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烏方消息確認,俄羅斯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持續發動進攻,他們大致沿著從北部的伊万尼夫卡到南部的新伊万尼夫卡的路線推進。



塞韋爾斯克

俄軍已擴大該市北郊地區的控制區
已佔領面積 4.2 平方公里

重點整理:
🔹中國30%的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
🔹50%的跨境交易也使用人民幣結算
🔹中國對外貸款幾乎100%以人民幣發放
🔹「熊貓債」和「點心債」允許外國主體以人民幣融資,俄羅斯、匈牙利便是例證。肯亞甚至在將美元債券轉換為人民幣債券。
🔹中國已與32家央行達成4.5兆元(合6,3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旨在確保各國在金融危機期間能取得人民幣。
🔹中國擁有可取代SWIFT的跨境支付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
🔹中國規避美元的其他方式還包括數位人民幣、多邊央行數位貨幣橋(mBridge)、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及二維碼支付。

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2025/09/10/china-is-ditching-the-dollar-fast

中國正快速拋棄美元

官員們相信,人民幣終於迎來成熟時刻

2025年9月10日

中國的領導人感受到一個劃時代的機會。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反覆無常的貿易政策、巨額的財政赤字,以及對美聯儲獨立性的威脅,都可能嚴重損害美元。今年以來,美元的貿易加權匯率下跌了7%,創下自1973年以來最糟糕的年初表現。相比之下,中國嚴格管控的貨幣──人民幣,自川普去年11月再次當選以來,已升至最高水平。外國投資者紛紛湧入,許多尋找美元替代方案的國家政府也是如此。

這樣的濃厚興趣並非新鮮事,中國希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野心也非首次。早在2009年,中國就曾展開第一次嘗試,當時放鬆了一些資本管制。但這次實驗在2015年以失敗告終:股市崩盤與貨幣貶值導致資金大舉外逃,迫使北京重新加強資本管控,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也戛然而止。如今,中國官員決心確保這次的進展能夠持久,並保持對資本流動更嚴密的掌控。

中國領導層認為,一種被全球接受的人民幣能讓其出口商免受美元匯率波動的衝擊,並削弱美國金融制裁的威脅。有些官員甚至希望外國企業與投資者能忽視中國政府僵硬的管控,甚至把它視為一種優勢。近年來,中國確實取得了一些令人驚訝的進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發票與海外貸款中的比重上升,與此同時,一整套非美元的金融基礎設施也逐漸建成。不過,官員們似乎也認識到,如今必須給外國人更大的誘因來使用人民幣,並投資於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

那麼,中國至今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從任何標準來看,人民幣仍缺乏真正的號召力。雖然中國的經濟規模佔全球近五分之一,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占比僅有4%(美元則為50%);人民幣資產在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的占比也僅有2%(美元資產則高達58%)。造成這種巨大差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對資金進出境的嚴格管控。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只要這些管控不解除,人民幣國際化就不可能成功。

然而,即便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後,美元也花了數十年才登上主導地位。若以這個時間尺度來衡量,中國的進展其實相當迅速。自2022年以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占比已經翻倍。這主要歸功於國內政策的變化──提升人民幣在中國自身貿易中的使用是一個關鍵步驟。如今,中國超過30%的貨物與服務貿易以人民幣結算(2019年僅為14%);而總體跨境收支(包括金融流動)中,人民幣的占比也超過50%,而2010年時還不到1%。

政策制定者的最終目標,據北京智庫「創集中國」(Trivium China)的迪尼·麥克馬洪(Dinny McMahon)分析,是建立一個人民幣在境內外能夠穩定循環的體系,這將促進離岸人民幣的使用,並改善外國人獲取人民幣的便利度。今年5月,中國監管機構要求大型銀行至少40%的貿易便利化貸款必須以人民幣進行。為了增加人民幣的循環,中國也積極吸引貿易夥伴接受人民幣付款。其主要誘因之一是向他們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負債。今年5月,美聯儲經濟學家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自2022年俄羅斯遭制裁以來,中國銀行幾乎把所有新的海外貸款從美元轉為人民幣(此前僅有15%的貸款以人民幣計價),使人民幣的未償債務總額增加了三倍。

中國政府在自身資產負債表上也採取了相同策略。自國際化進程開始以來,中國已向32家央行提供總額達4.5兆人民幣(約6,3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額度,建立了一張可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規模相媲美的全球金融安全網。雖然其中僅有一小部分實際被動用,但這種安排的目的在於確保各國在危機時能獲得人民幣,從而增強他們借用及使用人民幣的信心。

在這一切推進的同時,中國也打理好了自身的金融管道。如今,中國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易,而不必觸碰美元系統。這些方式包括數位人民幣,以及亞洲廣泛使用的行動支付(如應用程式二維碼)。最重要的則是「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其功能類似於西方的銀行通訊系統SWIFT。據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喬許·利普斯基(Josh Lipsky)指出,由於中國銀行確實能並且正在SWIFT之外進行交易,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實際角色很可能被低估。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700家銀行加入CIPS,比俄烏戰爭前增加了三分之一。2024年,該系統的交易量成長了43%,達175兆人民幣(約24兆美元),創下最快增速。由中國機構主導的人民幣清算銀行,已在33個市場設立,今年土耳其與模里西斯也加入其中。今年6月,中國開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合作,擴展CIPS至北非與中東地區。

去年,中國與其他央行合作建設的數位貨幣網路「mBridge」據稱已有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一名美國官員在今年1月表示,雖然這些交易在經濟上仍屬微不足道,但它們已「跨越了地緣政治影響的門檻」。中國監管機構已要求銀行增加mBridge的使用。這種工具的吸引力顯而易見。今年8月,新疆一家因使用強迫勞動而遭制裁的企業,就透過mBridge向其外國股東支付款項。

接下來呢?中國政府已在關鍵領域推動自給自足,如今必須擴大外國人進入其金融市場的機會。今年,中國對外資開放的金融合約種類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時,國內投資人對外投資的配額也有所擴張。

未來幾個月可能至關重要。美元信用度下降,加上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應能推動中國的努力。股市上揚為外國人持有人民幣資產提供了財務誘因;利率下調與通縮,則讓離岸市場的借貸成本降至2%以下,創下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包括外資在內的企業,正有望在今年創下以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Dim Sum Bonds)發行量新高。

中國的下一步是向「友邦」開放在岸資本市場。今年7月,匈牙利發行了約50億元人民幣的「熊貓債」,為迄今最大單筆主權發行。9月8日,《金融時報》報導稱,俄羅斯能源公司已獲准發行人民幣債券。肯尼亞可能很快將對中國的美元債務轉換為人民幣計價。與此同時,巴西正在考慮新的發行計畫,巴基斯坦官員也已赴北京,向潛在債權人推介。

儘管市場熱議不斷,但中國官員仍採取長遠眼光。6月,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在一次重要演講中宣稱,全球金融體系正在邁向「多極化」,未來美元將不得不與其他貨幣(如人民幣)競爭。中國希望,這種競爭意味著其自身不必再大幅削減對美元的依賴,也能抵制資本流動與匯率自由化的壓力。最終,人民幣或許會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貨幣。
nomo333 wrote:
重點整理:...(恕刪)

撕破臉
要動美元蛋糕
看看川普出招
真是期待
我都懷疑川普是臥底了
Sidannaisi wrote:
撕破臉要動美元蛋糕看...(恕刪)


純金融領域美國還是獨強
短期內美元的國際地位問題不大
可挑戰會逐漸出現
少美元依賴已經是國際間實際在推動的
短期雖然撼動不了美元霸權
可拉長時間美元肯定逐步下滑的
中俄軍事合作一直在執行
如俄羅斯幫助建立彈道導彈預警系統

但據說此文
有許多不太準確

~~~~~~~~

https://www.rusi.org/explore-our-research/publications/commentary/how-russia-helping-china-prepare-seize-taiwan

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

俄羅斯如何協助中國準備奪取台灣

Oleksandr V Danylyuk 與 Jack Watling 博士

2025年9月26日

在「東方-2018」演習後,俄中兩國部隊檢閱時同時飄揚的國旗。
圖:俄羅斯聯邦總統府,www.kremlin.ru / Wikimedia Commons

俄羅斯已同意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提供空投裝甲車輛與特種偵察能力的裝備與訓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指示人民解放軍(PLA)在2027年前做好對台灣進行軍事奪取的準備。一場大規模兩棲作戰風險極高,能讓登陸艇將部隊和裝備送上岸的灘頭地點受到沙灘坡度與承載力限制。奪取機場可讓部隊透過空中持續進駐,但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時已發現,跑道可迅速被癱瘓。因此,解放軍急於尋找多樣化的方法與地點,將部隊移動到台灣。

雖然俄羅斯在軍事能力上超越中國的領域正逐漸減少,但在中國缺乏的空中機動實戰經驗與能力方面,俄羅斯仍具優勢。根據「黑月」(Black Moon)駭客組織取得的合約與往來信件,俄羅斯在2023年同意向解放軍提供一整套武器與裝備,以裝備一個空降營,另有用於特種部隊空降滲透的特殊裝備,以及完整的操作與技術人員訓練周期。此外,俄羅斯也在轉移技術,使中國得以透過本地化與現代化擴大生產類似武器與軍事裝備。

這約800頁的合約與附件材料看似真實,文件內細節也經過獨立驗證。然而,文件部分內容仍可能被篡改或刪減。

俄方提供的內容

協議規定俄羅斯向中國出售:

37輛BMD-4M輕型兩棲突擊車(配備100毫米火炮與30毫米自動炮);

11輛Sprut-SDM1輕型兩棲反坦克自走炮(125毫米火炮);

11輛BTR-MDM「Rakushka」空降裝甲運兵車;

若干Rubin指揮與觀察車與KSHM-E指揮車。


協議指出,所有裝甲車輛必須安裝中國的通信與指揮管制套件,並驗證與俄羅斯電子設備的電磁相容性。這既是為了與其他中國單位保持互通,也是因中國設備技術性能更佳。俄方還需為中國彈藥的使用準備裝備與軟體。

協議還要求俄方訓練一個中國空降營使用這些裝備。裝甲車駕駛員將在庫爾干馬什工廠(Kurganmashzavod)接受培訓,KMN指揮觀察車和Sprut反坦克炮車組則在奔薩的NPP Rubin公司受訓。在完成模擬器課程後,中國空降營的集體訓練將在中國境內的訓練場進行,由俄羅斯教官負責空降、火力管制與機動訓練。俄方還將轉讓「Rheostat」空降炮兵指揮觀察車與「Orlan-10」多用途無人機。中國將建立「俄制裝備技術維修中心」,俄方將移交所有必要技術文件,使中國未來可自行生產與現代化這些能力。

> 「能將裝甲車空投到高爾夫球場或台灣港口、機場附近的其他開闊堅實地面,可讓空中突擊部隊顯著提升戰鬥力,威脅奪取這些設施,為後續部隊登陸清出通道。」

此外,協議還規定轉讓「Dalnolyot」特種降落傘系統,能從高達32,000英尺高度投送重達190公斤的載荷,依重量可達30–80公里航程。俄方正為中國特種部隊提供裝備與訓練,以便其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滲入他國領土,對台灣、菲律賓及區域內其他島國提供進攻選項。

意涵

解放軍奪取台灣的作戰挑戰,在於能否登陸足夠規模部隊,建立足以擊敗台灣軍隊的灘頭堡,並在中華民國動員前奪取要地。適合登陸的灘頭有限、已知且分散。島上跑道與港口若能掌握對增援至關重要,但台灣守軍可能優先摧毀或封鎖這些設施。

若解放軍空軍在「聯合火力戰役」支援下能成功壓制台灣防空,那麼空中機動便成為最快投送戰力並擴大作戰範圍的方法。直升機是最靈活的部署手段,但輕裝步兵在缺乏裝甲與火力支援下,必然難以對抗機械化敵軍——正如俄軍空降兵在霍斯托梅爾的失敗所示。因此,具備在高爾夫球場或台灣港口、機場附近開闊堅實地面空投裝甲車的能力,可讓空中突擊部隊顯著增強戰力,威脅奪取這些設施,為後續部隊登陸清出通道。

同時,一旦發動奪台行動,南海全域可能爆發戰鬥,迫使解放軍在更遠距離投射戰力。戰爭初期,空中機動可讓解放軍將具備機動與火力的空降部隊投送至台灣以外的關鍵地點,奪取可能支援美軍反制兩棲登陸行動的機場或其他基礎設施。簡言之,擴大的空中機動能力可為解放軍提供快速投射戰力的多元選項。

俄制裝備可與俄羅斯製造的Il-76/78運輸機以及PBS-955M/957、MKS-350-14M、APSDG-250降落與傘降平台設備相容,用於「列車式」空投車輛。俄軍在「西方」軍演中最近展示過這種能力。協議規定派遣俄羅斯教官到中國境內訓練中國飛行員與機組人員進行此類降落。

中國已用運-20運輸機操作空投裝甲車,並在2025年前部署多款與俄制相當的新型空降裝備。考慮到用俄制裝備進行一個空降營規模作戰需約35架Il-76,而中國空軍僅有26架Il-76(其中10架為2013年俄方售予),外界或會質疑為何還要購買俄制一營份裝備。合約包含一營份的降落與傘降設備,顯示解放軍預期取得必要飛機,或分多階段插入。

不過,這項交易對解放軍最大價值或在於訓練與空降部隊指揮管制程序。俄空降兵有實戰經驗,而解放軍沒有。需要一營份裝備及更多指揮管制平台,很可能反映希望進行營級集體訓練;既然由俄方交付,就必須用俄方車輛進行。

這筆交易同時反映俄中在烏克蘭全面戰爭期間軍工合作日益深化。中方項目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主導,解放軍空軍與空降兵司令部代表參與;俄方則由唯一軍民兩用貨物與技術出口國家中介「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負責,並涉及多家俄羅斯國防企業,包括伊留申公司(Il-76/78製造)、KBP儀器設計局(武器系統)、Sozvezdiye、聯合儀器公司OPK與NIISSU(自動化管制與通信系統)、庫爾干馬什與SKBM(裝甲車)、NPP Rubin(指揮監視車輛)、MKPK Universal、Technodynamika與Polyot(降落傘與著陸系統),以及俄國國防部27個中央研究院。中方執行則由中航工業(AVIC,航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通信與管制系統)與北方工業(NORINCO,裝甲車、武器與彈藥)承擔。

過去俄羅斯一直對將其軍事技術優勢出口給中國保持警惕,擔心知識產權遭竊。然而,莫斯科日益將台灣之戰與全球經濟秩序分裂視為對北京建立槓桿的手段,使俄羅斯成為關鍵原材料與軍工能力供應者。對中國而言,向俄國軍工企業提供資金有助延續烏克蘭戰事,中方支持此舉以牽制北約在歐洲戰區的能力。然而,中國迄今仍設法降低與莫斯科公開防務合作的能見度。問題在於,這些合約是否代表北京願意深化直接防務合作的轉變。

© 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2025年
CG-58菲律賓海與CG-60諾曼第
在9/25退役

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的垂發數
來到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的
61.58%

最新的衛星圖
PLA正以驚人的速度
擴建青島海軍基地

nomo333 wrote:
最新的衛星圖
PLA正以驚人的速度
擴建青島海軍基地



除此中國上海浦東地區、浙江省玉環縣及溫州市、福建省福州市

、廈門市與漳浦縣等興建基地另外還有三座國際4F級機場;兩座為

填海造陸的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另一座在

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三座在戰時可轉用軍事用途





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示意圖
小樊 wrote:
除此中國上海浦東地區...(恕刪)


平日的意義不是多大了
空域太壅擠了
真要軍事基地比較有意義的可能是中俄朝邊境有沒有可能有大型的軍事基地(圖們江口那邊)
這樣海陸空對韓對日對美給的壓力才大
尤其是給日本的壓力
有點類似福建對台灣這樣
那海空平常可以常態性繞日
這樣日本才有機會真正考慮是否還這樣與美國一起對中
新消息
第六批054A已刷號四艘

解放軍水面艦艇垂發數
來到美軍水面艦艇垂發數的
63.19%

第六批
升級成新一代100毫米艦炮
直升機甲板加長、機庫擴大
火控雷達升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