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o333 wrote:我說頓巴斯東線防線崩(恕刪) 東線到今天還在打你實在是鐵頭現代戰爭中高地的位置重要性在科技變革下有所下降這還是烏克蘭實在部隊的現代化不夠不然還真影響力更差只說東線那範圍不就更小都打了幾週了還在打這樣也叫崩潰誰說的比較有說服力本來就是給其他看的時候的判斷
Derek2025 wrote:哈哈哈哈!你們就放過(恕刪) 打仗打到現在各國真的專業的軍事檢討都慢慢出來了以現代社會的資訊傳播能力不管俄烏也都會接受到有條件下會有相對應的修正方案的烏克蘭主力部隊能打到現在還能堅持歐美在訊息上給予的協助很大的戰略和戰術都有歐美專業軍事人在協助這方面反而是比俄羅斯強的俄羅斯火炮在訊息化不如烏克蘭下其實有效的攻擊性還真的不如烏克蘭的但整體實力實在拉開了訊息化的精準度不夠那用數量來彌補烏克蘭也是沒辦法應對才吃很多虧的畢竟能運送到前線去的包含火炮等物資不是太多在烏東的後勤補給比俄羅斯困難所以我才會更認為這邊如果失去主力超級虧把這邊的幾萬人弄到哈爾科夫配合歐美到的火炮和提供的訊息那俄羅斯幾倍軍力大概都很難啃下來
第一塊骨牌倒下了嗎?“烏克蘭東部局勢嚴峻 有戰略重鎮失守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局勢嚴峻,副國防部長形容戰鬥處於最大強度,在多個地區的據點受到俄羅斯攻擊。位於東北部的全國第二大城巿哈爾科夫受到炮擊,9名平民死亡,包括1名5個月大嬰兒,另外十多人受傷。哈爾科夫市長指,俄軍的攻擊行動是針對居民的恐怖活動,破壞重要基建。烏克蘭武裝部隊指,俄軍在頓涅茨克,佔領了其中一個重鎮巴赫穆特16公里範圍內的一個地區,有可能切斷烏克蘭部隊的關鍵補給線。而在頓涅茨克首府136公里外的萊曼鎮失守,有影片顯示,當地政府辦公大樓已插上俄羅斯國旗。烏克蘭又指在中部扎波羅熱地區,俄軍派上蘇聯時代的T62坦克增援。烏克蘭軍方發布了士兵操作美國 M777 榴彈砲的影片,形容榴彈砲的準確性和射程都得到發揮。澤連斯基:絕不讓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拉脫維亞議會發表視像講話,敦促西方對俄羅斯實施額外制裁,特別是當地的能源出口,並強調絕不讓步,亦不會犧牲國家主權以換取停火。芬蘭總理馬林到訪基輔,與澤連斯基會面後,宣布會對烏克蘭提供額外支援,包括增加武器付運,並強烈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是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歐盟必須團結和堅定回應。美國國防部官員指,俄軍在烏克蘭的戰事中損失了近1000 輛坦克、超過350門火砲,30多架定翼戰鬥機和50多架直升機,但承認俄軍在士兵、設備和武器上仍具有優勢,近期亦增加戰術組的部署。官員又指,美國向烏克蘭承諾的提供的超過20萬枚 155毫米直徑炮彈,大部分已運抵烏克蘭,11架 Mi-17 直升機,有9架已轉移到烏克蘭,並透露丹麥已同意向烏克蘭提供魚叉導彈發射器和車輛,美國亦正培訓烏克蘭士兵操作海防導彈射擊。白俄突在邊境建立作戰指揮部另一方面,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下令,立即在接近烏克蘭邊境建立武裝部隊的作戰指揮部,以及調派營級戰術群到區內。盧卡申科沒有透露詳情。營級戰術群通常由包括坦克在內的機械化步兵組成。俄軍開戰以來曾在白俄境內向烏克蘭發動火箭攻擊。而白俄士兵沒有參與俄軍的地面行動。烏克蘭曾表示,擔心白俄可能答應俄羅斯,擴大參與戰事。”
“歐洲國家“尋氣”之旅處處受氣棄用俄羅斯天然氣前景撲朔迷離經歷過去幾個月的緊張談判,歐洲國家一籌莫展地發現,取代俄羅斯天然氣的難度竟然這麼大。綜合媒體報導,為了實現兩年內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目標,一眾歐洲國家紛紛前往中東和北非地區洽談進口,但無一例外地被形形色色的問題卡住。且不論完全替代對俄羅斯近四成的天然氣依賴,連達成協議都很困難。卡塔爾已成最大希望作為全球主要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同時正在快速擴張天然氣產能的卡塔爾儼然成為歐洲各國眼裡最大的希望。在近期訪問德國和英國期間,卡塔爾的埃米爾簽署了與這些國家的戰略合作協議,但具體到天然氣採購談判中,雙方的立場仍存在較大差異。據媒體援引卡塔爾官員報導,目前卡住談判的主要難點有德國想要轉售購買的天然氣,但卡塔爾認為這種行為會削弱該國的市場影響力。此外,卡塔爾目前也堅持採購合同至少十年起步,但英國和德國都希望把這個時間降低至五年。按照這些國家的能源轉型計劃,到2027年前後對石化燃料的需求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麼迫切。歐盟早些時候曾對卡塔爾禁止轉售的條款發起過反壟斷調查,但在今年三月為了鼓勵該國與歐洲買家接觸,歐盟放棄了調查,自然也證明卡塔爾的行為不存在過錯。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需要長距離海運,卡塔爾的天然氣價格自然也要比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貴出一截。據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歐洲國家願意提價並給予一些外交上的讓步,卡塔爾也能考慮更短期限的合同。北非的問題更加複雜即便卡塔爾將所有新增產能全部賣給歐洲,也無法填補俄羅斯天然氣的空缺,所以一些南歐國家將目光放在了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兩國都有現成通往歐洲的管道,但地緣政治問題又成了新的攔路虎。在俄烏衝突發生之前,西班牙就曾與阿爾及利亞談過通過摩洛哥的管道增加天然氣輸送。然而由於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在西撒哈拉問題上存在爭端,同時西班牙支持摩洛哥的主張,阿爾及利亞隨即減少了對西班牙的供應。根據西班牙國家天然氣公司(Enagas)的數據,曾經占到西班牙天然氣進口量一半的阿爾及利亞,在今年四月跌至35%,至今進一步下滑至22%。為此,西班牙不得不通過進口更貴的美國天然氣救急。當然,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根本不愁賣。意大利國有能源公司埃尼(Eni)已經與該國達成增加天然氣採購的協議,同時意大利也計劃在利比亞開展投資以增加進口。但利比亞近十年來內部衝突一直時斷時續,本週二利比亞國家石油又表示由於政客之間的付款分歧,暫停所有油田和港口的鑽探作業。”
各國的執政黨大概也會換一些。“荷蘭首相:西方會因通脹率和能源成本高企而變得窮一些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5月25日表示,西方國家會因高通脹率和高能源成本而變得窮一些。呂特5月25日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訪問。他指荷蘭政府會幫助較低收入以及中低收入的人士,應付不斷上漲的能源費用,但他也表示「你不能幫助到每個人……因此我們西方會因為高通脹率、高能源成本而變得窮一些(a bit poorer)。」記者問呂特對於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應對歐元區通脹問題的方法有何意見。他指能源危機以及烏克蘭危機帶來的影響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宏觀經濟數據,因此他不能責怪歐洲中央銀行。荷蘭中央統計局(CBS,暫譯)的數據顯示,荷蘭4月的通脹率達9.6%,比3月的9.7%通脹率略低,但仍處於歷史高位。”
Derek2025 wrote:第一塊骨牌倒下了嗎?(恕刪) 哈爾科夫只能算是騷擾要打下哈爾科夫可不容易但讓那邊很難增援也蠻重要的扎波羅熱這邊如果俄羅斯真的要拿後面應該高的機率會拿下也是個70來萬的城市烏克蘭要火箭炮難度有點高歐美恐怕不太會給但如果真的拿到且歐美給最好的導引類彈藥但俄羅斯麻煩會不小但連M777美國都閹割了這個可能性就更低了
綠黨應該就像是第三黨,不爽主流的人會一直投綠黨德國/美國應該都是聯邦制(是真的聯邦,有些國家只是名字有聯邦),看選舉的時候要注意,01上的台灣人通常只懂台灣選舉,或是也不懂,像是反萊豬跟其他的公投就通通沒過,之後又很悲憤,想不清楚到底是為什麼所以為什麼大家想吃萊豬?當初01板上的粉蛆(以前叫小粉紅)帶風向讓我以為會過,結果根本不一樣...粉蛆就是最爛的情報,浪費我收集其他情報的時間我已經把粉蛆通通黑名單了,從2019就開始誤導我,簡直就是王八蛋
小丑總統現在明白為何當初不應強求加入北約了嗎?另外,抱老美這隻吸血鬼的大腿,就要有永不超生的準備,而且那都是為了“民主自由”,是“為你好”。“美國400億美元援烏肥了誰腰包?幾大後果沒想到!史無前例!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簽署迄今對烏克蘭最龐大的援助方案,將向烏撥款398億美元。3月,美國會已批准對烏提供130多億美元援助,加上此次,總金額達到530多億美元。美國會研究服務部統計,該數字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美國對外提供援助的總和。不過,方案一開始就遭到猛烈批評。這其中,究竟有些什麼玄機?巨款如何分配?此前,白宮、美國務院和國防部均敦促該援烏法案儘早通過,警告稱援烏資金5月19日就耗盡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實際上,美國會商定的398億援烏資金,比拜登提出的330億美元撥款規模,最終還多了68億美元。這筆錢怎麼用?據不完全統計,大體分幾類:約60億美元用於向烏軍提供設備、後勤、情報、訓練支持約87億美元由於將大量武器運給烏,這筆款將用於補充美軍庫存約4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撥給烏和北約的東翼國家,從美國防務製造商手中購買軍備約39億美元用於強化美國在歐洲駐軍,包括部署“愛國者”導彈連約90億美元用於美國經濟支持基金,向烏提供額外經濟和技術援助約65.8億美元將用於人道主義和全球糧食安全需求約12億美元直接用於美國各軍種採購裝備,升級換代項目林林總總,看上去的確是大手筆了。但仔細一琢磨,這裡頭講究就大了。比如87億美元給美軍自己補庫存、12億美元給美軍採購,都和烏克蘭無關;而“外國軍事融資”的40億美元,實際上是給北約東翼歐洲國家的;強化美國在歐駐軍,又要花掉39億美元。90億美元說是對烏經濟和技術援助,但實際上這筆款沒有直接打給烏克蘭,而是分配給了美國一些基金會,再“視情況”由基金會支援烏克蘭。而在人道主義和全球糧食安全需求這一項,美國可沒說這60多億美元都是給烏克蘭的,而是給“全球”的,不管是用在非洲還是給“被俄烏危機波及受創”的歐洲國家,都可以是人道援助。美國會還撥款9.54億美元幫助“來到美國的烏克蘭難民”,實際上呢?據報導,整個3月美國一共就接收了12名赴美的烏難民,但烏難民總人數實際有600萬人。當然,美國也是有一套說辭的,它宣布願意接收10萬烏難民。但難民有沒有那麼大“福氣”,能遠渡重洋平安抵達,就不是它能管得了的了。援助還是掠奪?至於烏克蘭究竟能分得多大一杯羹,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替烏總統澤連斯基算了一筆賬。他認為,400億美元撥款中:35%將用於資助美國本國軍隊45.2%用於“其他國家”,而非烏克蘭4.8%用於援助難民、恢復美駐烏使館運營、提供外交支持15%直接用於烏克蘭按比例,15%就是60億美元。對於400億美元來說,這筆錢還真不多,而進一步想,真正用到烏民眾身上的,又會有多少?要知道,400億美元可不是免費送,都是債,需要烏克蘭人自己還!由此,沃洛金稱,美國及其盟友壓根就沒打算給烏實際援助。他指出,“美國已經在說,烏克蘭未來無法自主償還國債。以此為由,烏最後的資源將被掠奪,就像如今的糧食一樣。”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也認為,美國援烏這筆錢中很大一部分,最終會被與政客關係密切的“非營利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私吞,這很像是變相“洗錢”。軍火巨頭賺翻美國援烏法案裡的一半左右,差不多200億美元,都旨在給烏提供武器裝備。俄烏衝突發生以來,美國已緊急向烏提供了數十億美元武器裝備,包括榴彈砲、“毒刺”防空系統、“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等。按美國的說法,武器庫快“掏空”了,需要87億美元補庫存。實際上,補庫存也好,加強武裝歐洲也好,都離不開“中介”——美國軍火巨頭。相關裝備,很多得從美國軍火公司手上買。搞了半天,美國口中的援助烏克蘭,是既幫美軍消了舊庫存,又猛下新訂單,把白花花的銀子送到軍火商手中,讓它們賺得盆滿缽滿。不得不說,這小算盤,打得真響!俄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主任科羅特琴科表示,根據最樂觀的估計,烏克蘭將實際獲得100億至150億美元的武器。他指出,其中門道不少:一、價格被調高。他預測,用於烏軍的具體型號武器或裝備的價格,將高出數倍。資金將首先提供給美國軍工企業,加上保險和物流,實際價格將進一步提高。二、不是新裝備。有些供貨是位於美歐倉庫中以前生產的武器,甚至即將過期。比如,在阿富汗用過的米-17直升機。三、有非法出口。科羅特琴科估計,在100億到150億美元的武器及裝備中,約10%至15%將由烏克蘭通過已建立的保加利亞或羅馬尼亞渠道,非法再出口到非洲、中東或拉丁美洲。也就是說,美國“慷慨解囊”,把舊武器高價賣給烏克蘭,再買新武器武裝自己,最後要烏克蘭來還債?按這一邏輯,烏克蘭可真“虧大了”。“得向中國借錢”另一方面,美國的援烏法案一開始就遭到美國內部政界和社會的雙重反對。法案闖關美國會參議院時,11名共和黨參議員以政府支出、公共債務和通貨膨脹領域的高風險為由,投下反對票。其中,此前阻止該法案快速投票的肯塔基州參議員蘭德·保羅指出,國會應仔細權衡,如通過這項法案國庫將承擔的費用。“今天對美國最大的威脅是國債、通貨膨脹和美元崩潰”,在這樣的條件下,美國根本無法發揮“世界警察”的作用。保羅表示,“我們不能通過犧牲美國經濟”,“以美國破產為代價,來拯救烏克蘭”。他提出一項修正案,要求設置監察長,以加強對這些資金支出的監督。不過,參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已拒絕這一建議。保羅甚至還扯到了中國。他對美媒指出,美國無休止地捲入戰爭,將加大自身經濟壓力。美國財政中其實沒有足夠資金援助基輔,“我們不得不從中國借錢給烏克蘭”。本次對援烏法案投反對票的聯邦參議員,全部來自共和黨。他們批評該法案價碼過高,而財政收入無法抵消相關支出。他們指出,拜登政府“不顧美國經濟過分關注烏克蘭”,使美國經濟遭遇創紀錄的通脹和供應鏈中斷。拜登民意再跌除了政客,“關心美國的退伍軍人”組織也表示不滿。該組織負責人表示,白宮未能明確對烏戰略以及其如何為美國利益負責,美國會就倉促通過對烏大量財政援助。這“存在延長戰爭並加劇緊張局勢的風險”,退伍軍人們感到失望。此外,美媒民調顯示,美國51%的受訪者認為,制裁別國同時應限制對美國經濟的損害,而45%的受訪成年人支持,盡可能有效地制裁俄羅斯。分析指出,汽油、食品雜貨和其他商品的成本激增,使美國大眾對應對通脹和其他挑戰的焦慮感越來越高。人們的購買力在下降,財政支持外國的意願就會轉變。本來就對拜登政府處理經濟事務沒信心的選民,愈發不滿拜登不斷用納稅人的錢,大手筆支持烏克蘭。最直接的反映指標,就是拜登本人的支持率。路透社和益普索的最新民調顯示,拜登的公眾支持率本週已跌至36%,與上週比下滑6個百分點。這也是他擔任總統以來的最低水平。“不是最後一筆”即便被各方批評,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舒默表示,他不認為這將是美國提供給烏的“最後一筆援助”。實際上,據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透露,美國、加拿大、英國和其他盟國早在俄開展特別行動之前很久,就已向烏提供“致命武器”。此外,拜登5月上旬簽署了《烏克蘭民主防禦租借法案》,大大簡化美向烏提供軍援等資源的程序。分析稱,從美國的行動可看出,其已將烏視為“國家戰略級別”的“代理人”,準備利用烏耗乾或大幅削弱俄整體實力。面上都是道義,私下全是生意。俄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就指出,美國這種援助“並不是熱愛烏克蘭,甚至也不是為了支持本國經濟”,而是為了“繼續展開打擊我國的代理人戰爭”。對於這樣做的弊端,梅德韋傑夫看得很清楚。他指出,美國的汽油和食品價格已經“瘋狂”,而龐大的國債持續增加,“他們的印鈔機會更快地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