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間,滕、嶧之區,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後受撫,邑宰別之為「盜戶」。凡值與良民爭,則曲意左袒之,蓋恐其復叛也。後訟者輒冒稱盜戶,而怨家則力攻其偽,每兩造具陳,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盜之真偽,反復相苦,煩有司稽籍焉。
適官署多狐,宰有女為所惑,聘術士來,符捉入瓶,將熾以火。狐在瓶內大呼曰:「我盜戶也!」聞者無不匿笑。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卷八.盜戶
========================================
白話文翻譯
順治年間,山東的滕、嶧地區,十個人中就有七個人是強盜,官府從來不敢拘捕他們。
後來這些強盜接受政府的招撫,縣另就把他們和良民的戶口分開,另外稱之為「盜戶」。
只要遇到他們與良善百姓相爭,官府都會刻意袒護,做出對盜戶有利的判決,就是怕他們叛變再為強盜。
後來打官司的人就都會冒名自稱是盜戶,以便官府袒護他們,而和他結怨的人家就極力攻擊他們說他是假盜戶。以致訴訟時,原告被告兩方的申訴,都把是非曲直暫且放在一邊,反而先就這個盜戶是真的還是假的,辛苦地反復相互攻訐,還必須再煩請有關部門去查證盜戶名冊。
當時恰巧官府出現很多妖狐,連縣令的女兒也被狐狸精所迷惑,就聘請法師前來,法師用符咒把狐狸精攝入瓶子,準備用烈火去燒它時,狐狸精在瓶子裡面竟然也細聲尖叫:「我是盜戶呀!」
一旁聽到的人全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