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inn wrote:
但是美國政府正在透過...(恕刪)
我覺得你搞錯了
在選擇上中國絕對比美國更有主動性
生產需要找總成本最低的地方
除了只需要靠大量低價人力的產業(主要是成衣和製鞋)
其他都需要當地有一定程度的條件(相當高比例是基礎建設)
就算是成衣和製鞋
拿台灣來說好了
離開中國台商大多選的是越南
但連越南現在成本都高了在離開越南了
但離開越南要去哪台商就沒招了
中國同行在台灣去越南時布局南亞(例如孟加拉)和非洲
這個拉長時間看連台商大概都不是中國的對手
然後你自有空多去看看中國自己的規劃和布局
除了大量低勞力成本和高汙染打算離開中國
中國自己內部推的是智造中國來拉高製造門檻
這樣更長時間的把製造留在中國
中國自己內部的網路建設完善得多
還有華為努力的在弄萬物互聯(全世界也只有華為在努力的推)
透過網路資訊和結合包含AI的自動化
這樣把製造門檻拉高為資本與技術密集行業
至於要轉出去的
沒基礎設施怎發展工業
要基礎設施起碼到可見的未來中國競爭優勢都太強
不然美國能幫印度做基礎建設?
找了日本進度如何呢?
連美國自己挑的越南都回頭找中國了不是嗎
越南自己從成衣到製鞋開始到現在這兩個也得外移了
但想往上升包含水電港口...........等一系列基礎建設完全跟不上
且這些國家都有個大問題就是缺自有資本和自有企業
東南亞最早在二戰日本在泰國和馬來西亞就有佈局
泰國本身在汽車製造領域也有一定的產能
但都不是自己的阿
也沒有自己的技術
然後中等收入陷阱就卡住了不是嗎?
越南就更慘了
被收割就至少三次
雖說都有學點經驗一次比一次受傷輕
但這波不就又遇到麻煩了
越南遇到麻煩找美國和日本嗎?
人家更多的找中國
中高階中國自己有佈局
中低階中國在國際上也有佈局
且因為工程能力和資金(不然美國政府有錢還是歐美金融願意且能夠低利借錢給這些想發展的國家)
更別說現在的國際力量中要考慮中東土豪的
人家畢竟有錢
這些中東國家更多找歐美還是找中國?
美國運氣太差了
早失去真正能打壓中國的時機點了
那後面只是延緩自己霸權
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也不是看不懂
別忘了中國從過去的只能挨打到現在也開始能找項目反擊了
在製造領域中國具備更多的主動權
包還日本最近都很安靜了
中國絕對能讓大家都一起掛的
甚至讓對手比自己還早掛掉的機率也比美國還大
美國只有在半導體領域有相對的優勢
但這個中國如果10年後慢慢追上來(最少最少也要10年)
那美國麻煩只會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