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lyg wrote:
不是寫初步?查證一下(恕刪)
嗯~~~
RIP
感謝告知。
不過,這樣的傷亡對照斷垣殘壁,您以為相當?
還是回到視頻本身。咱們不妨看看國際上的不同意見和質疑。
最有意思的,請看:

為什麼最後的一幕是:擔架抬著傷者往“病房”的方向走?
另外,您見過流血的場面嗎?您知道血液凝結後是什麼顏色?您知道外傷的邊緣都難免有瘀斑嗎?
tgdlyg wrote:
就是說這位網紅挺著大肚拎著行李,
從樓梯下來走到街上後,
為了飾演躺擔架孕婦,
得在十幾分鐘內,
將孕婦搞回至少2樓,
換裝,
做好大腿特效,
就算你不承認有染髮,
再上擔架扛下來,
然後可以躲掉現場記者的畫面?
你是導演會豬頭到這樣搞?

Panchrotal wrote:
事實查核中心說1,2同人,髮色不同沒關係
事實查核中心說1,3不同人,因為髮色不同
有關係就沒關係
沒關係就有關係
查核中心說了算!
本人用攝影專業告訴你
越是室外光線越容易有色差
太陽不同角度的色溫都不同
有沒有雲、一片雲飄過去都不同
更不用說原圖每張感光度也不同
髮色不同原因其實是sxxx![]()
可是髮際線要找到一樣缺角就很難
俄羅斯應該有使用人臉辨識技術
才能發現幾張臉上汙漬不同
色調不同照片是同一人

Panchrotal wrote:
現場沒有外國記者
照片和影片來源只有三個
Evgeniy Maloletka (本土攝影師)
Mstyslav Chernov (本土攝影師兼戰地小說作者)
Mariupol city council (馬立波市政府)
真巧...
攝影師+小說家+市政府攝影官
第一時間都在炸彈落點附近
用兩隻腳都能馬上跑到?
MstyslavChernov的小說正好寫戰爭中的醫生
https://www.mstyslav.com/dreamtime-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