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在用的農曆,其實是明崇禎年間編寫的《崇禎新曆》。由於當時中國舊曆法誤差
甚多,不合時宜,而湯若望帶來的西洋曆法則成功預測日蝕,崇禎於是下令,由意大利教
士利瑪竇的弟子,徐光啟編寫新曆。這種由西洋而來的「新農曆」,在清初甚至引起中國
士大夫不滿。康熙年間,學者楊光先指湯若望所算曆法「不合陰陽,意在大逆」,更稱「
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結果湯若望被判凌遲,在孝莊太后特旨之
下方才獲釋,副手卻被滅族。然而實測結果卻是湯若望的算法完勝。
那麼,楊光先不惜謀害洋教士以圖保留的「中國古曆法」又是何許曆呢?說來好笑,其實
這套所謂「中夏曆法」實際上也是元朝時引入的「回回曆」(伊斯蘭陰曆)。元朝第一次正
式頒用的,其實是劄馬剌丁依照阿拉伯太陽曆法編制的《萬年曆》。但因為其格式與中國
舊有曆法完全不同,難以普及,於是後又改為以完全以月相為準的《伊斯蘭陰曆》略為修
改,名為《授時曆》。於是這套伊斯蘭曆法,就這樣一直用到明崇禎。
好吧,元朝又不是漢族朝代,元朝以後的發展不算。元朝之前,中國人最驕傲的唐宋盛世
,用的肯定是最正宗的中國曆了吧?錯。唐朝所用的《大衍曆》,原為印度曆法《九執曆
》,唐《開元占經》中就有其印度原版中譯本,後又衍生出《五紀曆》、《正元曆》、《
宣明曆》、《崇玄曆》等改版,一直用到唐亡。為甚麼天朝大國要抄印度曆呢?主要是出
於準確性考慮。在《大衍曆》之前所用的《麟德曆》,由占卦名家李淳風(就是寫推背圖
的那位)所編製,然而用了40年左右就出現偏差了。到北宋時修訂的《應天曆》,修撰者
則是來自西域「魯穆國」的穆斯林馬依澤。別看他姓馬,馬依澤其實是阿拉伯常見名字Mu
’izz的音譯名。而這位「馬先生」,就是日後中國馬氏回民的祖宗。(順帶一提,七下西
洋的鄭和,原名就叫馬三保,祖上也是曾到過麥加朝聖的穆斯林。鄭和本人作為元朝的地
方貴族後人被俘,才被閹作太監。)
中國人驕傲了大半輩子的農曆,原來也是舶來品。不只如此,近一千年的「中國傳統曆法
」,不是抄印度就是抄阿拉伯,到最後終於定於一尊:還是洋曆法好用。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