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Derek2025 wrote:
荷蘭首相訪華已是上星...(恕刪)

5000億人民幣,還不到1000億美元,站在美國的立場,
花不到1000億美元回購,就能令中國無光刻機可用,
晶片製造業連同各相關上下游中國企業AI產業都完蛋,值。
ASML當然不願意花這冤枉錢,大概也是真的拿不出來,
美國就幫ASML把這錢出了,科技戰不戰而勝,豈不甚好?
而且美國要重振晶片製造,回購DUV能用在美國,不浪費。

至於說佳能與尼康要取代ASML向中國出售光刻機,
根本不用擔心,這兩個都是日本企業,
美國對日本一聲令下,佳能尼康就不能賣了。
脫胎換骨 美副國務卿:俄國軍事能力完全恢復 變更強了
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4月3日在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主辦的演講中表示:「我們在過去幾個月中不斷在評估,俄羅斯軍事能力已經完全恢復 。」

俄羅斯的經濟其實也比俄烏戰前好喔

歐美民主強權創造的前蘇聯人互捅遊戲
沒有拖垮俄羅斯
也沒有把自己的負債甩給俄羅斯
反而是捅出自己的經濟問題

不過還好啦
地球上還很多低端弱勢國家
可以補貼這些歐美民主強權的損失
亞洲人互捅的遊戲 民主強權們也不斷在評估
shaupenhauer456
沒事兒,美國還有韓日兩個冤大頭可以供他吸血,可以吸好長一段時間呢![偷笑]
mirko99 wrote:
歐美民主強權創造的前蘇聯人互捅遊戲
沒有拖垮俄羅斯
也沒有把自己的負債甩給俄羅斯
反而是捅出自己的經濟問題

不過還好啦
地球上還很多低端弱勢國家
可以補貼這些歐美民主強權的損失
亞洲人互捅的遊戲 民主強權們也不斷在評估

美國的窟窿太大了,
那些低端弱勢國家的蚊子肉只是聊勝於無,
美國最想收割的當然是中國,一頓就能吃飽,
但嘗試多年都割不了,所以美國真正收割的是其盟友,
是歐洲日韓在補貼美國的損失。
殲二十 wrote:
5000億人民幣,還不到1000億美元,
花不到1000億美元回購,就能令中國晶片製造完蛋,
然後各相關上下游中企連同AI產業也完蛋,很值嘛。
ASML當然不願意花這冤枉錢,美國就幫ASML把這錢出了,
科技戰不戰而勝,豈不甚好?

至於說佳能與尼康要取代AMSL向中國售賣光刻機,
根本不用擔心,這兩個都是日本企業,
美國對日本一聲令下,佳能尼康就不能賣了。


很好啊!

1000億美元, 大約等於一年老美用於援助以色列、烏克蘭和台灣及美墨邊境安全的預算, 或560架F35而已, 老美應付得了.

但若ASML真的選擇回購, 它從此就和中國市場沒關係了. 失去中國市場份額, 代表利潤大減, 日後研發支出大減, 倒迫中國加大研發力度. 一加一減, 中國研發出自己光刻機的時間必定會提前, 然後結果就是和RAM一樣, 中企用白菜價淹沒ASML的份額, 然後它就可以關門了.

若老美真要迫它這樣做, 荷蘭就必定失去ASML. 荷蘭首相要否下台還有不少的想象空間....

而老美要這樣做, 大概也是意識到本國的供電基建落後殘破問題, 很快就會對自己的AI產業發展形成重大影響, 所以才會祭出這種"自損八百"的大招來拖慢中國的AI產業發展.

很好奇, 今次能談出一個怎樣三贏的方案來....
shaupenhauer456
美國人從來都是只能自己贏的思維,我也不認為會有啥“三贏”的方案。
殲二十
按理推測,中國已經研發出國產光刻機了,秘而不宣而已。不然若ASML真的回購,中國豈非傻眼了?晶片製造不能斷檔的,ASML的機器撤下來就須立即補上替代品。
看來,敗登真的很想拉中國下水。

搞定日笨和小菲,最終還是要動台灣嗎?

警惕,這三國下周有新狀況

感覺都是商量好的,這三國下週要整一齣大戲。

哪三國?

美國,日本,再加上最近很不消停的菲律賓。

看日程:

4月1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國事訪美;

4月11日,美日菲將舉行第一次三方會談。

也就是說,下週菲律賓總統馬可仕也將在華盛頓,專程參加這個三國峰會。

美國已經放出風來,將有一系列「歷史性」事件發生。

根據美國“二號人物”、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最近的說法:“下週,你們不僅將看到最近一段時期緊張活動的高潮,還將開啟一個時期……”

具體到美國和日本,拜登和岸田將簽署一項「歷史性」協議,「升級」美日兩國的安全關係。

具體到美日菲峰會,我們必須看到,這還是三國關係史上的第一次。

根據坎貝爾的說法,“這三個國家將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三邊接觸,我不想說得太快,但你會看到這三國承諾,會在南海問題上進行更密切的協調和接觸。”

什麼意思?

雖然在華盛頓,但眼角余光都瞟向中國!


我們完全可以預料到:

美日安全關係升級,自然念念不會放過中國;

美日拉菲律賓,句句不忘南海,更是撩撥菲律賓,更不忘扯上中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也是這個坎貝爾,最近還揭了美國的一個老底。

根據西方媒體的說法,以前談AUKUS(美英澳聯盟,綽號澳哭死),三國一直都避免提到台灣問題。

但坎貝爾日前卻公開宣稱,「澳哭死」的潛艦能力,「在各種情況下都具有巨大影響,包括(台灣)海峽兩岸的情況」。

也就是說,美國、英國用核子潛艇武裝澳大利亞,不惜給法國背後一刀,就是為了對付中國解決台灣問題。

一不小心,就把實話說出來了。

最後怎麼看?

簡單三點吧。

第一,美國在下一盤大棋。

前腳拜登各種承諾,不尋求進行“新冷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後腳就拉日本、菲律賓到華盛頓,各種密謀,不外乎就是如何對付東方大國。

也不排除像「澳哭死」一樣,美國再整一個「菲哭死」三角關係。


打開網易新聞看更多圖片
第二,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番加油打氣之後,受到鼓舞的岸田,會如何表演?

更直接的,在美國日本各種撐腰慫恿下,菲律賓又會如何表演?

樹欲靜而風不止!

今年的南海,肯定不會消停。

第三,菲律賓尤其要三思。

大家也看到了,對於目前的態勢,也有一些菲律賓人心急如焚。

馬可斯總統的姐姐、伊梅·馬科斯日前就警告,菲律賓在與中國的海上衝突中“上頭了”,“情緒而非理性佔據了上風,這正把我們引向一條危險道路,其代價將遠不止是菲律賓的自尊」。

沾沾自喜將自己當作棋子,哪知道自己最終不過是炮灰而已。

菲律賓啊菲律賓,三角關係背後的貓膩,更要三思!”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但老美的國債困境,還真看不到逆轉的可能。

反而現在就好像是泡沫爆破之前最後的華爾滋。。。

百萬次模擬之下,外媒得出驚人結論:美國債務危機在即!

關於美國債務危機將如何開始,去年夏天的情形可能就是一個縮影。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其最新預測中警告稱,到2034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將從去年的97%升至116%,甚至高於二戰時期的水平,但實際前景可能更糟。

從稅收到國防開支再到利率,CBO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預測都是基於樂觀的假設。加上市場目前對利率的看法,到2034年,債務與美國GDP之比將升至123%,如果假設前總統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基本保持不變,債務負擔會變得更重。

由於存在如此多的不確定性變量,外媒進行了100萬次模擬,以評估美國債務前景的脆弱性。88%的模擬結果都顯示債務與GDP之比處於不可持續的道路上,即在未來十年內上升。

拜登政府說,其預算包括對企業和美國富人大量增稅,將確保財政的可持續性和可控的償債成本。美國財長耶倫2月對國會議員表示:

“我確實認爲我們需要削減赤字,並保持在財政可持續的道路上,但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努力實現這些節約。”

國會仍存嚴重分歧
但問題是,實施這樣的計劃需要國會採取行動,而國會在這一界線上存在嚴重分歧。

控制衆議院的共和黨人希望大幅削減開支,以降低不斷膨脹的赤字,但沒有具體說明他們將削減什麼。掌控參議院的民主黨人認爲,支出對債務可持續性惡化的影響較小,利率和稅收是關鍵因素。兩黨都不贊成削減主要福利項目提供的福利。

最終,可能需要一場危機,或許是由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引發的美國國債市場的無序潰敗,或者是對聯邦醫療保險或社會保障信託基金耗盡的恐慌,才會迫使議員們採取行動,而這是玩火。

英國就是“前車之鑑”?
去年夏天的情形就提供了一個縮影,預示着美國債務危機將如何開始。在8月的兩天裏,惠譽評級下調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同時美國財政部增加了長期美國國債的發行,這讓投資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風險上。基準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攀升了一個百分點,在10月份達到了5%,這是15年來的最高水平。

至於結局如何,英國在2022年秋季的經歷可能就是“前車之鑑”。時任的英國首相特拉斯提出的無資金支持的減稅計劃令英國國債市場陷入混亂。收益率飆升得如此之快,以至於英國央行不得不介入,以消除爆發全面金融危機的風險。

不過,對美國來說,美元在國際金融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作爲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降低了發生類似崩潰的可能性。要動搖投資者對美國國債作爲終極安全資產的信心,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然而,如果這種信心真的消失,美元地位的削弱將是一個分水嶺時刻,美國不僅將失去獲得廉價融資的渠道,還將失去全球實力和聲望。

作爲華盛頓的官方預算監督機構,CBO在進行債務預測時假設GDP增長率約爲2%,通脹率回落至2%,利率從當前水平下降,完全在合理範圍內。這些數據也與費城聯儲的專業預測者調查數據相差不遠。不過,仔細審視這些數據,CBO對一些關鍵假設似乎很樂觀。

首先根據法律,CBO不得不依賴現有立法。這意味着它假設2017年特朗普減稅政策將如期在2025年到期,但就連拜登也希望延長其中一些條款。根據賓大沃頓預算模型(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從本世紀20年代末開始,永久延長該法案的稅收條款每年將拖累約1.2%的GDP。

其次,CBO還必須假設,每年由國會設定的可自由支配開支將隨着通脹而增長,而不是與GDP同步增長。其結果是,國防開支從目前佔GDP的3%左右下降到本世紀30年代中期的2.5%左右,考慮到當前戰爭的肆虐和迫在眉睫的地緣政治威脅,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最後,市場參與者對溫和的利率前景並不買賬,遠期市場顯示借款成本明顯高於CBO的假設。

美國在赤字問題上處於“可怕的境地”
外媒利用未來利率的市場定價和債券期限數據,建立了一個預測模型。如果保持CBO的所有其他假設不變,2034年債務將相當於GDP的123%。這一債務水平意味着償債成本將接近GDP的5.4%,是聯邦政府2023年國防支出的1.5倍多,與整個社會保障預算相當。

政界重量級人物一致認爲,長期債務前景令人不安。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今年早些時候表示,政治家們“可能是時候着手解決不可持續的借貸方式。前財政部長Robert Rubin今年1月表示,美國在赤字問題上處於“可怕的境地”。

從金融領域來看,Citadel創始人格里芬週一在給對沖基金投資者的一封信中告訴投資者,美國國債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不容忽視”。幾天前,貝萊德公司首席執行官拉里·芬克表示,美國公共債務形勢“比我記憶中任何時候都要緊迫”。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說,雖然債務的確切“上限”是不可知的,但隨着債務水平的不斷上升,美國在債務方面將會面臨挑戰。

羅格夫更廣泛的觀點是正確的,預測是不確定的。爲了給不確定性設定一些參數,外媒對CBO的基線觀點進行了一百萬次模擬,經濟學家稱之爲隨機債務可持續性分析的方法。每個模擬預測的債務與GDP之比都是基於GDP增長、通脹、預算赤字和利率的不同組合,並根據歷史數據中的模式進行變化。

在最糟糕的5%的結果中,到2034年,美國債務與GDP之比將超過139%,這意味着美國在2034年的債務比率將高於危機頻發的意大利去年的債務負擔。

耶倫對債務可持續性有另一種看法,即觀察通脹調整後的利息支出,她表示,她希望看到這低於GDP的2%。儘管她本人在2月8日的聽證會上承認,“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借貸水平達到買家不願購買政府試圖出售的所有資產的情況。她補充說,她現在沒有看到這種跡象。

走上一條債務可持續的道路需要美國國會採取行動,但先例並不樂觀。去年夏天,圍繞政府支出的分歧達到了頂峯,當時圍繞債務上限的僵局將美國推向了違約的邊緣。終止這場浩劫的協議將債務上限暫停至2025年1月1日,將另一場債務衝突推遲到總統大選之後。

儘管如此,世界仍在變化。其它新興市場正在侵蝕美元在貿易計價、跨境融資和外匯儲備方面的地位。外國買家在美國國債市場中所佔的份額正在穩步縮小,這考驗着美國國內買家對數量不斷增加的聯邦債券的胃口。雖然對這些債券的需求最近受到聯儲局降息預期的支撐,但這種動力不會一直髮揮作用。

20世紀70年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Herbert Stein觀察到:

“如果一件事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它就會停止。如果美國不能恢復財政秩序,未來的美國總統將證實這句格言的正確性。如果對全球安全資產的信心消失,每個人都將遭受後果。””
減持才是王道!

陸持有美債跌破8,000億美元

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大陸1月持有美國國債規模較去年12月減少186億美元,至7,977億美元,跌破8,000億美元大關,這也是大陸自去年11月起連續二個月加碼後,再度轉為減碼。

大陸持有美債規模已連續21個月低於1兆美元,分析認為此舉在於持續分散資產風險。

陸媒金融界分析,大陸減持美國國債可能是出於調整外匯存底結構的需要,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外匯存底規模的擴大,大陸需要更加多元化地配置外匯存底,以降低對單一資產的依賴風險。減持美國國債,可以將部分資金轉向其他更具潛力的投資領域,實現外匯存底的保值增值。

其次,大陸減持美國國債也可能是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近年來,美國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以及通膨壓力的上升,使得美國國債的風險加大。大陸作為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其減持行為可能是出於對未來美國國債違約風險的擔憂。”
watching-guy
減持是笨蛋, 升息造成美國公債跌了兩年多, 已經跌到最低點, 要開始降息開始漲了, 中國沒錢低價賣光光, 然後說自己賣得很聰明, 事實是馬不知臉長.
robert1328
中國只是有需要地減持,卻被你說成「賣得很聰明」,請問中國官方那一個公告有這個含意?[謝謝指教]
Derek2025 wrote: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但老美的國債困境,還真看不到逆轉的可能。
反而現在就好像是泡沫爆破之前最後的華爾滋。。。
“百萬次模擬之下,外媒得出驚人結論:美國債務危機在即!
關於美國債務危機將如何開始,去年夏天的情形可能就是一個縮影。
...(恕刪)


是你樓主自己貼離題大內宣, 那我就來回應你這篇.

一個通縮的中國, 笑人家通膨過熱的美國, 你是有問題嗎?

==================

中國經濟委靡不振!外媒:習近平臉丟光了 聲望受損又無法快速復原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日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通話近2個小時,儘管中國一再懇求,拜登並沒有放棄對中國科技和再生能源的制裁,

西方的政治家和公眾輿論因中共的虛張聲勢,變得更敵視中國,習近平很快就會發現聲望受損無法快速復原。

習近平持續層層加碼專制鎮壓,對外商企業監管趨嚴,扼殺國家經濟活力,導致中國經濟低迷,外商大舉撤資。

習近平日前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希望安撫外商重返中國,卻慘遭與會美商CEO打臉,還爆料中國富豪脫產落跑,紛紛變賣私人飛機等資產將錢挪到國外去,習近平此舉正反映中國經濟目前仍然一去不復返,絲毫沒有緩和趨勢。

英國《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Cindy Yu撰文指出,中國經濟停滯,習近平被迫重回談判桌。

自從恒大爆雷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疫後景氣並未如預期復甦,消費者及企業信心跌到歷史低點。失業率節節高升,在中國停止公布就業數據之前,超過20%的年輕人沒有工作。
watching-guy wrote:
是你樓主自己貼離題大...(恕刪)


還妄想喔
中國經濟的個數據上個月就開始好轉了
也沒持續的通縮了
你只能崩潰啦
mirko99 wrote:
脫胎換骨 美副國務卿...(恕刪)


當然有不小的影響
GDP是增長
但看看CPI那更高
對比收入的狀況
民眾的實質購買力是下降的

但俄羅斯扛住的美國的各種打擊也是事實
美國並沒有辦法打垮俄羅斯
甚至俄羅斯的軍工產業在這一波恢復不少的元氣
但其實對俄羅斯改變最大的是持續兩年的戰爭
俄羅斯可以說是面對最新型態的戰爭迫使俄羅斯軍隊做出極大的改革
本來俄羅斯軍隊非常的傳統
面對新型態的戰爭裝備-如無人機和滑翔炸彈..........等
在戰爭前顯得非常不重視
但現在持續戰爭之下
可以說累積的經驗最多
也想出很多的對應戰術
而且有這樣經驗的部隊人數相當大
這在實質作戰中會有相當的影響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