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lin28 wrote:
麻煩提供一下這位作者...(恕刪)
是你要討論只有新頭殼一篇,
那我提出另一篇經濟學人近似的文, 反駁你囉
============
習近平救經濟卻計畫錯誤!中國陷入成長停滯 《經濟學人》:讓中國民眾失望,還惹怒世界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去年中國實現了5%的經濟成長,但其數十年經濟奇蹟的支柱正在搖搖欲墜,中國以勤奮著稱的勞動力正在萎縮,歷史上最瘋狂的房地產繁榮轉向蕭條,中國用來致富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正瓦解。
儘管中國3月的工業生產有所回升,消費者情緒卻低落,通貨緊縮的陰影籠罩,許多企業家的幻想破滅,焦慮情緒的背後隱藏著對中國脆弱性的更深層擔憂。預計到了2050年,中國將失去20%的勞動力,占2成GDP的房地產業危機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解決,這將損害依賴土地銷售收入及繁榮房地產實現經濟成長的地方政府。正如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近日的通話證明的那樣,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更穩定,但仍然脆弱,中國官員認為無論誰將在今年11月入主白宮,美國都將限制更多的中國進口產品,並懲罰更多的中國企業。
《經濟學人》指出,習近平做出的回應是更堅定實施重塑中國經濟的大膽計畫,這融合了技術烏托邦(techno-utopianism)、中央計畫、對安全的痴迷,展現了中國主導未來產業的雄心。然而,這個計畫的矛盾也意味著它將讓中國民眾失望,並激怒世界其他國家。
《經濟學人》認為,從根本上來說,習近平的計畫錯誤,其中一個缺陷是它忽略了消費者。儘管消費者的支出讓房地產業及新質生產力相形見絀,但僅占GDP的37%,遠低於全球標準。
《經濟學人》認為,如果這些缺陷很明顯,中國不改變方針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習近平聽不進去。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一直對外界對經濟改革的看法持開放態度,其技術官僚研究全球最佳實踐,並歡迎激烈的技術辯論。然而,在習近平的集權統治下,中國的經濟專家遭到邊緣化,領導人過去收到的意見回饋如今也變成了奉承。習近平認為現在國家安全優先於經濟繁榮,認為中國必須為未來與美國的爭鬥做好準備,即使要付出代價。這是自1990年代以來發生的深刻變化,其不良影響將波及中國與世界各地。
economic wrote:
中國經濟的個數據上個月就開始好轉了
也沒持續的通縮了...(恕刪)
去年基期低, 解封後不見景氣上升
中國貨便宜賣,製造假象仍未停止
1. 不加班,貶值,低薪農民工,犧牲薪資與外債膨脹,來降低成本
2. 降利息, 大灑幣,降低資金成本
3. 補貼,超貸,囤貨囤到國外去
4. 仇外,減少投資,壓低進口,消化庫存
5. 股市護盤,禁止放空,美化投資虧損
有這些因素,讓數字感覺好看一點點, 但是事實上是經濟環境更差了
中國嘗試吃看看白虎湯有沒有效, 死馬當活馬醫,看能不能用一筆錢做三四件事,營建, 股市,匯率,失業,都是因為缺錢,
不過, 都是垂死前的掙扎而已,結局很清楚,救不起來,要失落20年,不會有僥倖
中國國家統計局自己講的, 2023年中國人均GDP衰退, 沒有成長5.2%, 中國說是用7.04的匯率計算, 如果中國2024年的匯率持續仍是 7.25, 那明年公布的數字也不會好看
======
中國2023年美元計價人均收入 29年來首度下滑
2024/3/3 19:25
中國國家統計局2月29日公布數據顯示,由於經濟低迷加上人民幣貶值,中國2023年的人均國民總收入,以美元計算為1萬2597美元(新台幣39.8萬元),反較2022年下降0.1%,是29年來首度下滑。
根據這項數據,2023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7.0467元,較2022平均匯率貶值4.5%。報導提到,人民幣2023年貶值的背景原因是美國升息及中國經濟低迷。
Derek2025 wrote:
Derek2025 2024-04-06 16:27 18392樓
其實, 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新聞,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另一篇大外宣, 上網fact check一下, 還真不是.
現今的以軍, 竟然已經不復當年勇了.
"以色列又被“暴揍”,中東小霸王這次麻煩大了!
誰能想到啊,曾經被吹擁有「最強大軍隊」的以色列,現在居然淪落到誰都可以揍它幾拳的境地。不,又有一個民兵組織對以色列「貼臉開大」了。
據官媒3月27日消息,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組織」發表聲明稱,該組織於26日晚間對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以北約40公里處的奧夫達空軍基地發動了無人機襲擊,並於27日凌晨對以色列施佩爾軍事基地發動了無人機襲擊。
但在這次巴以衝突中,以色列國防軍的表現讓人大吃一驚。在美國全力協助、武器彈藥充足、人員裝備優勢明顯的情況下,結果被哈馬斯打成了渣渣,光是批准陣亡的軍官就有數百人。這場衝突,以色列軍隊除了屠殺平民比較給力外,戰場上簡直慘不忍睹。
"
說以色列被哈馬斯打成渣是言過其實,如果這是事實,加薩會有幾萬平民在戰爭中被殺死?美國以色列被罵成這樣,在聯合國一樣手舉不起來,要不是今年美國要總統大選,美國總統看起來壓力不大。觀察起來,對美國來說在中東的選擇一點都不困難,即便需要繼續投入龐大資源長期來說可能會拖垮國家,但眼下資源顯然還未耗盡,還有很大家底可以掏得出手,另外,其他國家沒有強大到可以正面對抗,也有可能會犯戰略錯誤,或者換親美的領導人(如菲律賓),也一樣會讓美國和以色列能繼續壯大。現在要叫美以把已經吞下去的肉吐出來,會不會太天真?
watching-guy wrote:
watching-guy 2024-04-07 2:23 18398樓
習近平救經濟卻計畫錯誤!中國陷入成長停滯 《經濟學人》:讓中國民眾失望,還惹怒世界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去年中國實現了5%的經濟成長,但其數十年經濟奇蹟的支柱正在搖搖欲墜,中國以勤奮著稱的勞動力正在萎縮,歷史上最瘋狂的房地產繁榮轉向蕭條,中國用來致富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正瓦解。
儘管中國3月的工業生產有所回升,消費者情緒卻低落,通貨緊縮的陰影籠罩,許多企業家的幻想破滅,焦慮情緒的背後隱藏著對中國脆弱性的更深層擔憂。預計到了2050年,中國將失去20%的勞動力,占2成GDP的房地產業危機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解決,這將損害依賴土地銷售收入及繁榮房地產實現經濟成長的地方政府。正如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近日的通話證明的那樣,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更穩定,但仍然脆弱,中國官員認為無論誰將在今年11月入主白宮,美國都將限制更多的中國進口產品,並懲罰更多的中國企業。
《經濟學人》指出,習近平做出的回應是更堅定實施重塑中國經濟的大膽計畫,這融合了技術烏托邦(techno-utopianism)、中央計畫、對安全的痴迷,展現了中國主導未來產業的雄心。然而,這個計畫的矛盾也意味著它將讓中國民眾失望,並激怒世界其他國家。
《經濟學人》認為,從根本上來說,習近平的計畫錯誤,其中一個缺陷是它忽略了消費者。儘管消費者的支出讓房地產業及新質生產力相形見絀,但僅占GDP的37%,遠低於全球標準。
《經濟學人》認為,如果這些缺陷很明顯,中國不改變方針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習近平聽不進去。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一直對外界對經濟改革的看法持開放態度,其技術官僚研究全球最佳實踐,並歡迎激烈的技術辯論。然而,在習近平的集權統治下,中國的經濟專家遭到邊緣化,領導人過去收到的意見回饋如今也變成了奉承。習近平認為現在國家安全優先於經濟繁榮,認為中國必須為未來與美國的爭鬥做好準備,即使要付出代價。這是自1990年代以來發生的深刻變化,其不良影響將波及中國與世界各地。
雖然經濟學人是很有影響力的雜誌,但是這篇文章竟然沒有作者,這樣如何取得公信力?或許這本雜誌也該從神壇上下來了。不論政策是否奏效,總是要觀察一段時間才有辦法知道結論,一推出政策就馬上斷定會讓人民失望,要不就是算命式的猜測,要不就是最後自己打臉。再說,經濟學人被認為是這麼專業的雜誌,說的出來的是認為"集權"產生的政策錯誤,而指不出更好的改革或經濟模式,請問這樣的文章除了唱衰還有什麼參考價值?在我感覺中心思想就是在批評政治而已,且重申經濟制裁和打壓,實質非關經濟。
yhlin28 wrote:
雖然經濟學人是很有影...(恕刪)
經濟學有點像玄學,同一個經濟現象出現,
可以預期這樣也可以預期那樣,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預測。
西方對中國的預測多數都是錯的,往往一段時間後須大幅修正。
唯有事後諸葛亮最厲害,總有一套自圓其說。
其實社會科學都有這種通病,最終只有現實能驗證誰對誰錯。
「中國以勤奮著稱的勞動力正在萎縮,歷史上最瘋狂的房地產繁榮轉向蕭條,中國用來致富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正瓦解。」
我的看法跟經濟學人相反,就講第一點,
中國勞動力萎縮得正是時候,產業升級與AI化,
可預期勞動力需求將持續下降,勞動力不萎縮就業就出問題,
又或者要為了保就業而延緩產業升級與AI化。
中國各種產能過盛,勞動力再不萎縮難道要開發外星巿場來消化產能?
相反,前景黯淡的正正是西方極力吹捧的印度,
印度將因人口爆增陷入長期困境,甚至被拖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