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西方經濟制裁的效應,需要長期半年, 甚至一年以上才能看出 還要半年一年?西方經濟制裁的反效應現在已在美歐身上看出來了。半年以後歐洲入冬,只怕反效應會比現在更強得多。被裁制的三分痛,裁制人的倒是七分傷。
“距烏克蘭不太遠,又一場戰爭要爆發了!局勢高度緊張,各方都在秣馬厲兵。看美聯社最近的報導,有一句話就這樣形容當地局勢,“幾乎沒有一天沒有交火和砲擊!”種種跡象表明,在這個距烏克蘭不太遠的地方,又一場戰爭要爆發了。一方,是最近很高調的土耳其;另一方,則是被土耳其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的庫爾德武裝。幾個最新的情況吧。1,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日前發出明確威脅:有一天晚上,我們會突然襲擊他們,我們必須這樣做。2,在之前同普京通電話時,按照媒體報導,埃爾多安和普京商討了土軍的行動。俄外長拉夫羅夫最近突然到訪土耳其,多少也與這一局勢有關。3,按照土耳其官方披露的信息,土軍將完成兩年前沒有完成的任務,越境進入敘利亞,掃蕩庫爾德武裝,沿土敘邊境建立30公里寬的“安全區”。4,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已緊急動員,最高指揮曾召開緊急會議,聲稱:非常認真對待土耳其的最新威脅,並正為可能的襲擊做好準備。5,根據報導,在敘利亞北部的敘政府軍,以及駐敘的俄羅斯軍隊,還有鄰國伊朗的軍隊,都已加強戰備,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大規模衝突。真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北邊的烏克蘭大地還在戰火燃燒,南邊的中東心臟地帶,狼煙又沖天而起。土耳其為什麼要這個時候動手?綜合各方的分析,不外乎三個原因,但多少也和烏克蘭局勢有關。首先,土耳其一直將庫爾德武裝視作頭號敵人,現在俄羅斯忙於烏克蘭局勢,無暇對敘利亞提供強大支援,而且,正面臨西方絞殺的俄羅斯,肯定也不想惡化與土耳其關係,這正是土耳其發動攻擊的絕好時機。其次,美國方面,土耳其認定,美國現在也是更多有求於土耳其,在瑞典、芬蘭加入北約問題上,土耳其還擁有關鍵籌碼,因此,哪怕攻擊的是美國當年的庫爾德盟友,量美國也不會有多大反應。再次,除了一勞永逸解決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威脅,擴大土耳其地盤外,最近,土耳其通脹飆升,民眾不滿情緒上揚,通過發動一場對外進攻,肯定也有助於加強國內凝聚力,穩固埃爾多安的地位。所以,俄羅斯你忙著打烏克蘭,美國你忙著對付中俄,土耳其我要開乾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俄烏衝突絕對不僅僅局限於俄烏,影響正在不斷外溢,中東出現新的洗牌。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是美國當年在打擊伊斯蘭國時最可靠的盟軍,為美軍衝鋒陷陣,立下汗馬功勞。但美國說拋棄就拋棄,庫爾德武裝不得不改變立場,正尋求與敘利亞政府軍和解,希望後者屆時能幫助抗衡土軍進攻。當然,作為對美國的某種牽制,庫爾德武裝也聲稱,一旦土耳其發動進攻,庫爾德武裝將無法有效控制監獄。要知道,監獄裡還有幾千名當年和美國打仗的伊斯蘭國極端分子,很多是外國人,他們一旦逃出去,又將是一場血雨腥風。土耳其的動作,也引起俄羅斯、伊朗、敘利亞的警惕。所以,俄伊兩國軍隊也正展開部署。敘利亞政府更是很憤怒,土軍你說越境就越境,還要建立30公里緩衝區,我的國家主權在哪裡?最尷尬的,應該就是美國了。保護庫爾德盟友,那就要和土耳其翻臉;拋棄庫德爾武裝,那拜登和特朗普又何區別?別忘了,兩年前土軍進攻時,當時路邊一道美麗的風景,就是憤怒的庫爾德民眾將土豆砸向低頭離開的美國大兵,痛罵:滾吧,美國騙子……最後,三點感慨吧。第一,我們不得不佩服土耳其的狠辣手腕。俄烏衝突爆發,土耳其忙前忙後,儼然是斡旋第一國,讓人刮目相看。瑞典芬蘭要加入北約,土耳其堅持不鬆口,讓美國也無可奈何。轉過身,土耳其大軍出動,前不久越境進入伊拉克,現在又準備在敘利亞大戰。國中土耳其,果然很神奇。埃爾多安一不做二不休,也確實是一個狠人。第二,我們不得不習慣於美西方的雙標。同樣都是打仗,但對土耳其出兵,西方似乎都不太感興趣。看到有人實在看不下去,曾在西方社交媒體上抨擊:西方你們完全是雙標,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你們譴責是“侵略”;土耳其出兵,你們就說是反恐“跨境行動”,難道就因為土耳其是北約國家嗎?當然,土耳其心裡還憋屈,你們這些西方國家,什麼時候當我是真正盟友過?第三,我們不得不對庫爾德人掬一把淚。中東五大民族,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庫爾德人、猶太人,唯一庫爾德人沒有國家。這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民族,薩拉丁就是庫爾德人。但到了近代,庫爾德土地被各國瓜分,土耳其更是時常大打出手。通過為美國人賣命,與美軍並肩作戰,庫德爾人指望美國能提供保護。但哪知道,美國用完就丟,始亂終棄,唉,他們對美國人想得真是太好了……”
“烏軍要從北頓涅茨克戰術撤退經過幾天激戰,俄烏戰爭的焦點——北頓涅茨克戰況出現新變化。烏方聲稱,可能準備戰術撤退。據法國24電視台8日報導,烏克蘭軍隊正在考慮從東部城市北頓涅茨克進行戰術撤退,目前該市正在被俄羅斯軍隊“每天24小時”砲擊。“我們可能不得不撤退到更好的防禦陣地”,烏克蘭方面的盧甘斯克地區負責人謝爾蓋·海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但他同時表示,不會放棄抵抗,這個城市已經成為烏軍在盧甘斯克抗擊俄羅斯進攻的最後主要據點之一。報導同時稱,北頓涅茨克可能出現了類似馬里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那樣的地方——Azot化工廠,烏軍在它周圍佈置防禦陣地,大約800名平民在裡面避難,其中包括工廠的大約200名員工,他們留下來保護“高度爆炸性化學品”。俄方則宣布了當天戰況的一個進展,看起來不算大。俄《觀點報》報導說,“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駐俄大使羅迪恩·米羅什尼克說,北頓涅茨克機場已被攻占,烏克蘭武裝分子躲到了周圍的森林地帶。“烏克蘭的武裝人員目前只控制了北頓涅茨克的化工廠的一小部分。他們對附近的居民區進行無差別射擊,還有狙擊手“,米羅什尼克說:“俄軍對烏克蘭殘余武裝的包圍圈正在縮小。”米羅什尼克補充說,根據當地的消息,北頓涅茨克機場烏克蘭部隊已經被消滅,從那里傳出的砲聲已經停止了。剩下的武裝分子躲在機場周圍的森林裡。俄軍正在搜索和消滅他們。“這是一場磨人的消耗戰。當您與這裡的戰士談論嚴峻的局面時,您會感覺到。他們決心繼續戰鬥,但很顯然,這是一場極其艱苦的戰鬥”。英國廣播公司8日這樣描述北頓涅茨克的戰況。英國廣播公司聲稱,其掌握的最新信息是,俄羅斯軍隊控制了北頓涅茨克的大部分地區,雖然據說烏克蘭的防禦陣地正在堅守。烏克蘭人充其量只能設法阻止他們。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與一位自2014 年以來一直在前線戰鬥的士兵交談,他的評估是,他們目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爭取時間。因此,這裡現在沒有任何意義上的勝利或反攻。“烏克蘭人正在用他們所擁有的一切來戰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緩慢但相當穩定—— 俄羅斯人正在增加他們勝利果實”。報導說。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日的報導也說,據信,俄羅斯軍隊控制著北頓涅茨克的大部分地區,烏克蘭的抵抗現在僅限於該鎮最西端邊緣的工業區。然而,俄羅斯和烏克蘭似乎都不太可能取得決定性的突破。相反,雙方都希望在一場消耗戰中磨垮對方。俄羅斯的損失是慘重的。一些營級戰鬥群在戰爭初期有600人,但最近有人看到它們只剩60人,幾乎只比一個排大。人們對烏克蘭軍隊的損失狀況知之甚少。西方官員沒有說任何可能損害烏克蘭士氣的話,而且沒有公開來源的證據。然而,顯而易見的是,烏克蘭也受到了打擊。有報導稱,巴赫穆特是在東部戰鬥中喪生的烏克蘭士兵屍體的直接運送地,那裡的停屍房已經不夠用,屍體不得不放在街上。報導稱,如果戰爭正在陷入消耗的較量,哪一方更有可能獲勝?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哪個國家能夠生產更穩定的人力、設備和彈藥流動。雙方在各個具體的指標方面各有優勢。所以“我們必須為一場長期的戰爭做好準備。”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6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通貨膨脹正處於“不可接受的水平”。耶倫說,她先前認為高通脹只是“暫時的”,是沒有考慮到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升級和新冠病毒出現更多變異。“毫無疑問,我們承受巨大的通脹壓力。通脹是我們當下的首要經濟問題,”耶倫稱,“應對這一狀況至關重要。雖然我非常希望通脹下行,但我確實預計它將維持高位。”耶倫表示,美國有意讓俄羅斯石油繼續流入國際市場,但是需要限制俄羅斯的石油收益。耶倫稱,美國"幾乎不可能"不受石油市場價格的影響,美國希望讓俄羅斯的石油流入全球市場,以遏制全球石油價格上漲。但她同時強調,美國的目標是限制俄羅斯從出售石油上獲利。對此,美國正在"十分積極地"與歐洲國家討論相關方案。6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政府短期內沒有辦法讓油價下降,但正在考慮其他方案,比如“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購買俄羅斯原油。而針對拜登的說法,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日在記者會上說,任何情況下,商品的價格都需要通過市場來調節,雖然俄羅斯現在面臨制裁帶來的人為困境,但俄羅斯不會賠本出售任何東西。另據海外網消息,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沃洛金8日在即時通信軟件上揭露美國的虛偽和雙標,稱美國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卻逼著歐洲國家放棄,並且得逞了。沃洛金稱,美國在3月初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能源,但美國能源信息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並非如此。與2月相比,3月俄羅斯對美國的石油交付量幾乎翻了一番,從232.5萬桶升至421.8萬桶,俄羅斯從美國第九大石油供應國躍升至第六位。沃洛金還表示:“與此同時,美國不斷敦促歐洲國家對俄實施制裁,放棄俄能源。美國得逞了,現在應該讓歐洲政客和官員解釋一下,為什麼歐洲民眾要承擔美國引發的能源價格上漲。”值得關注的是,6月7日晚些時候,高盛再次上調油價目標,並預計第三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為140美元/桶,先前預測為125美元;第四季度預計為130美元,之前預期為125美元。亞洲需求的複蘇和俄羅斯產量的潛在下降可能會進一步推高油價。高盛認為,全球石油市場仍處於結構性短缺狀態,需要大幅上漲的油價才能恢復平衡。”
“拜登政府對烏援助出手“闊綽”,美媒警告:武器庫存正被掏空自俄烏衝突爆發的百余天裡,儘管拜登政府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總計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1.4億元)的軍事援助,但奈何烏克蘭消耗武器太快,且衝突仍在持續,對烏援助如“無底洞”。對此,美媒近日發文警告稱,美國武器庫存已告急。彭博社6月7日發表文章稱,自俄烏衝突以來,憑藉約7000支美國製造的“標槍”反坦克導彈,烏克蘭戰鬥機摧毀了至少400輛俄羅斯坦克和數百輛裝甲車。但與此同時,該文章也警告稱,美國的武器庫存正在耗盡。文章指出,俄烏衝突所消耗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已達到美軍庫存的三分之一。在未來幾個月內,若要向烏克蘭交付新的反坦克導彈,五角大樓或將耗儘自身供應。此外,此次沖突還消耗了美國四分之一的“毒刺”肩扛式防空導彈的庫存。製造“毒刺”的雷神公司表示,可能需要長達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生產。而按照目前的使用速率,“毒刺”供應到明年就會接近枯竭。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國會議員也對“毒刺”庫存減少表示擔憂。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亞當·斯密以及共和黨籍議員邁克·羅傑斯在3月份曾致信國防部長奧斯汀稱,解決“毒刺”庫存短缺問題迫在眉睫。針對“毒刺”短缺問題,路透社5月2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陸軍已簽署一項協議,購買價值6.87億美元的“毒刺”防空導彈,以補充援助烏克蘭的武器庫存。這是美國時隔18年再次採購,預計全部交付需要長達30個月時間。儘管美方已開始有意識地採取措施補充武器供給,但這一行動仍面臨許多現實阻礙。彭博社指出,長期以來,美國軍事策劃者和國防承包商一直優先考慮投資航空母艦和戰鬥機等大型“平台”,而非自製武器。更棘手的是,新冠疫情加重了芯片供應鏈短缺的危機,外加薄弱的軍事工業基礎,以及國內的通貨膨脹危機,都導致五角大樓難以加快生產。眼下,為解決武器供應鏈問題,五角大樓每週與國防企業舉行會議,試圖為武器零部件尋找新的供應商。彭博社警告稱,五角大樓武器供應鏈脆弱的問題,不僅威脅到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也會影響美國應對未來危機的能力。除美國之外,其他北約國家或也面臨著武器庫存“被掏空”的困境。北約前砲兵指揮官皮埃爾·亨羅特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儘管烏克蘭向美國和歐洲施壓,要求它們提供可以牽制俄羅斯軍隊的遠程導彈系統,但實際上北約成員國幾乎無法再向烏克蘭提供任何武器援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5月底也曾表示,因為援助烏克蘭,歐盟的軍事儲備“已經耗盡”,他敦促成員國加強自身的防禦能力。”
“美國“標槍”導彈,網上僅售30000美元?俄烏衝突還在持續北約國家對烏克蘭加碼軍援國際刑警組織近日發出警告稱西方援烏武器或流入黑市澤連斯基表示:最終目標是收回所有領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7日表示,烏方的最終目標仍然是收回所有領土。澤連斯基當天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只有恢復到2月24日以前的控制線才有可能與俄羅斯進行談判。澤連斯基強調,烏克蘭已經失去太多人,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領土,必須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烏克蘭的最終目標仍然是收回所有領土,與俄羅斯在戰場上陷入僵局“不是一種選擇”。烏稱扭轉戰局大約需要60套多管火箭炮系統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報導,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烏克蘭需要至少60套多管火箭炮系統,才能有機會“擊敗”俄羅斯軍隊,但這一數字與英國和美國承諾供應的多管火箭炮數量存在差距。據報導,阿列斯托維奇表示,他相信多管火箭炮系統是“能從根本上改變烏克蘭局勢的武器”。他認為,如果烏方獲得60套多管火箭炮系統,俄羅斯軍隊將失去前進的能力;如果烏方獲得40套這樣的武器,將可以減緩俄軍的前進速度,造成其嚴重傷亡;如果烏方只獲得20套此類武器,可以增加俄軍傷亡,但對戰場結果幾乎沒有改變。阿列斯托維奇指出,西方國家承諾向烏方供應這些武器的數量不足,他敦促西方提供更多武器。西方援助烏克蘭的武器或已流入互聯網黑市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一直聲稱武器不夠,北約國家對烏軍援持續不斷,然而國際刑警組織近日卻發出警告,稱西方運往烏克蘭的武器很可能會最終進入黑市,落入武裝分子手中。俄媒爆料,此前就有敘利亞的武裝分子拍攝視頻,在互聯網上售賣來自烏克蘭的武器,這些武器裡甚至包括了反坦克導彈和地雷。在互聯網黑市上也售賣著種類繁多的來自烏克蘭的武器。一名來自基輔的用戶以每支600美元的價格出售兩支格洛克手槍,還標註著德國境內可包郵。美國的“標槍”反坦克導彈也赫然在列,售價只需30000美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曾報導,目前,已經有援助烏克蘭的武器流入了其他國家。俄媒稱,事實上這樣的事情早就發生了,在戰事初期,烏克蘭的多個城市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衝鋒槍、步槍就在大街上被分發給所有想要獲得武器的人,然而似乎這些人當中有人拿了武器後並未參加什麼戰鬥,而是轉手就將它們掛到網上出售了。”
俄的SpaceX也要上馬了。“俄航天集團:“球面”集群可以創造3.3萬工作崗位和2.4萬億盧布的GDP通報指出:“初步評估表明,如果為大規模部署衛星集群劃撥預算撥款,'球面'項目的事實將可以帶來1.6萬億盧布的稅收,創造超過3.3萬個工作崗位,對GDP的貢獻約達2.4萬億盧布。”通報披露,要達成這一的目標需要為建立軌道集群提供充分的撥款,衛星數量約達400顆,如此規模的軌道集群“是建立和發展國家數字化經濟的必要條件”。按照俄羅斯政府2022年4月批准的“球面”項目,將有162顆衛星被推送入軌。”
中國的綠色能源,還真的行得很前。“據中國國家能源局援引行業統計數據發布的消息,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02億千瓦,突破10億千瓦大關,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佔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43.5%,比2015年底提高10.2個百分點。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分別達到3.85億千瓦、2.99億千瓦、2.82億千瓦和3534萬千瓦,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