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華為走自己的路:Mate 80 倒數計時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面板又不是IC, 當然超出美國宣布的範圍, 不應該禁止. Intel, AMD也可以供應PC CPU. 因為主機板並未在制裁範圍內.
民進黨政府振興經濟奏效, 台灣內需大爆發.... 國產汽車業大反攻, 國產車產線全面滿載, 交車不及, 累積排隊訂單超過一萬輛, 光是corolla Cross 單一車款就有5000輛訂單來不及交車.... 本月進口車比重自51%降至42.4%,

==========

新車總銷售10月逼近4萬輛, 國產車拚反攻潮 市占率或可衝上六成

根據監理所資料,10月國內新車總領牌數為3.98萬輛,年減3.0%、月增6.8;累計前十月新車總領牌數為36.56萬輛、年增3.5%。 

車商分析,10月車市最終略低於原先預估的4.1萬輛,主要受到進口車船期影響,新車到港數量不足,10月進口車市占率跌至42.4%的近年新低。 

10月初上市的國產新車-豐田Corolla Cross,上市首月繳出交車3,500輛的成績,躍居全市場最暢銷車款,可望成為新一代銷售神車,總代理和泰汽車透露,Corolla Cross還有超過5,000張訂單待交。市場看好Corolla Cross的熱賣,將帶起一波國產車反攻潮,國產車市占有機會重返六成之上高點。

=========
大量訂單湧入台灣, 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上升到55.1, 第三季經濟成長率3.33%.

PMI是與上個月相比, 連續數月高度成長, 而且擴張最大動力來自海外出口訂單.... 讚啦~~ 台灣製造業步步高, 大撿美中貿易戰噴出的肥單. 生產暢旺, 產能爆滿.

中國沒錢補貼面板太陽能, IC工業兵敗慌亂, 回台投資產能陸續開出, 疫情再度爆發, 歐美買主尋求穩定供貨來源, 都使得台灣的外銷接單, 一個月比一個月猛, 10月份工業產出大幅擴大.

台灣奮起, 中國衰敗, 趨勢已經成形.

========
IHS:10月製造業PMI55.1 2016年12月來最大擴張率

10月份調查資料顯示,臺灣製造業景氣狀況明顯改善,企業反映產出與新接業務總量皆大幅加速擴張。

10月份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錄得55.1,與9月份的兩年半高點(55.2)相近,顯示行業景氣狀況進一步大幅改善。過去4個月以來,臺灣製造業持續從年初疫情中復甦,景氣度每月都有改善。

臺灣製造業10月份產出大幅加速上升,增幅為2016年12月以來最顯著, 10月新訂單總量連續第四個月呈現擴張,而且擴張率為2018年1 月以來最快,擴張動力來自新出口訂單的加速成長。

==========
vspebrian wrote:
不用鬼扯~~不用擦脂抹粉, 中國已經進入與日本相同的失落的年代. 因為房地泡沫崩了, 新屋打7折求售~~ 任何國家發生這種事情, 都代表泡沫經濟破掉了~~
 
 

又在製造謠言,何來的新屋打7折,幾乎都在漲,

 
https://www.anjuke.com/fangjia/quanguo2019/
 
https://www.anjuke.com/fangjia/quanguo2020/

2020年全国房价排名(由高到低)

2019年全国房价排名(由高到低)

Erichuangtw1980 wrote:
(恕刪)


中國的統計資料是假的啦, 取樣與報價都有人為控制~~ 恆大地產有沒有打七折, 自己去Google.

死亡之握+鹹豬手, 摟在奶罩位置, 不算禮儀...

vspebrian wrote:
中國的統計資料是假的啦, 取樣與報價都有人為控制~~ 恆大地產有沒有打七折, 自己去

恒大一家因為疫情要做促銷,你就當全中國的跳樓大拍賣?

實際的去了解看看,不要看標題就自己腦補,

不過你這個習慣應該改不了。

--------------------------------------------------------
恒大7折賣房 將引爆降價潮
不過,房地產市場會因此帶動降價潮嗎?報導指出,恒大放話對各地所有樓盤都在目前售價的基礎上打七折,但實際實施的落差會很大。原因是各地樓市「一城一策」,許多地方更對新房限價,開發商就是想便宜賣也不行。而且樓盤打折一般是針對備案價(意指定價),與實際售價不同。
絕代蝴蝶 wrote:
你們吵你們的,我只是...(恕刪)


沒有分享的原因是:只有開放4G零件
重要的5G相關零組件 仍被限制:+

但最近一週 有些新聞 目前仍無法判別真假
# 蘋果銷售量 不如預期
# 小米手機銷售成為世界第三
# 華為mate 40 缺貨
Erichuangtw1980 wrote:
恒大一家因為疫情要做(恕刪)

當我想看看無知又無恥的範例文章
看vspebrian和29x5x5x2寫的就是了。
綠腦們是民主之屎
關於人均金融財富這個問題,
我先道歉,不是很了解定義,
重新了解問題後,我整理一下原始出處及看法。

人均金融財富應稱為人均金融淨資產
也就是不含固定資產的流動資產。
土地,房屋不能計算在內。

原始出處比較正確的解讀如下
路透社轉載

其中重點:這是2018年統計
1.2018年統計 全球10%富人擁有82%金融淨資產
人均一說我認為有很大水分。
2.全球負債比 65%(GDP vs 負債)
3.台灣進步原因 保險 年金 證劵 存款
4.工業新興國家(含大陸)金融資產首度同時衰退
主因是中美貿易戰政治因素帶來貨幣緊縮政策
5.美國因為美元強勢獲利而進步
台灣新加坡也因美元受益。

跟土地,房屋無關。本人有誤解,抱歉。
但是,主因在美元匯率,台灣富人受益,
台灣一般人無法因此增加淨金融資產。

2019年統計 少有人引用
2020年部分轉載
台灣負債比突然增加至92.6%
這是一般看到的房市泡沫化的表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