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套用日前的說法,作等值的應戰⋯⋯換算回來就是 清單中 可能會增加許多項目當項目越多表示有更多的 項目不在中國(美國)生產 ,首先受益自然是墨西哥與拉美,亞洲這邊是 東協 跟南韓,其次是歐盟與俄國。若企圖以製造業外流,來降低對方的國力,讓全球分工製造重新洗牌如果雙方繼續演下去,其實是很好的事。這貢獻可不亞於 一帶一路。但中國憑什麼要配合美國 如此犧牲奉獻回主題因有龐大的順差,老美順手一抓就一堆項目,中國就沒有這麼多美對中順差的項目作對應有沒可能擴張到服務業 智財領域,如果雙方在未來幾週一直玩加碼的話
oxxx wrote:就套用日前的說法,...(恕刪) 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基本上是美國廠商在中國製造的 , 中國本身利潤非常低 ~至於中國的高利潤產品例如高鐵 通信設備 重型機具 超級電腦芯片等 , 美國本身又重重設限 , 中國本就賣不進美國市場 .相較之下 , 美國輸往中國產品利潤可就高太多囉 ~ 難怪現在中國根本不鳥美國搞貿易戰呀 !!
oxxx wrote:玩下去 時間不一定...(恕刪) 你沒看2017年中國除了汽車銷售2887萬輛 僅美國的1.7倍之外 , 其他諸如手機電視 電腦 白色家電等 , 中國市場規模都是美國的三至四倍哩 !外移出中國這麼龐大市場後 , 再繳交中國海關那麼沉重關稅回銷 ?好棒棒呀 ! 這種企業老闆太聰明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