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華為走自己的路:Mate 80 倒數計時

Brian 168 wrote:
這是你個人解釋, 對照台灣的原始GDP報告

3.33% 主要來源在對國外出口, 可以仔細看看
這是根據海關申報資料撈出來的重大項目

確實因為5G布建、遠距商機及電子新品備貨需求
出口增6.01%
但是除了這些乏善可陳, 意味著淺碟結構不變 受國際景氣影響大
當這些需求變化時, 意味著主要收入源減少或消失


你說的那些, 都已經包括在1~9月總投資與總消費中了~~ 甚至有過度計算, 而且還沒包含企業虧損的財報, 中國航空業, 旅遊業, 娛樂業, 餐飲業, 房企, 石化業, 汽車業因為疫情的虧損金額相當巨大. 金融業的獲利也大幅衰退. 區區那一點點5G布建的投資, 連彌補一丁點損失的能力都沒有.

中國向來都報喜不報優, 看中國的資料要看清楚內容, 要知道數字中藏了什麼邪惡的東西, 否則你會成為中國大內宣與大外宣陰謀下中毒的傻子~~

如果可以忽略不看高通膨與貨幣貶值, 那敘利亞, 委內瑞拉, 土耳其, 阿根廷這幾年的經濟規模, 早就追上中國了~~ 了解嗎?
vspebrian wrote:
你說的那些, 都已經(恕刪)

所指的中國內需問題, 我已經說過不辯論, 觀點不同 出發不同
看待問題的評價指標, 就會產生差異, 這不是花時間回貼本意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6%96%AF%E7%A6%8F%E6%96%B0%E6%94%BF
舉出美國羅斯福新政的用意, 在於國土經濟規模類似
並且目前遭遇到經濟蕭條的困境類似, 雖然起因不同(疫情跟經濟過度擴張不同)

美國羅斯福新政 舉例之一 強制金融改革,
所有存款戶 只能取得85%存款 (15%強制消失)

"羅斯福在3月9日向國會提出緊急銀行法案──大部分是由胡佛的首席顧問所起草,該法案在當天就通過並簽署。此法案提供了一個由財政部監管重新開張銀行之健全系統,而且有聯邦貸款防備不時之需。在聯邦儲備系統中四分之三的銀行在接下來的三天中重新開張。數十億美元的現金與黃金在一個月內就回流到各家銀行,進而穩定的金融系統。在1933年結束之前,4,004座小型地區銀行永久的關閉並且併入較大的銀行。其總存款量為36億美元,而存戶喪失了5億4千萬美元,也就是說存戶取回了85%的存款。"

比上中國房市的強制打折銷售,
對於一般人影響小於銀行存款消失15%, 損失是建商
以上拙見, 其他再說
---------------------------------------
你說的那些, 都已經包括在1~9月總投資與總消費中了~~ 甚至有過度計算, 而且還沒包含企業虧損的財報, 中國航空業, 旅遊業, 娛樂業, 餐飲業, 房企, 石化業, 汽車業因為疫情的虧損金額相當巨大. 金融業的獲利也大幅衰退. 區區那一點點5G布建的投資, 連彌補一丁點損失的能力都沒有.

貴端所提這一段, 是我國對於第三季GDP成長率(預估)的原因分析
中華民國統計的出口項目, 與中國無關, 若有誤解 就此釋疑
Brian 168 wrote:
所指的中國內需問題,(恕刪)


數家財務有問題的房企把新房子打7折58折賣, 那舊屋的售價能高嗎? 其他建商的房子能賣貴嗎? 在建的房屋會違約多少買主呢? 那是全面性的崩盤~~
vspebrian wrote:

數家財務有問題的房企把新房子打7折58折賣, 那舊屋的售價能高嗎? 其他建商的房子能賣貴嗎? 在建的房屋會違約多少買主呢? 那是全面性的崩盤~~


你好, 房市跟股市 有一個共通特點是在於
實際價值VS評估價值(市場行情)成倍數增加, 在越發達地區越容易膨脹
形成泡沫經濟.

2008年的全球經濟蕭條, 主要起因在雷曼兄弟次級房貸
用簡單的解釋是超貸, 用股票的手法就是信用擴張 提高財富槓桿
中國的房市本身也是一樣 台灣的房市本身一樣都有類似危機

如何維持降低危機, 這是政府的責任之一,
當然, 一洩到地再重整是最差的手段.
我沒有指美國 中國或台灣 誰對誰錯
Brian 168 wrote:
中國的房市本身也是一樣 台灣的房市本身一樣都有類似危機(恕刪)


台灣沒有中國那種危機..... 不要亂講, 台灣現在是工業廠房供不應求, 南科周邊有一點點漲價潮

數家財務有問題的房企把新房子打7折58折賣, 那舊屋的售價能高嗎? 其他建商的房子能賣貴嗎? 在建的房屋會違約多少買主呢? 那是全面性的崩盤~~

雖然說沒賣就沒虧, 但是欠銀行的錢照樣一毛錢不能少, 全體房貸戶都蒙受巨大損失~~ 中古屋交易金額不列入GDP, 因此無法看到拖累的數字.... 而新建屋列入消費, 開發案列入投資, 都算在GDP... 因此中國GDP是吹牛捧起來了, 但是中國人的平均金融財富卻是嚴重失血中~~

2019年中國人均金融財富大縮水, 但是台灣卻爬上世界第四名. 無能的中國政府讓老百姓越來越窮, 從這份報告就可以看出台灣民進黨政府的治理能力遠遠高於中國, 而且高於世界許多先進國家~~

中國人均金融財富從2018年的12,770歐元, 跌到2019年的10,390歐元, 從27名跌到34名, 中國人確實變窮了. 而台灣排名往上提升一名. 位居全球第四. 從92,360歐元上升到97,850歐元

2019


2018

vspebrian wrote:
2019年中國人均金融財富大縮水, 但是台灣卻爬上世界第四名. 無能的中國政府讓老百姓越來越窮, 從這份報告就可以看出台灣民進黨政府的治理能力遠遠高於中國, 而且高於世界許多先進國家~~

中國人均金融財富從2018年的12,770歐元, 跌到2019年的10,390歐元, 從27名跌到34名, 中國人確實變窮了. 而台灣排名往上提升一名. 位居全球第四. 從92,360歐元上升到97,850歐元


要討論人均金融財富, 首先要知道 所謂的人均財富計算方式
(由於沒有清楚看到定義), 暫時以人均生產值(GDP)概念看待
只是將年間生產收入, 改為財富總值計算, 得出參考值.

以下連結 可以知道, 所謂平均值一定有個人差異, 並非代表個人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9/12/12/taiwan-wealth-ranking/

轉換觀念, 用個人的財富做增減分析, 可以知道主要在投資工具
房市 股市 保險 基金 等等財富的增減, 造成平均值變化
Brian 168 wrote:
要討論人均金融財富,(恕刪)


中國變窮就是變窮了~~ 至於怎麼變窮的, 原因很多, 除了共產體制造成的, 也有補貼外銷, 國企效率不佳, 貪汙腐敗, 資金外流等等原因~~

反正就是中國政府的治理很不好, 才會一年之內把中國人民的金融資產全折了.

如果中國真的要大力補貼建造半導體, 我看中國人的人均金融財富還要進一步下滑到10,000歐元以下.

舉個例子, 中國借了100億來蓋工廠或高鐵, GDP多一百億, 看起來經濟好棒棒啊, 但是資產負債相抵後, 金融資產增加量是0, 如果投資的項目有貪污與虧損, 那就資產負債相抵後, 剩餘的權益變負數; 或是人民幣貶值, 出口增加了5%, 也好棒棒啊~~ 但是, 越拚命造假, 人均GDP提高了, 而人均金融財富卻下降了....

造假GDP, GDP上升了, 但是不是不用付出代價, 一造假, 中國人均金融資產就會應聲下跌, 跌掉的部分, 就是全體中國人付出的代價, 中國人變窮了~~
vspebrian wrote:

反正就是中國政府的治理很不好就是了, 才會一年之內把中國人民的金融資產全折了.


經濟市場, 是活的生物, 不是國家或政府使用計畫可以控制
到目前為止, 多數成功的案例都是政府介入調節, 而非控制

回到所舉的人均財富的比喻, 台灣持續土地開發及新建
是否增加了土地的實際價值或者只是評估價值增加(泡沫經濟)
這個問題, 需要看實際房屋 在後續是否產生價值及財富

在大陸的房市 也是同樣的道理, 必須要看待個別房屋是否增值
不能一刀切, 直接說 這是政府的政策或管理所以解釋有功有過
需要長期5~10年來看 往上走往下走 是否政府下了調節政策? 有無效用

一般分析財富增值, 是以投資工具分類, 哪一種的工具有效增值?
台灣在投資工具上較大陸靈活 觀念已經形成, 這點有 但不是政府功勞
大陸因為比例上受房市占比大, 當經濟環境不佳時, 評估價值降低正常
但 這也不能稱為政府責任, 任何一政府無法控制細節, 如同次級房貸危機

以上拙見
Brian 168 wrote:
經濟市場, 是活的生(恕刪)


你很愛擦脂抹粉, 明明成績單報表都寫出來了, 輸了就是輸了, 虧了就是虧了. 窮了就是窮了, 中國人明明就變窮了, 你還要怎麼掰呢?

這中國明明就是放牛班的資質, 你還要講成台大榜首的實力. 只有你掰得出來~~

如果南韓繼續遭到美中日擠壓, 台灣人均GDP追過南韓的時間已經接近了.

================

Q3經濟成長率超越預測!蔡英文:歸功團結防疫的每一個人

蔡英文表示,經濟能維持正成長,要歸功於國人團結防疫、社會上百工百業認真打拚,這是我們共同的成績。

她強調,好成績就該延續下去,疫情過後,台灣也不能忽視和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包括加速進行各重大投資計畫、推動產業轉型,以及布局跨國的供應鏈合作網路,都是我正在帶領政府團隊努力的方向。


=================
vspebrian wrote:

你很愛擦脂抹粉, 明明成績單出來了, 輸了就是輸了, 虧了就是虧了. 中國人明明就變窮了, 你還要怎麼掰呢?


我只是告訴你 所謂的人均財富是一個指標,
中國2019年的指標下降, 但他不是破產
台灣2019年的指標上升, 他也不是暴富
上升下降 主要的原因在於財富(投資工具)內容不一樣
大陸以房產佔大多數. 台灣比較平均 但是房產過高問題還是有

所以當經濟環境不好時, 虛高的房地產容易貶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