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bd_player wrote:
其專業不就是寫鬼扯和(恕刪)


你算了吧
不懂還來凹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共諜中國心碎....RIA證實俄羅斯國防部長說在烏克蘭的攻勢可能減少

俄羅斯納粹沒力了,先別說攻勢減少,俄軍連能不能活著離開都很難說



退役少將戰死.....開su-25
economic wrote:
你算了吧
不懂還來凹


是是是,少算了你的一項專業,你寫你算了吧的次數也是mobile01上的冠軍。
sbx700a wrote:
共諜中國心碎....RIA證實俄羅斯國防部長說在烏克蘭的攻勢可能減少

俄羅斯納粹沒力了,先別說攻勢減少,俄軍連能不能活著離開都很難說


天天在說"將來"怎樣怎樣,你們其實是一班占卜師吧!

加油,壞了的鐘每天也會準兩次,說得多,總有些預言會中的。
歐洲鬧內訌了!波蘭要求挪威分享內部石油和天然氣收益

《今日俄羅斯》5 月 22 日,波蘭指責挪威在衝突期間引發能源價格瘋漲,巨額收入超過 1000 億歐元的財富利潤,應該立即把這些“不義之財” ”來分享。"

天然氣價格在歐洲內部出現兩極分化,歐洲遭遇一重大困境

自俄羅斯於今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跟美國一起推著烏克蘭去對抗俄羅斯的歐洲,為了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僅與美國一起對俄羅斯施加了更多經濟制裁,還決心要“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轉而向美國等其他國家求購更多能源。

然而,據美國彭博社的報導,歐洲卻在這件事上把自己給玩兒脫了,甚至可能會進一步造成歐洲內部的撕裂!

從彭博社的報導來看,這是因為儘管美國等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大國正在通過海路給歐洲輸送替代俄羅斯天然氣的液化天然氣,但這些運到多個西歐國家港口的液化天然氣,卻沒有能以低廉的價格運往歐洲東部那些最為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同時又直接承擔著俄烏衝突種種不良惡果的國家。

結果,天然氣的價格便在歐洲內部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諸如英國這樣的西歐國家,其短期的天然氣價格在經歷了2月底和3月初俄烏衝突剛爆發時的暴漲後,如今已經大幅下跌,東歐短期的天然氣價格雖然也有所回落,卻因為液化天然氣的運輸問題,令其價格比西歐高出數倍——就連荷蘭和德國的天然氣價格,都明顯高於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價格。

對此,不少專業人士對彭博社說,這是因為歐洲缺少能夠將這些液化天然氣“西氣東輸”的基礎設施。彭博社還指出,即便歐洲宣布將動用多艘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船(FSRUs)來應對這一困境,這種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船最快也只能下個冬季才能完成部署,並需要有兼容的基礎設施和持續液化天然氣供應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而像匈牙利這樣的東歐內陸國家,則連使用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船的條件都沒有。

另外,彭博社還指出了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歐洲用於替代俄羅斯的天然氣從哪兒來?

目前,美國是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來源國,但美國也需要增產才能填補歐洲的需求。彭博社指出,這些新的產能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就緒,這就意味著歐洲只能和其他國家競爭有限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從而推高能源價格。

但彭博社未能提及的一個更要命的情況是,美國增產天然氣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而且這種代價是十分巨大的,在氣候變化問題愈發惡劣的當下,美國的增產對自身乃至全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雪上加霜。多個西方的環保組織乃至一些美國媒體,也都對這一前景表現出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烏衝突之初,歐洲的領導人曾拋下豪言壯語,表示他們將藉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機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那番豪言壯語更像是在“畫餅”。

上週,美國Politico網站發現,歐洲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超過了自2018年以來任何一個季度的排放量,說明歐洲在節能減排上是不進反退的。瑞典的“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當時也吐槽了此事,質問歐洲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節能減排的領導者”?

而在今年3月美國總統拜登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簽署了美國給歐洲增加天然氣供應的協議後,一位德國的環保主義者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更是相當形像地比喻說:

“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換一輛車開,結果我們卻是在駛向深淵”。"
sbx700a wrote:
共諜中國心碎....RIA證實俄羅斯國防部長說在烏克蘭的攻勢可能減少

俄羅斯納粹沒力了,先別說攻勢減少,俄軍連能不能活著離開都很難說


俄防長:放慢特別軍事行動以便平民撤離

俄新社24日報導稱,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當日在集安條約組織國防部長理事會會議上表示,俄羅斯特意放慢在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速度,以便讓平民撤離。與烏軍不同,俄軍不會襲擊民用基礎設施。

紹伊古還稱,由於擔心烏軍失利,西方向烏克蘭運送致命武器,這是導致危機產生的真正原因。"
economic wrote:
尤其很長遠的看
電動車基本上是10年後的趨勢
所有的產油國都得面對的


這部分我有點保留...

現行基本的能源轉換..

煤 石油 天然氣轉化成電力還是大宗...

發電廠轉換成電動車的能源消耗
和油車直接內燃機轉換成動力的消耗
兩者的差距真的有差很多嗎?

如果只是為了增加電動車..碳排放..
但實際上...不足的電力仍是由煤石油天然氣等進行發電
在透過電網最後再換成電池...這中間的消耗..
是否真的對能源來說有比較划算?

而且透過火力發電轉換成電力需求...對於產油國等
還是需求大宗...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要達到電動車的增量
在高度發展國家G7等很容易辦到..

新興國家都不見得10年後能夠完成...
這牽扯到發電樁的搭配...這需要很完整的基礎設施建設等...
我是持保留態度...
除非10年內電池科技有大突破...無論是充電速度...還是電池容量等..

所以我覺得未來 東盟印度等國...隨著社會進步...
對於能源的需求會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中國對於能源的渴求...因為人口太多了...

所以未來五十年產油國仍是很吃香...再過百年後 也許將會面臨著能源短缺...
需要重新尋找新的礦場以替代能源產出不足....燃煤又會開始回到人們的面前
"侵烏邁入第4個月俄軍炮火強攻烏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邁入第4個月,俄國軍方今天對烏東頓巴斯地區的盧甘斯克(Lugansk)周邊最後一股反抗力量加強攻勢。

自從莫斯科2月底入侵烏克蘭後,來自西方的援助讓烏克蘭抵禦俄軍在眾多地區的進攻,包括首都基輔,但俄軍現在把火力集中於確保並擴大佔領頓巴斯(Donbas)與烏克蘭南部海岸地區。

地區領導人與居民均回報受到強烈砲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於23日晚間演說時表示,「接下來數週會很艱難,我們必須認清這一點」。

他表示,「今天戰況最艱難的地區是頓巴斯」,並稱受創最深的城鎮包括巴克馬特(Bakhmut)、波帕斯納(Popasna)和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

烏克蘭軍方今天更新臉書發文表示,俄軍正在該區執行不停歇的「進攻任務」,並稱「敵方在整個交戰線上施加猛烈攻勢」。

盧甘斯克州州長蓋戴(Serhiy Gaidai)表示,俄國派遣數以千計士兵來奪取整個區域,北頓內茨克遭受猛烈攻擊,並警告居民現在撤退恐怕已經來不及。"
Derek2025 wrote:
"歐洲鬧內訌了!波蘭要求挪威分享內部石油和天然氣收益...(恕刪)


不知道未來歐洲會不會立法
禁止OPEC對於石油價格的聯合壟斷...
然後利用反托拉斯法去提告...

最後判決勝利之後在凍結OPEC的資產...
宣告賠償歐美人民的損失...

某些不要臉的人真的是把這套發揮得淋漓盡致
才過3個月
目前德國來自俄國的原油
已劇減至其需求的12%,而戰前高達35%!

看來 2022今年底,歐盟應該可以不用進口俄石油了(匈牙利這種小國例外)

2021年銷往歐盟的原油可是佔了俄羅斯所有出口收入的20%!

只要烏克蘭打到底,
2023年普丁就沒錢,撐不下去啦

呵呵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2022今年底 歐盟就不進口俄石油
2023明年底 天然氣也降到3成

2023年俄國就無法以天然氣石油威脅歐盟啦
只要烏克蘭打到底,
2023年普丁就沒錢,撐不下去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