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168 wrote:
我先道歉,不是很了解定義,
重新了解問題後,我整理一下原始出處及看法。
人均金融財富應稱為人均金融淨資產
也就是不含固定資產的流動資產。
土地,房屋不能計算在內。
你的理解還是錯了~~
人均金融財富有包含土地與房屋, 因為人均金融財富是(凈資產-淨負債), 房地產抵押貸款這部分, 會扣抵押現值...
資產不計, 只計房貸, 六七成的人都變成負資產, 懂嗎? 龐大的房貸與抵押貸款就足以把人均金融財富餘額扭曲掉.... 且當房地交易時, 賣家的現金帳戶就會出現巨額餘額擴大, 就會使得房地產的價值反應到金流戶頭中. 極少以地易地, 以屋易屋. 沒有金流的主要是繼承與贈與... 即使法拍都是有金額的.
應該是說, 人均金融財富並未計入房地產的"未實現增值利益".
Brian 168 wrote:
但是,主因在美元匯率,台灣富人受益,
台灣一般人無法因此增加淨金融資產。
台幣是對美元升值, 但是這報告是以歐元計價. 歐元與台幣的升貶幅度大多都是相同趨勢....
至於匯率, 台灣的實質有效匯率並沒有明顯上升.... 至於什麼是實質有效匯率. 你可以去查, 不要以訛傳訛...
全世界各國貨幣升值, 近期內不是僅僅只是台灣一國升值, 而且台幣與歐元, 人民幣近期的升貶幅度是接近一致的, 中央銀行10月份報告書顯示的資料如下 (file:///C:/Users/vspec/Downloads/1091015%E4%B8%AD%E5%A4%AE%E9%8A%80%E8%A1%8C%E6%9B%B8%E9%9D%A2%E5%A0%B1%E5%91%8A.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