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65537 wrote:油電混合我們不講插電式的,因為充電後的油耗數字當然會很漂亮。目前最強的Hybrid技術有:Toyota的THS、Nissan的e-Power、Honda的iMMD、比亞迪的DMI,大多是日本車廠的技術,這些技術各有其優缺,它們的省油效率其實也都差不多,沒有誰特別突出。 日系三大混動只講節能效率的話,的確和DMI並沒有本質區別,至少都是同一個數量級。但是車子畢竟不止動力總成。日系車短板或者說落後點在於網絡時代的科技配置。以及提升舒適感的基本配置比如靜音用料等等。同價位裡,輔助駕駛的軟硬件、車機和拓展多媒體功能,包括內飾現代感或者檔次感,日系這些都是全面保守,NVH不要說比同價位中係,甚至連美系都不如。(我開銳際Escape也就是新Kuga,就比CRV和RV4風噪小,但比我更便宜的領克01風噪胎噪都更小)即便是沒有電動車的衝擊也一樣。雖然會有很多老司機不喜歡或者不適應,但是汽車的發展方向確實有著移動的智能手機或者移動的個人/家庭多媒體網絡智能終端這個趨勢。日系又一次沒趕上風口。
hank28 wrote:美國汽車早就掛啦0.0…不然底特律怎麼會變成鬼城美國汽車工人薪資太高了 在美國建廠光人事成本就是其他地方的好幾倍 人力成本吃重的工廠在美國很難待下去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汽車工人的工資還好主要的問題是退休金所以在美設廠越久的退休員工越多包袱越大以前日本車廠美國廠的包袱比三大車廠小所以利潤比較好但是如果跟特斯拉比豐田的包袱算大的
Lei123 wrote:看了才知道,Toyota借那麼多錢!Toyota是世界第一大舉債公司!Toyota債務高達2170億美元。之前獲利能力不錯,所以債信評等很好。但公司一旦落入虧損,這些債務就會把公司吞噬 日本利率超低沒事的量日本政府也沒有膽子升息
mangchaocs wrote:日本車本來就是靠耐用毛病少在賣的,這點大陸車還有待加強。 總體上是如此沒錯,但看JD power2022年的數據,純自主品牌品質表現靠前的已經超過後段的部分日系。這種變化在長的時間線上看是緩慢的,但到了質變的臨界點就會感覺是驟然的。預計就未來三五年。
不要底估歐美國家不要臉的程度到時日本也會加入原本預計電車大概在2025年會大幅增長沒想到2023年就起飛了碳中和說穿了就是已開發國家遏止開發中國家發展的緊箍咒如果一看瞄頭不對影響到身自利益翻臉 跟翻書一樣歐盟2035年燃油車禁售令最終確認 德國強力干預為e-fuels開後門2023/04/09 環境資訊中心 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在德、義等國揚言否決的爭議中,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28日通過新規。2035年起,新售車輛要達零碳排,不能再販售使用傳統內燃機引擎的汽油車跟柴油車。在德國強力介入下,使用e-fuels合成燃料的新車仍可繼續銷售。再過幾年歐美日發現汽車賣不過中國電車時2035的油車大限可能就是個屁屆時可以學學台灣乾淨的煤不排碳的石油地球暖化沒那麼可怕大家油車繼續賣
狗子2008 wrote:再過幾年歐美日發現汽車賣不過中國電車時2035的油車大限可能就是個屁 電車優點很多,消費者自己會選擇。大陸電動車大爆發,與遙遠的2035大限無關。已經沒有車廠要投資研發燃油車了,紛紛投資電動車,前景已定。豐田太驕傲,豐田章男可能押注2035不會實施,現在....見鬼了!怎麼時代來的這麼快!
mangchaocs wrote:看IQS不準,至少要看VDS。路遙知馬力。 也有哦。2022年的VDS報告,主流品牌裡可靠性高於行業均值的18個品牌有8個是自主品牌,雖然最前面領先還是合資品牌但差距已經在個位數到10左右。而且日系裡面諸如東風本田、東風日產、鄭州日產、長安馬自達、廣汽三菱、斯巴魯等品牌均未進入前18,雖然斯巴魯這類不排除是因為銷量太少未能進入抽樣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