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不知道他所言是否過於誇大
不過美債一旦出現信用危機崩潰所導致的連鎖反應很嚇人



不過中國已經提前戳破房市泡沫....
如果美國股匯債引起的連鎖反應導致房市跟著崩...
2008年金融海嘯將再度重演..
如果再跌加AI泡沫..
那程度將遠超2000年和2008年

實際上影片並沒有提到美聯儲如果放水的影響

很好奇....如果美聯儲選擇放水開啟無限QE有沒有辦法解救這場危機...
重啟無限QE雖然救的了現在的債務危機...
至少得印6-10兆才有可能不崩...
但是付出的代價會是什麼?
如果再跌加關稅....造成的通膨...那應該要有多高的幅度...
⚡️ 🇺🇸 🇺🇦 儘管公眾言論和媒體猜測紛紛,但美國政府的更迭尚未對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物資數量產生重大影響。

這些數量可以透過五角大廈飛往波蘭熱舒夫的重型運輸機航班數量進行粗略估計和比較。

如果我們考慮到軍用運輸機 C-17 和 C-5,以及包機的民用貨運機波音 747 和道格拉斯 MD-11F,我們就會得到上圖所示的情況。

由於拜登政府擔心川普上任後停止武器交付,為烏克蘭武裝部隊在2023年和2024年底的進攻做準備,武器交付明顯出現了異常激增。

如果我們排除這些異常情況,那麼 2023-2024 年平均每月有 35 個這樣的航班抵達熱舒夫。

2025 年 2 月至 4 月,儘管 3 月暫停一周,但每月平均仍將有 25 個航班。

自4月19日以來,已有20個航班抵達。

hunginn wrote:
實際上 我比較傾向 烏克蘭仍有一定的抵抗實力


當然是還能打
不能打就會上談判桌了

hunginn wrote:
也就是 奧德薩 哈爾科夫 基輔 三個軍區 還具備一定依託防禦工事的軍事實力


你是有看清楚戰線嗎?
雙方在上千公里的戰線上大概各有50萬了
哪來的這三個區
現在的都在烏克蘭東部作戰

hunginn wrote:
但是實際上大概都傾向於軍閥狀態....想要保存實力割據一方...


對付俄羅斯的50萬大軍可以各自打喔?
那後勤呢?
歐美給的東西怎分配?
打這種規模的戰爭當然是得統一調度的
實際看烏克蘭的部隊調度不就知道不少部隊跨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在作戰
要說烏克蘭內部有派系那是一定
但作戰上還是有統一調度的

hunginn wrote:
烏克蘭的抵抗意志也沒有之前強烈了


畢竟烏克蘭現在是劣勢
但是烏克蘭起碼現在都還扛得住
退而不潰


hunginn wrote:
說兵敗如山倒 有點誇...(恕刪)


俄羅斯那是真的做不到
有搞清楚現代戰爭的狀況嗎?
要大集結推進那是會被一次打擊掉的
現代戰爭的系統性作戰是資訊為節點的
只要發現對方大規模聚集
那包含各種火炮與火箭甚至空軍支援打擊就到了
甚至還包含了無人機
大規模聚集那基本找死
然後戰場上地雷一大堆
對方退了也得工兵來清理戰場才能後續推進
補給你有考慮到嗎?
即使是師這樣的單位大概也只能高強度作戰1個月左右就得大大的補給休整一下(強度不高可以打三個月左右)
俄羅斯的空天軍有空中優勢但數量真的不夠
要給地面大規模推進的支援做不到
那深入作戰風險太大


hunginn wrote:
像是當初的烏克蘭 赫爾松 伊玖姆反攻戰就已說明了
如果不能實際控制...佔領區快速擴張沒有任何意義


當時是兵力和後勤都跟不上
剛開戰只有投入約20萬部隊
還相當比例是6個月的合同兵
不過俄羅斯退的很堅決
收縮防預算做得很好
軍事上絕對是個算正確的選擇
但政治正確上就不對了
蘇羅維金你有多久沒聽到消息了
明升暗降就被冰凍起來了


hunginn wrote:
整體來說 烏克蘭已經沒有翻盤的任何可能性...
談判遲早要發生....俄羅斯已經取得絕對的優勢...


過去的經驗顯示的是只要一方還能打
通常就很難談
所以我才會認為可能的轉機在年底到明年
拜登給的東西打個半年還是可以的
川普沒通過國會預算要給烏克蘭
那只要這批消耗掉了
那美國給的就少非常多
歐洲很難補這個缺口的
到時烏克蘭會怎樣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
hunginn wrote:
巴菲特的解決貿易逆差...(恕刪)


巴菲特是做金融投資不是經濟專家
事實上他在經濟上很少說話
也不覺得這是他的觀點
hunginn wrote:
不知道他所言是否過於...(恕刪)


市場或許短期會有動盪
但美國財政沒有日本差
日本都還沒掛掉還輪不到美國
所以市場上有時間去慢慢調整到下一個相對均衡點
謠言+臆想。。。

促進俄、烏和談有個重大利益。

俄、烏戰爭爆發後,俄國被經濟制裁,外部資金被凍結。

有謠言說交易的項目是和談後解除制裁,外部資金購買美債表達感謝。。。

如果加上俄國寡頭的個人資產,是一筆相當大的數目。。。

對手應該也很清楚,所以這事又超乎預計的沒成,也是導致這次關稅事件原因之一吧。

沒看到關稅事件後,又開始和談了。。。

但現在情形又不一樣了。

關稅事件不能說徹底失敗,有很多馬腳跑了出來。

俄國經濟瀕臨崩潰。。。本來就靠賣油支撐,苦苦拉著油價不讓跌,這事多方角力了很久。

結果一個關稅事件徹底崩了。。。

俄國之前收中國高額關稅,有人說感情生變,事實是他快活不下去。。。

這次又說中國要多少石油都有。。。

開採成本這些就不提了。。。

總之,原本不讓步的,這下搞不好就讓步了。。。

畢竟接下肯定是貿易戰、金融戰。

這時候還把資源放在熱戰上,我個人的看法是真會出事。
alazif
庫德族:...................
2025年4月19日,中國停火監督隊懸掛五星紅旗,在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的保護下,共20餘輛車輛進入臘戍。當地居民看到民族民主同盟軍領袖彭德仁隨行車隊時感到非常驚訝。

根據協議,中國特遣隊將在臘戍設立辦公室,負責監督緬軍與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之間的停火。中國軍隊直接進入臘戍,為臘戍人民帶來了和平的希望,標誌著臘戍開始逐步恢復和發展。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也將獲得難得的和平發展機遇,臘戍共治模式可望成為木姐乃至緬甸其他地區的藍圖。

加拿大可以加入歐盟嗎?不太可能……但並非不可能。

歐盟學者表示,加拿大對布魯塞爾來說有著良好的氛圍,但加入歐盟仍面臨一些重大障礙。

canada illo
圖片插圖由 Dato Parulava/POLITICO 提供(圖片來源:Istock 和 Unsplash)

2025年4月21日 中歐時間凌晨 4:00

經過 達圖·帕魯拉瓦

在本月稍後舉行的加拿大重要選舉中,歐盟成員國資格並未列入投票表決範圍,但民調顯示,加拿大人對加入歐盟的想法很感興趣。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透過一系列懲罰性關稅和好戰的社群媒體貼文顛覆與北方鄰國的關係,加拿大人開始思考是否應該與新的、更可靠的盟友建立友好關係。

進入布魯塞爾。

在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中,高達 44% 的加拿大人表示支持加入歐盟的想法,而只有 34% 的人拒絕了這個想法。

歐盟委員會首席發言人保拉·皮尼奧指出,布魯塞爾“很榮幸獲得這樣的投票結果”,但她似乎確認,根據歐盟的管理條約,只有歐洲國家才有資格加入歐盟。

儘管加拿大加入歐盟對歐盟委員會來說聽起來有些牽強,但向 POLITICO 解讀這一問題的歐盟專家表示,儘管這種策略不太可能成功……但實際上並非不可能。

“加拿大肯定有資格”
加拿大成為歐盟第 28 個成員國似乎主要基於感覺,老兄。

儘管加拿大和歐盟相隔大西洋和數千公里,但兩國擁有許多共同利益:緊密的經濟聯繫、共同的民主價值觀,以及唐納德·川普領導的美國政府造成的令人頭痛的問題。


歐盟委員會首席發言人保拉·皮尼奧指出,布魯塞爾“很榮幸獲得這樣的投票結果”,但她似乎確認,根據歐盟的管理條約,只有歐洲國家才有資格加入歐盟。 |漢斯盧卡斯/法新社透過蓋蒂圖片社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鑑於皮尼奧指出《歐盟條約》 第 49 條的術語,即「任何歐洲國家……均可申請成為歐盟成員國」——除了基本的地理位置之外,還有什麼因素使一個國家成為歐洲國家,而加拿大是否符合這一資格?

既然你問了…

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歐盟外部民主支持教授吉賽爾·博塞 (Giselle Bosse) 向 POLITICO 表示:“成為歐洲人更多的是一種心態。”

博塞表示:「從法律和形式上來說,歐洲國家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回顧過去,我們的歐洲國家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局限於歐洲大陸。」他指出,歐盟國家在加勒比海、太平洋和北極地區都有海外領土 。

她稱加拿大人為“某種程度上特殊的歐洲人”,理由包括他們相信福利國家,他們的政治和法律體係以歐洲模式為基礎,而且許多加拿大人都有歐洲大陸血統。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歐洲政治學教授弗蘭克·希梅爾芬尼格 (Frank Schimmelfennig) 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詳細闡述了正在進行的關於“歐洲人除了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之外還有什麼意義”的討論。

“加拿大肯定有資格,”他說,因為“在很多方面,它可能比許多現有候選國更接近歐洲的價值觀、制度和政策。”

這些候選國家包括西巴爾幹國家以及在加入歐盟道路上進展順利(儘管緩慢)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但也包括因民主倒退和對法治的擔憂而停滯不前的土耳其和格魯吉亞。

儘管加拿大的一些觀點是好的,但任何決定最終都將屬於歐盟委員會和歐盟成員國。

需要提醒渥太華所有熱情的歐洲愛好者的是,當歐盟南部鄰國摩洛哥於 1987 年申請加入歐盟時,其申請被拒絕 ,理由是它不是歐洲國家。

法國農民不會喜歡它
儘管一些歐盟學者對加拿大加入歐盟的可能性提出了質疑,但其他學者卻對此前景潑了冷水。

首先,加拿大人需要極其嚴肅地對待他們所謂的歐洲性。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教授博斯表示,到目前為止,民調的回應可能是「加拿大人的情緒化舉動」。

在 2004 年加入歐盟之前,中歐國家一直將自己的加入描述為“回歸歐洲”,即它們的歷史歸屬地。

加拿大人還沒有表達類似的觀點——至少目前還沒有。

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伊恩邦德認為,出於多種原因,「證明加拿大是一個歐洲國家極其困難」。

他說,即使它能通過所謂的歐洲性考驗,「實用經濟學」也會成為阻礙。

「加拿大將不得不在自己和美國之間設立海關邊界,並對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實施歐盟的關稅和監管……這將對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這將抵消它在未來許多年裡可能從(歐盟)成員國身份中獲得的任何好處,」邦德補充道。

他說,允許新成員國加入歐盟需要獲得一致同意,甚至在法國等一些成員國舉行全民公投。

「法國農民有多少次投票支持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自由貿易?…他們更有可能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發生而縱火,」他補充道。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最後,批准加拿大加入歐盟可能會讓一些國家感到沮喪,例如土耳其,它們已經排隊等待了幾十年。


新任首相馬克·卡尼於 3 月 17 日首次出訪法國,與法國總統馬克宏討論建立更強大的經濟、國防和商業關係。 |丹尼爾多爾科/法新社透過蓋蒂圖片社
博斯表示:“由於程序、聯盟現狀和擴大,我認為這在短期內是不可行的。”

邦德說,相反,加拿大可以做的是改善與歐盟的經濟夥伴協議。

看來加拿大當局已開始著手處理此事。新任首相馬克·卡尼於 3 月 17 日首次出訪法國,與法國總統馬克宏討論建立更強大的經濟、國防和商業關係。

但當他稱加拿大為「非歐洲國家中最歐洲化的國家」時,他可能也犯了一個對他加入歐盟的遠大抱負來說致命的錯誤。

如果布魯塞爾方面對此採取了行動,那麼當加拿大真的提交加入歐盟的申請時,這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Csongor Körömi 對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現在真正的地獄才剛開始! - 「 🅾️ 勇者」正強勢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推進

▪️ 在諾沃巴甫洛夫斯克方向,「中央」集群的部隊最近佔領了普列奧布拉任卡,正在向科特利亞羅夫卡附近進攻,並在納德耶夫卡地區的灰色地帶站穩腳跟。
➖ 「俄軍正在猛攻科特利亞羅夫卡,並試圖從普列奧布拉任卡地區沿峽谷推進,因此這裡的局勢非常艱難。俄軍已做好準備,調集了彈藥和人員。現在,真正的地獄之戰即將開始!」 - 基輔部隊抱怨道。
➖ “謝列布里亞內南部的進攻仍在繼續,俄軍已經佔據了上鉗形攻勢,並試圖向我們的陣地發起進攻!”
➖ 「自夜間以來,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邊境方向,俄國人不斷用裝備和步兵猛攻基輔陣地......
➖ 三天來,俄軍進行了最低限度的攻擊行動,在後方集結步兵。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