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不要MIC?沒問題。

若美國人能忍受更高物價,更低質素的生活,別人也無話可說。

以美國人的勞工質素,就算能把生產線搬回去,也別妄想能有多高的生產效率,更別妄想能有出口的競爭力。

美媒:拜登想保護“戰略性製造業”,但美國消費者可能不想為此付出代價

美國上周宣布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的關稅,涉及電動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個人防護裝備等多種商品。外媒普遍認為,拜登政府這次行動,與其在大選年爭取選票有關,而不少美國經濟學家和業內人士擔憂,這些關稅的成本最終還是會由美國消費者來承擔。

「拜登對中國加徵關稅,標誌著廉價中國商品時代的終結。」《紐約時報》5月18日以此為題,稱拜登此舉旨在「保護戰略性製造業免受低成本競爭”,從而增加就業。然而,美國消費者可能不會喜歡為此付出的代價。

文章稱,在21世紀的前20年裡,來自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進口浪潮壓低了美國電子遊戲、T卹、家具、家電等產品的成本,美國的許多消費品變得更便宜了;沃爾瑪、亞馬遜等零售商或電商平台依靠銷售海外低成本商品蓬勃發展。但工廠倒閉、工業大蕭條和薪資停滯不前也引發部分美國選民不滿。

川普在任期間,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之名,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實,援引「301條款」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六年來,中美的貿易摩擦令兩國關係緊張,拜登雖然嘴上說著“尋求對華對話”,但在國會和部分美國選民的施壓下,保持了強硬的貿易立場。

《紐約時報》稱,在關稅問題上,拜登和川普做出了「不同卻又相互重疊」的努力——試圖透過提高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的成本,來重振和保護美國工廠。

文章提及,過去,美國兩黨曾聯合起來與中國進行經濟接觸。當時他們認為,把生產外包給能夠以更低成本生產某些商品的國家,美國會從中受益。儘管經濟學家知道,這麼做會讓一些美國人失去工作,但他們認為,提供消費者低成本商品,讓企業騰出精力投資具有創新優勢的高價值產業,對美國整體經濟有好處。但現在,兩黨都在競相切斷這些聯繫。

文章稱,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政治誘因」會催生什麼樣的新決策時代,也不清楚美國公眾是否還在為該國40年來最快速的通貨膨脹所困擾,又是否能忍受可能伴隨轉型而來的陣痛。

「舊的共識已經被打破,新的共識還沒有形成。」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戴維·奧托爾(David Autor)表示。他警告,消費者和選民不可兼得,「你可以做出權衡,整個世界都在權衡。如果你想讓美國在這些科技領域保持並重新獲得領導地位,你就必須付出更多。但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會奏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與幾位經濟學家合著的一篇論文中,奧托爾發現,儘管川普以關稅為中心的做法並沒有成功將很多工作帶回美國,但有關政策似乎為川普及共和黨贏得了更多選票。

文章提及川普和拜登在對華關稅政策和保護主義問題上的不同之處,指出川普「想要拆除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商業橋樑,並大幅限制整體貿易」。而拜登則希望利用關稅和其他法規,在清潔能源和半導體等戰略產業周圍「建立堡壘」。

文章指出,許多支持減少對華貿易限制的經濟學家批評了拜登和川普的計劃,他們認為,這些措施不僅會提高美國消費者的成本,還可能減緩美國經濟成長。

這些經濟學家指出,切斷來自中國的競爭,會迫使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把錢花在人為造成的昂貴商品上,而不是花在能創造新產業和新就業的創新產品上。

「在這些事情上大規模過度指出,將損害我們的生產力。」小布希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格倫·哈伯德(Glenn Hubbard)表示。

另一方面,美國經貿領域的專業人士也表達了擔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Craig Allen)14日發表聲明強調,維持川普時期關稅並額外徵稅,「最終會使美國企業在國內外的競爭力更加難以維持,導緻美國就業機會減少。

美國零售業領袖協會負責國際貿易的副總裁布萊克哈登(Blake Harden)表示:「廣泛徵收關稅不具戰略意義,將阻礙美國經濟成長。」他認為,這最終將「對設法參與全球競爭的美國企業造成阻礙,並對美國工人的薪資產生負面影響」。

《紐約時報》稱,一些民主黨人表示,拜登制定一項持久、成功的對華貿易政策的最大希望是增加開支,包括為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製造業提供新一輪補貼,並加強執法力度。

威廉與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經濟與社會計畫」負責人、拜登前助理珍妮佛‧哈里斯(Jennifer Harris)敦促拜登政府將產業政策支出與更嚴格的規定結合起來,限制資金接受者可以用這筆錢做什麼。

她坦言,如果拜登政府的政策不能迅速降低美國產品的價格,選民就會對這些努力感到失望,「美國人希望兩全其美,如果價格上漲,他們就會變得暴躁」。

文章引述民調結果稱,美國選民已經對物價上漲極為不滿,對通膨的擔憂正在影響拜登連任的機會;如果川普重新入主白宮,新關稅導致的價格持續上漲也可能損害他的支持率。

「這些政治議題為新時代的對華政策的最終走向帶來了不確定性。」文章寫道。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日報前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拜登的這些關稅「是兩國產業政策衝突的頂峰,也是美國即將到來的選舉季的結果」。

普拉薩德坦言,拜登的新關稅增加了中國「報復」的風險,最終可能拖累美國經濟的成長。如果共和黨和民主黨為了贏得選舉而繼續對中國採取對抗立場,兩國關係也可能受到影響。

針對拜登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問題專家呂祥日前對香港《南華早報》指出,此前特朗普政府就不斷污衊中國存在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而由於拜登政府也從未放棄“貿易戰”的念頭,“中方一直在為各種情況做心理準備”, 無論中國怎麼做,“我不認為我們會'加戲'(add to the drama,加劇局勢緊張)」。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5月14日就美方發布對華加徵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結果發表談話,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徵關稅措施,「中方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舉行第五次中巴外長戰略對話後共同會見記者。王毅就相關提問表示,美方不擇手段打壓中國,並不能證明美國的強大,反而暴露出美方已喪失自信,亂了方寸;並不能解決美國自身存在的問題,反而會對國際產供鏈的正常運作造成進一步破壞。

王毅強調,單邊行徑和保護主義違背時代發展潮流,必將被歷史車輪碾碎。在全球經濟復甦的關鍵時刻,國際社會應當正告美方,不要再給世界製造新的麻煩了。”
john65537
美國人要的是,印美鈔買便宜的中國製品。而中國人夢想的是,用人民幣貿易。
俄羅斯不愧是戰鬥民族,越戰越勇,越打仗越強悍。

(另一方面,星鏈原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無法對抗)

“美國傳媒上周五報道,俄羅斯於本月10日首次成功完全阻斷美國太空科技公司SpaceX旗下的近地軌道衞星星鏈(Starlink)互聯網服務,導致烏軍失去監視能力。俄軍在之後數天向哈爾科夫州進攻,烏軍在毫無準備下接連敗退。

駐守哈爾科夫州邊境線的烏軍第125國土防衞旅無人機部隊,呼號「藝術家」的指揮官透露,俄羅斯本月10日上午發動電子戰干擾,導致該旅完全失去某一位置的無人偵察機信號。

需用無線電或電話工作

他們原先依賴無人機監視俄軍集結情況,當下只能改用無線電或電話工作。其他軍人也抱怨部隊極度疲勞,不滿烏克蘭政府未加強動員,導致前線人員嚴重不足。

「藝術家」又認為就算知曉俄軍集結,烏軍也無法構築堅固防線。他指出其部隊會趁夜間用鐵鍬挖土,但哈爾科夫邊境的土壤非常厚重,只有挖掘機才能挖開,也只有機械設備才能安裝混凝土防禦工事。他承認部隊可以趁在之前彈藥仍然足夠時完成防線,坦言他們浪費大半年時間,並強調當下會盡力而為。”
伊朗北韓早就被制裁了!

現在經濟不也是不太好?

美國如果能把俄羅斯的國力和經濟打成跟伊朗北韓一樣,

不就成功了?

哪需要管俄羅斯屈不屈服?

俄羅斯不屈服不就更好?

這樣就能使出核彈級的制裁不是?

所以這就是美國的如意算盤,

至於俄羅斯的核武本就不在美國的考量,

因為美國從頭到尾就沒想參戰,

俄羅斯也就沒動用核武的理由,

現在的事實也是這樣~

a26831648 wrote:
有想到但是認為不會發...(恕刪)
amandachange
核彈級制什麼裁?越弄俄它越有錢,有問題嗎
沃爾昌斯克北部已經淪陷! 俄軍先頭部隊已經渡過了綜合醫院以西的伏爾加河。

在城市西部靠近 Stadionnaya 街的樹林中紮營。

另有消息,俄軍拿下克列謝耶夫卡

烏克蘭2週擊落4架俄國Su-25戰機, 都是在靠近頓內次克地區, 以防空飛彈擊落

烏軍說, Su-25 相當好打. 只要發現蹤跡, 是可以輕易解決掉

不過傳說烏軍的一個王牌飛行員等不到F16, 最近傳出戰死噩耗. 願上蒼讓英雄升天.
hidear1024
基輔戰鬼,蛇島勇士的那種王牌嗎?[大笑]
烏俄戰爭, 俄國沒收德國資產.

聖彼得堡法院下令沒收德意志銀行資產

所以, 美國歐洲沒收俄國外匯存底與銀行外國資產, 也是名正言順了. 哈哈

不過呢? 怎麼中國被流彈打到, 據說中國是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 呵呵
watching-guy wrote:
烏俄戰爭, 俄國沒收...(恕刪)


你只能自己崩潰啦
oxxx wrote:
不對啊首先 你必須先...(恕刪)


印度高階預估也差不多1億人左右
不算小數字了
Derek2025 wrote:
這就是我當年起這個標...(恕刪)


那時候就下降了
事實上09金融危機後大傷
只是這場打下去
美國控制力連檯面上都有點撐不住了
watching-guy wrote:
烏俄戰爭, 俄國沒收德國資產.

聖彼得堡法院下令沒收德意志銀行資產

所以, 美國歐洲沒收俄國外匯存底與銀行外國資產, 也是名正言順了. 哈哈

歐美凍結沒收俄羅斯相關資產多久了~現在不過是開始互相傷害罷了,

3000億對2880億,

當然美國沒什麼傷害啦~反正多數是歐盟國家的投資,

老實說這真是不錯的策略,

再一次美國爽賺讓歐盟國家去跟俄羅斯死嗑當韭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