍懸而未決。2015年,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簽署了《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允許德黑蘭在多項條件下進行和平核活動。然而,2018年,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單方面退出了全面協議。

當喬·拜登接任後,華盛頓表示準備恢復遵守該協議規定的義務。相關磋商已經啟動,希望在2022年2月完成全面協議恢復原狀和華盛頓重返這一多邊協議的談判。

長期合同和能源安全
普京在慕尼黑演講中表示:“現在我們的政府內閣是否能夠負責任地運作,解決與能源輸送相關的問題並確保能源安全。當然可以!而且,我們已經做過和正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只實現一個目標,即將我們與消費者和運輸我們能源的國家的關係轉向基於市場的、透明的原則和長期合同。”

過去15年來,俄羅斯通過調試北溪和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實現了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多元化。

儘管與烏克蘭存在天然氣運輸問題、與基輔關係普遍惡化以及克里米亞統一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但俄羅斯仍然是歐洲客戶可靠的天然氣供應商。

2021年,歐洲現貨市場天然氣價格創歷史新高,與俄羅斯簽訂長期合同的國家以遠低於當前價格的價格獲得這種燃料。普京表示,北溪2號的投產將進一步壓低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但該項目的實際啟動卻遇到了出於政治動機的障礙。

單極世界的衰落
普京在慕尼黑演講中表示:“我認為,單極模式在當今世界不僅不可接受,而且不可能。該模式本身就有缺陷,因為其基礎上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現代文明的道德基礎。沒有理由懷疑全球經濟增長新中心的經濟潛力將不可避免地轉化為政治影響力並加強多極化。”

在慕尼黑,普京強調了中國和印度日益增長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即使在今天,這些國家仍然堅持建立公平的多極國際關係體系的重要性。

近年來,俄羅斯總統關於單極世界不可能的觀點繼續得到經濟數據的支持。例如,中國的GDP增長了五倍(預計2021年約為18萬億美元),儘管這一數字仍低於美國,但與2007年相比差距已大幅縮小。據國際專家預測,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規模可能在2033年左右超過美國。

政治和經濟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二十國集團現在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一個盡可能遠離單極原則的組織。第一次G20領導人會議於2008年舉行。如果說與G7相比,最初這種形式被認為是可選的,那麼現在它已成為解決許多全球問題的主要國際政治和經濟平台。

除了俄羅斯之外,金磚國家結構還包括中國和印度等世界主要經濟體,這些年來不斷加強。關於是否需要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聯合國安理會和其他國際機構以反映當前世界舞台力量平衡的討論日益激烈。

從朋友到敵人
普京在慕尼黑演講中說:“他(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說,‘我從俄羅斯和美國永遠不會再成為對手和敵人的事實出發。我同意他的觀點。’”

不幸的是,布什和普京的這一預測現在看來過於樂觀。十年後的2017年,美國通過了著名的CAATSA(通過制裁反擊美國對手法案),正式將俄羅斯列為對手。該文件具體化了美國當局此前對俄羅斯、伊朗和朝鮮採取的限制措施,並實施了額外制裁。這些並不是最後的製裁。

當然,沒有人談論軍事衝突,但北約可能進一步東擴也包括這種威脅。正如普京指出的那樣,如果烏克蘭被接納加入該聯盟,並且基輔襲擊俄羅斯的克里米亞,那麼俄羅斯和北約之間就會發生軍事對抗,因此美國也會發生軍事對抗。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俄羅斯提出了糾正泛歐安全保障法律地位的舉措。

另一個世界
普京在慕尼黑演講中表示:“俄羅斯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國家,幾乎一直利用這一特權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

十五年過去了。不再有八國集團,不再有俄羅斯與歐盟的定期峰會,不再有幻想,也不再有互信。只有無數的製裁。但俄羅斯的獨立外交政策始終如一。

下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將於 2 月 18 日開幕,但普京不會出席。一切都是15年前說的。
hunginn wrote:
俄烏戰爭整體來說..
美國看是有收益的...

我估計拜登就是你這個思維方向。
美國當然是自以為俄烏戰有收益,才不願雙方停戰。

我肯定美國是虧的,有利的是中國。
拜登想搞死中國,正確策略應該是盡快止戰,其實一開始就不該引戰。
Sidannaisi
美國是小賺不虧,時間拖長了才比較難說,阿共是莫名其妙的贏麻了。
多人關注的危險,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危險。

乏人關注的危險,才是真正的危險。

我看到一個很不祥的信號!



(一)
我看到一個很不祥的信號。
這不是我第一次說這個話題,但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世界最近很反常,這是對全人類的一個嚴重警告——天太熱了,熱死人的熱,而且是全球性的熱。

根據美國國家環境芭蕉中心的數據,7月3日,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7.01℃,這是人類有統計以來全球最高平均氣溫。

請注意,全球。而南半球,現在還在冬天。

但一天之後,這個紀錄就被打破了,全球平均氣溫達到了17.18℃……

我們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見證了又一個世界上最熱烈的一天。

我們一定會見證新的歷史。

但這卻是一場無聲的劫難。

記得前年,因為類似的高溫,僅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個省,短短一周內,至少報告700人意外死亡。高溫引發野火,萊頓鎮被付炬之一。

動物也倒了大霉。在溫哥華附近的基茨拉諾海灘,很多貝類直接在海灘被“烤熟”……密密麻麻。



我還沒有看到最新的死亡數據。但我們應該弄清楚,在今天的加拿大、北歐、英國等地,很多地方夏天是沒有空調的。

因為那裡的天氣一直很涼爽,根本不需要;但現在,老天爺突然變臉了,熱浪襲來,有能力的避暑,沒能力的呆呆,所以,熱死人不稀奇。

我們也無法倖免。

6月22日,端午節假期第一天,北京南郊觀像台高峰,衝至41.1℃,是歷史上第二高記錄(並列)。

這段時間,北京等很多地方,一直處於高溫烘烤中,有值壯年的導遊,倒是上了熱射病。
這個世界,熱的也不僅僅是北京。

美聯社6月19日的一篇報導就說,持續的高溫天氣,在印度北部邦已有119人死亡,在比哈爾邦有47人死亡,因為另有數百人因發燒、呼吸困難和其他健康養老。

這還是前一段時間的數據,只提到了印度的兩個邦。

看到有一篇外媒報導就感嘆:印度有幸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它正面臨著接近人類生存極限的風險,因為它正面臨著更強烈和更恐怖的熱浪。



(二)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近的警告,在離開七年後,厄爾尼諾現象再次在熱帶太平洋出現,有90%的可能性,將在今年下半年持續存在。

據科學家的推斷,全球大部分地區將進一步升溫;在 5 年內,地球將不斷出現創歷史新高。
那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今年將出現一系列極端的天氣:更猛烈的山火,更酷熱的天氣,更多的颶風、颱風、洪水、泥石流……

接下來,就是我們無法阻止的,更多的災禍、死亡、慘劇……
我們已經見證了太多令人震驚的事實。

就在上個月,一次陽光明媚得讓人很羨慕的紐約,彷彿經歷了世界末日。遮天蔽日的煙霾,將整個城市染成了橙橘色甚至紅色。顯著的人想起,這一幕好像就是《銀翼殺手2049》的繪畫場景。



但這不是沙塵暴,而是更嚴重的煙霾——加拿大遮天蔽日的山火,導致有毒煙霾向南擴散。
加拿大是故意的嗎?

加拿大也沒有辦法,山火在熊熊燃燒,消防員束手無策。數據顯示,今年加拿大的山火,已經燒毀了1.3億多畝的面積,是過去10年平均水平的11倍。

1.3億多畝,折下來,大概是9萬平方米,相當於燒掉了我們一個台灣省、一個海南省,再加上算一個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的面積。

按照加拿大的說法,雖然來自全球的3000多名國際消防員參與參與行動,但這樣的火災,估計還要燒上3個月。

根據《紐約時報》一篇文章的分析,今年很可能就是極端天氣的“驚人之年”。

這不僅僅是一場熱浪危機,接連到來的可能是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經濟危機,甚至可能是政治危機、社會危機,人類的生存危機。

能源價格的暴漲、糧食作物的歉收、經濟危機的風險,又讓更多國家不敢輕易放棄煤炭。煤炭排放更加劇烈,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



(三)
我不是氣象專家,但我想,最近這二三十年,我們每個人都看到了太多反常的氣象。

天氣越來越熱。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我們小時候,江南地區冬天也滴水成冰,河流冰厚得大家都可以行走,屋簷下還會垂下長的冰凌,現在還有嗎?(這說的話,不接受反駁,因為我親身經歷過)

去年遇到一個特別反常的夏季。在中國,本應是洪水季節,但長江流域很多地方,卻是大旱。

今年的夏天,似乎更加炎熱。北京最近的藍天白雲,今年是火得熱鬧;南方的重慶,突如其來的山洪,已經奪走了我們10多位民眾的生命。

極端天氣的後果,不好的消息是,災難更加嚴重,山洪、內澇,開始重大人員財產損失;好的消息是,黃土高坡還披綠,敦煌附近的戈壁,據說都長草了。
請注意,我沒有否認我國植樹造林努力的意圖,作為全世界最喜歡耕種的民族,我們的努力確實是驚天泣鬼神,我們更不能忽視,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無法想像的變化。

是個人觀點,不知道是不是跟地理有一定關係,但氣候變化確實在迅速徹底改變著地球,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的生存方式。

7月份創歷史最高紀錄後,聯合國古特雷斯發布警告:氣候變化“已經失控”,“如果我們繼續要求採取的關鍵措施,我認為我們將誘發一種災難性後果”。



最近的一項研究還推斷,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海洋溫度升高,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到2100年,全球76.8%的珊瑚將受到影響。

一個沒有珊瑚的世界,將會是多麼可怕?

我們這個世界,正面臨一系列的危機,俄烏衝突,蘇丹內亂、巴以惡鬥,大國博弈,等等,但我們必須看到,氣候變化,極端天氣,才是我們人類面臨的更長遠更可怕的危機。

畢竟,我們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地球不生存了,人類怎麼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