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亞利安星人 wrote:
我是從實際去過伊朗的...(恕刪)


我也是比較傾向這個論點
伊朗能這樣對抗歐美有自己的底氣
要知道之前獲得蘇聯或俄羅斯的支持並不多
什葉派只有伊朗因為人口多(沙烏地只有約1/4伊朗的人口)才能跟遜尼派抗衡的
伊朗只是技術落後
但自己的體系相對完整
這也是為何我會說中國與伊朗的能源交換對伊朗來說會幾乎最高戰略排序
中國能帶給伊朗相當大的技術升級
配合伊朗小1億人口勉強可以養活自己產業的市場
這個提升在遜尼派都積極發展經濟和技術的相對競爭下那是最重要的
競爭對手都在進步
自己只要進步慢想想都怕
至於產能
都能打仗這麼多年
沒產能怎能打這麼多年
CCJ1128 wrote:
說來也巧 幾周前遇...(恕刪)


亂猜的
純覺得以色列過多的人被短期的戰術勝利沖昏頭
以色列有絕對的空中優勢
但這成本高且不足以控制黎巴嫩南部緩衝區
看以色列軍方作法是特種部隊
這感覺太怪了
要控制緩衝區要正規部隊去前面建立防線的
而這樣對黎巴嫩來說那是入侵
以色列打真主黨對整個黎巴嫩來說不爽但勉強可以不要一起對抗以色列
但入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邊不是GAZA可以讓以色列包圍起來打
那這樣就不可能被以色列控制的
CCJ1128 wrote:
太看得起台灣的產能 ...(恕刪)


而且方向上除了黎巴嫩
還有敘利亞甚至伊拉克
伊朗都有當地合作的民兵組織
送導彈過去有難度
但送自殺無人機去組裝然後打以色列不難
這些民兵要隨時進入黎巴嫩南部跟以色列打游擊戰也不難
就長期的游擊騷擾大機率是可以辦到的
而以色列純地面部隊沒那樣強
也經不起這樣長期消耗的
以色列不是沒有來打過黎巴嫩
地面部隊幾乎沒有過多好的成果
而想像美國來一起打那是想太多了
美國會間接幫忙
但直接幫忙在國際一片反對下美國短期還是要這個臉的
更何況美國地面部隊來打這種游擊也相當大機率不會打贏
同樣被消耗美國承受不起
tzechiny wrote:
其實以色列的戰略目標...(恕刪)


亂猜的
以色列這樣打一年了
不覺得可以這樣消耗10年以色列國力還能這樣強勢
尤其這次相當得罪中國
a26831648 wrote:
有時候還真希望阿共介...(恕刪)


除非傷及到中國核心利益
例如能源輸出到中國受到太大的影響
不然中國不會介入太深的
真想跟中國買無人機透過間接管道還是能買到的
大多都民用等級
管制沒那麼高
比較大型的其實麻煩在發動機上
這個中國雖然有但也不是獨家阿
但比較大型成本也相對高
太窮的民兵要弄多有困難
直-20J艦載直升機

economic wrote:
純覺得以色列過多的人被短期的戰術勝利沖昏頭
以色列有絕對的空中優勢
但這成本高且不足以控制黎巴嫩南部緩衝區
看以色列軍方作法是特種部隊
這感覺太怪了...(恕刪)


economic wrote:
敘利亞甚至伊拉克
伊朗都有當地合作的民兵組織
送導彈過去有難度
但送自殺無人機去組裝然後打以色列不難
這些民兵要隨時進入黎巴嫩南部跟以色列打游擊戰也不難
就長期的游擊騷擾大機率是可以辦到的...(恕刪)


地面部隊作戰,老美也扛不住
伊拉克/阿富汗...老美的控制區 都是城市/基地周邊
一旦進入郊區 老美的作戰部隊 就變成靶子...
老美/以色列仗著空優 配合地面部隊前進
伊朗這次空襲空軍基地,就是表明再強的空優 也要落地,在天上抓不到你,回地面一樣能打你

以色列的戰略目標太模糊 國家資源 經不起這樣耗....
wugoson
[拇指向上]
遼寧艦與山東艦在三亞

https://corrieredibologna.corriere.it/notizie/cultura-e-tempo-libero/24_ottobre_07/l-antropologo-emmanuel-todd-se-l-ucraina-perde-la-guerra-a-vincere-e-l-europa-ba506b61-22dc-4fb2-b9c5-9445461e7xlk.shtml

人類學家 Emmanuel Todd 及其備受爭議的著作:「我不親俄,但如果烏克蘭戰敗,贏家是歐洲」。

作者:Daniele Labanti

7 October 2024, 08:21 - Updated 8 October 2024 , 12:48

法國學者被指控與普丁關係密切,其著作的義大利語翻譯本已出版。 他將於10月8日星期二在博洛尼亞 Fazi 出版 Emmanuel Todd 的《西方的敗局》意大利文版,該書在法國由 Gallimard 出版。 這本書引發了對這位法國人類學家的馬蜂窩式批評,十年來他一直被指控持有親普丁的立場。 Todd 將於星期二在 Librerie.coop Ambasciatori 與 Carlo Galli 對話,介紹這本書。

托德教授,在法國有文章說您想要「將夢想當成現實」,而且您的主張沒有科學根據。 您的回答是什麼?

'問題不在於法國媒體怎麼寫我,而在於了解目前歷史所揭示的事實。 事實上,美國一直無法生產烏克蘭人所需要的軍事裝備,因為他們的工業力量已被金融化所榨乾,這是事實。 烏克蘭軍隊退縮是事實,招募士兵也是事實。 西方經濟制裁對歐洲經濟造成的損害比俄羅斯經濟更大,這是事實;法國的政治穩定現在受到的威脅比俄羅斯更大,這也是事實。 俄羅斯經濟之所以能夠重整,是因為這個國家生產的工程師比美國還多,而且非美國盟友或臣民的國家也持續與俄羅斯進行貿易。 法國媒體對我的夢想的評論--《世界報》、《解放報》、《快報》等等。 ——表明她生活在夢中。。 我的書在法國的成功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法國人並不總是認真看待這些媒體。

然而,這本書是基於您對歐洲虛無主義和宗教墮落的理論。 您能向我們介紹它們的意義嗎?

"宗教起源的社會和道德結構的最後痕跡已經消失。 宗教已達到零的狀態。 然而,宗教性質或起源的信仰、規範與習慣的缺失,卻讓人感到身為凡人的苦惱,不知道自己在世上做什麼。 對於這種空虛,最平庸的反應就是將空虛神化:虛無主義,導致毀滅事物、人和現實的衝動。 對我來說,這種虛無主義的一個核心症狀就是變性意識形態,它導致我們的中上階層想要相信一個男人可以變成女人,而一個女人可以變成男人。 這是錯誤的陳述。 遺傳代碼的生物學知識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 我在此是以人類學家、學者的身份發言,而非道德家。 我們必須保護那些認為自己屬於其他性別的個人。 至於 LGBT 意識形態中的 LGB 部分(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雙性戀),這些都是我祝福的性偏好。 同樣令人驚訝但意義重大的是,藉由接受遺傳密碼的不靈活性,科學與教會現在站在同一陣線。 反對虛無主義對虛假的肯定」。

您聲稱歐洲已將西方的代表權委託給美國,現在正付出代價。 您認為如何才能改變這種趨勢?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無法做任何其他事情。 戰爭已經開始。 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決定歐洲的命運。 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戰敗,歐洲對美國人的屈服將延長一個世紀。 如果,正如我所相信的,美國被擊敗了,北約將解體,歐洲將獲得自由。 比俄羅斯的勝利更重要的是俄羅斯軍隊在第聶伯河(Dnepr)上的停頓,以及普丁政權不願意對西歐進行軍事攻擊。 俄 國 擁 有 1.44 億 居 民 , 人 口 不 斷 萎 縮 , 領 土 面 積 達 1,700 萬 平 方 公 里 , 已 經 在 艱 苦 地 佔 據 領 土 。 一旦共產主義前俄羅斯的邊界被重組,俄羅斯既沒有手段,也沒有擴張的欲望。 西方的恐俄症歇斯底里地幻想俄羅斯擴張到歐洲的慾望,在嚴肅的歷史學家看來簡直是荒謬。 等待歐洲人的心理震撼將是意識到北約的存在不是為了保護我們,而是為了控制我們」。

您是否認為歐洲在巴爾幹衝突期間,尤其是科索沃問題上,邁出了這種從屬性的最後一步?

"不,這一切都是從烏克蘭開始的。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科索沃問題之後,普丁、施羅德和希拉克舉行了聯合新聞發布會。 這讓華盛頓非常害怕。 美國似乎有可能被逐出歐洲大陸。 因此,將俄羅斯與德國分離成為美國戰略家的首要任務。 使 烏 克 蘭 局 勢 惡 化 便 達 到 了 這 個 目 的 。 迫使俄羅斯發動戰爭,阻止烏克蘭實際上融入北約,起初是華盛頓外交上的一大成功。 戰爭的震撼使德國陷入癱瘓,也讓美國人在普遍的混亂中,炸毀了象徵德俄經濟諒解的北溪管道。 顯然,在第二階段,也就是美國失敗的階段,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將會被粉碎。德國和俄羅斯將再次相遇。這種衝突在某種意義上是人為的。在生育率低、人口老化的歐洲,德國工業與俄羅斯能源和礦產資源之間的互補性是很自然的。

為什麼您對烏克蘭戰爭持親俄立場,並將這場衝突視為西方末日的範例?

"我是一個客觀的歷史學家。 我想了解為什麼我們西方會挑起這場戰爭,並且輸掉這場戰爭,而隨著這場戰爭的失敗,我們也失去了對世界的掌控。 我不是親俄派。 但我讀過普丁和拉夫羅夫的文章,我想我理解他們的目標和邏輯。 如果我們的領導人能夠更認真地對待像我這樣的研究人員和其他一些人,他們就不會把我們引向這樣的災難。 一個聰明的普丁恐懼者可能會利用我的書來打擊俄羅斯。 另一方面,當像「世界報」這樣的報紙對其讀者--法國精英--隱瞞俄羅斯的經濟與社會復甦時,就會誤導我們的領導人,讓他們誤解俄羅斯的穩定與力量,並為普丁服務」。

您介紹了許多歐洲國家的「自由寡頭」和俄羅斯的「專制民主」概念。 您更希望生活在哪個體系中?

"自由寡頭政治對我來說不是一個實際的問題。 不要忘記,我出生在法國的知識份子家庭。 我的祖父保羅‧尼贊 (Paul Nizan) 在戰前與 Gallimard 出版社合作,並邀請雷蒙‧阿隆 (Raymond Aron) 當他的伴郎。 他的妻子,我的祖母Henriette,是Claude Lévi-Strauss的表妹。 我的父親 Olivier Todd 是 Nouvel Observateur 的一名出色記者。 基本上,我只是知識界寡頭中的異見分子。 此外,我熱愛我的國家--法國,只要法國政權不是法西斯或種族主義,我就會住在法國,而不必成為政治難民。 如果我成為政治難民,我不會像我家族的傳統那樣去美國,因為他們正在陷入比自由寡頭政治、虛無主義更糟糕的境地。 我對野蠻主義沒有興趣,我在文化上太守規矩,太有禮貌,就像他們在法語中說的那樣。 我想我會去義大利,因為那裡的一切都很美麗,或者去瑞士,因為那裡有一部分人說法語。 我去俄羅斯做什麼?
wugoson
[拇指向上]
fuzzy37
歐洲再不擺脫美國,會被美國榨乾
CCJ1128 wrote:
地面部隊作戰,老美也...(恕刪)


所以我不太看好以色列說要30~50公里安全緩衝區
這肯定要地面部隊長期在前線有建設防禦陣地的
那等同佔領黎巴嫩部分國土
那可不是光真主黨有意見吧
黎巴嫩政府的主要三個政黨能同意?

現在以色列對黎巴嫩的恐嚇是如果黎巴嫩民眾不自己反對真主黨
那以色列要把貝魯特炸成GAZA
等看看美國對這樣的論述要怎樣發表看法
黎巴嫩可是包含基督教的喔
這樣恐嚇且實質亂炸不知道美國要不要來控制一下
如果整體失控那美國麻煩就大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