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人的定義,台灣人不屬於所謂的"中華民族"

除了字體不一樣

腔調些許上的差異

看不出兩岸人民有什麼差別


民進黨政府真要對著幹

明年開始臺灣地區廢掉中國新年的傳統
farmer3000
不是哪傳來! 而是誰傳下來,是 臺灣O1a1-P203人種的子孫 漢族傳下來的! 有夠阿呆的 契丹人!
tnkk01
成天就會O來O去的偽科學,還契丹人咧笑死人,快樂教育下的井蛙嘖嘖!
台灣人不屬於所謂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 56族裏也沒有 噶瑪蘭族。
噶瑪蘭族(噶瑪蘭語:Kebalan),為 臺灣平地原住民族的一支。
「Kbalan」在噶瑪蘭語裡面,是「平原之人類」的意思,
主要是該族族人用來區別當時居住於山區之泰雅族「Pusulan」的稱謂。
宜蘭舊稱「葛瑪蘭」、「蛤仔蘭」、「蛤仔難」、「甲仔難」、「甲子難」等,
正是「噶瑪蘭」(Kbalan)一詞,臺語的音譯。

分布區域主要在於蘭陽平原一帶,
與之臨近的還有同屬東台灣南島語族的猴猴族與哆囉美遠族。
十八世紀末 漢族開始大批進入宜蘭地區,
噶瑪蘭族的土地與人口大量流失,被迫遷至花蓮與臺東地區海岸,
為留存有較多的傳統文化及使用噶瑪蘭語人口的地區。

清朝政府對宜蘭地區只有名義上的管轄,並沒有真正設管治理。
由於宜蘭被視為行政邊疆,常成為海盜、流寇的聚集地。
為便於經營開發,在臺灣府知府楊廷理多次奏請設置行政區以後,
才於1810年設「噶瑪蘭廳」於噶瑪蘭廳城。1875年噶瑪蘭廢廳改縣,
而以噶瑪蘭的「蘭」字,冠上「宜」字,改稱「宜蘭縣」,由新設的臺北府管轄。
自此以後,「噶瑪蘭」這三個字消失,而「宜蘭」則變成該縣新的專屬名稱。
台灣人不屬於所謂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 56族裏也沒有 道卡斯族。
道卡斯族(道卡斯語:Taukat,英語:Taokas),為 臺灣平地原住民族的一支。

道卡斯族,又名斗葛族,族名音譯自日本學者伊能嘉矩記錄之「Taokas」,
伊能依語言、文化保存程度將其歸類為平埔族群。
原居於新竹、苗栗、台中一帶的海岸平原區。「斗葛」一名詞據研究亦來自「道卡斯」。
大甲的河洛話類似道卡斯(TAOKAS)的譯音,源於當時外來的漢人對以當地道卡斯族稱呼此地地名。

清代道卡斯族人為避分類械鬥等因素,部份族人遷徙至埔里。
清朝嘉慶道光兩朝時期(19世紀),是包含中部平埔族群各社及族群的覺醒時期,
但為時已晚大勢已去,雖然走上遷徙一途,
但還是造成各社群的沒落並造成道卡斯族在內的平埔族群文化消失。
現今道卡斯族高度漢化,並以臺灣臺語(如苗栗縣後壠社),
或客家話(如新竹縣竹塹社、苗栗縣貓閣社後裔)為主要家庭語言,
但仍有部分長輩會在 臺語對話中參插道卡斯語單詞。

聚落
苗栗縣造橋鄉龍昇湖為道卡斯族的聖湖
竹塹社群(竹塹二社)
竹塹社(Pocaal,新竹市、部分新竹縣北埔鄉和峨眉鄉、苗栗縣南庄鄉、桃園市觀音區)
眩眩社(Gingingh,新竹市)
後壠社群(後壠五社)
後壠社(Yass;Auran,苗栗縣後龍鎮)
中港社(Mckarubu,苗栗縣竹南鎮)
新港社(苗栗縣後龍鎮)
貓裏社(Pali狸哩,苗栗縣苗栗市)
加志閣社(苗栗縣苗栗市)
貓裏社和加志閣社後來合併成「貓閣社」

崩山社群(蓬山八社/崩山八社)
大甲西社(台中市大甲區、大安區)、南投縣埔里鎮)
大甲東社(台中市外埔區)
日南社(台中市大甲區、南投縣埔里鎮)
雙寮社(台中市大甲區、南投縣埔里鎮)
貓盂社(Ballebal狸咧鉢,苗栗縣苑裡鎮、南投縣埔里鎮)
房裡社(苗栗縣苑裡鎮、南投縣埔里鎮)
苑裡社(苗栗縣苑裡鎮、南投縣埔里鎮)
吞霄社(苗栗縣通霄鎮、南投縣埔里鎮)
farmer3000 wrote:
台灣人不屬於...(恕刪)

沒有台灣族! 怎叫台灣人 ? 你跟大家講講…

台灣「高山族」=中華民族 56 族的一支,也就是說,高山族 = 阿美族 + 泰雅族 + 排灣族 + 卑南族 + 魯凱族 + 布農族 + 賽夏族 + 鄒族 + 邵族 + 太魯閣族 + 撒奇萊雅族 + 噶瑪蘭族 + 達悟族 + 拉阿魯哇 + 卡那卡那富 ...... 全部合併成 1 族。這群O1a 人種的高山族即清朝時期所謂的「生番」,以及日據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所稱的「蕃人」、「高砂族」,但現今又改稱「漢人移民臺灣前即已在台灣島定居的族群」為台灣原住民族,目前僅占台灣人口2.6%占比。
中華民族裡的56族,各有其細分族群,故台灣高山各原住民族的16 族,全部一律「高山族」。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d2jtang
「大員」(荷蘭語:Tayouan ),漢字又記為「臺員」、「大圓」、「大灣」、「臺灣」,原是現今臺灣西南海岸的古地名,17世紀初原指今臺南市安平區「臺江內海」。台灣人就 安平區人或台江人,道地府城人。
cman4434
清朝正式有「臺灣」作為行政區名稱,稱為台灣府(隸屬福建省),沿用至今。
cman4434 wrote:
沒有台灣族! 怎叫台灣人 ? 笑 你跟大家講講…...(恕刪)

你在急啥?
契丹(滿人)費了 2400年的時間,才在 中原搞了一個 中華民族。
臺灣人也才剛脫離 國民黨契丹政權的魔掌,甚至不到 24年的時間,少了 2個 0。
放心吧! 等 臺灣人在世界上喊的響叮噹之後,你再來 問這事,好嗎?
估計 你這輩子能看到,沒問題的! 記得押注 臺灣贏! 你就一定贏!
farmer3000 wrote:
臺灣人在世界上喊的響叮噹之後
台灣人有97%是O2漢人,與中國大陸同源同種,沒什麼特殊的!

在國外沒幾個外國人這個島嶼,但川普倒是整天把台灣掛在嘴上,沒把晶圓代工整個搬走,很不甘心啦!
台灣人不屬於所謂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 56族裏也沒有 噶哈巫族。
噶哈巫族(Kaxabu、Kahabu、Kahapu),為 臺灣平地原住民族的一支。

噶哈巫族使用噶哈巫語。
主要居住在台灣中部埔里盆地眉溪四庄(牛眠山、守城份、大湳、蜈蚣崙),
在仁愛鄉南豐村、大同村、及霧社地區也有少數族人,目前仍保有族語及傳統文化,
其語言噶哈巫語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世界瀕臨絕種的18種語言之一
(歸為與巴宰語同語系)。

最早荷蘭戶口表記載之Aboan Poalij,即為清代文獻記載的「樸仔籬社」,
分佈於大甲溪河岸流域,在今之台中市東勢區、石岡區、新社區等地區。
以地區分類而言,豐原以西為巴宰本族,以東五社(目前居住於眉溪流域旁之眉溪四庄
(牛眠山(Baisia)、守城份(Suwanlukus)、大湳(Kalexut)、蜈蚣崙(Tauving)))
則為噶哈巫族。
眉溪四庄祖噶哈巫族先來自今台中市新社區大甲溪沿岸的台階地,
居住地分別叫做「山頂社」、「大湳社」、「水底寮社」、「馬歷埔」等地。
於清末道光三年(1823年)起因耕地狹小、生活不易、粵籍移民開墾逐漸逼近,
而開始移民、陸續遷移到埔里盆地。
落居在盆地東北角眉溪流域的南北岸,其聚落分別叫做「蜈蚣」、「大湳」、「守城」、
「牛眠山」四個村庄,當時人俗稱「四庄番」。

噶哈巫族使用噶哈巫語因為族語及文化與巴宰族相近,
故依據伊能嘉矩之分類仍把它歸為同一族。
為了解決噶哈巫族和巴宰族的族名紛爭,
賴貫一牧師希望以Abuan(阿霧安)這個名稱來整合二族。
至今會講噶哈巫語為眉溪四庄則為已故之潘郡乃先生之後裔潘永歷先生及其他噶哈巫長老。
他甚至仍會唱噶哈巫古調"憶祖之歌"(aiyan; 哀煙)。
巴宰語部份則為愛蘭地區已故的潘金玉女士,生前能流利使用巴宰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