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導致身為全球兩大糧食供應國的出口受阻,隨著戰爭引發供應短導致缺糧價飆漲、各國陸續繼出食物或原物料出口禁令,聯合國日前警告,全球將面臨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其中歐洲穀倉烏克蘭的糧倉滿盈、俄羅斯糧食出口和中國趁勢囤糧造成的影響最鉅。
俄羅斯與烏克蘭分別是全球兩大糧食供應國,兩國小麥量占世界小麥的四分之一以上。烏克蘭黑土作為歐洲最大糧倉,在戰爭初期就有許多分析家警告糧食危機將成為戰爭下的衍生災情。對於烏克蘭來說,該國主力生產的小麥是歐洲麵包的原料,也是中國畜牧業牲畜飼料的來源,這些牲畜肉品與麵包、麵條或麵粉類食品幾乎養活了全世界數十億人。
然而隨著烏克蘭要的黑海港口被俄軍以浮動水雷等方式封鎖,最大港敖德薩的糧食倉庫根本無法出口糧食,就算去年是破紀錄的小麥生產年,烏國農業部副部長維索茨基(Taras Vysotsky)指出,如今烏克蘭還有1300萬噸的玉米和380萬噸的小麥無法順利出口,至今至少損失15億美元。
烏克蘭政府過去20年積極投入「農村到海港」的基礎建設,靠著火車等陸運出口的糧食只佔了海運出口的極小部分。與此同時,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卻尚未受到歐美等西方國家制裁,再加上俄國刻意降低小麥價格,導致在全球市長上俄羅斯小麥價格更具吸引力,美國部分農業企業如嘉吉(Cargill)等仍持續在俄羅斯經營,烏克蘭農委會主席迪昆(Andrii Dykun)告訴《紐約時報》,由於俄羅斯也是全球最大糧食生產國,根本上來看是直接從烏克蘭的損失中得利,莫斯科發動戰爭逼迫烏克蘭破產,雖受歐美各國經濟制裁,但歐美向俄羅斯購買糧食也等同於提供他們作戰資金,西方作法只會讓烏克蘭陷入慢性死亡。"
"全球逾5成糧食儲備流入中國?外媒:全球為此付出代價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全球不只能源價格飛漲,就連糧食也出現短缺危機,有外媒近日報導指出,為了餵飽14億人口,中國大舉囤糧,美國農業部甚至估計,截至今年年中,中國將握有全球69%玉米、60%稻米、51%的小麥儲備。
《經濟學人》該篇標題為《當中國憂心糧食,全球付出代價》的文章指出,去年因疫情、地緣政治緊張,加上水患肆虐,在在衝擊中國的糧食供應,北京官員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指示,即「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顯示中國正積極防範未來可能發生的糧食短缺。
文章提到,過去幾年,中國和澳洲、加拿大的爭端也讓北京憂心,這2個糧食大國某天將會停止供應,如同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美中貿易戰,導致美國進口的大豆量暴跌那般。
俄烏戰火延燒也凸顯了糧食危機的隱憂,特別去年烏克蘭供應中國的玉米與大麥分別佔其進口總額的29%、26%;儘管中國不願譴責俄國的入侵行為,並突然取消了對俄羅斯小麥的禁令,但連日的動盪,仍可能使中國碗裡的食物減少或價格上漲。
此外,文章還指出,俄烏戰爭讓中國感到驚恐的另一個原因,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嚴厲制裁,讓中國憂心若是入侵台灣,恐面臨類似懲罰,也讓北京官員質疑,中國無法指望依賴多變的外國人來滿足自身需求,因此除了多元化供應來源,當局也大舉囤糧,過去5年中國從大豆到豬肉等所有糧食的採購量節節上升,糧食庫存達歷史高點,並持續推升全球糧食價格。"
世界兩極,美元信用全失,保護主義抬頭。
能源,糧食全面短缺,物價飛快上升。
中國看來已做好準備,台灣呢?
"印尼禁棕櫚油出口衝擊全球 韓國化妝品炸雞都漲
李先生的小餐館是位在首爾市中心附近一家平價炸雞店,15年來一直堅決不漲價;但如今印尼突然全面禁止棕櫚油出口,導致烹飪成本提高,恐怕李先生也不得不妥協。
路透社報導,印尼的食用油出口禁令及其對價格造成的代價高昂壓迫,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韓國各地的連鎖炸雞啤酒餐廳已宣布漲價,李先生預計也將從善如流─即使得冒著客戶流失的風險。
李先生的困境凸顯出韓國這個亞洲第4大經濟體決策者未來的危險道路:韓國央行基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憂慮,本月意外升息;韓國通膨率和預期通膨率均處於10年來最高水平。
棕櫚油普遍用於各種消費品─從可頌麵包到化妝品都有;印尼上週突然宣布禁止棕櫚油出口,全球措手不及,來自馬來西亞等其他地區的棕櫚油與大豆油等替代品價格應聲上漲。
韓國冷凍披薩和拉麵大廠不倒翁(Ottogi)一位發言人說:「我們正謹慎關注局勢,因為對馬來西亞棕櫚油的需求可能會增加,導致價格上漲。」
在烏克蘭的葵花籽油因戰事短缺後,供應全球半數以上棕櫚油的印尼,27日稱暫停出口的範圍包括所有油籽出口,而不僅限於食用油產品,市場更陷入混亂。
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同日隨即上漲9.39%,盤中觸及10%的漲幅上限,自今年初以來已上漲近50%,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大豆油價格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李先生說:「什麼都漲了,這桶油價格翻了一倍,炸雞粉和雞肉也漲了不少。」「我們很久沒調漲售價了,但這次真的不漲不行。」
棕櫚油短缺帶來的價格衝擊不僅限於炸雞。
根據海關機構數據,韓國在2021年進口價值22億美元的動植物油脂,其中約30%是棕櫚油,大部分棕櫚油(56%)來自印尼,其餘來自馬來西亞。
正在首爾漢江沿岸與朋友野餐的一位韓國女孩子說:「我聽說許多化妝品含有棕櫚油。化妝品對我們女性來說就像是必需品,價格上漲真的影響很大,因為這好比固定支出。」"
台灣周二(10日)新增50,780宗本土新冠病例,首破5萬大關,另多12人疫歿。台北市一名6歲女童日前發燒,檢測後確診,由媽媽陪伴居家照顧。惟女童退燒後小腿疼痛,無法站立,家人原以為她是雙腳抽筋,送院後被診斷為染疫後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台灣現在就像是3個月前的香港,Omicorn的傳播速度太快,若再拖拖拉拉,半個月後便會大規模爆發,一個至個半月後便會失控。香港人口七百萬也要用三個月來平息這波疫情,台灣人口二千三百萬。。。。。。
"台灣疫情嚴峻 單日本土個案不到兩周從1萬宗升至5萬宗
台媒中央社報道指,新增本土病例分布為新北市16906宗、台北市10283宗、桃園市7006宗、台中市3346宗、高雄市2552宗、台南市1774宗、基隆市1734宗、宜蘭縣1279宗等。今日新增12宗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10宗具慢性病史、3宗無疫苗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日前連續兩天個案突然出現下降,當初研判為假期效應有關,造成採檢人數變少,確診個案數降低。今天新增確診個案數恢復正常,新增5萬多名確診病例,個案數約比昨天新增25%。"\
"世界都在看 台灣單日確診 慘登全球第一
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連續3天破4萬,在5月8日超越南韓、美國,慘登世界第一。昨天台灣單日確診數更是突破5萬大關,確診數為亞洲第一。同時,台灣的重症與死亡人數卻創新高,專家呼籲,政府絕不可忽視Omicron對特定族群的威脅。對於台灣防疫成績退步,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因為國外疫情已經在下降,台灣則正走向高峰。」
台灣自4月起,Omicron染疫人數急遽升高,死亡數也創新高。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統計,今年以來,本土確診累計有37萬933例,90例死亡,致死率為0.02%;其中,中症689人(0.19%)、重症有136人(0.04%),重症個案致死率為66.2%,亦即100位重症病人中,有66位染疫身亡。
游盈隆認為,中重症和死亡人數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逼近千位,顯然蔡政府決策官員嚴重低估Omicron病毒爆發力,對人民健康與生命造成的傷害,以及對社會、經濟與生活造成全面衝擊,官員難辭其咎。"
"【近2億人捱餓】天災襲印度美國巴西 產量陷困
隨着全球亂局未休止,世界糧食危機日益嚴重!目前印度依然受到破紀錄的極高溫天氣困擾,當地氣象部門警告至少持續至下周一,嚴重影響小麥生產,幾可肯定難以彌補俄烏缺口;另一小麥生產大國美國則受異常低溫及高降雨量夾擊,窒礙了春耕播種時機,礙及秋季收成;巴西農業部更打定輸數,警告世界勢必面臨糧食危機。
事實上,由聯合國和歐盟共同成立的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組織(GNAFC)本周警告,即使在俄烏未開戰前,世界糧食不安全的問題已逐年加劇,自2016年開始追蹤以來,情況惡化近一倍,去年面臨糧食危機的人口增加了五分之一,達到1.93億人。該機構對糧食不安全的定義是「缺糧情況嚴重到足以威脅生命和生計」,目前包括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南部、南蘇丹和也門,超過57萬民眾尤為嚴峻,達到「災難級別」。
可以預計的是,今年俄羅斯揮軍烏克蘭後,糧食危機將火上加油。外媒引述消息指,俄軍在「歐洲糧倉」烏克蘭搜刮超過數千噸糧食,並竊取農業設備,目前農民幾乎無法耕種,糧食也因封鎖而無法出口。對於俄軍來說,糧食是很有吸引力的商品,因目前世界小麥每噸約400美元,還會大幅上漲,有分析指中東國家會願意以八折入貨,而俄軍另一目的是要製造大饑荒,以高通脹來還擊西方諸國,實行打一場影響世界經濟的持久戰。
再者,由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也令「人車爭糧」,尤其美國總統拜登為11月國會中期選舉形勢,宣布由6至9月開放高乙醇量汽油銷售,以控制當地高昂的汽油價格,安撫民心。由於乙醇需耗用玉米加工,意味會同時拉升小麥與大豆這類替代品的價格。
禍不單行的是,俄羅斯及白羅斯被制裁,使全球很大部分的化肥供應陷困,價格飆至歷史新高。全球最大鉀肥生產商Nutrien行政總裁Ken Seitz警告,制裁可能產生持久影響,因重建該區的化肥出口能力需時,令化肥供應中斷恐持續到明年之後。"
"《俄烏戰局俄方意圖解密》--拖字訣
俄羅斯圍而不打,密而不宣的是讓西方養活整個烏克蘭, 拖垮歐洲,讓霸道貪心的美國成為草原孤狼。
俄羅斯一直主張開設人道主義通道,讓一半烏難民湧入歐洲,讓歐洲人養活半個烏克蘭,剩下的一半還在圍城裡等著西方救援,光援助武器還不行了,吃喝拉撒睡好多物資需要援助解決,這個無底洞是越來越深、越來越大。現在的烏克蘭缺糧缺油,兵荒馬亂的,地也沒法種,工廠也開不了門,幾千萬人等著吃喝全靠西方了,耗個一年半載,就把西方耗乾了,不用普京發導彈,西方自己就亂了套,就會央求俄羅斯找到妥協解決之道。原來不明白普京為什麼圍而不打,西方想著巷戰中消耗俄羅斯,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普京就是不上套,圍而不打慢慢耗,看誰能耗到最後。
普京不僅有先發制人的絕招,還有後發制人的遠見!
不少人說俄羅斯會被拖垮,殊不知,這很可能就是普京提前有過的預案之一(俄羅斯有200萬軍隊,這次圍堵烏克蘭的是20萬,軍隊真正進入烏克蘭的只有10萬俄羅斯正規軍,其他的正規軍在防備北約的其他方面的任何軍事舉動,俄羅斯使用了1/10的軍隊就完成了,拖住烏克蘭,拖住北約,拖住歐盟歐洲,拖住美利堅,好一個拖字訣!
歐洲這次不死也要元氣大傷,不論從難民、能源、糧食、國際影響力等方面,歐洲輸慘了。
好多專家看走了眼,以為俄羅斯不敢打持久戰,實際正相反,打的就是持久戰!
打不打,烏克蘭已經輸了,這個國家已被掏空、名存實亡!
損失最大的就是歐洲,美俄夾擊,難民衝擊,能源和糧食危機,它靠掠奪養尊處優了很多年,堅持不了多久,歐洲已經開始分裂,最傻的歐洲正在幫著美國數錢!
美國轉移國內矛盾,一石二鳥,既想搞垮俄羅斯,又想割歐洲的韭菜,這叫魚死網破、殺雞取卵,試想沒有了歐洲,美國將是草原上孤獨又蒼老的狼,必然走向衰亡!
俄羅斯有糧、有能源、有核武器,更有堅強的意志,俄羅斯沒有退路,也不想退,並準備好了破釜沉舟!俄羅斯陳兵烏克蘭,相當於野外訓練,短則五年長則十年,也有可能快一些,老毛子手段兇狠,目標是讓美國早點兒稱為草原孤狼。屆時,世界格局將會大變!真正的百年不遇之大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