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54artist wrote:
美國10年期國債拍賣...(恕刪)


所以我說過拍賣利率也是市場決定的阿
不是長債利率就比短債低很多
那都是市場決定的
economic wrote:
川普要不怕幹嘛又宣布...(恕刪)


暫緩90天 只對非中國 征10%那是美國聳了
然後又臨時加征中國稅至125% 不久之後 中國又會反制
年初還是去年說過 加稅中國必會反擊
原因就是中國要去美元化 與美國脫鉤是最快的方式
要的就是川普的不斷反擊
川普一停 就代表美國輸了
其實征10% 就代表美國認輸了
因為大陸可繼續透過洗產地 賣給美國
但是美國貨卻無法進入中國了
將整個中國市場送給中國
川普對中國來說 真是好人啊
川普真是可憐 外有 中俄不給面子 又背棄小弟導致歐美離心離德
內有民主黨在搗亂 分權
手中又沒錢 只能當買辦送市場加關稅撈錢 高額的國債利息在後面追殺

所以只能繼續撈錢 降利率
ake44029
透徹,認同
economic wrote:
川普要不怕幹嘛又宣布只是10%
要延90天
至於美國國債
那是超過9兆美元
市場上根本不可能去低價買這麼多低率長債的


所以才要用關稅來換談判啊
如果用市場發行 賣不賣得出去還兩說...
以目前的利率來說至少都是4.3%以上

9兆根本湊不出來..
但是透過談判...卻可以進行置換
比方說 假設日本今年到期500億公債
能不能拆成 30年期 100億 2%
20年級100億1.5%
10年期100億1.2%
5年期100億1%
2年期100億0.5%
這樣化解掉

當然越小的國家...利率越低 年限越長...
這才有可能把九兆國債威脅化掉...

利率和年限....置換...都希望透過談判來解決....
目的是把手中的到期債卷置換...

9兆...除了各國家外...其實還又美國內部各大財團和銀行等佔60%以上
川普有能力讓這些人置換嗎?
他只能透過關稅威脅其他國家的來談判交換緩解壓力...

這世界最大的吸血鬼其實是美國背後的猶太財團勢力..
可是川普和其他國家卻沒有能力拿它們開刀
ake44029
您的想法不壞,不過國債的發行跟交易不是這樣運作的,現實上恐怕做不到
kch008 wrote:
原因就是中國要去美元化 與美國脫鉤是最快的方式
要的就是川普的不斷反擊
川普一停 就代表美國輸了
其實征10% 就代表美國認輸了
因為大陸可繼續透過洗產地 賣給美國
但是美國貨卻無法進入中國了


貿易戰沒有贏家!!!!

川普沒達成目標 看似輸了
但實際上 他是在原本的稅率上至少加10%!!!
稅收實際上是增加了!!
但是代價是...美國消費成本大幅上揚...股市市值蒸發!!
還有失去了各國對美國的信任

各國看是挺住了..實則被徵10%關稅
再加工市場上...10%的稅率利潤率有那麼高嗎?
就算 美國消費者吸收了漲價...但實則...降低了銷量!!
所以各國其實變相也增加了 2-3%的成本

中國也沒有贏..原本質賣美國的通路直接斷掉了...
透過他國轉賣成本變高銷量降低...
以量制價的毛利更低了...
唯一好處是增加了各國的信任僅此而已...
kch008 wrote:
暫緩90天 只對非中...(恕刪)


中國短期沒可能去美元化的
也不可能與美國脫鉤
美國商品消費就佔世界13%
還是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
任何主要國際企業要競爭都不可能隨意放棄
現在不是美蘇對抗時期
中國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
那就不可能要國際化但排除美國
就跟台灣說要國際化就不可能排除中國那是一樣的
hunginn wrote:
所以才要用關稅來換談...(恕刪)


所以你根本搞不清楚美國國債到底怎運作的
那都是要市場決定的
談判就可以讓其他國家來低價大量購買美國長債?
台灣央行或金融機構去買幾千億美元然後大虧你覺得這是台灣能做?
那都是民眾的錢就這樣送給美國政府?
會這樣送錢給美國的政府能存活?
然後有看到美國政府官員大量的去各國談美國債務?
早就說了川普就是先恐嚇看能不能嚇到各國來給好處
來給的就更欺負下去
台灣不就這樣
川普政府根本毫無信譽可言
去買了低率長期債務他就不會徵關稅了?
台積電去加碼千億美元台灣關稅呢?
有比其他國家更好嗎?
然後你信台灣去買了美國長期低率債務川普就不加台灣關稅?
會扯債務就是關稅沒得到好處川普政府找個理由而已
要置換9兆多美元
還要新增小2兆美元
差不多今年要發行11兆美元先債務這是要怎談?
國家大的根本不會理會美國
國家小的就算屈服也買不了多少
台灣了不起買個2000億
可美國需要11兆
台灣還算是有點錢且屈服美國的
那點毛毛雨對美國財政沒啥幫助的
hunginn wrote:
貿易戰沒有贏家!!!...(恕刪)


所以你根本沒搞清楚經濟上的機制
貿易戰沒有贏家
但美國這樣亂搞肯定要吸收成本會推高通膨的
所以我才說短期FED觀望機率最大
甚至真的通膨還得先升息對抗等經濟掛了通膨降溫才降息
川普這樣搞理論上美國通膨會增加約2%
這其實不算太大
但實際運作上大機率不是這樣的
只要民眾和廠商都心理預期未來來價格上升
那囤貨就變成先跑的實際行動
只要囤那就超大機率短期更推高通膨
拿美國汽車來說
25%關稅的整車和進口零組件
那先買車和囤車已經在跑了
實際上這推高的價格會超過預期的

對中國來說則是應對問題
美國關稅降低了美國需求
那這個缺口有可能來應對嗎?
中國這十多億人口的市場有機會靠提高消費來吸收這美國需求減少的缺口嗎?
中國的財政政策推的那些補貼有點效果
例如補貼新換舊的家電這些有點效果
消費有上升但整體不算太理想
那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補缺口嗎?
中國運氣比較好
現在一線城市房地產落底了
地方債用低率長債置換也跑了好幾年了
只能說中國有機會靠推高自己的需求去補美國缺口
但只是有機會
實際還是得看看財政政策有效的狀況
hunginn wrote:
中國也沒有贏..原本質賣美國的通路直接斷掉了...
透過他國轉賣成本變高銷量降低...
以量制價的毛利更低了...
唯一好處是增加了各國的信任僅此而已......(恕刪)


去看一下這幾天的陸港股市 對145%(?)的關稅有啥反應...
股市是經濟的溫度計 很能展現市場的反應...
當然可以推給老共救市 拉長看看就知道實際的狀況...

至於說通路斷掉 那也太想當然爾....
從台灣直接出口的PC/NB佔市場應該不到5% 但誰敢說台灣企業在PC/NB沒有影響力??
整個產業都外移20年了 這塊還是台灣人在玩....

老美的終端商品消費 可能達到20~25%
這也表示 還有75~80%的市場可以做
老共內部生產只要能服務50%的市場 外部生產去服務剩下的50%市場
對老共來說 壓力沒想像中大...

再說上游原物料 塑膠/金屬/紡織/... 老共的產能都是世界級的...
某台資機殼大廠 在越南布局超過十年
如果不是品牌廠+ODM廠特別照顧 越南廠早就收了...
這還是建立在 膠粒/模具/工程師...都從大陸進口的情況下....

製造業的進入門檻越拉越高...資金/人力/訂單...
然後賺5-10%的利潤??
去看看前幾年被吹上天的世界工廠2.0 就會知道這個遊戲不好玩的....
economic wrote:
所以你根本搞不清楚美國國債到底怎運作的
那都是要市場決定的
談判就可以讓其他國家來低價大量購買美國長債?
台灣央行或金融機構去買幾千億美元然後大虧你覺得這是台灣能做?


抱歉^^||
我只知道一級市場 二級市場的區別

債卷標售時會有個約定利率 然後這批債卷
就有到期日以及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

然後二級市場...就是這批債交易的價格 是不固定的
接下來就是我沒有搞懂的地方
美國支付的利息 是債卷上面的利息嗎?
比方說
2020年發行的10年期國債利率2%
2023年發行的10年期利率5%
那美國對這兩批債卷的支付利息 是分開支付 2%和5%?
還是 當下統一以二級市場的浮動殖利率?
我一直以為 該支付的利息是票面約定
而非市場利率
殖利率是指債卷浮動價差產生的


economic wrote:
國家大的根本不會理會美國
國家小的就算屈服也買不了多少
台灣了不起買個2000億
可美國需要11兆
台灣還算是有點錢且屈服美國的
那點毛毛雨對美國財政沒啥幫助的


其實我不這麼認為....
實際上還是有四千甚至五千億的空間
以台灣5780億外匯存底...扣除部分現金流外...
表面上 台灣外匯存底 5780 億 其中8成 近5千億 是持有美國債卷(長短期都有)

但是美國要做的就是簽協議來換置換這5千億
如果和台灣談妥 把這長短期通通置換成傳說中 30年 50年 100年到期不可交易的低利債卷

這麼多不同年限只是為了未來還款時壓力不那麼大...
而且只要支付談妥的票面利息...
這樣美國就從台灣手中獲取可以在市場變現的債卷了...
這意味著 他可以拿到5000億債卷可質押換現金 來面對未來11兆的 債卷

另外對台灣來說...
只要台灣央行不公布持有債卷的種類年限利率等資訊
其實大家只知道台灣的外匯存底有5780億 其中八成是美債
僅此而已不會知道 是否有換取長期低利債卷
只要讓台灣保留正常的現金流儲備..剩下通通都可以透過談判逼迫台灣接盤\

表面上台灣還是持有同樣數量的美債 或許利率低那麼一些....
但是可以立馬更換現金流的被變成更長期低利不可變賣的債卷持有
一般人根本不會知道....

然後再透和年底快到期的債主談判...
把已經到期的債務也是更換成相同 或是遠低於市場利率的債卷 延緩支付
對於美國的財團債權人...和同樣具備實力的外資...
就用正常一點的還款利率續簽短債或是更換成長債
如果美國 財團 和有實力的外資 能夠同意延長還款 更換長債
那9兆的 80%甚至以上 可以不用今年馬上還
還款壓力實際上只有 1兆多? 如果從台灣 南韓 日本 新加坡 東南亞等國
抽到足夠的血...其實湊出來不是問題....

當然我這邏輯有個問題就是 你說的...美債支付的利息 究竟是以約定為主
還是市場波動的利率又或美聯儲公告的利率為主?
CCJ1128 wrote:
去看一下這幾天的陸港...(恕刪)


沒覺得股市對實際經濟有那樣重要的比重
尤其在中國(不包含香港)
以中國的資產架構來說
房市遠比股市重要

美國現在的終端商品需求沒有20%了
美國GDP佔據世界比重還大的很大原因是服務業在美國很大
金融服務美國拿掉世界金融服務一半以上
但商品美國現在沒那樣大了
但即使這樣
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
那國際企業要競爭是不能隨意放棄的

製造業那中國是幾十年發展起來的
絕對不是美國可以簡單轉移掉的
尤其是製造業回美國
那10年內機率幾乎是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